2024年9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学研究生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教学分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百余位师生齐聚在金秋人大,共同围绕着“探索中国式养老”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其中近60名硕博研究生以主题汇报和海报交流的形式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01 开幕式和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罗叶圣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为开幕式致辞。他表示,自2014年首届研究生论坛举办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发展,正在探索走出一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这为我们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各位硕博研究生汇聚于此,既能展示自身研究成果、促进多元沟通,也可广交好友、促进跨专业合作,还能开拓视野、启迪新的思考与灵感,希望每位参会同学都能在论坛中多交流、多学习、多创新,继续提升学术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唐丹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人口与发展》编辑部刘岚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Aging & Mental Health编辑部吕楠副主编,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讲师董亭月老师出席论坛开幕式。
02 写作指导
本次主论坛的写作指导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罗叶圣主持,《人口与发展》副主编刘岚老师和Aging & Mental Health副主编吕楠老师分别立足这两大中外核心期刊,就学术文章写作和期刊投稿经验进行了分享。
刘岚老师首先对《人口与发展》的期刊发展、投稿审稿流程、期刊成绩进行了介绍。她表示,期刊围绕“人口”与“发展”两大核心议题及相关交叉学科,既立足专业传统特色,办好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人口健康研究等经典栏目;也注重学科前沿和兼容并蓄,设立了残疾人口研究等社会融合研究专栏;同时,还以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办“七普”数据分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项目专栏,鼓励学术创新,因此也欢迎大家向期刊投稿,多多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刘岚老师也从编审角度,给予了写作规范上的指导,并强调了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
吕楠老师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方向的主要选题。他提到,撰写文章时可以立足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工作的传统研究领域、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及其系统综述、具体人群专精社工服务等议题展开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服务。他强调,要问一个“好”的研究问题,需要从社会问题中提炼出具体的研究问题,使其可通过事实检验,具备理论实践意义和可行性。此外,吕楠老师从写作结构要点、社科研究质量标准、SSCI期刊检索方法及选择标准、老年社工领域期刊推荐和Aging & Mental Health投稿流程等方面分享了很多投稿经验。
03 主旨发言
主论坛的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飞主持,来自不同高校的5名研究生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提问环节和与会同学进行了充分交流。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陈岩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付问题进行了探讨,她通过对上海市的实地调研发现,“长护险”与“医保”两项政策在医养结合服务支付中存在支付内容重叠、支付方式单一、待遇差距大、衔接不流畅等困境,并基于政策协同理论,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运行机制及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改进举措。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王庆华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他提到,农村老人自身强烈的自我治疗倾向、医保制度设计和乡村落后医疗体系下的医疗服务可及性、病因感知等因素使得农村老年人的有限康复治疗成为一种“未完成的治疗”,亟待在政策实践中给予更多关怀与帮助。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秦欢欢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正式和非正式社会交往对老年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作用及其异质性。她的研究显示,社会交往对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该效应在不同年龄、性别、流动性质及城乡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晨研究了数字干预技术(DTIs)对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可能有效性。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她认为数字干预技术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和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工作记忆等多项指标,且对认知障碍者更为有效。
来自南开大学的王心慧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和多元线性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性别探讨了工作家庭生命历程轨迹类型及其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她表示,女性的工作家庭生命历程轨迹更多样化,且相较于男性来说,其健康状况更容易受到家庭领域因素的影响。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唐丹教授对主旨发言进行点评。她表示,主论坛五位同学的发言恰恰体现了本次研究生论坛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的高校、各不相同的专业,他们的研究议题广泛、研究视角独特、分析方法多元,让本次论坛显得精彩纷呈,也希望大家在论坛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此外,唐丹老师还从研究问题提炼、研究内容呈现等方面为每位发言人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
04 分论坛
本次研究生论坛设立6个专题分论坛,共邀请了来自不同高校的40余位同学发言交流。
分论坛一的主题为“老龄社会高质量发展”,各位发言人围绕着老年照护需求评估、老年人金融排斥、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政策、老年人精神文化权益保障、老年群体媒介形象建构等热点议题带来精彩分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梅副教授进行了详尽的评议,在肯定大家选题意义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地持续求索。
分论坛二以“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为专题,8位参会同学分别围绕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大语言模型赋能老龄社会、无酬照护与主观年龄、整合照护政策实践、居家老年人的服务认知及决策、机构养老赋能老年健康、医养结合实践经验等议题展开研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董亭月老师和清华大学姜楠老师对发言人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认可,并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论坛全场满座,上下场汇报反响强烈。
分论坛三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与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这一主题开展,6位发言人就农村养老服务研究进展、农村互助养老信任危机、人口老龄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独生子女代际支持、合作社与农村养老融合以及农村老年照护利用影响因素等热点话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嘉宾就以上议题开展全方位的讨论交流,会议邀请华北电力大学刘妮娜副教授进行点评。
分论坛四以“数字包容与智慧养老”为主题,来自老年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6位发言人分别围绕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与数字素养、短视频使用以及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等热点议题进行展示。人口与健康学院公共健康系景日泽副教授逐一点评,并从研究规范性、研究数据选取、统计方法运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
分论坛五的主题为“银发经济与老年社会参与”,与会同学围绕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媒介形象、趣缘活动、社会网络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现了多元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分析方法。在点评环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纪竞垚老师充分肯定各项研究的意义,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将论坛作为展示思想和交流声音的宝贵舞台。
分论坛六围绕“人口老龄化与家庭转变”中的热点议题,如独居老人的自我养老与社区关怀、代际关系对老年人影响等进行展示与讨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崔思凝老师对七位发言人的精彩汇报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点评。她认为,每位同学的研究主题体现了创新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鼓励大家在研究道路上继续探索深入。
05 海报交流
此次论坛首次设立海报展示与交流环节,共有10篇优秀论文海报入选展出。现场还设置了投票环节,邀请所有参会师生为自己喜欢的海报投票。与会同学在电子屏幕上呈现了自身研究成果,海报形式经济环保,海报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清晰美观,为参会者带来了独特的交流体验,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
06 闭幕式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谢立黎副教授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精彩纷呈的发言与成果。她表示,本届论坛参会人员数量、参会论文篇数和办会规模再创新高,议题设置广泛深入,会议环节充实丰富,现场交流讨论气氛热烈,在观点碰撞中研讨了中国式养老的新视角、新路径、新方案,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够为推动中国式养老体系建构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研究生论坛最终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并根据现场投票结果评选出最受欢迎海报奖2名。随后,谢立黎副教授宣读了获奖名单,并为8名获奖同学颁发证书与纪念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欢迎关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
撰稿:胡清 邓雨萌
供图:何知远 张硕 赵明 孙可心 欧阳材泓 王曼茹 李星语
排版:吕旸
审校:谢立黎 李子洋 王飞 罗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