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检测不是流感,新毒株吗?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建议……

学术   2025-01-10 18:01   北京  


近期,全国多地呼吸道疾病高发,发烧、咳嗽、嗓子痛、流涕……一些人“中招”后表示:检测了不是流感、还有头晕症状,是有新毒株了吗?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人偏肺病毒阳性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北方省份上升趋势更明显。


人偏肺病毒(以下简称hMPV)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全球广泛分布,全年均可感染,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临床表现多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症状。hMPV在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构成比例较低,一般症状较轻,但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人群感染后有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hMPV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组织专家制定了《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并发布,内容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各地需参照执行,并及时开展对发热门诊、急诊、儿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的培训。



一、病原学













































hMPV属于肺炎病毒科,偏肺病毒属。hMPV包括A和B两个基因型,可分为A1、A2、B1、B2四个亚型,这些亚型常常同时流行,各亚型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别。


hMPV对热敏感,60℃ 30分钟可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1%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5%福尔马林、2%戊二醛、1%碘伏等常用消毒剂可灭活病毒;对0.1%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曲拉通X-100(TritonX-100)等去污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hMP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在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多见。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3-9天,多为3-6天。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约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和ARDS,COPD患者感染后病情可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更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常规化验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 血液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酐等升高。

• 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病原学相关检查

• 病毒核酸检测:

采集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采用荧光定量PCR、病毒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hMPV核酸。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 病毒抗原检测:

酶免疫法、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hMPV抗原,但病毒抗原检测阴性不能除外诊断。

• 病毒培养分离:

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hMPV。

• 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IgM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影像学检查

hMPV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时,可见斑片影、磨玻璃样病变、肺过度充气、肺不张,偶可出现肺实变。



五、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

有hMPV感染相关临床表现者,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 hMPV核酸检测阳性

• hMPV抗原检测阳性;

• hMPV培养分离阳性;

• IgG抗体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1、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hMPV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 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

•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 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 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 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2、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 出现休克;

•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六、鉴别诊断













































hMPV感染主要与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鉴别。



七、治疗













































1、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 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生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COPD、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 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2、隔离治疗

住院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

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明显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4、抗病毒药物治疗

鉴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有对hMPV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5、抗菌药物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6、重型、危重型的治疗

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对低氧血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有创机械通气等。有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同时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保证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7、中医治疗

• 疫毒袭表证

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甚者喘闷等。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解毒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

• 疫毒闭肺

症见:喘促,高热,大便不通,痰少等。

治法:宣肺开窍,泻肺平喘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合三拗汤,安宫牛黄丸。若肢冷汗出,合用参附汤及生脉散。



八、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不洗手不接触口眼鼻等黏膜部位。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或通风不良空间,做好个人防护。


来源:感染医线、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


【CSID2024 院士专访】王福生院士:免疫治疗在重大感染病临床治愈中的作用与进展
李婕教授:慢性HBV感染合并肝脂肪变的观点与证据
陈金军教授:基于脾脏硬度分层管理乙肝相关慢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林锋教授:丙型肝炎诊治进展



END




扫码添加
感染在线学术小助手
加入粉丝交流群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