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每年引起季节性爆发,并偶尔引起不可预测的大流行,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1]。基于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开发了多种抗病毒药物[2],包括M2离子通道抑制剂(如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如奥司他韦)和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然而,由于流感病毒对M2离子通道抑制剂广泛耐药,该类药物已不再被推荐用于临床流感的治疗;流感病毒因其具有快速突变和抗原变化难以预测等特点,疫苗生产又具有滞后性,无法为人群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保护[3]。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多抗流感药。近年来,针对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玛巴洛沙韦作为该靶点首创原研药近年来也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梳理最新文献的要点,来比较不同抗流感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为抗病毒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该文章于2025年1月13日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2.5)。
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多个数据库,包括MEDLINE、Embase、CENTRAL、CINAHL、Global Health、Epistemonikos、ClinicalTrials.gov,并手动检索相关系统综述和研究的参考文献,以确保文献的全面性,检索时间范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9月20日。比较了多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非重症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关注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死亡率、住院率、ICU收治率、住院时长、症状缓解时间、不良事件等。使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总结证据,并采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的确定性。
研究结果:
共纳入了73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4,332名患者。与标准治疗或安慰剂相比(绝对值差异越大,获益越大)图1:
玛巴洛沙韦可能降低了高危患者的住院风险(风险差,-1.6%,-2.0至-0.4;低确定性),可能缩短了症状缓解的时间(平均差,-1.02天,95%CI,-1.41至-0.63;中度确定性),并且没有增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风险差,-3.2%,-5.2至-0.6;高度确定性)。
奥司他韦对死亡率和住院率几乎没有积极影响(-0.4%;95%CI,-1.0至0.4;高度确定性),可能对缓解症状的时间也没有重要影响(-0.75天,-0.93至-0.57;中度确定性),并且可能增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2.8%,1.2至4.8;中度确定性)。
其他抗病毒药物对患者重要结局的影响可能很小、没有影响、或者不确定。
研究结论:
住院风险:玛巴洛沙韦可能降低非重症高危患者的住院风险。
症状缓解时间:玛巴洛沙韦可能缩短非重症高危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
不良事件:玛巴洛沙韦没有增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近日,儿童流感患者发生急性坏死性脑病后致死的案例在社交网络引起了广泛关注。儿童感染流感后是否会比成人更加严重?研究显示,约30%的儿童流感患者会出现并发症[5],从而增加流感相关住院风险。我国儿童流感住院率高、经济负担较重。北京流感相关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监测研究显示,14岁及以下儿童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流感季中流感相关SARI住院率为别为454/10万和627/10万[6]。另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流感相关经济负担为263.81亿元,其中住院病例占总经济的86.4%[7]。因此,降低流感引起的住院率也是评估抗病毒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目前临床上是否有降低儿童患者住院风险的有效方案呢?最新发表的日本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玛巴洛沙韦可以降低亚洲儿童流感患者住院风险[8]。该研究纳入2018/2019和2019/2020两个流感季节的196,749名5~11岁儿童患者,结果显示,接受玛巴洛沙韦治疗的患者住院率低于接受奥司他韦和拉尼米韦和扎那米韦,调整后的风险比(RR)分别为1.86(95% CI: 1.30-2.68),2.11(95% CI: 1.37-3.25)和1.90(95% CI: 1.31-2.77)。
该研究表明,与传统NAIs相比,单剂口服玛巴洛沙韦可有效降低5-11岁流感患者的住院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小结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