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斗转星移
转眼间,我们再次来到年终岁末的门槛
回顾2024年,全球感染病学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感染在线》邀您一同温故知新
全球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据2024年WHO报告,2022年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3.2%,估计有2.54亿例慢性HBV感染者。2022年全球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和3剂全程接种率分别为45%和84%。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和3剂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5.6%和99.6%,已达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90%的目标。全球2022年乙型肝炎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13.4%和2.6%,我国分别为24%和6.4%,距离WHO提出的到2030年诊断率90%、治疗率80%还有很大差距。
丙肝是一种由丙肝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据推算,我国约有1,000万HCV感染者。2024年1月—5月,我国新报告丙肝病例数已约有10万,且新报告丙肝死亡病例数已有583例。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11月,全国报告病毒性肝炎发病154,173例、死亡495人。其中,乙型肝炎发病133,186例,死亡40例,丙型肝炎发病17,027例,死亡454人,戊型肝炎发病2,421例,死亡1人。
中国是全球乙肝负担较大的国家,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1~69岁)中约有7,500万乙肝患者。但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的诊断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仅为22%和15%。
慢性乙肝的理想治疗目标之一是达到临床治愈,指停止治疗后仍能保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乙肝核心抗体)出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但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一直是近年来乙肝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当前,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作为乙肝治疗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长期治疗后,能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携手国内外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团队,首次创新性地采用综合平台设计研究策略,同步集成了对多个新靶点抗HBV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效果的全面评价;首次引入了靶向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使乙肝治愈率突破30%大关。更令人振奋的是,对于HBsAg水平低于1,000 IU/ml的患者,应用该策略治疗后乙肝治愈率可高达47%。
2024年12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以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为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正式上线,在国际上首次充分证实了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策略对于提高乙肝治愈率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NEJM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该研究结果预示了联合疗法治疗HBV感染新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评估治疗应答率、如何平衡应答率与临床获益及风险等相关待解决的问题。”
NAs有限疗程:慢性乙肝治疗新策略
Bepirovirsen
2024年,GSK启动了Bepirovirsen和Daplusiran/tomligisiran(DAP/TOM,GSK5637608)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序贯用药的2b期临床试验B-UNITED,旨在确定DAP/TOM与Bepirovirsen进行序贯治疗的最佳剂量,以便进一步进行临床开发,并评估DAP/TOM对序贯治疗方案的贡献。
Xalnesiran
HT-101 注射液
HT-101是由星曜坤泽开发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共轭siRNA。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 2024)上公布了其1b期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T-101每月给药一次共2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良好。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20周,血清HBsAg水平与剂量相关,从基线开始显著下降。这些数据支持继续开发HT-101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
ALG-000184
ALG-000184是一种新型的衣壳组装调节剂(CAM)小分子抗病毒药物。2024年第33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上发布了多项ALG-000184最新前沿研究结果:ALG-000184联合恩替卡韦(ETV)可使未经治疗的HBeAg+乙肝患者的HBV抗原大幅下降;与单用ETV相比,未治疗的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100mgALG-000184+ETV治疗24周的耐受性良好,并且具有更大的抗病毒作用;在未经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连续28天服用10—100mg剂量的ALG-000184具有相当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显著的抗病毒活性。
SCG101
SCG101是一种针对HBsAg特异性的自体T细胞受体 TCR-T细胞疗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SCG101具有肿瘤抑制和HBV cccDNA根除作用,可实现抗肿瘤和抗病毒功能。SCG101已获美国FD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新加坡卫生科学管理局(HSA)和香港卫生署(DOH)批准用于HBV相关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试验。目前SCG101的1/2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NCT05417932)。
在AASLD 2024上发表的1期试验数据显示,SCG101 在晚期HBV-HCC患者中表现出具有希望的抗病毒活性。12例单次静脉注射SCG101的患者均表现出血清 HBsAg水平显著降低,4例患者在单次输注SCG101后21天内出现HBsAg消失,并且在整个随访过程中持续存在。
部分丙肝在研新药进展如下:
2024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团队在《中华肝脏杂志》发表了磷酸安泰他韦联合英强布韦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2期临床研究。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磷酸安泰他韦1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安泰他韦2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每日1次,停药后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停药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磷酸安泰他韦100 mg或200 mg联合英强布韦600 mg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感染在线特别推出“年终盘点”系列内容。下一期,我们将推出《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大事记与进展——抗感染治疗》,敬请期待!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