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丨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大事记与进展——病毒性肝病

学术   2025-01-29 07:55   黑龙江  


/

/

/

2

0

2

5



闲云潭影,斗转星移

转眼间,我们再次来到年终岁末的门槛

回顾2024年,全球感染病学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感染在线》邀您一同温故知新



01

全球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据2024年WHO报告,2022年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3.2%,估计有2.54亿例慢性HBV感染者。2022年全球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和3剂全程接种率分别为45%和84%。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和3剂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5.6%和99.6%,已达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90%的目标。全球2022年乙型肝炎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13.4%和2.6%,我国分别为24%和6.4%,距离WHO提出的到2030年诊断率90%、治疗率80%还有很大差距。


丙肝是一种由丙肝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据推算,我国约有1,000万HCV感染者。2024年1月—5月,我国新报告丙肝病例数已约有10万,且新报告丙肝死亡病例数已有583例。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11月,全国报告病毒性肝炎发病154,173例、死亡495人。其中,乙型肝炎发病133,186例,死亡40例,丙型肝炎发病17,027例,死亡454人,戊型肝炎发病2,421例,死亡1人。




02

乙肝功能性治愈



乙肝临床治愈率首次突破30%大关


中国是全球乙肝负担较大的国家,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1~69岁)中约有7,500万乙肝患者。但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的诊断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仅为22%和15%。


慢性乙肝的理想治疗目标之一是达到临床治愈,指停止治疗后仍能保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乙肝核心抗体)出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但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一直是近年来乙肝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当前,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作为乙肝治疗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长期治疗后,能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携手国内外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团队,首次创新性地采用综合平台设计研究策略,同步集成了对多个新靶点抗HBV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效果的全面评价;首次引入了靶向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使乙肝治愈率突破30%大关。更令人振奋的是,对于HBsAg水平低于1,000 IU/ml的患者,应用该策略治疗后乙肝治愈率可高达47%。


2024年12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以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为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正式上线,在国际上首次充分证实了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策略对于提高乙肝治愈率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NEJM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该研究结果预示了联合疗法治疗HBV感染新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评估治疗应答率、如何平衡应答率与临床获益及风险等相关待解决的问题。”




NAs有限疗程:慢性乙肝治疗新策略



由于现行的抗病毒治疗很少能导致HBsAg消失,需要探索新的策略。NAs有限疗程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一种新策略,主要目标是通过短期的抗病毒治疗实现功能性治愈,即通过停止治疗后仍能保持病毒学和临床的持续缓解。如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不能确保停药后密切监测12个月以上,则不能停药,需继续治疗。CHB肝硬化患者即使治疗至HBsAg<100 IU/ml,也不能停药,需继续治疗。

2024年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24篇论文,共3,732例CHB患者,分析了NAs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临床复发率和HBsAg消失率。数据显示,亚洲CHB患者停药时HBsAg水平<100 IU/ml者的HBsAg消失率为28.3%,HBsAg≥100 IU/ml者的HBsAg消失率仅2%。可见停药时的HBsAg水平十分重要。目前NAs停药后复发再治疗方案有8种,至今尚无统一的最佳再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研究。


03

在研新药研究


目前有40余种治疗慢性乙肝的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研新药主要分两大类:靶向病毒制剂和靶向宿主制剂。提高功能性治愈率最有希望的在研新药是反义寡核苷酸(ASO,如Bepirovirsen,BPV)和小干扰RNA(siRNA,如JNJ-3989、Xalnesiran等)。

丙肝方面,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DAAs)的应用为丙型肝炎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大大提高丙型肝炎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并缩短治疗时间。磷酸安泰他韦和英强布韦分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HCV非结构蛋白5A抑制剂和非结构蛋白5B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提示二者联用对各基因型HCV均具有强效的抗病毒活性。

部分在研慢性乙肝新药2024年发布的最新进展如下:



Bepirovirsen



2024年,GSK启动了Bepirovirsen和Daplusiran/tomligisiran(DAP/TOM,GSK5637608)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序贯用药的2b期临床试验B-UNITED,旨在确定DAP/TOM与Bepirovirsen进行序贯治疗的最佳剂量,以便进一步进行临床开发,并评估DAP/TOM对序贯治疗方案的贡献。




JNJ-3989


2024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上发布了有关JNJ-3989的最新研究数据:JNJ-3989(负荷剂量)+ NAs+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可使HBsAg平均下降2 log10 IU/mL,约90%的患者HBsAg降至<100 IU/mL,至停药随访24周,70%~85%维持HBsAg< 100 IU/mL,无患者获HBsAg清除;siRNA药物JNJ-3989或ARC-52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52个月有31.2%的患者HBsAg<100 IU/mL,基线HBsAg水平和治疗后最大HBsAg降幅与随访结束时HBsAg<100 IU/mL的患者比例独立相关。



Xalnesiran



前述侯金林教授团队开展的2期试验表明,有限疗程的小干扰RNA Xalnesiran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可实现较高的HBsAg转阴率,同时突出了HBsAg清除持久性方面的挑战以及在HBsAg高水平患者中的疗效挑战,为未来功能性治愈指明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HT-101 注射液



HT-101是由星曜坤泽开发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共轭siRNA。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 2024)上公布了其1b期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T-101每月给药一次共2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良好。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20周,血清HBsAg水平与剂量相关,从基线开始显著下降。这些数据支持继续开发HT-101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




ALG-000184



ALG-000184是一种新型的衣壳组装调节剂(CAM)小分子抗病毒药物。2024年第33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上发布了多项ALG-000184最新前沿研究结果:ALG-000184联合恩替卡韦(ETV)可使未经治疗的HBeAg+乙肝患者的HBV抗原大幅下降;与单用ETV相比,未治疗的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100mgALG-000184+ETV治疗24周的耐受性良好,并且具有更大的抗病毒作用;在未经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连续28天服用10—100mg剂量的ALG-000184具有相当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显著的抗病毒活性。




EPI-003


益杰立科(Epigenic Therapeutics)基于CRISPR技术开发的表观遗传编辑药物EPI-003,由灭活的Cas9与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修饰效应器融合而成,能高效、特异、持久地沉默目标HBV基因,尤其是HBsAg。AASLD 2024上公布的EPI-003研究结果显示,单剂量EPI-003在给药2周后可使血清HBsAg降低2.5 logs;此后,所有动物的血清HBsAg降幅均保持在40周以上。11月19日,该公司宣布已获得新西兰药品与医疗器械安全局和健康与残疾伦理委员会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将启动EPI-003的首次人体试验。该试验计划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多个地区开展。



SCG101



SCG101是一种针对HBsAg特异性的自体T细胞受体 TCR-T细胞疗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SCG101具有肿瘤抑制和HBV cccDNA根除作用,可实现抗肿瘤和抗病毒功能。SCG101已获美国FD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新加坡卫生科学管理局(HSA)和香港卫生署(DOH)批准用于HBV相关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试验。目前SCG101的1/2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NCT05417932)。


在AASLD 2024上发表的1期试验数据显示,SCG101 在晚期HBV-HCC患者中表现出具有希望的抗病毒活性。12例单次静脉注射SCG101的患者均表现出血清 HBsAg水平显著降低,4例患者在单次输注SCG101后21天内出现HBsAg消失,并且在整个随访过程中持续存在。




部分丙肝在研新药进展如下:


2024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团队在《中华肝脏杂志》发表了磷酸安泰他韦联合英强布韦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2期临床研究。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磷酸安泰他韦1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安泰他韦2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每日1次,停药后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停药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磷酸安泰他韦100 mg或200 mg联合英强布韦600 mg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04

新药获批进展



国内


2024年10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批准1类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商品名:新舒沐)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肝。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是核苷酸类的肝靶向性前药。3期头对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甲磺酸普雷福韦片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比,其结果达到预期,特别是对高病毒载量患者的应答率,甲磺酸普雷福韦片的疗效更为突出。安全性方面,甲磺酸普雷福韦优于对照TDF,对核苷类似物较为关注的骨骼、肾脏影响治疗组均显示了突出的优势。

2024年12月6日,CDE官网显示,1类新药GST-HG141片(奈瑞可韦)拟纳入突破性治疗,适应症为慢性乙肝。GST-HG141是广生堂自主研发全新靶点的新型抗HBV 1类新药,是一种高效的HBV核心蛋白调节剂,通过调节HBV核心蛋白的构象从而影响其核衣壳的组装,进而阻断HBV的复制,是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2024年9月,GST-HG141 2期临床试验研究总结报告显示,联合NAs治疗24周后,GST-HG141 50 mg、100 mg剂量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达到84.0%和81.5%,远超目前临床治疗推荐的NAs一线用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单药治疗对照组的抑制(32.1%)情况。整体安全性良好。



国外


2024年3月28日,FDA批准吉利德公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Vemlidy)的补充新药申请,用于治疗体重至少25公斤、患有代偿性肝病的6岁及以上儿科患者的HBV 感染。然而,FDA强制要求一个黑框警告,指出停止治疗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的严重急性恶化,并且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2024年8月28日,GSK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ASO疗法Bepirovirsen获日本“SENKU”快速通道资格,此前已在中美获同类待遇。此举标志着该药物在全球三大市场均享加速审批,预示上市时间将大幅提前。

近日,Vir Biotechnology公司在研组合疗法托韦巴特(Tobevibart,VIR-3434,一种在研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和Elebsiran(BRII-835,VIR-2218,一种在研小干扰RNA)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的PRIME(优先药物计划)认定,用于治疗慢性丁型肝炎(CHD)。这些认定基于2期临床试验SOLSTICE的积极安全性和疗效数据。该公司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评估Tobevibart和Elebsiran治疗CHD的注册性3期临床试验ECLIPSE。此外,Tobevibart和Elebsiran组合疗法也在2期临床试验MARCH中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在AASLD 2024上发表的数据显示,在基线HBsAg水平较低(<1000 IU/mL)的受试者中,Tobevibart和Elebsiran联用(加或不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展示了较高的HBsAg清除率,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支持进一步开发,以评估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潜力。



感染在线特别推出“年终盘点”系列内容。下一期,我们将推出《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大事记与进展——抗感染治疗》,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年终盘点: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指南与共识精粹——重症感染

年终盘点: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指南与共识精粹——微生物

年终盘点: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指南与共识精粹——病毒性肝病与HIV/AIDS

年终盘点:2024年感染病学领域指南与共识精粹——呼吸道感染

来源:《感染在线Infection Online



END




扫码添加
感染在线学术小助手
加入粉丝交流群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