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曾教授:暴露前预防的演变和最新进展

学术   2025-01-22 18:06   北京  



编者按:艾滋病是目前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要想实现2025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目标,将每年新发感染人数控制在37万以下,确保95%存在HIV感染风险的人群获得适宜、有效的预防服务,就需要提供更多预防服务的选择,其中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HIV综合预防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PrEP是指HIV阴性人群通过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生物学预防方法。PrEP已经被证明可以降低高危人群感染HIV的风险。在近期举办的“U=U与PrEP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交流会(北京站)”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李侗曾教授分享了暴露前预防的演变和最新进展。



李侗曾教授现场报告



全球与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全球每天有3600人感染HIV,2023年共计130万新发感染。虽然自2010年以来,每年新增HIV感染人数下降了39%,但远未达2025年目标(37万)。预计到2025年,将有120万人新感染HIV,远超过2025年目标。

截至2023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报告现存活HIV/AIDS患者129万例;2023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11.05万例。虽然我国新报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自2019年从15.1万例下降到2023年11.05万例,然而我国艾滋病防控仍然面临五大挑战:存活感染者人数仍将增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整体保持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传播风险较高;异性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男性同性性传播风险较高;晚发现比例较高、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仍有提高空间;高危行为人群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干预力度需加强。





PrEP概述



定义






PrEP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预防方法[1]。坚持用药依从性前提下,PrEP预防MSM人群感染HIV的有效性高达99%[2]。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PrEP作为综合预防的一部分。WHO 2015年发布指南提出,在HIV发病率超过3/100人年的地区提供PrEP,预计有成本效益,在发病率低的地方也可能同样适用[3]

国内外权威指南已将PrEP作为重要HIV预防手段,助力达成2025年目标。应在具有HIV-1感染风险的人群中使用PrEP,以降低因高危性行为感染HIV-1的风险[4-8]






使用情况






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PrEP使用者在2020年仍有显著增长,已超过90万;从2020年的口服PrEP使用人数-地区分布图观察,美国PrEP使用者较多,中国尚处于PrEP初步推广阶段[9-10]


 图1. 全球PrEP使用人数持续显著增加







方案






目前用于HIV预防的PrEP方案包括口服方案、长效注射剂及阴道环等。




01
口服方案




(1)TDF/FTC:每日服药/按需服药方案,适用于成人和青少年(体重至少在35kg以上),按需服药方案仅限男性及跨性别女性。该方案于2020年8月国内获批上市。

(2)TAF/FTC:每日服药方案,适用于成人和青少年(体重至少在35kg以上),仅限男性及跨性别女性。该方案于2024年1月国内获批上市。




02
长效注射方案




卡替拉韦长效注射剂(CAB LA):每8周肌注一次(前两次注射间隔4周,第3次注射开始每8周1次),适用于体重超过35kg,12~18岁的青少年和成人。该方案于2024年4月国内获批上市。




03
其他方案




达匹韦林阴道环:在阴道内放置28天后,需要更换新的环。适用于艾滋病毒高风险女性。该方案国内尚未获批。






规范化实施步骤






PrEP规范化实施包括以下四步:HIV暴露风险评估;PrEP使用前检测;在医生处方下,使用具有PrEP适应证的药物;PrEP使用期间推荐随访[11]






PrEP用药方案进展



口服用药方案






每日服药方案:每24h口服1片,需连续服用7天后才可进行HIV高危行为。停药后重新启动:一旦停药后需要重新启动,建议按照初始启动方式连续服用7天后才可进行HIV高危行为。

“2+1+1”PrEP按需服药方案:停药后重新启动:最后一次服药和下一次性行为间隔<7天,恢复每天1片,直至最后一次性行为后48h。如果最后一次服药和下一次性行为间隔≥7天,则重新开始“2+1+1”PrEP按需服药方式。

口服用药建议在第1个月内完成首次随访,随后每3个月随访。

每日口服方案是目前国内外的常用方案,其预防效力与依从性息息相关。一项多中心PrEP实操研究显示,口服PrEP药物的依从性随时间显著下降[12]:相较口服PrEP 3个月,6个月、2年的依从性分别下降12%和31%。研究者表示,“为了消除HIV传播,需要确保每个存在感染风险的人都能获得PrEP并坚持依从”。


图2. 每日口服方案的效力与依从性的关系







长效注射方案






整合酶抑制剂卡替拉韦(CAB LA)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HIV-1 PrEP的长效注射制剂,为具有感染HIV-1风险的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每2月一次给药,可为预防HIV-1感染提供持续保护。在接受每2月一次给药过程中,无需记得每日口服药物。该方案可增强给药私密性,改善耻辱感与用药疲劳。

CAB用于PrEP的HPTN 083/084研究[13-14]显示,CAB每2月一次肌注PrEP保护效力显著优于TDF/FTC每日口服。安全性方面,CAB LA耐受性良好,两组相似;注射部位反应(ISR)大多数为轻到中度。


图3.HPTN 083/084研究疗效分析:CAB LA优效于TDF/FTC


图4. HPTN 083 & HPTN 084研究安全性分析:

CAB LA耐受性良好,两组相似


长效CAB方案的优效性可能与更好的依从性有关。TDF-FTC组36例受试者新发HIV感染,其中35例(98%)均为不依从。TDF-FTC组仅有41.9%的受试者符合每日用药,而CAB组和TDF-FTC组完成注射给药的比例为93.0%和93.1%。

真实世界中,CAB LA的预防效果较好,PrEP用户的使用意愿高,与临床研究中所见一致[15-18]


图5. CAB LA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与偏好程度


中国使用长效CAB方案代替口服PrEP或可避免更多的HIV感染。一项模型研究[19]评估了澳大利亚、泰国和中国MSM扩大PrEP使用范围的人口影响与成本效益,结果显示:与我国现状相比,在合适的MSM中将口服PrEP使用比例增至80%,可在40年内避免26.4%的新发HIV感染;若使用CAB LA替代口服PrEP,或可避免更多新发感染(32.8%)。

其他长效PrEP方案方面,PURPOSE 1/PURPOSE 2研究显示,CYP3A4抑制剂LEN用于暴露前预防优效于TDF/FTC。主要注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结节(63.4%,中位持续时间183天)。需关注LEN的药物相互作用。

PrEP方案被多个权威指南所推荐。


图6. 国内外指南演变过程:PrEP方案被多个权威指南所推荐






小结

正确且持续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可有效降低HIV感染和传播风险。目前暴露前预防的知晓率、使用率和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长效PrEP方案优于每日口服方案,是HIV预防的未来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路坤, 等.中国艾滋病性病,2023,29(09):954-961

2. CDC. https://www.cdc.gov/hiv/risk/estimates/preventionstrategies.html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

4. WHO.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HIV, viral hepatitis and STI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are for key populations. 29 July 2022.

5.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4,42(00):E01-E48.

6.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2024 UPDATE 2021.

7. EACS Guideline. 12.0. 2023.

8. Gandhi RT, et al. JAMA. 2023;329(1):63-84.

9. Baggaley R, et al. HPTN ANNUAL MEETING 2021.

10. R Schaefer, et al. IAS 2021. Oral Abstract OAC0101.

11. 徐俊杰, 等. 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 26(11): 1265-1271.

12. Grulich AE, et al. Lancet HIV. 2021;8(8):e486-e494

13. Landovitz RJ,,et al. N Engl J Med. 2021 Aug 12;385(7):595-608.

14. Delany-Moretlwe S, et al. Lancet. 2022 May 7;399(10337):1779-1789.

15. Mayer, et al. CROI 2024. Poster 1110.

16. Brown C, et 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V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Adherence. 2023;1-22.

17. Landovitz RJ,,et al. N Engl J Med. 2021 Aug 12;385(7):595-608.

18. Delany-Moretlwe S, et al. Lancet. 2022 May 7;399(10337):1779-1789.

19. Zhao R, et al. Lancet Glob Health. 2024;12(2):e243-e256.


专家简介

李侗曾 教授

医学博士,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学科研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学会第一届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感染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库成员
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擅长成人及儿童的传染及感染性疾病诊疗,曾经参与SARS、流感、鼠疫、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推荐阅读


王麟助理教授:戊型肝炎临床表现和动物模型
魏国超教授:HIV衣壳与宿主互作机制的探索
赵旵军教授:抗呼吸道病毒药物的挑战和机遇
闵海燕教授: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细胞治疗在艾滋病领域的应用
来源:《感染在线Infection Online



END




扫码添加
感染在线学术小助手
加入粉丝交流群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
关注感染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