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为《爱莲说》一字立骨
文/陈晓东
文本设计特点:一字立骨、短文丰教
今天我尝试用一个“独”字为《爱莲说》一字立骨。
一、“独”——情有独钟。
文章先提供了诸多的选择,“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晋朝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近代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表明了他的一种生活志趣——不为五斗米折腰,渴望归隐田园,不受官场那劳什子的恶气。(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间小人邪?)他毅然归隐田园,而且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看来爱牡丹从唐朝开始兴起,唐朝是个始作俑的时代,而宋朝已经俨然成了一种流行风。牡丹得到大家的宠爱绝非偶然,人们是爱牡丹所反映出来的更深层的东西,那就是追求富贵之世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个“独”,我门能感觉到周敦颐对莲花情有独钟,感受到周敦颐情感的独特性和专一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莲花的品质正好跟周敦颐的性情品质相契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出于本性的纯洁。
二、“独”——独善其身。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人质,很难摆脱社会的许多有形的无形的束缚。正如屈原的叹息——举世浑浊兮我独倾,世人皆醉兮我独醒。然而屈原终究不能在俗世中独清,他投汨罗江而死,我们深切地知道,一个人对抗一个社会有多难!而周敦颐竟要在淤泥中做莲花,在俗世中做君子,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
周敦颐给出了自己心中的莲花——君子的标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连串铺陈,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做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和审美情趣。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真的很难,可是唯有这种困难给周敦颐镀上了一层圣洁如莲的色彩。周敦颐为官,以莲之德自守,砥砺操行,秉持公心,于仕途浊流中坚守清正,以己身践行君子之道。
周敦颐莅职之际,每以莲之德操自励,志守高洁,不堕流俗。于公堂之上,明察秋毫,断案公允,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为权势所屈,不徇私情之扰。遇疑难积案,悉心研审,反复推究,务得实情,使冤者得雪,枉者得惩,尽显刚正不阿之态。
其于治地,心系黎庶,躬身亲行。察民生之疾苦,恤百姓之艰辛,兴利除弊,孜孜不倦。或劝课农桑,以厚民生;或兴办庠序,以启民智;或修缮水利,以解民忧。如莲之“香远益清”,惠泽广被,德化一方。
在官署之内,廉洁自律,不贪不占。虽居卑位,处陋境,而志节弥坚,不为财货所诱,不为虚名所累。其食则粗粝,衣则素朴,居则简室,以俭养德,以廉立身,恰似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品性高洁,风骨傲然。
同僚之中,有趋炎附势、营私舞弊者,敦颐独守正道,不与同流。遇政令之失当,举措之悖理,敢直言进谏,面折廷争,不顾个人得失,只为匡扶正义,弘扬正气。如莲之“亭亭净植”,卓然独立,不随波逐流,坚守君子之操。
三、“独”——享受孤独。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余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蒋勋如是说。
菊花是花中隐士,作为隐士的陶渊明不孤独,因为他还有他的田园,还有他的南山。陶渊明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作者理解或者说也有些微的欣赏,但是却不追求。菊花,那是陶渊明的悠然,却不是周敦颐的渴望。
那些爱牡丹之人更不孤独。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晚唐诗人罗隐也有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来表现牡丹的美艳绝伦;白居易的“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一诗表明牡丹所受的照顾之细致,说明其地位之高。因此,世人“甚爱牡丹”的之根就是人们渴求得到财富地位。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发着欲望的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世俗之人,人人爱富贵,人人追名逐利,纸醉金迷,同我一样的君子在哪里呢?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结尾那长长的叹息。但是我却感觉周敦颐的这一句里有太多的意绪。
一份热切,热切呼唤自己的同道中人,这茫茫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
一份叹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除了叹息,更有一份自信、旷达与傲然!周敦颐知道和自己一起爱莲的人几乎没有!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还有我!
莲花出于污浊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
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我似乎能读懂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孤独,只是那份特有的孤独只属于周敦颐,是周敦颐一个人的狂欢。
温馨提示: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狼》《台阶》《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溜索》,共计31个课件,31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附:一字立骨三十篇精彩文章集锦(点击链接即可观看)
文/陈晓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