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立骨“析”《陋室铭》
文/一字立骨陈晓东
特色:聚焦“陋”字,一字立骨,短文长教,浅文深教
引入:
有一本书叫做《古文观止》,,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供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是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为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代的精品都已经入选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其他的文章都不用再看了。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其中有一篇仅仅81字的文章就占有了古代优秀散文的一席之地,这就是《陋室铭》。
当时人眼中的陋室
这篇文章中的陋室是经过刘禹锡的眼睛过滤之后看到的陋室,已经蒙上了一层主观的色彩,你能透过刘禹锡的文字还原世人眼中陋室的真面目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时人这景色真的美么?不美,岂止是不美,实在是很糟!不信你看:苔痕上阶绿——台阶上都长了苔藓,为什么?荒凉,荒僻,人迹罕至。还记得鲁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的句子吗?——“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我在那里下雪后捕鸟,刘禹锡的陋室是不是也有一种门可罗雀的感觉?这只能说明一点,陋室之陋在于荒僻。
你再看:草绿色入帘青,草外都是草色,窗外都是丛生的荒草啊!除了环境的荒僻,还有什么?如果你深宅大院,窗外会满是荒草吗?这只能说明一点,陋室之“陋”在于狭小。
(在此插叙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主要讲狗官把本应给刘禹锡的三室三厅的大平米换成一室没厅,来佐证陋室之狭小,因篇幅所限,故事省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什么是达官贵人之家?从人际交往这一点来说,那一定是高朋满座,交友如云吧!而此时刘禹锡的屋子中呢?作为被贬之官,知己又有几人?又有几人能与之促膝谈心?我想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个琵琶女,年长色衰,而门前冷落鞍马稀。
刘禹锡的门前不也是遍生绿苔了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旧时读书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啊?最主要的就是考取功名,还记得孟郊《登科后》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案牍劳形,让丝竹乱耳,这正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也是时人眼中成功人士的标志啊!刘禹锡参加王叔文变法时,不正是如此吗?
陋室真的很“陋”,可是到了刘禹锡的眼中,到了刘禹锡心里,通过他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却倒感到“陋室不陋”了呢?
刘禹锡眼中的陋室
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
这里的阶和帘,按常理本无情趣可赏,但是在院子中的绿苔竟然悄悄爬到台阶之上,似与人亲,把诗意送到可与之会心的主人面前;隔帘遥望,远处的青草有意将沁人心脾之色门帘之中;陋室与天地融为一体,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陋室生活被诗意化、审美化,被赋予了超远而充实的意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高雅)
高层次文化的交往,精神的沟通,正是对庸俗人际关系的一种回避。补充资料(贞观十九年,803年,刘禹锡结识柳宗元、韩愈两位鸿儒,经常一起交流学术,切磋诗文,晚年他又与白居易结尾至交,此处可补充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
这主要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愉悦。《宋书·陶潜传》云“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刘禹锡的素琴正取意于此。刘禹锡享受着这种驰骋的生命乐趣。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可以诗意地栖居”。我也想起了王君老师的一句名言:“即使我们的脚下是烂泥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诗言志,散文亦然。同是陋室,为何在刘禹锡的眼中和世人的眼中反差如此之大?
我们眼中的刘禹锡
根源在于德馨,德馨之人居住的陋室,就如有仙人居住的名山,就如有龙潜游的异水,就如同诸葛亮的草庐,就如同扬子云的亭子。地因人名,刘禹锡之德馨让陋室生香。
补充刘禹锡高洁傲岸之个性,讲《游玄都观绝句》《再游玄都观绝句》的故事。
古代君子往往为人处世往往遵循两大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刘禹锡参加王叔文变法是渴望“兼济天下”,失败后他开始用君子的另一条标准来要求自己——独善其身。居室可以简陋,生活可以贫困,但是傲骨不可缺少,生命里的钙质不能流失。无论成败,他的做人本色不改,君子之行不改,这就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刘禹锡。
经由陋室走进生活
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商业社会里,你如何看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刘禹锡,我们从《陋室铭》中汲取什么精神的养料?
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说套话,说空话,不能满足于学生说要学习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和高洁傲岸。
策略:
可采用群文阅读,出示杜甫的《十一月四日风月大作》的感情对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思想对比;与苏轼《水调歌头》的境界对比,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板书总结:
陋室之陋
陋室不陋
味刘禹锡之德馨
做不陋之时代人。(才学、个性、思想、情怀)
温馨提示: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狼》《台阶》《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溜索》,共计31个课件,31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附:一字立骨三十篇精彩文章集锦(点击链接即可观看)
文/陈晓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