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立骨《庭中有奇树》(七下新增篇目)

文摘   2025-01-20 11:08   上海  

一字立骨《庭中有奇树》(七下新增篇目)

/陈晓东

一字立骨:奇

一、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来感受这棵树究竟“奇”在何处。老师朗读,学生初步感知。(学生自由发言)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感受“奇”景

我们看诗中描绘的景物特色:诗的开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开篇即点名此树最大的特点是“奇”,这里“奇”的意思是“奇特不凡”。我们看这棵树的奇特、不凡究竟体现在何处呢?

首先是这棵树所植地点“奇”——“庭中”,这棵树植在庭院中,说明主人对这棵树情有独钟,可以晨昏相伴。这种庭院中的自然美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常常带有宁静、雅致的氛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是一种独特的奇景。

“绿叶发华滋”是从树的颜色、花朵的角度来描述,具体展现了这棵树的枝叶繁茂,绿意葱茏;不仅如此,还繁花满树。这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在庭院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棵树有美丽的叶,又开着美丽的花,一定是主人公心灵的慰藉,感情的依托。你甚至可以想像主人公在这棵树前的形象。

我们朗读,再次体会这种奇景,感受这份情感的寄托。

二、理解“奇”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这棵树究竟含着主人公怎样的情思呢?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诗人在欣赏奇树美景之时,产生了一种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她看到这棵可爱的树,很自然想到远方属于自己的可爱的人。树可以朝夕相伴,可是属于我的那个他呢?我不能去寻他,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他,但是我总要做点什么啊!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我折下树枝上的花朵,只是为了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这里的情感很奇特,有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通过折花这一动作细腻地表现出来。而且这种情感还夹杂着一种无法排遣的惆怅。因为思念的人远在他乡,即使折下花朵也难以送达,美丽的花朵只能在自己手中慢慢枯萎,我的美好的容颜也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老去,只能坐愁春尽红颜老。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引导学生思考“盈”的妙处。

“盈”是满的意思,我的襟袖之间香气都满了,我的心中思念的情也满了,可是“路远莫致之”,山高路远,连鸿雁都难以抵达,更何况这一束香花呢?自己想寄,又寄到何处呢?关山路远。一个“远”字成了我们之间永远的鸿沟,我只能在想象里,这能在梦境里和你相逢。梦醒,我的思念的心更痛。

思念之情越“盈”,失望之情越伤。南北朝的陆凯赠范晔诗中尚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我只能一任思念如荒草疯长,安慰着我,又折磨着我。陇女主人在美好的景致中蕴含着深深的眷恋和淡淡的哀伤,这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我们再加入一首词,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女主人公盼心上人归来,虽然无数次的希望都化作的失望,但是毕竟有无数次的希望,而本诗的主人公基本上是无望。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女主人公的深情、动作、语言)

齐读,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感受这种从希望到更大的失望的情感。

三、领会“奇”意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物真的不贵吗?当然贵!在女主人公心中无比贵重,因为他寄托了女主人公全部的感情。

我想到了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里的奇树就是你,你是我的一颗思念你的心。

但是主人公却故意说:“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女主人反弹琵琶,这句话更突出自己的思念之深。

从整首诗来看,它意境深远。通过庭中奇树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表面是写庭院中的树和折花赠人的行为,实际蕴含着人生的孤独和离别的无奈。

诗中没有直接诉说离别的痛苦,而是借助奇树这一媒介,将情感含蓄地传达出来。从自然之景到内心之情,再到一种对人生聚散的感悟,体现出一种奇巧的诗意表达。它让读者在欣赏奇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和怅惘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深层的意境是此诗的奇妙之处。

最后朗读全诗,余音绕梁。


温馨提示: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狼》《台阶》《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溜索》,共计31个课件,31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


一字立骨陈晓东
陈晓东,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在北京名师大讲堂讲公开课时提出“一字立骨“教学法,希望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在人生中,找寻那最有特色的一“字”,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和人生之路,都摇曳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