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这样一个字撬动整篇《变色龙》——谈《变色龙》如何一字立骨

文摘   2024-11-30 07:15   广东  

我用这样一个字撬动整篇《变色龙》——谈《变色龙》如何一字立骨

文/陈晓东

原来我围绕赫留金讲《变色龙》,三个板块,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整堂课有趣,有味,有料。

今天,我准备另辟蹊径,从一个“笑”字入手,切入文本,引发思考。

第一板块:初看文中人物的笑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此处可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请其他同学配合,哈哈大笑)

赫留金有什么可笑之处?

人们笑赫留金,一是笑他想借被狗咬伤的事来讹诈狗主人,捞一笔赔偿却未能得逞。他本想得到警官的支持和赔偿,结果却被警官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对小狗主人的巴结所戏弄,被各种反转弄得灰头土脸最后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二是笑他在整个事件中的狼狈模样,他的想法和遭遇形成了一种反差和滑稽的效果。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赫留金是想讹诈狗主人呢?

赫留金说自己好好走路,却被狗无缘无故咬了手指,但旁观者独眼鬼透露,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的脸,狗才咬了他,可见他所述与事实不符,有故意夸大以获取同情和赔偿之嫌。

赫留金称自己的活儿细致,被狗咬后也许一个星期都不能动手指,要求狗主人赔一笔钱,着重强调受伤对工作的影响及所需赔偿,暴露出其想讹诈钱财的意图。

赫留金向警官奥楚蔑洛夫告状时,提及自己有个当宪兵的兄弟,想借此抬高身价、施压警方,以助自己顺利得到赔偿,更体现了他讹诈的心思。

我们初步感知赫留金很可笑,但是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深入考虑赫留金真的可笑吗?

我们首先来看当时的背景,19世纪八十年代初,沙皇加强反动统治,俄国笼罩在军警和馅饼的白色恐怖之中,人民的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各级官员味保住地位和利益,对上奴颜婢膝,对下欺凌百姓。广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

人民的生活惨到什么程度呢?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乞丐的感觉是最敏锐的,哪里繁华,哪里人流多,哪里能讨到饭,要到钱,他们就会流向哪里。可是这里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穷,穷到了连乞丐都不来的程度。

我们在想想赫留金的职业——首饰匠,什么时候赫留金的生意才会红火和兴隆?

老百姓的生活好了,生活富裕了,有多余的钱了,他们才会想到享受,那时候赫留金的生意才会兴隆起来。

现在赫留金的生活怎么样?

没有顾客登门,身为首饰匠的赫留金生活无着,饱受饥寒之苦,只能出此下策,他本身可能也不想这么干,但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只能如此。

人是社会的人质,这时候,我开始同情赫留金,他不再是那个加害者,讹诈者,而是在生活的的最底层,他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也是生活中的可怜人,他的生存都收到了挑战。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质,当我们联系社会背景深入考虑,赫留金的遭遇不但不可笑,而且值得同情。

第二板块:再看文中人物的笑

我们再想,谁在笑赫留金?

那一群人。

那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文中写道“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他们这群人就是赫留金的街坊邻居,他们就是和赫留金一样的小市民。

为什么这些本应和赫留金站在同一立场的小市民会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呢?

从探出头来,到很快聚积,就像从地下钻出来的,说明这些人来的速度之快,他们都来看热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在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下,社会呈现出压抑、恐怖的状态,人民生活困苦。这些普通群众地位低下,只能被奴役、被主宰,继而精神麻木,漠视社会现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都出来从赫留金的遭遇中寻找刺激与乐趣,即使看出奥楚蔑洛夫的荒唐,也不敢提出异议,不敢出头,害怕遭到殃及,只能选择当一个冷漠的看客。

这样冷漠的看客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看客?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咸亨酒店里的酒客们是典型的看客。他们嘲笑孔乙己的迂腐和落魄,把他的痛苦当作笑料。当孔乙己争辩自己“窃书不能算偷”时,他们只是哄笑,没有一丝同情。这些酒客麻木不仁,他们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关怀,体现了封建社会下民众的冷漠和愚昧。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鲁迅笔下的这些村民也是看客。他们对祥林嫂的悲惨经历,如丧夫、失子等,最初还会假意同情,听她一遍遍诉说阿毛的故事。但很快就厌烦,甚至嘲笑她。他们用封建礼教的观念去审视祥林嫂,认为她是个不祥之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冷漠的态度对祥林嫂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当爱斯梅拉达被审判、被行刑时,周围的群众充当了看客。他们在宗教和封建势力的影响下,对爱斯梅拉达这个无辜的吉普赛女郎没有公正的对待,被偏见和迷信左右,成为悲剧发生的冷漠旁观者。

第三板块:思考作者对小人物的态度

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思想被禁锢,导致民众精神麻木、冷漠无情,看客现象正是这种病态社会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对人性的扭曲。开始他们也支持赫留金,可是后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了,他们的立场也跟着变化。

那“一群人”和鲁迅小说里的看客一样,蕴含了作者的无奈、悲哀、批判。所以,如果说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是鲜明的,那么赫留金的形象则是深刻的。

作者表面上借助一些人来笑赫留金,实际上作者想笑的是当时的黑暗的、黑白颠倒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会让人心灵扭曲。

作者想笑的是在小人物身上普遍存在的奴性。这群小人物既让人可气,又让人可怜,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最后绘声绘色朗读: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此处可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请其他同学配合,哈哈大笑)


温馨提示:

如果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共计21个课件,21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

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


一字立骨陈晓东
陈晓东,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在北京名师大讲堂讲公开课时提出“一字立骨“教学法,希望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在人生中,找寻那最有特色的一“字”,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和人生之路,都摇曳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