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字立骨

文摘   2024-12-18 14:03   广东  

我这样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字立骨

文/陈晓东

《渔家傲·秋思》,我以“异”字立骨。

上阙主要是景异。首先表现为地点之异,是塞外之秋,在苏州长大的范仲淹感受更多的是江南春早,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而对塞外之秋会格外敏感。

然后是物候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里无留意三字最有味道,“无留意”是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把大雁人格化,写出了此地的萧条、荒凉、严寒、凄冷。

最后是社会环境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表面上看是自然景色,从听觉角度来写随着角声而起的各种边声,实际上还是在渲染一种苍凉且紧张的氛围,也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为了感受边声的效果,我补充李陵《答苏武书》中的文字。(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听觉写完后,然后是视觉之景,崇山峻岭中的长烟、落日、孤城。在此引导学生与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王维想突出的是大漠景象的雄浑,而这首词中的长烟、落日、孤城又着眼于何处呢?

在此补充这首词的社会背景——

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猝,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有了辅助材料,学生不难理解,这首词中的长烟是不是炊烟袅袅,而是硝烟尚未散尽;孤城是写群敌环伺,形势危急,落日”“孤城闭是写太阳刚刚西沉,孤城就城门紧闭,写出了战事之紧张。

表面上看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从所闻所见的角度写自然之景,实际上是写社会之景,是当时战局艰难,战事吃紧的体现。

有了上阙对景之的解析,下阙情之也就水到渠成了。情之异表现在何处呢?

情之异表现在感情的矛盾与抉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杨慎《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浊酒是为了相逢之喜,而边关的将士离家万里,回家的路拉得越长,对家的思念也就越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好像抵御相思之苦,只能借酒浇愁。

可是酒入愁肠,只能郁结为浓得化不开的块垒。浊酒,是酒的质地不纯,李白写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清酒当为醇酒,此处可以引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浊酒

为什么是浊酒?我以为也暗含了军中条件的艰苦。还记得《木兰诗》中写军旅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可以回家么?

燕然未勒归无计因为还没有能像汉代大将窦宪那样刻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去的打算。这里的归无计,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能回家,不愿回家,因为燕然未勒,因为在思家的情感之上还有一种更重的情感,这份情感的别名叫使命,叫责任,叫爱国!正所谓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既然作者把使命看得如此之重,那为什么结尾句写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不会弱化本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吗?
 

首先我们来看词句本身,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谁生了白发?谁流泪?澄清一种认识,此处绝不是将军生了白发而征夫流泪,而用了一种修辞,叫做互文,就如《木兰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两句话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里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就是将军和士兵都生出了白发,都落下了眼泪,

这里生白发,这里泪奔流,这是一种思乡情的自然流淌,将军和战士不是铁打的,更是不冷血动物,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正如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将军白发征夫泪不仅不会影响对人物的塑造,反而让我们感觉人物更真实,更血肉丰满。这里的泪不同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不同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燕然未勒归无计有家不回,不回,不回,因为功业未成,因为责任未尽!这泪因为心中有了国家,因为始终牢记责任与使命,这泪就具有了温度,具有了质地。千年之后,然人读来,胸中凭添一份力量,顿生一种豪气,凄而不凉,哀而不伤。

可外延展,还可以再谈人之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景?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情?因为他是范仲淹!

补充图片:范文正像

从谥号文正谈起,谥号就皇帝根据大臣生前的功绩,给大臣的盖棺定论。是因为范仲淹文采卓然,他留下的文章很少,可是如《岳阳楼记》如《渔家傲》,篇篇都是名篇。他不是没有能力写,而是没有时间写,他的一生64年,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国家和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补充材料:

范仲淹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是痴心不改、信念不衰。所以范仲淹的谥号中有一个字。

补充材料:

宰相王安石称他为“一世之师”,理学大师朱熹认为他是“杰出人才”,欧阳修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小结:

今天我们以字立骨,通过景、情,人,走近范仲淹,在走近范仲淹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布置作业,余音绕梁。

课下阅读梁衡的散文《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温馨提示:

如果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狼》《台阶》,共计28个课件,28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

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



一字立骨陈晓东
陈晓东,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在北京名师大讲堂讲公开课时提出“一字立骨“教学法,希望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在人生中,找寻那最有特色的一“字”,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和人生之路,都摇曳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