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有一份忧患意识——一字立骨《杞人忧天》

文摘   2024-12-07 08:00   广东  

让我们拥有一份忧患意识——一字立骨《杞人忧天》

文/陈晓东

一字立骨:忧

设计理念:短文长教、简文丰教,一语立骨,提升思维

第一板块、读懂文本——解忧

一读正其音

师:我们先来看几个重点词语的读音,大家齐读。

身亡(wú)所寄、亡(wú)处亡(wú)气、躇步跐(cí)蹈  舍(shì)然大喜  中(zhòng)伤 

师:齐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

二读解其意 

师:齐读课文,注意理解其大概的内容。

出示课文翻译,生齐读。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师:这篇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寓言主要讲了杞人担忧天地崩坠,后在别人的开导下,终于放心来的故事。

三读感其情

师:请同学们绘声绘色朗读文章,根据说话人的情感,在括号内分别填入一个带有“然”字的词语。

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 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  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  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  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师:请同学们绘声绘色朗读自己加入表神态的词语后的文章,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师给出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齐读体会。

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泰然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讶然 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安然)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惑然)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悠然)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加词语朗读的环节,我们感受到了杞人整日忧心忡忡、心神不宁的样子,感受到了晓之者胸有成竹、泰然自若的神情。

四读悟其人 

师:通过刚才绘声绘色的朗读,大家说说杞人和晓之者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杞人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他竟然担心天会塌下来。

生:我觉得杞人有点庸人自扰,他根本就是没事找事。

生:我觉得晓之者是一个热心人,他听说杞人因为忧天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来开导杞人。

生:我觉得晓之者是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人。

五读明其意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杞人忧天这篇寓言故事呢?

生:作者想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

生:我觉得作者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第二板块、读懂列子——悟忧

我们看到的文本经过了编者的节选,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被编辑被删掉的结尾部分——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此一也,彼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文字的译文——

长庐子听了,笑着说:“彩虹、云雾、风雨、四季等,是天积聚无形的气而形成的;山岳、河海、金石、火木等,是地积累有形的物而形成的。明白了天是由积气而产生的,地是由积形而形成的,为什么说它们不会崩坠呢? 天地,是宇宙空间中的一个小东西,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大的东西,因此难以穷尽、难以认识是很自然的事。担心它们会崩坠,实在太遥远了;说它们不会崩坠,也是不对的。天地必然会崩坠,崩坠是它们的结果。待到它们崩坠时,怎么会不忧心呢?”列子听了他们的话,笑道说:“预言天地会崩坠的,荒谬;坚称天地不会崩坠的,也荒谬。天地崩坠不崩坠,不是我们有限的生命所能够知道的。既然这样,天地会崩坠就崩坠吧,天地不会崩坠就不崩坠吧。因为活着的不知道死后的事,死了的不知道活着的事;未来不知道过去的事,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事。天地崩坠不崩坠,我们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大家思考:教材该不该删除这个结尾?

生:我觉得这个结尾应该删除。这段文字太难了,如果不是老师刚才出示了翻译,我根本看不懂。删除了这段之后,故事显得更加浅显易懂,流传也会更加广泛,影响也会更大。

生:我也觉得这个结尾应该删除。删除以后讽刺意味愈加明显,寓意更加突出。这也是这个故事广为人知的原因。

生:我觉得不能删除结尾。我认为删除以后,这篇文章就缺少了深度,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生:理不辩不明,正是在论辩中,主题得以突出。列子的本意得以表现出来。如果删掉了结尾,寓意就远离了列子的本义。

生:我也认为不能删除。从补充的这一段看出列子对杞人忧天持不可知论。未来有种种的可能性,最应该做的就是把握当前,对未来不必放在心上,这种思考也使文章更加深刻。

师:

第三板块、读出自己——说忧

听说直到今天,杞县人仍为自己有过这样一个可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仿佛那是一个笑柄,但凡有人提起,便觉几分尴尬。还听说曾有当权者锐意革新,把“杞人忧天”的成语改成了“杞人胜天”,号召县民们用与天奋斗的实际行动洗雪老祖宗留下的忧天之耻。

你支持当权者把“杞人忧天”改成“杞人胜天”么?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生:我觉得当权者不能改为“杞人胜天”,杞人忧天是历史上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尽管确实讽刺了杞人,但是这就是历史,我们要尊重历史。

生:我觉得应该改为“杞人胜天”,“杞人忧天”让“杞人”成了一个笑柄,作为新时代的杞人,应该“杞人胜天”,来雪祖先留下来的耻辱。

师,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看完资料后,说说你对杞人忧天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考。

投影出示资料一

《春秋》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那天夜里,天空中不断有燃烧的流星划过杞国南部地区。突然,一颗巨大的陨石坠入谷里高西村,顷刻间发生大面积地震、山火,几里以外的土地都被烧红,山谷化为灰烬。天崩地裂的大爆炸过后,形成一个四五十米深、几个篮球场大的巨坑,人称“神灵湾”,附近人烟灭绝。之后,方圆不足百里的杞国境内,又接连发生过两次较大的陨石降落。据说,直到现在那里仍然裸露或埋藏着很多大大小小带颜色、半透明的“水晶陨石”。

投影出示资料二 

2013年2月15日早晨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陨石坠落造成1200多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发生大爆炸,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2千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原因很可能就是陨石或者彗星撞击。

投影出示材料三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

南方有畸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堕不陷,风雨雷霆之故。——《庄子·天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滕王阁序》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

请学生谈出自己的思考——

生:看完了第一则资料,我发现当年杞国饱受天灾之苦,杞人忧天确实有其必要性。

生:我觉得杞人应得到我们的敬重,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超出了身边的日常生活,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他不是庸人自扰,他有着忧患意识。

生:我从材料三中看到,在古代就曾经那么多诗人曾经把目光投向浩渺的宇宙,发出了自己的探问。正是这种激励着人们不断思考,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

3.生:我认为杞人不但不是庸人,而是哲人。这种看起来很遥远的“忧思”的确包含着一个智者的远虑与深思。

4.“杞人忧天”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古老的“杞人之忧”正无情地降临于现代社会。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已构成严重威胁,太阳黑子对地球生物和通讯的干扰不容忽视,“温室效应”比以往更加严峻地影响人类生活。一系列的事实显示,“苍天”不是无忧,而是堪忧。杞人忧天就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对我们今天生存状况的预警。

教师总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千年前的杞人不是庸人,而是智者。同样看一个事物,时空不同,你的判断就会不一样!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千年前的杞人一样,有一种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外推荐阅读:

周国平《杞人是一位哲学家》


温馨提示:

如果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共计25个课件,25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

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



一字立骨陈晓东
陈晓东,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在北京名师大讲堂讲公开课时提出“一字立骨“教学法,希望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在人生中,找寻那最有特色的一“字”,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和人生之路,都摇曳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