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本一体,精神筑丰碑——一字立骨《闻一多的说和做》(标点立骨)

文摘   2025-01-11 08:15   广东  

说做本一体,精神筑丰碑——一字立骨《闻一多的说和做》(标点立骨)


文/陈晓东

 

导入新课(二选一)

1.师背诵《红烛》片段引入,“红烛啊,流一分泪,灰一分心,流泪灰心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1930年夏,闻一多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到青大主持文学院工作,臧克家也于当年报考青岛大学。当时入学考试中,国文出了两个题目,一为《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为《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却饱含哲理,闻一多对此极为欣赏,一向判分极严的他竟给了98分的高分,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入了青大。

 

思考:导入1可发挥自己积累多,善于背诵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给学生一种意识,要勤于积累,方可出出口成章。导入2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闻一多的形象更丰满。

 

  • 直接切入最后一段,抓住“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质疑

 

  1. 为什么说闻一多是口的巨人?

 

有一句俗语批评一个人只说不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里文中的巨人可是这个意思?

 

  1. 高标是什么意思?

 

高标: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卢照邻 《还京赠别》诗:“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2.中间为什么是句号?

教师补充:句号好在哪里?或者说如果说句号不好,应该用什么符号来替换?

 

思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 深入研讨课文

 

文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恰好照应了题目“说和做”,可是这篇文章为什么先写闻一多的“做”,后写他的“说”?

 

是他的做比说更重要,按照他的影响和贡献的大小来安排材料的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讨论后明确:

 

学者:就像我们大家熟知的鲁迅弃医从文一样,闻一多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也经过了两大阶段。

 

  1.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2.革命者: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言行一致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深入讨论:那些词句可以看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全心倾情地做?

 

抓住:

1.“钻探”“锲而不舍”“吃尽”“消化尽”,抓住词语,深入理解。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a抓住四字词语深入理解,比如“沥尽心血”为什么不写成“历尽心血”?b结合下文在深入理解闻一多之全心投入。

 

  1. 抓住“赫然”“何妨一下楼”再进一步深入理解闻一多的做。

 

深入讨论:那些词句可以看出作文革命者的闻一多“说”的特点?

 

a起草政治传单:抓住“之一”“传观”等词语理解

 

b群众大会上演讲:这段不讲,读出感情,读出精神就是最好的讲!

 

c参加游行示威:抓住“生死攸关”“前头”,理解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补充闻一多牺牲的感人事迹)

 

小结:说,有时候更需要勇气,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想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想到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我想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想到陈毅的《梅岭三章》。说,比如彭德怀在大跃进时期,经过调研,他给毛主席写出万言书,“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唯有妇与孤。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回到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课文的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为什么中间是句号?可以不可换成分号?

 

我觉得句号不好,换成分号好。因为闻一多的说和做看似是分两部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作,是作为闻一多救国救民的一体两翼,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使用句号,就等于把这两者截然分开。闻一多的做,实际上是在行动在无言地诉说自己对这么民族的疗救;闻一多的说,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做,他在用生命进行呐喊。在这里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做,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说。两者浑然不可分割。因此,在这里应该用分号,以表现闻一多的说和做密不可分的关系。

 

温馨提示: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您除了获得一字立骨的方法和理论(3个视频),还将获得一字立骨《秋天的怀念》(含更新的课件)《猫》《范进中举》《老山界》《卖油翁》《杞人忧天》《故乡》《我的白鸽》《智取生辰纲》《梅岭三章》《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棵小桃树》;一个词立骨《伟大的悲剧》,一句话立骨,含《说和做——记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变色龙》(两个);思想立骨,含《江雪》整合教学、《春望》整合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狼》《台阶》《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溜索》,共计31个课件,31个教学实录或文本解读。一字立骨课程将让你学会一字立骨的方法,使你在教学中更加聚焦文本,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字立骨课程仍在持续更新中,将进一步补充新的理论、新的课例;一次订阅,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你还将享受陈晓东老师不断更新的新思考,新成果。每次更新,我都会发布文章进行提醒。

订阅一字立骨课程方法:点击下面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订阅。凡是订阅一字立骨课程的老师,加我的微信(cxd6168),你将被邀请进入一字立骨核心团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一字立骨的方法、理论和具体课例,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字立骨课例。如果你仅仅想初步了解,加我好友后我会邀请你进入一字立骨二群。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在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简介:

陈晓东,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2016年开始进行“一字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字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字立骨陈晓东”, 2011年在北京新华社出版《中学生写作素材集锦》一书,与特级教师王君、司艳平、魏志强共同为省级刊物《快乐作文》撰写专栏——“京浙粤鲁四人聊”,现已出版著作《打败作文这只小怪兽》。



一字立骨陈晓东
陈晓东,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在北京名师大讲堂讲公开课时提出“一字立骨“教学法,希望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在人生中,找寻那最有特色的一“字”,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和人生之路,都摇曳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