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内容,每周二八点发布。
听书
1、《当下的幸福》| 朱步冲解读
【听】人要想获得真正持续的幸福,就必须从那种单一的「目标导向性活动」中挣脱出来,转而投向「自我导向性活动」。
【想】我想到《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说,唯一真实的时刻,就只有当下。
【变】我将听到和想到的知识变成 4 个字:把握当下。
【用】我计划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目的性不要太强,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体验当下的幸福。
2、《更富足的活法》| 哈希解读
怎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作者总结了「四轮驱动」法:
(1) 一个需要你看住的抽屉(情绪)
不要在情绪上头的时候做重大决策,兴奋的时候不要决定「买入」,害怕的时候不要决定「卖出」,而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这里的「买入」,是泛指一切你决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决策;卖出则是相反的。
(2) 一个需要你攥住的闸口(消费)
学会理性消费,把消费习惯变成一种投资习惯。
很多时候,对于服务性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它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增值,比如见识的增长,或者对某些新业务形态的理解。
(3) 一个需要你记住的公式(财富)
财富=(价值+公平交易)×杠杆
其中的价值,就是你能给别人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独特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提升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尽量多做那些高价值的事情。
(4) 一个需要你守住的信念(利他)
在良知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自己热爱、擅长并且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但如果没有价值的话,就只能当成业余爱好,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生存。
对于自己热爱且有价值的事情,但如果不擅长的话,就无法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可能就会被淘汰。
对于自己擅长且有价值的事情,但如果不喜欢做,就有可能过得很痛苦,甚至有可能是一条邪路。
所以,把握好当下的生活,多去做那些自己热爱、擅长且有价值的事情,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看书
1、《小数决策》(克里斯托弗·弗兰克,2024 年)
本周学习这本书的第 1~2 章,书中提出了一种「定量直觉」的概念,也就是将定量与直觉相结合,通过精确提问、背景分析和信息综合,把数据放在商业环境的具体背景中,既要考虑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又要兼顾直觉思维的非线性,进而做出更好、更快、更科学、更系统的决策。
很多决策失误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数据,而是缺乏将数据转化为合理决策所需的判断力。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理论,直觉属于快速、自动、无意识的「系统 1」,而定量属于更慢、更理性、更费力的「系统 2」。
要用数据驱动决策,主要包括 5 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收集数据
(3)分析数据
(4)洞察交付
(5)实施决策
虽然每个步骤都涉及定量和直觉的因素,但其中步骤 1、步骤 4 和步骤 5 涉及的直觉因素更多,而步骤 2 和步骤 3 涉及的定量因素更多一些。
我比较认同这本书的观点,如果能在数据和直觉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就能拥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
在第 2 章的最后,有一套普鲁斯特问卷,认真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认清更加真实的自我,我计划每年回答一次这些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看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在发生改变。
2、《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2007 年)
继续学习《幸福的方法[1]》的第 4 章:至高财富。
幸福感是人生至高的财富,而不是金钱、声望或权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表明,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总是正相关的,当达到一个饱和点、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收入增长对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微弱了。
有些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感到焦虑,但缓解焦虑的方法,其实并不是赚更多的钱,而是内心的自洽。
有些人赚到更多的钱之后,焦虑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可见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不是金钱的绝对数额,而是对金钱的控制感。
得到头条第 504 期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花钱很痛苦?[2]
首先,这些人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账户框定得太死了。
其次,这些人往往会过度计算机会成本,进而导致选择焦虑。
最后,这些人的焦虑,可能来源于他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不消费让人痛苦,过度消费让人后悔,适度消费让人幸福。
消费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精神上的财富,但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或体验,我们追求的不是物质,而是体验。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周中,每天复盘总结的时候,都做一下《幸福的方法》中介绍的完形练习:
(1) 如果我可以对我的生活多 5% 的觉察……
(2) 让我开心的事情是……
(3) 如果我的生活可以增加 5% 的幸福感……
(4) 如果我更多地担负起对自己内心需要的责任……
(5) 如果我可以将与自己的内心的一致性提高 5%……
(6) 如果我可以直接地说“是”或“不”……
(7) 如果我深呼吸,用心地去体会幸福的感觉……
(8) 我开始了解到……
文章
1、当你自我怀疑的时候,也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从得到头条第 503 期[3]了解到,《一生之敌》的作者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曾历经 27 年,到 52 岁才出版第一本小说,期间在 11 个州做了 21 份不同的工作,他认为「内阻力」将伴随人的一生。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两个人生,一个是我们正在生活的人生,另一个是我们想要但没有活过的人生,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而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内阻力」。
内阻力是来自内心的一种力量,具有自我破坏、自我欺骗和自我侵蚀的能力。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闻不到,但能被感觉到。
每当我们想做一些艰难的、长期的行动时,「内阻力」就会自动冒出来,分散你的注意力,阻止你采取行动,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拖延和自我怀疑。
内阻力是一种心理障碍,同时也是一个指南针。它指向的往往正是我们真正应该做、值得做的事。
克服内阻力的方法,不是向外寻求更多的资源,而是「向内求」,把自己现有的一切变成资源。
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之前,不妨先做一件简单的、确定能做成的事。
比如,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之前,先养成做一个俯卧撑的微习惯。
2、在 Chrome 浏览器中安装 ChatGPT search 插件
从快刀广播站第 295 期[4]听到 OpenAI 在 Google 展开 AI 搜索贴身肉搏战的消息,决定亲自去尝试一下 ChatGPT 的搜索功能。
在 Chrome 应用商店[5]找到 ChatGPT search 插件并安装之后,就可以直接在地址栏进行提问了,操作起来感觉非常丝滑。
3、关注美国大选的结果
得到头条第 505 期[6]盘点了今年美国大选的 6 个「之最」:
(1) 候选人身份最特别
(2) 故事张力最强
(3) 倒戈现象最多
(4)美国科技公司最牵挂
(5)前总统参与混战最多
(6) 有史以来最贵
我感觉竞选过程中充满了戏剧性,从特朗普遇刺,到拜登退选,再到哈里斯参选,各种力量互相博弈,最终特朗普获胜。
从个人角度来看,无论是谁当美国总统,都没有本质的区别。与其关注国际大事,不如过好当下生活。
言论
1、时间需要被记忆,时间需要被度量,而阅读无疑是将消逝的时间保存在记忆中的理想方式。阅读保证了我们以思考的维度来覆盖世界,通过阅读,我们将观察到的、看到的、经历到的事件融入自己的头脑,将流逝的时间烙上印记。它填充着我们的人生,也不断丰富着时光的意义。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第2期)
2、如果有 1 小时来解决问题,我会用 55 分钟思考问题,用 5 分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
3、未来和过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当下的内心。
——爱默生
回顾
订阅
微信搜索「林骥」,或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即可订阅「学习周刊」。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07720/ ↩
https://d.dedao.cn/FwwfGkOLHAHEp10W ↩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3bezDG7wBonmJwgPb9JvQkAg5PyO1x ↩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rykaNlMY5gn3Jq1LgnJ7EAROW0DLje ↩
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chatgpt-search/ejcfepkfckglbgocfkanmcdngdijcgld?hl=zh-CN ↩
https://d.dedao.cn/FwDLbhVosd6ujrg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