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业园区研究院 振宇 | 文
01
聚焦省两会:结合地方特色美食,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与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地方美食产业化,大力发展预制菜等话题热度高涨。
湖南省政协委员、民建岳阳市委会主委李永波:发挥湘材湘菜优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李永波认为,应当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谋划区域产业布局。她建议,坚持顶层设计,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制定预制菜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市场准入门槛、原料标准、加工技术规程、包装标识、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的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坚持政策扶持,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政府部门要全域范围内统筹谋划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支持预制菜加工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实现协同发展;坚持扶优扶强,实施龙头带动。要鼓励行业龙头深度介入预制菜产业,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认为要聚焦湘土本味,打造差异化竞争。”李永波建议致力发展地域菜系特色化,要从模拟传统菜式到研发融合菜,从单一的菜品扩展到综合性料理;制定统一的湘菜预制菜规范。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管体系。商务、民政部门要主动引导,积极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创建预制菜行业协会,组建湖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共同制定预制菜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方阵,打造一批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生态地标品牌、美食地标保护产品。
监管方面,李永波认为要完善全链条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首先要加强本地和出口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产业监管方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同时,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推行溯源管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智能化手段,搭建“数字、透明、清晰”的预制菜全链路溯源平台;搭建完善的行业监管机制。成立相关协会,汇聚名厨、行业专家等,开展预制菜联合选品及品质监管。
“此外,完善服务配套,营造良好环境同样也是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强有力保障。”李永波建议,要建立产业基金,完善金融服务。在政府产业基金中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子基金,围绕预制菜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专项融资,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配套支撑,完善物流网络。加快万吨规模建设冷库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冷链龙头企业;强化政务服务,打造公共品牌。借助线下展销会、网红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集中推广湖南预制菜。
海南省政协委员马振华:建议发展海南特色水产预制菜产业。
他谈到2023年海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698亿元,约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1.7%,渔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议将海南深远海养殖水产品与预制菜产业相结合,不仅能够解决水产品保鲜难、销售渠道窄等问题,还能创造出具有海南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对推动海南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振华建议,科学规划养殖区域,优化深远海养殖产业布局,提升养殖技术与装备水平,提高深远海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水产预制菜优质原料来源。同时,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合理规划构建水产预制菜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项目支持,培育具有水产预制菜加工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科技企业。
马振华建议,推进南海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建设,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贯通苗种、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品牌推广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精力抓好深远海养殖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广东省政协委员陆海:打造“湾区标准”,助力预制菜叩响港澳市场大门。
如何推动广东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陆海观察到,广东与港澳饮食文化相似,因为人口密度高、生活节奏快、居住空间小等特点,香港市场对预制菜需求庞大。她认为,广东预制菜企业可充分利用港澳地缘与贸易优势,通过积极投身香港美食博览等平台,推动产品远销海外。同时,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湾区标准”,持续开发“湾区认证”项目,将助力预制菜产业协同发展。
陆海表示,港澳作为出海“桥头堡”,有望为广东预制菜搭建起通向国际市场的“高速通道”,但也需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她建议,一是预制菜企业需精准调整产品配方,升级生产车间的净化设施,优化杀菌环节,并追溯农产品种植源头,监督农药使用情况。同时,企业需优化包装设计和标签制作,避免因标签不符合要求而无法上市的情况。
二是粤港澳三地联手搭建一体化的预制菜认证服务平台,整合三地认证标准、流程步骤及所需资料,提供一站式查询、申报及在线咨询功能;加强指导与培训,创新监管机制,引入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实时监控企业生产过程。
02
河南省《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批准发布《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等17项河南省地方标准。其中,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主导,院长邹建教授主持的《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标准于2024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
此次发布的《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标准,是预制菜团队的又一重要成果。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涵盖了预制菜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多个方面,为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
邹建教授表示:“预制菜产业园区的建设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发布,能够引导产业园区的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3
肇庆启动“四个一批”走进预制菜产业园活动
1月13日,“四个一批”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共享工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通过直播卖货、网红探企、交流座谈、签订合约等形式,大力推介肇庆罗氏沼虾预制菜,深化创建“共享工厂”合作模式,促进链接国内外农业资源与市场。“四个一批”,指的是一批采购商、一批出口商、一批网红、一批餐饮企业。高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邀请到黑龙江、贵州、江西等10多个省份的几十家采购商、出口商、餐饮企业走进“共享工厂”。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2024年以来,肇庆市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为抓手,在政策制定、园区建设、主体培育、标准制定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肇庆预制菜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肇庆全市有按照预制菜新标准纳入统计范围的预制菜企业共26家,涵盖肉类、水产品、蔬菜等深加工生产,其中25家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此外,肇庆市还荣获“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第18名,高要区被授予“中国罗氏沼虾预制菜产业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名列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县前10名,并荣膺“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
04
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二期完成立项批复
为切实发挥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功能定位,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二期项目,打造辐射城市东部、南部区域的综合性一级批发市场。
项目位于朝阳区黑庄户乡,现状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一期南侧。新建总建筑面积约17.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冷库及配套设施。
05
20家企业签约入驻!加快打造楚菜美食新名片
联投•增益楚菜食品加工产业园是荆州高新区首个供应链平台项目,在省内首创“园区赋能供应链”模式,建设面向荆州、辐射华中的集大宗商品贸易、楚菜食品加工、产品展示与交易、冷链仓储与物流、城市配送、供应链金融服务、租赁服务、楚菜之家为一体的华中楚菜食品加工供应链服务平台。
06
广清产业园企业牵头起草,《生牛肉饼》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1月10日,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主办,广东温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中检广东公司(华南区域总部)协办的“食尚新标领航未来——第一届‘庖丁解牛’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生牛肉饼》团体标准发布会”在广州举办。会议发布国内首份《生牛肉饼》(T/CIQA 106—2024)团体标准,填补了我国生牛肉饼行业标准的空白,为规范行业秩序、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生牛肉饼》(T/CIQA 106—2024)团体标准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综合质量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IQA/TC12)组织广东温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及业内共23家单位参与编写,经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审核,于2024年12月20日批准发布,自同日起实施。
《生牛肉饼》(T/CIQA 106—2024)团体标准规定生牛肉饼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原辅料、投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判定规则、标签和标志、包装、贮运和销售的要求;适用于速冻生牛肉饼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广东温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肉类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已获得中国海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产品已出口香港等地。公司已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BRCGS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是多家国际知名餐饮连锁的主力供应商。
来源:广清产业园管委会、北京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