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漯河泰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泰格医药董事长叶小平博士定期带团队为企业发展理思路、定方向,把上海研发的治胃病药物放到漯河生产。叶小平还先后吸引上海恒翼生物医药董事长李元念博士、方达医药中国区总裁戚亦宁博士等科研团队齐聚漯河,组建了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园,致力打造百亿级新兴产业。
在卫龙集团,朱蓓薇院士团队和十余名博士围绕辣条健康营养化研究,为企业研发新产品56个,助力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当前,一个个高端人才在漯创业兴业的动人故事正在不断演绎。 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的关键在产业和人才。近两年,我市围绕“五个方面”发展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全食品领域、全食品产业、全食品链条向新而行,加快完善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两个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打造国际一流食品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贯通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高地”……步入装修一新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大楼,一条条院士寄语映入眼帘,激励着科研人员树立远大理想,勇攀科技高峰。 2022年9月,由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我市主导建设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正式运营。实验室聚焦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食品新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精准营养研究与健康食品创制等六大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产业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和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11月8日,记者在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看到,正在加紧施工的河南食品科创园部分建筑主体框架已经完工,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已完成一层到四层装修。 在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二层的新资源挖掘实验室等现代化办公室里,设计先进的实验办公桌、实验仪器有序摆放。 “河南食品科创园园区主要包含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研究生院和食品产业孵化园等4个板块。”市国投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园区建成后,我市将形成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重点,以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中试基地、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主体,以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先进适用的创新平台为基础的“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全链条科研转化格局。 近年来,中原食品实验室依托我市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推动更多新技术在漯河和全省“落地生金”;我市又借助实验室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布局。 成立于1997年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曾因技术工艺遇到了发展瓶颈。“中原食品实验室帮我们改良了应用技术,仅鱼酥条一个项目,一年就给公司增加了4000万元收入。”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吴锋表示。 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带动下,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203家,是2021年的1.6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6家,较2021年翻了一番;建成创新联合体2家,存有量居全省第三位。 据统计部门反馈,去年我市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8.33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达31.4%;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2.17%,超全省平均水平。 近两年,我市人才引进动作频频、硕果累累——去年以来,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暨漯河市创新发展大会、“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食品领域专场招聘暨系列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食品领域专场招聘会(漯河)等火热举办;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11+8”重点产业链,实施“六大专项”引才行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136人、海外人才153人,赴西班牙等国家开展对接洽谈十余场次,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与韩国高丽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政策定向宣讲,引进知名高校“百优”人才12人;赴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1217人。 人才是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的根本。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一同谋划、高层次人才与高能级平台一同引育、人才发展“大生态”与用人单位“小气候”一同营造,已形成23名院士为引领、147支科学家团队为骨干、30余万名人才为支撑的大人才格局。 为加快建设创新人才生态圈,我市开发“创新贷”“人才贷”“人才投”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出资金、就业、创业、人才等方面18条举措,打造集研发机构、科创资本、创新人才、中介机构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为4家食品创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 高端人才的扎堆聚集加快了我市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我市成立河南中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实行科技攻关“赛马制”“揭榜挂帅”,遴选科研课题项目257个,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和三大食品公共研发平台、双汇等链主企业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合体,直接或间接以科技入股企业,发挥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25条中试生产线作用,推动塔格糖、益生菌饲料、功能肽等10个项目加速转化,“快乐酸奶”、乐荷酒等15项专利落地转化。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在全省实现高基数上的持续领先——一季度,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的基础上,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3.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7和4.3个百分点,开局强劲、起势有力; 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实现938.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经济发展质升量稳;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1478.2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32.5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产业增加值达615.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加值730.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现代化食品名城加速跑是全市筑牢产业和人才两个支撑、加快培育和发展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结果。 如今,高端人才通过问技“未来食物”,以“大食物观”指导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实现质的突破。 7月13日,位于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益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塔格糖项目正式投料开车。“塔格糖项目的落地投产是对河南省、漯河市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支持,开启了天然代糖行业全新时代。”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黄继红表示,中原食品实验室将致力解决塔格糖生产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 在链群发展思维指引下,“两个高地”正在加速助推我市新兴产业集群崛起。 3月9日,河南金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我市举行氟硅新材料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先进氟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卿凤翎受聘任院长。“我将带好团队、潜心科研,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卿凤翎说。 目前,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区),临颍县是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休闲食品之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肉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来源:漯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