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江苏苏州:千亿级食品产区崛起

文摘   财经   2025-01-23 17:37   河北  
导读

图片来源:昆山发布

2025年,苏州昆山喜迎新年项目落地“第一签”,马来西亚更加好食品中国区总部项目签约落户张浦镇益海嘉里丰厨(昆山)央厨园区,助力昆山高端食品产业发展。未来计划在昆山,规划建设投资超30亿的超级工厂项目。


食业园区研究院预估苏州市将在去年或今年实现千亿食品工业目标,成为江苏省第一座千亿食品产城,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杭州之后的第三座千亿食品产城。


总第411

食业园区研究院 李军丨文

农林牧渔:总产值波动式下降,市区产值最高

2017-2023年苏州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2018年总产值首次降到400亿以里,实现381.5亿元。2021年降至谷值,实现346.4亿元。食业园区研究院注意到,总产值下降主要由于渔业产值下降引起,渔业产值由2017年138.1亿元直降至2023年88.9亿元,减少49.2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从苏州各市(区)来看,2017-2019年排序为“市区>太仓>常熟>张家港>昆山”,2020-2023年转变为“市区>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其中市区和太仓下降明显,市区总产值从2017年161.8亿元降至2023年124.9亿元,太仓从2017年69.2亿元下降至2023年44.1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从各市(区)产值结构来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昆山市,常熟、张家港、太仓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市区农业产值和渔业产值最高,分别达到57.2亿元和40.6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食品工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波动式上升
2017-202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企业数量首次突破200家,达到207家,同比上升15%。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2017-202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18-2019年实现两连升,2020年下降至690.6亿元,2021年上升至897.5亿元,2022年略有下降,2023年上升至931.6亿元。

从内部营收结构来看,苏州市常年保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与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营业收入比重由2017的55.6%上升至2023年60.4%,食品制造业比重由2017年35.1%下降至2023年28.5%,酒、饮料与精制茶制造业比重由2017年9.1%上升至2023年11.2%。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2017-202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利润总额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18年降至31.1亿元,2019-2020年实现两连增,2021-2022年利润总额经历两连降,2023年上升至峰值,达到43.8亿元。

从内部利润结构来看,2017-2018、202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居于主导地位,2019、2021-2023年食品制造业居于主导地位,农副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比重由2017年43.6%下降至2023年22.1%,食品制造业比重由2017年38.5%上升至2023年50%,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比重由2017年17.9%上升至2023年27.9%。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限额餐饮: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利润总额波动式上升
2017-2023年苏州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0.5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47.3亿元,达到202.2亿元,主要由于正餐服务增长29.7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2017-2023年苏州市限额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18年首次突破50000万元,达到50031万元,2019年降至36710万元,2020-2021年实现两连增,2022年降到谷值21975万元,2023年达到峰值83517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从市(区)餐饮收入结构来看,苏州市常年保持“市区>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其中2021年市区营业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15.4亿元。2023年市区营业收入达到162.1亿元,昆山22.6亿元,张家港7.5亿元,常熟6.4亿元,太仓3.5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从内部市(区)餐饮业利润总额来看,食业园区研究院发现市区利润总额一直居于首位,张家港利润总额常年处于负盈利状态,2022-2023年除市区外,其他县级市均处于负盈利状态。

数据来源:历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产业图谱:横向拓展39个行业门类,纵向拉伸级数5级

根据产业链拉伸理论,苏州市食品产业链横向拓展39个行业门类,纵向拉伸级数5级,产业链重心主要集中在精深加工层级。“苏州水八仙”“苏州大米”“张家港大米”“昆味到”等区域公用品牌均已经发布应用。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原材料层级:主要以蔬菜、稻谷、小麦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小麦26.7万吨、稻谷67万吨、油菜籽0.8万吨、蔬菜203.8万吨、瓜果11.9万吨、园林水果9.7万吨。牧业生产:牛肉151吨、猪肉2.2万吨、羊肉552吨、禽肉1511吨、牛奶3.8万吨、禽蛋3369吨。渔业生产:海洋产品2266吨、淡水产品14.3万吨。

数据来源:2024年苏州市统计年鉴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初加工层级:主要以大米制造和豆制品生产为主。依托吴中粮食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粮食龙头生产大米产品,依托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生鲜、冷冻豆制品,依托鸿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学校、医院、部队等团餐食材供应,依托苏州华东食品、恒鲜源食品供应鸡猪羊牛肉,依托苏州今锦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调理蟹虾制品,依托益海嘉里(昆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面粉。
精深加工层级:主要烘焙食品和速冻预制食品为主。依托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植物蛋白饮料和休闲豆制品,依托张家港统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烘焙油脂与精炼油,依托舒汇食品(苏州)有限公司生产面头、煎包等速冻面点,依托益江粮油、常熟鲁花等粮油企业生产生产大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依托江苏虞恒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禽肉调理品,依托太仓新太酒精有限公司进行酒精生产,依托卡士酸奶、优诺乳业生产酸奶制品,依托松尚食品、八十五度食品、圣百合食品生产糕点、面包等烘焙食品,依托圣百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面包、月饼中西式点心等各类糕点和八宝饭等速冻食品,依托苏州万家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冷冻馄饨水饺,依托味知香、跃海食品生产预制菜,依托顶津食品、味全食品生产饮料产品,依托日世(昆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冰淇淋产品。

展示销售层级:苏州市食品产业链已经覆盖电商平台、餐饮平台、商超、便利店、工业品制造商等线上线下与国际国内渠道。

图片来源:昆山融媒体

昆山开发区高端食品产业园已完成开发约400亩,已聚集了太古可口可乐、星巴克等近30家高端食品制造企业,年产值规模超120亿元。聚焦咖啡为特色亮点的高端休闲食品领域,实现咖啡豆贸易分拨、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咖啡设备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目前集聚星巴克、瑞幸、亿政咖啡、越南中原咖啡、日本三井物产、瑞士苏可菲纳等30余家咖啡头部企业,贡献了全国60%的咖啡生豆进口量和烘焙量,获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授予“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称号。


发展建议

食业园区研究院通过研究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变迁规律,苏州市食品工业发展需要从以下三大核心抓手进行战略布局:

1、制定细分食品产业专项方案

在现有《关于促进苏州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基础之上,制定关于粮油产品、烘焙制品、乳制品、咖啡制品、预制菜等细分产业专项发展方案,全力壮大龙头企业、全产业链企业、冷链物流配套企业,增强优质原料基地、食品安全保障两大基础支撑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

2、举办苏州食品工业博览会

举办苏州食品工业博览会,一方面展示苏州市张家港大米、阳澄湖大闸蟹、吴江大头菜资源优势,一方面广泛邀请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线下销售、产业资本、科研院所、市场指数等全产业链成员参会,集中展示千亿食品工业发展成果,形成农业食品链群要素相互对接、高效协同、深度聚合的发展格局。

3、搭建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供需对接转化

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联合龙头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等单位共同成立,为行业搭建研讨交流平台,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成员之间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更多食品产业集群(园区)研究、招商、规划,请关注食业园区研究院
联系电话:李军15830112807、冯振宇17854177720

食业园区研究院
携手食品产业标杆园区,助力食品企业甄选入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