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溪繁花】历史实验室(小说连载三)| 吕家发

文摘   2024-12-11 17:37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历史实验室(小说连载三)

作者:吕家发

图片选自网络

3


你看前面。李轩又开始在球上划动。

徐兴面前展现了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明末画面的场景:


崇祯即位之初,深知后金为明之劲敌。为削弱后金势力,他积极派遣能言善辩、深谙外交之道的使臣远赴朝鲜与蒙古,承诺在贸易往来中给予诸多优惠。朝鲜及蒙古各部大多站在明朝一方,后金遂陷入外交孤立之境。在此有利形势下,崇祯听取袁崇焕建议,于崇祯五年与皇太极达成停战协定,许以厚利,并开辟互市。但界址等问题未明确,双方刻意忽略,各自为日后进攻埋下伏笔,不过边境暂得安宁。明朝逐步加固北方防线。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崇祯十三年,招安李自成,封其为王于西北。随即全力剿灭张献忠部,崇祯十五年,西南安宁。

崇祯大力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作物,饥荒现象显著改善,流民减少,明末鼠疫也未出现。于户部下特设银监司,监管金融货币诸事。以金银为准备金,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补充,因其便利性在商业活动中逐渐流通,促进商业繁荣。借鉴洪武时期实物收税方式,实行金属货币、纸币结合实物征收,分区域规定比例,并试行开征商业税。

崇祯组建使团,携丝绸、瓷器、茶叶、药材、漆器等前往南洋、西洋诸国。使团所到之处引起轰动,各国商民争购。商船载回银器、香料、钟表、望远镜、珠宝、象牙等。广州等沿海城邑成为繁商中心,港内舟楫穿梭,码头装卸忙碌,仓廪满储中外货品,城内店铺栉比。南方地区手工艺因贸易兴盛,手工作坊如繁星散布于城市各处,大量失地农民进入作坊,从事纺织、陶瓷、冶炼等行业。农民凭借勤劳双手学习技艺,赚取生计,虽辛苦却充满希望。

调整屯田制,重新划分田地,调配耕牛农具,昔日长途转运粮草的艰难局面得以改善,百姓负担减轻,边关军队稳定性与战斗力增强。西洋钟表机械奇巧精准,大明匠者研习借鉴,提升机械技艺及作战机械、火器技术水平。为平衡朝中权臣势力,重用宦官。清理朝中通敌之臣与卖国商贩。借鉴万历对付日本之法,派遣锦衣卫潜入清刺探情报。实行高薪养廉,整治腐败,查抄没收的大量白银充实国库并流通市场,缓解白银短缺压力。由于李自成与张献忠所到之处,宗室、乡绅遭受重创,大量土地成为无主之地,战后重新划配给流民,部分地区土地兼并得到缓解。

在一系列举措下,明朝渐渐繁荣,呈现中兴迹象。

没过几年,李自成内部因权力分配、利益纠葛等问题矛盾重重,诸将各怀心思,不久后发生激烈内讧。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反目成仇,相互攻伐,致使李部实力大损。崇祯十八年,李自成残部被孙传庭与秦良玉两路大军夹击而覆灭。战后,朝廷取消西北地区三饷,区域逐渐稳定。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豪格权力斗争激烈,潜入清的锦衣卫也采取暗杀、嫁祸等手段,添油加醋使矛盾升级。最终,多尔衮排挤并整死了豪格,同时大批将领和谋士被波及而伤命。崇祯十九年,多尔衮撕毁停战协定,边境陷入战乱。开始明朝以守为主,双方你来我往,持续五六年。此时明朝渐渐复苏,明每强一分,清就弱一分,清每弱一分,明又强一分,明朝逐渐呈现压倒性优势。崇祯二十五年,明主动出击,在两场决定性大战中获胜,摧毁清军主力,清逐渐消亡。

崇祯之后,明朝又历经两任皇帝,但皇权与官僚矛盾越发激烈,宦官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权臣,却使朝廷内部矛盾更为复杂尖锐,官场风气更加败坏。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官僚资本不断做大。军队与商人勾结,尾大不掉。门阀、财阀、军阀横行,起义此起彼伏,军阀混战不断,明朝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


还是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徐兴叹了口气。

这已经是最好的走向了,基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明已经属于开了挂,每个选择都选对了,才能实现中兴,又持续近百年。

如果能再来场变法,改变土地、钱财向官僚集中的趋势,就可能避免毁灭。比如,制定明确的土地占有上限,定期普查,重新分配官田,对土地买卖行为征收高额的交易税等等

李轩玩味的笑笑,说道:你以为那些穿越游戏中所描绘的,凭借现代思维回古代便能轻松吊打一切的爽文情节真能成为现实吗?其实不然。有很多事想法是好的,推行下去就可能适得其反。你忘了明武宗时期的刘瑾变法,其中对权贵、官绅及军队将领私人田土进行核算丈量并还耕于民,这本是不错的开源之举。但因操之过急、存在虚报谎报情况,加上上下贪婪,引起了皇家贵胄和官僚士绅的对抗。百姓也未能真正得到土地,反而利益收损,百姓无不愤恨。变法是要有个系统的谋划,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都要考虑到,还不能太急躁,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向远。因为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利益需求,做出各自的理性选择,汇聚起来却会让整体上逐渐走向无序。

徐兴感叹道:主要还在于人。又咬牙说,用强硬手段杀上一批。

崇祯杀得还少吗?当东林党利益捆绑成一团,杀不过来。

重新选用一批人。选贤任能。

怎么选?贤和能,标准是什么?怎么看得出来?你看见的是不是表演出来让你看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只是加快了门阀官僚的垄断。

科举嘛。徐兴不服道。

对啊,所以从隋唐到明清都是开科取士往往朝代初期执行的严格公正,畅通了阶级的流通。可老子英雄儿未必是好汉,官僚的子女不一定能考上科举,官僚会想凭啥你皇帝的儿子能当皇帝、王爷,商人的子女能继承家财,而我的子女却接不了我的官位随时间推移,就会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声音出来,就会有考得好未必能力强的意见出来。渐渐的,皇帝也觉得很有道理,为了广纳人才,在科举之外开一些口子,可是口子一旦开了就会越来越大,再被有心人钻出无数个空子。甚至到了朝代末期,科举舞弊也层出不穷。要知道,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圈子,那圈中人总会千方百计的维护那扇圈门,并逐步形成垄断。当精英成了自身繁衍的内循环,真的精英只会越来越少。

那对官员进行公正的考核,将真正有政绩的官员放到高位上,举直错枉。

听起来不错,怎么考核?谁来考核?你看明清后期,成了送的越多、考核等次越高。就算能公正吧,地方官员要想搞得好,对上必须得到朝官支持,获取资源,那必须加入阵营挤进圈子、并用钱铺路;对下必须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撑,摆平矛盾,那必然让渡权力、利益捆绑。所以,你看历史上很多表面上的能吏背地里却是腐官。同时,考核任免权力掌握在上面,就会造成地方官员的唯上压下、瞒上欺下,比如刘瑾变法中,周东等人去宁夏度田,为讨好刘瑾,竟将五十亩当作一顷计算,在刘瑾看来,他是才能出众。可宁夏、固原官兵、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对朝廷的不满达到了顶峰,触动了安化王叛乱。再说,皇帝高高在上,听到的消息是谁给的?反而可能变成了信息荒漠。别说是皇帝,只要是上位者,耳边多是顺从附和、阿谀奉承之语,难以听到实话,更别说有反对意见了。李轩像是想起什么,又问道:还有一点,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知道不?

嗯,就是说老大扁雁医术最佳,治病于未发,却最不出名;老二扁鸿次之,治病于初发,稍有名气;老三扁鹊最差,治病于病重,名满天下。徐兴正好知道,不禁有些得意。

嗯。最好的人才是能在问题未出现时处理,不造成任何损失;其次的能在问题初现时处理,损失控制在很小;最差的在问题爆发后处理,这时已经造成极大地损失了。偏偏上级反而认为最差的那个最有魄力、最具能力、最应重用。再说,很多政绩也是可以包装和作假的,实事求是可不容易啊。有些官员甚至有意制造问题再解决,靠演戏求上级关注。比如明末左良玉养寇自重,寇越剿越多,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官也越升越高,最后坐拥80万大军却不愿勤王,看着京师陷落、崇祯自杀。

这方面,那就没有办法徐兴问道。

论资排辈算是相对不错的选择。

论资排辈?开什么玩笑?这是最差的选择吧。徐兴不由讪笑起来。

李轩也不反驳他,看了一下时间,不饿吧,等会儿吃饭没问题吧。让你再穿越一把。孙丕扬听说过吗?

没有。

那好,就让你当回吏部尚书


孙丕扬出任吏部尚书已经六十二岁了,那是万历二十二年。徐兴照着镜子,看着自己虽显老态但踌躇满志的样子,不禁也有些意气风发。现在他就是孙丕扬了,他下定决心要做到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管他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背景、门路,想让他开后门,寻个一官半职,没这个门。

果然,刚上任,就有人递上了信函,原来是恩师来信。恩师对他有栽培之恩,信中除了叙旧抒情,还暗示目前有个空缺,托孙丕扬照顾一下其子。徐兴想了想,回信恩师,信中言辞恳切,充满尊敬之意,但对其要求委婉拒绝,请其谅解。

第二天,一位朝中权贵的亲信找来,带着丰厚的礼物,满脸堆笑地说道:孙尚书,我家大人对您一直敬仰有加。此次有个年轻人,才华出众,还望尚书多多关照。徐兴面无表情地看着来人,冷冷地说道:朝廷任免官员,自有其标准和流程,岂容他人插手。把你的东西拿走,恕不远送。那人悻悻而去。

过了几天,一位曾经与孙丕扬有过同窗之谊的官员找到他,言辞恳切地说道:丕扬兄,我有一外甥,确实有几分才能,如今渴望为朝廷效力。还望你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给他一个机会。徐兴微微皱起眉头,说道:同窗之谊我自会珍惜,但在官员任免之事上,绝不能徇私。那位官员无奈离去。

又一日,恩师亲自登门拜访,两人喝茶下棋,恩师缓缓说道:丕扬啊,小松品行端正,才学也尚可。如今渴望谋得一官职,你看能否再考虑一下他?徐兴诚恳地说道:恩师,您的恩情丕扬没齿难忘。但朝廷官员任免,关乎国家社稷,丕扬不能因私废公还望恩师理解。恩师长叹一口气,无奈地离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知道了孙丕扬刚正不阿,在官员任免上的公正无私,但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恨,但他毫不畏惧。好在再也没有人敢来找他走后门,平静了几日,太监找上了门。

这个太监虽只是四品官,但徐兴心里清楚,太监集团势力庞大。徐兴不动声色地接待了太监,太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孙大人,听闻吏部近日任免官员,咱家有几个内侄,也想为朝廷效力,还望多多关照。徐兴微一拱手,不卑不亢地说:公公,吏部任免官员自有章程,需考量才德,不可随意安排。太监脸色一沉,却很快又恢复笑容:孙大人,咱家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徐兴回到家中,陷入沉思。他深知一旦妥协,公正将荡然无存。可又不能得罪宦官,得罪了他们,自己也当不长,公正也会化为乌有。必须想个万全之策,如何在不激怒太监的情况下,维护吏部的公正?

经过几日的苦思冥想,突然发觉论资排辈也算是相对不错的选择,虽然可能会打击一些真正有才学、肯干事的后起之秀的积极性,但确实是相对公正的。如果任由关系决定升迁,对官场的生态伤害更大,对大多数没有背景的官员打击更重,长此以往,危害不可估量,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再者送钱、走关系、跑官者上位后必会变本加厉的贪腐。但徐兴又想到不能让李轩笑话,决计不能用论资排辈这一招的。左思右想,突然想出了抽签制度,连自己也吓了一大跳。但这个也是个不是办法的方法,相当于主动放弃手中选拔任用干部的大权,放弃了肥缺的分配权,与此同时,权势集团的索取权也被自动取消了。总之,大家都一样,任何人都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来影响干部任用,一切当事人的手气决定。徐兴决定推出抽签制。

政策一出,朝堂哗然,官员纷纷感叹:一个廉洁清正的好官,怎么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暮气沉沉、敷衍了事的庸官?十个官员有九个大骂孙丕扬昏庸无能,不负责任。

可时间一长,口碑出现了反转,那些没有背景、没有门路、没有关系的官员开始盛赞孙丕扬大公无私,绝对属于对抗特权集团的良心担当。

徐兴开始还担心这个办法容易遭到攻击,很可能半道就折了。后来才发现多虑了,几方势力相互博弈,最后竟然都默认了这种方式。


回到现实,徐兴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历史上孙丕扬就跟你一样,创掣签法,以抽签决定官职。

徐兴感叹道:看来论资排辈也并不完全错误。

是啊,我觉得吧,官员升迁的主流可以用论资排辈,但要打上两个补丁:一是反向鞭策,考察官员,按5%的比例,对做的不好的降职淘汰,给官员一个悬在头顶的鞭子;一是正向激励,对确实优异的人才,按5%的比例可以弯道超车,但要有实名推荐,并有连坐制,一旦发现徒有其表,甚至出问题了,推荐之人应受到相应惩罚。当然,论资排辈适用于常态情形下,如果在极端状态下,比如朝代之初、变法之际、乱世之时,那还真得不拘一格降人才

徐兴抓住前半句话,反击道:如果连坐,按照官员怕担责的调性,可能没人会去推荐别人的。并且就淘汰而言,是否可能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

……”李轩一时哑言。

可以设立合理的免责事项,制度本来就是系统的,要打组合拳的。林悦接过话题。

李轩欲言又止,轻轻摇了摇头。

对了,人不太靠得住,要用制度。徐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没错,得靠制度。所以历朝历代都在总结前人教训,完善制度。周朝刚建立时,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百姓分封给诸侯,诸侯还能拥有武装,目的是一起拱卫镐京。可时间一长,诸侯们的势力坐大,逐渐不受控制,最后把周朝的统治给推翻了。秦始皇看到这种情况,就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想把权力都集中到中央。但这一来,地方上的人不乐意了,纷纷起来反抗,再加上秦朝的法律太过严苛,四处起义,没撑多久就灭亡了。汉高祖刘邦呢,吸取了周朝和秦朝的教训,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既留了一些同姓的诸侯王,让他们帮忙守护刘氏的江山;又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可没想到,后来外戚的势力慢慢崛起了,最后王莽把皇位给篡了,汉朝差点就没了。刘秀重新建立汉朝后,转而依靠宦官,造成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内耗不断,间接导致了三国乱世。之后也是这样,总之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徐兴也知道:晋朝初建时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巩固统治,却引发八王之乱与五胡十六国的乱世。隋文帝推行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官场垄断,因触动权贵利益遭抵触,最终历二世而亡。唐玄宗设节度使防权臣擅权,埋下藩镇割据隐患,安史之乱后扩充禁军又致宦官干政,内外交困。宋朝赵匡胤崇文抑武稳固皇权,但对外征伐时尽显颓势,常受制于北方游牧民族。明朝朱元璋分封藩王引发靖难之役,设内阁制度本意集权,后因内阁成员变化致权力扩大,皇帝受制且党争不断。清朝汲取前朝教训对外戚、太监、权臣等加以管控,强化少数民族管理以构筑稳固中央集权体制,但后期封闭愚昧,在列强冲击下走向灭亡。

历代的君王和辅政大臣就像给制度打补丁一样,每个新王朝刚建立的时候都会对前朝的制度进行改进,想要解决问题、堵住漏洞。可这打补丁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漏洞,最后整个制度体系还是会崩溃。李轩说完,叹了口气。

确实是没有完美的制度啊。

嗯,是这样,但你也不能以现代人的后知后觉来看待当时的制度,只要在当时是有利的,就是好的。比如像执政者做的有些决策,我们这时候看愚蠢不堪,可在当时确是上上之选。

比如呢?

走,先去吃饭,一会儿再带你体验一把,这次是皇帝。

从奴隶到大臣,现在到了皇帝了。


4

李轩对着智能管家说道:开启午餐模式。瞬间,房间的一角展开,露出一个餐饮区。一张悬浮的餐桌缓缓升起,上面摆放着精致的餐具。

徐兴在餐桌前坐下,一个透明的屏幕出现在面前。屏幕上显示着各种美食选项,从传统的菜肴到新奇的合成食品应有尽有。他滑动屏幕,选择了一份能量牛排和一份营养蔬菜沙拉

不一会儿,两个小型的食品传送器从墙壁中滑出,将他选择的食物放在餐桌上。这些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佳,但徐兴知道它们是由3D食品打印机制作出来的。牛排的纹理清晰可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而蔬菜沙拉则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机。

在吃饭的过程中,餐桌上的设备会自动检测他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他的需求调整食物的营养成分。

吃完晚餐后,餐具自动收入清洗装置中。


徐兴发现自己置身于华丽宫殿内,周围宫女恭敬垂首徐兴反应过来,自己成了宋徽宗赵佶。

这年,正是政和五年。徐兴心中清楚,离那场令大宋蒙羞、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只剩下11年的时间。此时,完颜阿骨打已称帝建立金国,且之前已起兵反辽,在出河店之战中大败辽军,女真气势如虹,在军事上对辽逐渐取得优势。

这天,辽籍汉人马植求见赵佶。徐兴知道此人是联金抗辽关键推动者,也想起政和元年马植曾通过大太监童贯向宋徽宗献策,意图借助女真反辽。他深知联金抗辽后果惨痛,宋徽宗也因此被后人讥笑为目光短浅、愚蠢不堪。他本不想见马植,可念头一转,又觉得这或许是个观察朝中大臣反应的好机会。

面前的马植果然在说:辽国必亡,陛下怜悯旧民遭受涂炭之苦,若能恢复中原往昔疆土,代天谴责,以正义之师讨伐乱臣贼子,王师一出,百姓必定会箪食壶浆前来迎接。

徐兴静静的看着他,马植对自己的言辞并没有引起皇帝的讶然感到失望,便进一步献策道:女真对辽人恨之入骨,而辽天祚帝荒淫无道。本朝若能遣使自登、莱渡海,与女真结好,相约一同攻辽,辽国便可图。可万一女真得志,先下手为强,我们再行动便会受制于人,到时局势就难以挽回了。

徐兴并未表态,只说拿到朝堂上商议。

一时间,大宋朝堂之上如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童贯等人力挺马植,主张联金抗辽,然而反对之声也非常强烈。

反对联金灭辽的大臣们心态各异。很大一部分秉持北宋主和派作风,反对一切对外战争。理由是辽宋有澶渊之盟,此时开战背信弃义。徐兴知道,111年前,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兵临澶州。宋廷惊慌,迁都呼声高。幸有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促成澶渊之盟。此后,宋辽和平百年。

支持者则认为:辽国多年来一直是大宋的心头大患,若能借金国之力将其击败,既能一雪前耻,又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宋几代皇帝的夙愿。燕云之地战略位置极为关键,还是重要养马场,收复后大宋北方防线将更加稳固。宋辽和平只是表象,澶渊之盟终有破裂之日。而且,宋廷与西夏争夺横山和镇压方腊起义,均取得胜利,宋军战斗力尚在,与金联合对辽作战,过程中大宋或许能锻炼军队,优秀将领也能脱颖而出。女真虽在辽边境后方且骁勇善战,但其人口不多,无争夺天下的能力与之结盟,进可合作攻灭辽国,退可平衡因辽与西夏亲近造成的战略势。

看着朝堂之上群臣热闹,听着大臣们争论不休。徐兴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心中却翻江倒海,开始重新权衡联金抗辽的利弊。当下局势,为辽、宋和西夏三足鼎立。其中,辽军事实力最强,宋次之但综合实力居首,西夏最弱。此前,宋对西夏采取扩张政策,投入重兵争夺关键战略地区横山山脉的控制权,西夏不断向辽求援,虽宋未理会辽的警告,但辽与西夏结盟,宋被孤立。在这种形势下,宋廷自然不愿放过与任何有实力的第三方结盟的机会,何况金在辽的后方,能对其制造麻烦三十六计中也有远交近攻之计金国崛起迅速,野心勃勃,其心思难以揣测。一旦辽国被灭,金国必将更加强大,宋将面临更强劲的对手。再者,宋与金国文化、制度差异巨大,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徐兴心中纠结万分,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可能的后果。联金抗辽,是对是错?思来想去,尽管知晓历史上的失败教训,仍想赌上一把

最终徐兴决定联金抗辽。他清楚这是一场豪赌,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若能谨慎行事,未必不可一试。


我跟宋徽宗一样,也是选择了联金抗辽’”。徐兴感叹道。

也不能算错。人在历史当中,可不能用们现在这种事后诸葛亮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事儿。们回头看历史的时候,能看到的仅仅是被筛选过的一些信息和最后发生的结果,往往就把筛选的过程还有那些被筛掉的重要东西给忽略了,这样一来,当时的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们有什么样的认知和经验,们也都给忽视了。而且,大家在看历史事件的时候,还特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从结果去推导原因,只按照已经知道的结果去解释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的,这样就很容易把其他可能的解释和发展方向给漏掉了。要明白,事情的发展既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成分,不能因为历史最后呈现出了某个结果,就一个劲儿地强调它是必然会这样的。李轩解释道。

后人都说宋徽宗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看到日后利害。而身处当时,有时候后来觉得是错误的抉择,当时也可能是很好的方向。徐兴不仅感叹道。

人在做决策时,关于究竟侧重眼前还是着眼未来,并无绝对的应然标准。其对错与优劣,实则取决于个体自身特质。不同的人即便处于相同情境,所做选择各异,均可能走向成功;而相同的人处于相同情境做出相同选择,最终结局也可能截然不同,有

徐兴点点头,“适合自己、适合当时、适合实情、适合发展就是好的抉择。

嗯。再说我们也往往夸大了选择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是选择决定了命运。其实选择固然很重要,选择之后的行为重要,就像制定目标很关键,但怎么去行动来实现目标岂不是更关键。以宋徽宗的联金抗辽为例,其结果未必注定是失败。若能在后续采取正确举措,比如果断抓住时机全力投入对辽作战,而非犹豫不决;在联金的同时保持警惕,派出得力谍报人员深入金国探查,时刻留意其军事与政治动向;待燕云十六州收复后,迅速在边境秘密构建防御设施、增强军事力量并储备充足物资;有效整顿军队,善用种师道、李纲、韩世忠、岳飞等将领,那么靖康之耻或许能够避免,宋朝甚至有迈向盛世的可能。当然举措拟定更要人去落实。‌”

哎,不仅是决策,制度和法规也是靠人执行的。看来,还是人的因素啊。在制度和法规执行方面,一个人的铁面无私没有用,要所有人只讲原则才行。

如果只讲原则不顾灵活,那人就没有意义了,直接用AI行了,AI可以只讲原则的。

对,那就用AI

没有灵活只能变得更糟。38年前,西方某国城市尝试过用AI治理,要不你去体验一把?


这是2047年西方某国的M市,AI“智理被赋予了执行政策、依制度管理社会的重大使命。它以惊人的效率处理各类事务,政策执行与制度遵循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程度。

徐兴成了华裔企业家陈明,正站在公司所在的摩天大楼顶层,俯瞰着这座城市。街道干净整洁,智理精准规划清洁车辆路线与工作时间,智能监控垃圾桶,一旦装满就会自动通知处理,杜绝垃圾外溢污染。公共设施维护高效,智理能够实时监测路灯、电梯、桥梁等各种公共设施的状态,发现故障,即派单给维修人员。犯罪率也被控制在了极低水平,智理通过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分析算法,能够迅速识别潜在犯罪行为,并及时通知执法部门进行干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人们可以安心地出行、购物和工作。

在陈明的公司里,智理高效管理着员工考勤任务分配。员工们各司其职,任务精准分,进度一目了然。看着公司有条不紊地运转,徐兴心中对AI满是赞叹,深感其公正高效便利,一切按轨精准运行,心想:看来用AI治理真是不错

然而,不久后,当陈明的公司申请一项重要研发资金时,却因一些细微技术指标未达标而被无情拒绝。那一刻,徐兴如遭雷击,呆呆地坐在办公室里,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与失落。怎么会这样?我们的项目明明有着巨大前景,仅仅因为一些死板的指标就被否定。徐兴心中的不甘如同潮水般汹涌。

徐兴想到公司里那些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员工们,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无数日夜。如今项目被拒,他们的努力似乎都白费了,徐兴觉得自己仿佛辜负了他们的信任,沉重的愧疚感压在心头,不知该如何给员工们一个交代。“‘智理难道就不能理解一下我们的特殊情况吗?我们投入了那么多心血和努力,就因为这些机械的规则而前功尽弃?他感到无比的压抑。

这天,徐兴竟然遭遇了堵车,原来一位老人在过马路时,由于行动缓慢,信号灯已变红却还未完全通过。智理立刻启动交通管制,所有车辆被强制停下,导致交通瞬间陷入混乱。老人惊慌失措,不知该继续走还是退回去。周围的司机们也纷纷抱怨,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徐兴看着这一幕,心中对智理的不满又增添了几分。他觉得智理虽然保证了规则的执行,却完全不顾及实际情况中的人情冷暖,太过冷酷无情。

在一次商业谈判中,陈明的公司与另一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智理却因一个标点符号不合规范而拒绝批准。徐兴面对对方企业代表无奈苦笑:AI系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标点符号就把我们给难住了。智理真的一点都不理智。对方代表也摇着头说:这也太死板了,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商业的灵活性就这样被AI束缚住了。徐兴心中充满挫败感,他开始意识到AI的治理方式存在很大问题,自己仿佛陷入了由冰冷规则编织的牢笼

一个月后,陈明的公司举办一场新产品发布会。在热闹的环境中,突然闯进一批不速之客。原来因为失误少缴纳了几毛钱的税款,智理税务官直接前来警告,并启动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包括高额罚款和暂停营业。发布会登时一团糟,公司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徐兴欲哭无泪,他向智理解释自己并非故意,但智理只按照程序和数据进行判断,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徐兴尴尬地站在一旁,愤怒无奈一同压在心里


(待续)

  

    吕家发,1981年生,硕士。文学、词曲爱好者。泰州市作协会员、泰兴市文联委员、泰兴市作协理事。先后创作《新黄桥烧饼歌》《最美的风景》《藏头诗》《八月》《筑梦路上》《那么多天》《双鱼座》等多首歌曲。著长篇小说《永丰客栈》。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