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契诃夫的经典四幕喜剧《樱桃园》是戏剧史上的杰作。剧情简洁而富含深意,人物形象生动而充实,而“樱桃园”作为整个故事的重要背景,则成为俄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象征之一。
对于读者来说,《樱桃园》并非容易与“喜剧”二字联系在一起。契诃夫对旧贵族阶级,尤其是以女地主蕾娃为代表的人物,表现出强烈的同情之情。他塑造了蕾娃这一形象,突显了她在家产耗尽的危机中显得渺小而无助,沉浸于对过去温暖美好的怀念之中。这种天真纯洁、逃避现实、沉湎于过去的性格特质,赋予了她一种诗意的氛围。整个旧贵族阶级都被描绘成羸弱的弱势群体,当他们面对“樱桃园即将被砍伐”时,因无能为力而表现出的毫不在意让读者产生一种荒谬的感觉。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旧贵族阶级的反抗者罗巴辛被置于对立的立场。契诃夫将罗巴辛描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正派人”,他给即将凋零的旧贵族世界注入了活力。然而,在读者的视角中,罗巴辛却被描绘成美丽的“樱桃园”遭到破坏的元凶。罗巴辛的野心和追求利益,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在颠覆旧贵族腐朽体制的同时,也摧毁了“樱桃园”中那优美传统的美好。契诃夫或许将对消逝美好的追忆融入了戏剧创作中,使得罗巴辛这位本应代表进步的人物,在读者眼中变得“庸俗”和“不近人情”。
樱桃园这一文学意象就像是文化中的一片失落之地,作者通过它赋予了人物不同于阶级的情感色彩,促使读者在文学评析中深入探讨戏剧的悲喜元素,进一步拓展了“新旧贵族更替”这一主题。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樱桃园》成为了俄国文化史上流传久远、不朽的杰作。
读后感悟: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医疗科学故事,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海拉细胞的发现以及它对医疗科学界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部分则更多地聚焦于探索海瑞塔·拉克斯及其家人和后代的生活轨迹,特别是海拉细胞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海拉细胞因其持续分裂的神奇特性给医疗科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其永生的特性,海拉细胞也给医学界带来了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负担。在海拉细胞的获取、培养和广泛应用过程中,涉及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科研伦理问题。
相比海拉细胞的知名度,海瑞塔·拉克斯一家相对默默无闻。作者希望公众能够记住这个名字,而非仅仅关注海拉细胞。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瞩目,畅销十年,并不断推出新版本。最近,我阅读了2024年新版,经过全面校订和润色,增加了20多条注释,并新增了包含300多条目的译名对照表。阅读起来非常流畅,即使对生物学名词不甚了解,也能轻松理解。
这本书作为理想国医学纪实系列的新作,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话题广泛。经典之作必须阅读,这本书经过时间考验,肯定值得一读。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普通有色人种妇女患癌症,最终去世的故事。然而,医生在她的活检中发现她的癌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这些细胞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基石,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并且有实验室大规模培养这些细胞以谋利。海拉细胞成为完美的细胞,被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使用至今,而“海拉”正是这位妇女的名字的缩写。
读后感悟:
童年的遭遇常常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在阿伯丁长大的凯里·哈德森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然而,她的阿伯丁记忆却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伤痛,因为这座城市曾是英国最贫困的之一,给她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不同国家的体制往往在这些群体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年幼的凯里面对一系列挑战:不负责任的父母、代代相传的精神疾病、漂泊不定的生活,每一次似乎都在问自己“还能更糟吗?”然而,幸运之神终于眷顾她,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稍许运气之后,她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母亲的道路。与日本社会纪实作品相似,这本书也对不同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组织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个部分令我着实喜爱。
作者没有让童年的困境击垮自己,反而将这些苦难转化为成长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有些苦难无法改变,无法躲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挑战。沉湎于苦难中可能会被淹没,但以不同角度看待这些困境,它们就成为我们成长的资源和动力。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新生的凯里·哈德森。20年后,她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屹立在人生巅峰,拥有一个温馨安全的家,还有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学朋友,她的生活似乎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阴霾。
然而,凯里并没有选择遗忘,她选择勇敢地回到阿伯丁,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地方。这次回归并非为了逃避过去,更不是为了复仇或证明什么,而是以前所未有的诚实和勇气,直面内心深处未被接受的往事,就如唱机中播放的莱昂纳德·科恩的《没有办法说再见》一曲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