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从1930年初相识到1944年安东尼离世,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南美、法国、纽约和北非,这对夫妻,安东尼与康苏爱萝,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他们的传信穿越了战争和分离。他们的电报和情书,内容丰富,讲述着无法复制的传奇。如果你想探索小王子式的爱情在现实中的投影,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经历过类似他们的异地恋,他们的文字定会触动你的心弦;如果你渴望学习如何向心上人表达爱意、倾诉情感,这里有着值得借鉴的范本;如果你对于分离引发的心痛、失联带来的焦虑感到困扰,这里将成为最佳的倾诉平台;但如果你不欣赏这种甜蜜,对颠簸的爱情持怀疑态度,或对浪漫心存悲观,那么我劝你不要打开这本书,不要阅读。然而,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情感往往为艺术所服务,同时,艺术也激发了情感的涌动。这些情书直到2021年才被发现,或许当时写下这些文字的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些文字会被人们审视。但我相信,这些文字中,必然包含了对当时心境的夸张和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实际生活中,“小王子”安东尼是一名飞行员,“玫瑰”康苏爱萝是一位画家,30岁,经历两次婚姻并成为第二任丈夫的遗孀。安东尼虽然身兼作家和飞行员两职,却一贫如洗,经济拮据,甚至没有稳定的住所。婚后,安东尼仍常年在外飞行,而康苏爱萝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售前夫的庄园,独自承受着漂泊租房的生活。在这15年里,安东尼历经生死考验,多次遭遇坠机事件,而康苏爱萝因哮喘和其他疾病的折磨,以及拮据的生活而备受焦虑。然而,无论生活多困难,心情多沮丧,这两位作家一直坚持书信往来,文字成为他们之间最重要的精神纽带。他们在信件中相爱、争吵、和解;用文字倾诉内心,表达彼此的爱意。正是在这段时期,安东尼完成了包括《小王子》在内的许多作品。这些遥远的文字对文学爱好者而言是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台时光机,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走进小王子和玫瑰的真实生活,深刻领会小王子为何离开玫瑰,为何宁愿接受毒蛇之吻,也要回到星球,回到玫瑰身边的心情。
读后感悟:
阅读了《跑去她的世界》,这部小说深深触动了我。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的精神历程,也是身体历程的写照,仿佛融合了情感电影剧本和意识流小说的精髓。作者深刻探讨了宇宙的本质、意识的真相,以及平行世界、人类精神力量、创造新乌托邦的可能性,以及人类战胜困境的力量等等。其中,对亲情的描绘尤为打动人心。作品细致地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面对各种选择时的心理变化。我们似乎像主人公一样奔跑着,不论是追逐幻影还是追逐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必须不停地前行。这或许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在前半部分,我几乎想把主角从书中拉出来好好训斥一番。主角的行为让我感到愤怒、鄙视、憎恶……甚至恐惧。为何我会感到恐惧呢?我或许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愿承认那个答案。放下书本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读到了怎样的故事,内心千言万语却难以启齿,只得长长叹息一番。局外人如我,透过上帝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才发现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里的“沈禹铭”。作者戴老师毫不掩饰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社畜们”(包括我在内)的家庭关系、心理状态,甚至每个人都是以“为你好”为名的自我感动。他毫不留情地将这个世界最肮脏的一面摆在了明处,毫不掩饰地展现。
这部小说涌动着许多无法用“痛苦”概括的情绪,也有很多无法归结为“幸福”的消散结局。甚至可以说,作者试图治愈写作过程中的创伤,但似乎未能完成。作者力图用类型小说的单一和程式来控制文本,却始终只完成了一半。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失控的气息,暗喻了许多超越语言解释的破碎含义。
在某种程度上,作者内心矛盾重重,这个关于寻找救赎的故事至今仍在无助地奔向目标。当许多可能的世界凝固在“跑向她”的关键时刻,一个又一个新的幻想崩溃后,像满月升起一样,又一轮循环开始。这部小说,充满着无法控制的情感涌流,对痛苦的描述具有深刻的力量……然而,说实话,情节其实相当简单,简单到我并不推荐那些追求复杂科幻和悬疑情节的朋友阅读。但我觉得这种简单是作者为我们和自己找到的一个锚点。这部小说的最大优点和缺点就在于它的简单。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要读一部如此简单的小说,简单怎么可能是优点呢?
答案就是为了——“好好生活”。这也是主人公沈禹铭在故事结尾找到的答案。这个答案贯穿整个简单却饱含情感深度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从那遥远宇宙回到现实生活,带来一种柔和宁静感。“好好生活” 意味着这个朴素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疗愈,也许是为了治愈我们内心的创伤。
读后感悟:
这本书讲述的题材非常出色。诺里斯和格特勒是两位传奇法医。诺里斯是一个富二代,不惜自己的财富推动法医系统的完善,即使在多次申请经费遭受挫折后,也自掏腰包推进部门的发展。格特勒则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低调行事,却有赌马喝酒的爱好。他对科学稳重坚持,一生研究了超过10万具尸体。正如你昨天与化工专业的父亲所谈到的,格特勒展现了研究精神和沉着耐心,完全符合实验科学的典型人才形象。
这本书以这两位传奇法医为线索,描绘了十一种毒药,包括氯仿、甲醇、氰化物、砷、汞、一氧化碳、甲醇、镭、乙醇、二氧化碳、铊。每种毒药都与当年震惊社会的凶案有关。
在书中,氰化物导致玛格丽特旅馆内一对老夫妻的死亡。而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则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毒药之一。砒霜攻击关键酶,破坏细胞新陈代谢,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汞的故事涉及一起被怀疑下毒案件,最终揭示真相是肾衰竭。书中还介绍了镭的可怕故事,这种曾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中的放射性元素。
除了这些毒物案例,书中还探讨了禁酒令的实施和废除。诺里斯和格特勒在禁酒令初期进行了实验,揭示了私酒中甲醇含量过高的危险。随着禁酒令的废止,私酿酒中被添加更多有毒物质,导致更多人死亡。格特勒对此深感忧虑,通过传媒传播信息,促使更多人认识到废除禁酒令的重要性。
这本书生动展现了这两位法医先驱的影响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最终,禁酒令的废除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斗争、领导人上台和经济复苏。他们的努力和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反对禁酒令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