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我最喜欢的诗集今年读过的,是关于诗女诗人巴赫曼的作品。这些诗充满着磅礴的诗意,闪烁着寒意和灵思,短句之间充满了美妙而坚硬的力量,展现出纯粹的文学之美。诗中描述的孤独而坚定的漫游者,在自我的确立与湮灭之间,迸发出无数灵感和生命的隽永解答,这种共时感极为珍贵和难得。诗句明灭闪烁,宛如与逐渐隐没的异象相伴而行。作者以露水冷却、呼吸的纱线束缚、醉酒的界墙之感侵袭、香气馥郁的叶片诱惑等形式,表达了来自命运的缠斗和崩毁,探讨自我在上升与下沉、玫瑰与影子之间、爱与爱的气味之间的微妙关系。在阅读这本诗集时,我被书名《所有的桥都孤独》所吸引,直到读完整本书才惊讶地发现作者竟然是一位女性。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感受到作者的女性主观感受,这种跳出传统女性思维模式的表现对于那个时代出生的女性来说确实难得。
诗中地下的火被描绘为一种纯洁的力量,地下的河将流入体内。英格博格·巴赫曼站在“一座岛”上高唱关于地下火和地下河的歌,仿佛窥见了“地下”的另一个世界,并渴望以“见证人”的身份融入其中。她对地下火和地下河的思考引发了关于地下与地上、生命的两个部分之间关系的思考。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火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世界,你生我为何,/仅仅为了给我锁链/在我能燃烧、能取悦自我之时,/在我体内更坚实地埋入你的阴影。”诗中的火让巴赫曼超越疲惫的世界,体验自我取悦;“你再次/燃起火,我们出现却难以认识,/以黑色脸庞,与你白色脸庞对立。葡萄酒!但请勿向我们招手。”火成为“无所证明的证据”,是“无人索求”的存在。在另一首诗中,巴赫曼将手放入火中,碎片变成铅,然后朝着早晨迈进,这象征着重新出发的启示。在《逃亡途中的歌》中,火在逃亡中走向灭亡,却最终回归自身,体现了火焰、苦难和爱情的循环往复。
读后感悟:
在学术质量和实践性方面表现出色,然而缺乏规范的引用方式以及将研究者的英文原名翻译成中文的做法令人遗憾。
尽管这本书针对咨询师,但很可能不会受到广泛欢迎。该书对反刍效应的干预方法本质上偏向行为主义疗法,即认为来访者的具体想法并不那么重要。近年来,心理咨询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来访者个人想法和感受的重要性。尽管该书的观点似乎有些过时,但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多支持这一结论。例如,有研究指出人一天的想法可达到6200个,因此几乎任何想法都可能存在。
将“反刍”解释为某种有害的思维习惯(尽管也有好处),基本不讨论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分析让来访者意识到反刍的危害,引发反刍的扳机点,从而阻止其发展,或者采用替代方法用其他习惯替代反刍。
对于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绝大多数因症状得到一定好处,尽管这种好处往往隐蔽。这也是难以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度抑郁或焦虑的人可能因社交恐惧而避免工作或学习,将社交恐惧作为借口,以减少人际冲突等。这些好处需要因人而异地讨论,是让来访者感到不快的一部分,因此很少有书籍深入探讨这方面。此外,作为家属或朋友,绝对不要直接与患者讨论这些问题,这需要建立稳固的咨询关系支持。
读后感悟:
《后资本主义生活》是乔治·吉尔德的杰作,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如何重构经济和社会格局。吉尔德认为,信息将成为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逐渐取代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他着重强调,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将推动经济活动向去中心化和网络化发展,提高了透明度和效率。此书还指出,创业精神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吉尔德的观点清晰易懂,结合了丰富的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对财富分配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尽管有些观点或许略显理想化,但《后资本主义生活》依然是一部具有前瞻性和高度启发性的著作,适合对经济和技术感兴趣的读者。
这本书由学物理的万sir写推荐序,的确颇具讽刺意味。作者对“唯物主义”的批判贯穿全书,虽不深入争辩,但已经暗示了对过去西方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由市场经济、财产私有化和政府最小干预政策的质疑。沙利文报告所描述的情况展示了这些政策正在削弱美国,导致小围墙式保护主义盛行。随着西方制造业回流和复兴前景渺茫,美国政府庞大的债务难以掩盖。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依赖何种支撑来维系膨胀的股市呢?俄乌战争和美国加息吸引了逃避风险的资金,原本平台公司只是税收的垄断平台,希望特斯拉、苹果和Meta等公司通过“创新”产品实现盈利,然而华为的技术“创新”领先打破了现有利益格局。自2018年开始对华为的打压不断暴露了这些专家的短视,尽管对华为的制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但觉醒的中国也在高科技产品的实际应用上与美国实现了彻底脱钩。所谓的美国“创新”往往需要中国制造业的支持。目前,美股仍然在依赖台积电的人工智能芯片艰难支撑,过去十年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先进技术在纽约得到实际应用(比如Google眼镜、元宇宙、机器人、飞行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高铁、无人港口、无人机各种应用以及最新的OpenAI技术)。那些无法得到实际应用的“创新”又有何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