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北海不明鱼类袭人事件”的一些思考和补充

文摘   2023-08-19 10:08   广东  

彩蛋:

2023年8月16日,广西北海侨港浴场多名游客在下海时被不明鱼类咬伤腿部及脚部,鲜血淋漓;次日,经各大媒体报道,“北海一浴场突发不明鱼类伤人事件”的话题一时间冲上了热搜,引发广大网民讨论,一些科普博主也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见解。当日晚些时候,我与朋友@闪光鱵 合作撰写的科普头条文章《【热点新闻】北海浴场咬人鱼类》正式发布,在文中我们对可能的“罪魁祸首”进行了简要分析。但在文章发表后,我却开始对自己的初步判断产生了怀疑,总觉得自己似乎忽视了什么细节。我拿着两年前从广西北海采集到的几件大型鲨鱼颌骨细细端详,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身为科普人,我深知科普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生硬地传输观点,而在于为群众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相信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将旧思维打破,然后从中萌生出新思维的过程。下面是针对此案例求证过程中的一些自我反思与问题解答,希望能对大家针对此事件的理性思考与认知有所帮助。

注:此次讨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对此文进行批评及指正,我们将关注您的每一条后台留言,在此不胜感激。

警告:下文中会展示诸多鲜血淋漓的伤口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敬请酌情选择观看。

扑朔迷离的凶手

首先,广西北海沿海存在有能力攻击人的大型鲨鱼么?答案是肯定的。

我此前曾通过市场调查、收集标本等途径调查北部湾乃至整个南海的鲨鱼物种丰富度,其中广西北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人会将鲨鱼颌骨单独剃出后晾干,用于泡酒、入药或作为辟邪的装饰品,这也为我们进行物种识别提供了便利。历时两年,我们共在广西北海市场中识别出了17种不同的鲨鱼。这其中有明确袭人记录的包括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灰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短鳍真鲨/Carcharhinus brevipinna、无沟双髻鲨/Sphyrna mokarran及鼬鲨/Galeocerdo cuvier,当然,由于是市场中收集,这些标本的采集地并不能锁定在北海近海,但是我们仍能从中一窥广西及其邻近海域的软骨鱼多样性。这其中,低鳍真鲨的嫌疑最大,尽管在统计过近300件颌骨后仅在其中发现了8具低鳍真鲨颌骨标本,但这一物种颌骨的巨大尺寸及发达的上下颌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低鳍真鲨的上下颌齿较为宽扁,均具有显著的锯齿,虽穿刺能力不强,切割能力却非常出色。在现实中,低鳍真鲨也是臭名昭著的“食人鲨”,至今共造成过119起在案袭人记录,其中26起造成了受害者死亡,在所有软骨鱼中位列第三。而考虑到位列第二和第一的鼬鲨及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在广西近海都相当罕见,而其它更为常见的鲨鱼又不擅长攻击大型猎物,因此如果这起袭人事件真的是鲨鱼造成的,自然要数低鳍真鲨嫌疑最大。

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后,我找到了更为直接的证据:一段由小红书博主@Jerry杰瑞 于2022年4月3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他们通过无人机在涠洲岛近岸拍摄到了一条巨大的鲨鱼,根据鲨鱼的形态及泳姿,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就是一条低鳍真鲨。根据地图测距,涠洲岛距离此次事发地点直线距离仅38.7公里,这点距离对于掠食性鲨鱼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尽管并不常见,但广西北海沿海,确实可能成为大型鲨鱼的狩猎场。




2022年于涠洲岛近岸海域拍摄到疑似低鳍真鲨的大型鲨鱼出没,考虑到涠洲岛距离北海城区直线距离不足40公里,这些大型掠食者完全可能将自己的领地拓展到北海市区近岸。©Jerry杰瑞 

在陆续曝光的现场图片中,我发现了一张照片中的伤口确实与鲨鱼的作风有几分相似,但我毕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鲨鱼咬痕,自然也不好评定到底是不是。于是我找了块黏土用于模拟人体组织,然后找了一件大小合适的低鳍真鲨颌骨标本,让这件标本在黏土上留下齿痕,为了增加真实度,我还增加了模拟鲨鱼撕咬时甩头动作的环节,最后,我们得到了左图的实验结果,和现场伤口图片相比确实非常相似。我的朋友@Sharkalaka 也坚信这些伤口可能是由鲨鱼造成,他在撰写的考证《谁是凶手?广西侨港不明鱼类伤人事件》中也确实出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论据。



模拟的低鳍真鲨咬痕(左)与现场传来的受害者伤口图(右),乍看上去两者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尽管伤口形态接近鲨鱼的咬痕,但我们仍不宜将此事直接定性为鲨鱼袭人事件,在我看来,此次袭人案件仍有诸多疑点有待商榷,以下列举的即是其中的一部分:

1.据新闻报道,长沙游客彭先生称朋友11岁的孩子被咬伤,孩子事后回忆称事发时自己似乎踩到了什么软软的东西,这显然不符合鲨鱼的触感;

2.据目击者回忆,当时在事发现场几分钟内至少有十几人被咬,这很显然不太可能是同一条掠食性鱼类所为,参与袭击事件的极有可能是一个具规模的鱼群,但包括低鳍真鲨等会造成图示严重伤口的鲨鱼大多数情况下却不会集群活动;

3.受害者中有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其手部被咬伤,他声称自己用手掰开鱼嘴后才得以脱险,但自己却不认识攻击自己的那条鱼;暂且不提掰开大型掠食性鲨鱼的嘴需要多大的力量,受害者坚持声称自己“不认识攻击自己的那条鱼”,如果确实是鲨鱼,即使受害者无法准确确定究竟是哪种鲨鱼攻击了他,但是至少也可以锁定在在鲨鱼这一大类中,不至于不认识;

4.事发的海水浴场人群稠密,且受害者所遭遇袭击的地点水深还不足以没过整个人身,健康的大型鲨鱼通常会远离如此嘈杂的浅滩海域,一是为了防止自身遭到不必要的伤害;二是为了避免搁浅;一条鲨鱼在对它们而言如此危险的水域造成多起袭人事件之后还能全身而退,确实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5.据当地群众称,事发海滩是布置有防鲨网的;但亦不排除防鲨网存在破损或缺漏,导致鲨鱼“趁虚而入”的情况;

我想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鲨鱼袭人的可能性,但就目前我所能掌握的信息来看,这起袭人事件是由鲨鱼造成的可能性并不算大。目前的我还是更倾向于两种可能:魣或裸胸鳝才是这次袭人事件最可能的幕后“黑手”。

让我们先来谈谈魣,广西北海沿海常见的魣有大鳞魣/Sphyraena barracuda及斑条魣/Sphyraena jello,这两种魣的体长都能达到1米以上,而且确实曾有过攻击人的记录。大魣和斑条魣主要以鱼类为食,但在部分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将游泳者的手和脚误判作挣扎的大鱼,进而发动攻击,这也和此次袭人事件中受害者被攻击的部位相符。

在北海沿岸从事捕捞业的渔民对大魣和斑条魣非常熟悉,它们是这一带近海常见的大型鱼类。据当地渔民描述,魣喜欢结群活动,常常一次就能捕捉到很多条。我在涠洲岛一带从事调查期间,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在鱼市上看到一米多长的魣,足以说明它们在北海沿海的常见性。和大型鲨鱼不同,魣会到近岸的浅水地带觅食,有时甚至会进入齐腰深的水域中,并与在那里的嬉水的游客不期而遇。

北海涠洲岛渔民捕获的斑条魣,体长在1米左右,这样的个体已经可以对人类构成威胁了;据当地渔民反映,大个体斑条魣及大魣在北海近海非常常见。©洛澜

此次袭击事件中曝出的不少伤口细节照片都是贯穿伤,而在鲨鱼中,只有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等牙齿为穿刺型的鲨鱼能够造成这种伤口,但在广西北海近海又无这类鲨鱼的具体记录。而魣的牙齿恰好也是穿刺型的,这似乎与此次袭击事件所造成的伤口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在贯穿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撕裂。但这些伤口在撕裂程度及伤口的整齐度等方面又与我们目前所查到的有关魣类袭击的资料存在一定差异,此次袭击事件造成的创口面积不大,且较为参差不齐,很难直接断论这就是由魣造成的。

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其它疑点。国外魣类攻击事件的受害者大都提及在感受到被咬时曾遭到过猛烈的撞击。但在此次袭击事件中,并无受害者声称自己曾感受到被撞击,这并不符合魣类的攻击模式,不知是否是这些受害者遗漏了某些细节,还是因为袭击者“另有其鱼”。无论如何,在更多细节被披露之前,我还是更愿相信这起袭人事件是由魣类所致,毕竟,无论是在事发地点、还是在伤口的大致形态上,都与魣的作风更加接近。



大鳞魣造成的伤口,可以看到是很明显的贯穿伤,并伴有撕裂。©Phuket Tourist Police

网络上传播颇广的一张事发现场伤口图片,图中的伤口很显然是是较深的贯穿伤,但却与魣类早成的伤口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虑的有部分受害者提及在被咬住前“踩到了软软的东西”,我个人认为裸胸鳝也是可能的“嫌疑犯”之一。北海沿海分布有多种裸胸鳝,其中匀斑裸胸鳝/Gymnothorax reevesi是最为常见的物种之一。除了上下颌的利齿外,裸胸鳝的口腔内还存在咽颌,在捕食时可以伸出并咬住猎物,这使得落入裸胸鳝之口的猎物很难挣脱,似乎也与其它受害者有关“用手掰开鱼嘴才得以脱身”的描述。

裸胸鳝通常不会出现在泥沙质浅滩水域,如果确实是裸胸鳝所为,那么肇事的裸胸鳝很可能来自于人为放生。裸胸鳝在两广一带被称作“钱鳗”,因此一些人相信放生裸胸鳝可以获得财运。2015年4月,就曾有人在广东深圳背仔湾沙滩海域放生大量裸胸鳝,导致两名戏水游客被咬伤,因此还登上过媒体报道。如果此次北海的袭击事件也与该案例类似,那么完完全全可以算得上是“人祸”而非“天灾”。

但以上假设依旧无法自圆其说。裸胸鳝的牙齿虽尖锐,但却非常短小,无法造成贯穿性伤口。裸胸鳝在攻击猎物时会通过翻滚等动作撕下大块的肉,留下触目惊心的伤口,但就我们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有关此次袭击事件的伤口照片来看,并没有任何伤口的形态符合裸胸鳝的攻击模式。因此,裸胸鳝的嫌疑要远小于前面提到的鲨鱼和魣,但我们仍无法排除裸胸鳝袭人的可能性。


由裸胸鳝撕咬造成的撕扯伤,伤口撕裂程度大,看上去惨不忍睹,与此次袭人事件后曝出的伤口图片亦存在不小的差异。©J.Barreiros, V.Haddad


2015年4月有关深圳裸胸鳝袭人的相关报道,一般而言裸胸鳝不会出现在泥沙质浅海处,出现在这里的裸胸鳝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放生所致。

相比于以上三位“嫌疑犯”,网友的其它猜测就显得有些天方夜谭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性情较为谨慎,成鱼通常不会接近人烟密集的海水浴场,更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几种鲀类的咬痕小而浅,不至于造成严重的贯穿性伤口;巴西达摩鲨/Isistius brasiliensis栖息于水深300-1000米的深层海域,显然不可能出现在最大水深仅有50米的北部湾海域;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则压根不会出现在海洋中……至于那些硬扯到核废水身上,说是“核废水导致变异怪鱼主动攻击人类”的,不过是“止增笑耳”罢了。

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有有“作案嫌疑”的鱼类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将人类视作常规猎物。它们对人类发动攻击可能是出于将人类的肢体误判成了鱼类等猎物,或是因感受到了威胁,被迫对人类发动了攻击。无论如何,面对这起袭击事件,群众既不宜过度恐慌,也不应麻痹大意,唯有理性地看待相关袭人事件,我们才能对相关事件做出正确且有效的防范措施。

当然,即使掌握了这些证据我也不能妄下结论,否则就会像1916年新泽西鲨鱼连环袭人事件中那些高谈阔论的“专家”般成为历史的“罪人”。如果能对受害者伤口进行DNA提取,我们或许能够查明袭击者的真实身份——这大概是最为严谨而准确的方法了。在其它证据浮出水面之前,所有的可能都仅仅是推测而已。我并不能确定这次袭击事件凶手的准确身份,但在知道真相之前,保持谨慎是没有错的。

亦真亦假?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网络上的舆论也开始逐渐混乱起来。一些单纯为了蹭流量的自媒体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的不实信息,从而混淆了广大群众的视听,也拉开了大众与真相的距离。我仍记得一位长期在广西从事鱼类研究的老师在得知消息后在我微博下的回复:“你有看到可靠的伤口照片吗?能确认的”。

确实,目前散布于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乍看上去确实真假难辨。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单纯为了蹭热度,传播虚假信息的博主。这也为我们更深入探究这一事件造成了诸多困扰。目前传播于互联网各社交平台间的一些所谓的“受害者伤口”照片,很可能并非源于此次事件,甚至可能根本不是由鱼类袭击造成的伤口。除此之外,一些谣传的所谓“后续消息”,也会蒙蔽大众的双眼。8月18日上午,一则题为“疑似北海咬游客的XS抓住了,牙齿好长哦!”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广为传播,视频中,一条一米多长的斑条魣被几位钓友“捉拿归案”,但随后我查询这段视频的源头时,才发现其发布者IP属地居然位于广东省。果然,这天晚些时候,官方便对此进行了辟谣,声称网传疑似不明鱼类捕捞上岸画面不实,随后该视频被下架。而这或许仅仅是这次网络媒体热潮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面对这种情况,还是希望大家能以官方报道为准,不信谣、不传谣,无端的恐惧,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8月18日上午,这段声称是“疑似北海咬游客凶手被捉”的视频在网络各大平台疯传,但随后便被官方辟谣为不实信息,上图为官方辟谣报道的截图。



我并未亲临此次不明鱼类袭人事件的调查现场,目前我能做的,也仅仅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再基于自己掌握的鱼类学相关知识进行可能的推测。但我深知,网络上那些煽动情绪的谣言只会拉远我们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我还是在等待着更加权威且专业的调查结果的发布。据可靠消息称,目前有关人员正在事发海域拉网排查,试图将真正的“凶手”缉拿归案,或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些可能的线索。遗憾的是,截至目前,相关调查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彻底的调查完成之前,为了确保安全,还是建议各位想要嬉水的游客暂且远离这片事发水域,毕竟,谁也不清楚肇事者是否还在这一带徘徊。


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被鲨鱼袭击?

好吧,最后我们来谈点实际的吧。

尽管我们目前还未确定此次袭人事件的真正凶手,但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教给大家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如何避免自己成为鲨鱼袭击的受害者。毫无疑问,在此次不明鱼类袭人案件的“嫌疑犯”中,鲨鱼是其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只有它们的攻击是较为致命的,因此了解如何避免被鲨鱼袭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尽管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鲨鱼袭人事件的遇难者仅有不足10人,但我们仍需要掌握如下基本知识,以避免自己成为这些掠食性鱼类的下一个目标。

以下几条举措可以有效降低您在游泳时被鲨鱼袭击的概率:

1.不要到不熟悉的自然水域游泳,请尽量选择正规且基础设施的海水浴场;

2.不要独自活动,尽量结伴游泳,鲨鱼往往喜欢攻击落单的猎物;

3.尽量不要到距离岸线过远的开阔水域游泳,在海水浴场游泳时不要越过防鲨网探索未知的水域,人迹罕至的开阔水域是鲨鱼青睐的猎场;

4.不要在码头、垃圾处理厂附近的水域游泳,这些地方的废弃物(尤其是鱼血和鱼内脏)所发出的气味会吸引鲨鱼前来,因此在这里遭受鲨鱼袭击的可能性极大;

5.不要佩戴金属首饰、手表等亮闪闪的物品下海游泳,鲨鱼可能会误将其视作是鱼的鳞片,从而对游泳者发动攻击;

6.不要带伤游泳,尽管掠食性鲨鱼更喜欢鱼血的味道,但它们同样能闻到你的气味,并可能将你误判为唾手可得的猎物;

7.不要站在深水中小便,鲨鱼同样可以感知到尿液的气味;

8.游泳及潜水时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大规模鱼群之间,鲨鱼会被大规模的鱼群吸引,并对其发动围攻,有时也会误伤误入其中的人类;

9.尽量不要带宠物(比如宠物狗等)下水,宠物游泳时激起的水花同样会吸引鲨鱼的注意力;

10.尽量不要在大型掠食性鲨鱼出没的水域进行鱼枪狩猎活动,鲨鱼可以察觉到其它鱼类垂死挣扎所产生的电信号;如果鲨鱼确实跟了上来并开始抢您鱼枪上的鱼时,请立刻放弃您的猎物,任何无谓的抵抗都有可能激怒鲨鱼,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猛烈攻击;

11.在潜水接触鲨鱼时注意鲨鱼的“肢体语言”,诸如黑尾真鲨/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白边真鲨/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等掠食性鲨鱼有着较强的领地意识,当感受到领地被侵犯时它们会率先采用肢体语言警告入侵者,如果入侵者忽视了这种警告信号,那等待它们的将会是一波猛烈的攻击;


黑尾真鲨的正常泳姿(右)及攻击前的警告姿势(左)示意图,如果入侵者并未领会其“肢体语言”的真正含义,而是选择“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黑尾真鲨将会发动新一轮的攻击。©Wikipedia

如果您不幸被鲨鱼咬住了,那么请照下面的做:

1.用拳头或脚猛击鲨鱼的眼及吻鼻部,这里是鲨鱼最为敏感的部位,尤其是眼睛;如果有可能的话,用手指猛抠鲨鱼的眼睛,它们往往会因感受到强烈捕食而被迫放弃到手的猎物;

2.鳃孔也是鲨鱼身体上较为敏感的地方,锤击鲨鱼的鳃孔也同样有效;

3.如果手边有锐器的话,也可以向鲨鱼敏感的部位乱戳;只要让鲨鱼意识到你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猎物,它们便会放弃;

4.如果你的朋友被鲨鱼袭击了,请不要贸然下水进行施救,鲨鱼很可能仍在附近徘徊,并对其它靠近的生物发动进攻;如果附近有救生艇的话,尽量乘救生艇从上方对受害者进行施救,或利用木棍等外物将受害者拉至安全地带;

以上的经验均出自软骨鱼类学家的研究及海岸警卫队实地救援总结出的经验,在面对大型掠食性鲨鱼的袭击时,这些经验或许能让你在绝境中捡回一命。当然了,我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有用到以下经验的时候,毕竟,谁也不希望与大型鲨鱼以这样的方式“亲密接触”。

在调查结果真正公布前,一切的讨论都只能算是猜想。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正急切地等待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始终保持那颗对海洋的敬畏之心——毕竟那里并非我们的主场,面对未知,保持谨慎和敬畏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达达的水族馆
鱼类科普及水族交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