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出去吃火锅竟能碰到剧毒食材?(下):有毒的水产品有哪些?

文摘   2023-01-24 22:30   广东  

05 还有哪些水产品是有毒的?

除了蓝环章鱼之外,我们在餐桌上其实还可以看到许多更常见的有毒水产品,它们对我们健康、安全的影响,比少见的蓝环章鱼更值得注意。
这些有毒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在英文中被称为venomous,另一类被称为poisonous,中文尚无合适的翻译,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先不严谨地把它们分别称为刺毒和肉毒。刺毒、肉毒,区别就在于它如何使对方中毒。
刺毒的动物通过毒牙、毒刺等结构主动或被动地将毒素注入其他动物体内,而它们的肉本身是没毒的。刺毒通常是肽类毒素,这些毒素在高温烹饪时会变性失活,丧失毒性。因此,只要自己不被刺、不被蛰,不去生嚼毒刺毒牙,食用这些动物就是安全的。
而肉毒的动物将毒素藏在体内,作为被动防御的手段,只有被吃掉时才会使天敌中毒。这些动物的毒素成分各异,有很多是无法通过烹饪除去的,常引发食品中毒事件的,就是这一类动物。
简而言之,这里有一只动物,它咬你,你中毒了,这叫刺毒;你咬它,你中毒了,这叫肉毒。很少有动物兼有肉毒和刺毒,蓝环章鱼是这其中的例外。

刺毒(venomous)的动物有哪些?

提及刺毒,最不可回避的就是各种刺毒鱼类,它们在我们身边的普遍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我们常吃的鱼类中,像如下的这些都是典型的刺毒鱼类:

黄颡鱼

Tachysurus fulvidraco

黄骨鱼/黄辣丁/昂刺/黄鸭叫/嘎鱼/嘎牙子

毒器:背鳍、胸鳍硬刺

长吻鮠

Tachysurus longirostris

江团/鮰鱼

毒器:背鳍、胸鳍硬刺

Siniperca chuatsi

桂花鱼/季花鱼/桂鱼

毒器:背鳍

海水鱼

金钱鱼

Scatophagus argus

金鼓

毒器:背鳍、臀鳍

多带钱蝶鱼

Selenotoca multifasciata

银鼓

毒器:背鳍、臀鳍

褐蓝子鱼

Siganus fuscescens

泥猛/臭肚/叶子鱼

毒器:背鳍、臀鳍

点蓝子鱼

Siganus guttatus

花泥猛

毒器:背鳍棘、臀鳍

褐菖鲉

Sebasticus marmoratus

石九公/石狗公

毒器:背鳍

许氏平鲉

Sebastes schlegelii

黑头

毒器:背鳍棘

日本鬼鲉

Inimicus japonicus

虎鱼

毒器:背鳍

罗素氏蓑鲉

Pterois russelii

狮子鱼

毒器:背鳍棘

线纹鳗鲇

Plotosus lineatus

沙毛/海鲇

毒器:背鳍、胸鳍硬刺

还有些比较猛的,比如下面的这两位大爷,它们都是海鱼,毒性猛烈,如果被刺中搞不好是要送命的。所以一旦中招,不要耽搁,马上去医院。

玫瑰毒鲉

Synanceia verrucosa

石头鱼

毒器:背鳍棘

赤魟

Hemitrygon akajei

鳐鱼/老板鱼/魔鬼鱼

毒器:尾鞭毒刺

芋螺(Conidae)是另一类让人恐惧的水生动物,它们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别称:鸡心螺。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些捡贝壳结果死于芋螺叮咬的案例,对芋螺形成了发自内心的恐惧。不过虽然一些芋螺确实可以致人死亡,但在全球数百种芋螺中,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芋螺很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边,这些凶险的芋螺是根本不存在的。

芋螺因形似芋头而得名,其特征是狭长的壳口和常常近平截的螺塔。图为协和芋螺 Conus cordigera(和协和医院没关系)。图:s3.amazonaws.com

芋螺都有毒,它们是肉食的,通过用齿舌注射毒液来麻痹猎物。但芋螺的毒素对猎物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它们根据食性可分为食虫、食螺、食鱼三类,不同的芋螺有着不同的毒素,专用于对付特定的动物。比如南海常见的黑芋螺和斑芋螺,它们是吃蠕虫的,毒素针对蠕虫,对脊椎动物毫无作用。

密码芋螺 Conus leopardus,这种芋螺是无害的。图:seashell-collector.com

最危险的是那些吃鱼的芋螺,因为鱼与人都是脊椎动物,对鱼有效的毒素也能对人有效,最恶名昭著的杀人鸡心螺——地纹芋螺(Conus geographus)就是一种食鱼的芋螺,“杀手芋螺”这一别称昭示了它们凶残的本性。地纹芋螺以胰岛素作为毒素,在被注入鱼体之后,胰岛素能迅速导致鱼类低血糖而使之昏迷,任由地纹芋螺将它们囫囵吞下,地纹芋螺致人死亡的原理也是一样的。细线芋螺(Conus striatus)是另一种吃鱼的芋螺,它们使用另外的两种毒素,但都同样危险。

地纹芋螺。图:siratus.com
无论是地纹芋螺还是细线芋螺,它们在我国近海都不常见,常见而危险的是一种食螺性的芋螺: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在海南省的市场上有时便能见到活体。织锦芋螺很有意思,它们吃螺,但毒素却能导致人类严重的中毒反应。有资料称织锦芋螺的毒素可以致人死亡,然而在一些实验中织锦芋螺对实验鼠的表现十分一般,仅仅只是导致小鼠的瘙痒。尽管如此,根据经历过织锦芋螺蜇刺的人的描述,被它蛰到后的体验也是很糟糕的。
织锦芋螺。图:topseashells.com

刺毒鱼类死后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毒刺依然可以注射毒液,但芋螺注毒必须由活体完成,因此已死的芋螺是绝对安全的。如果要食用芋螺,它们的肽类毒素在高温下失效,也同样安全可食。在海南,芋螺是比较常见的食用贝类,当然这些芋螺基本都是安全的,只是偶尔会混进织锦芋螺,不过织锦芋螺的壳表纹饰堪称华丽,就像蓝环章鱼一样非常容易被辨认出来。总体来说,芋螺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只要长个心眼,注意个别的几种芋螺,不要被它们的活体蛰到,就是绝对安全的。

细线芋螺  图:allspira.com

肉毒(poisonous)的动物有哪些?

在所有肉有毒的水产品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河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河豚属于鲀毒鱼类而非肉毒鱼类,它们的毒素和蓝环章鱼一样是河豚毒素。不过和蓝环章鱼不同,河豚一般肉没毒,只是肝脏、精巢、皮肤等部位有毒,如果技术过关,摘除了这些部位的河豚就是无毒的。与蓝环章鱼不同,河豚的河豚毒素来自食物,因此,如果控制了食物来源,就可以生产完全无毒的河豚,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河豚都是这么养出来的。

星点东方鲀 Takifugu niphobles 图:cdn-ak.f.st-hatena.com

目前,唯二可以光明正大合法销售的河豚是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和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菜市场上的其他一切河豚都是灰色地带。沿海常会食用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和黑鳃兔头鲀(Lagocephalus inermis),前者经过处理可以无毒,后者本身几乎就是无毒的,但其实都不能卖。

黑鳃兔头鲀 图:kuroshio.or.jp

尽管河豚毒素可以通过处理除去,但如果贸然自己动手处理野生河豚,也是十分危险的。一方面,存在处理不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前文已述河豚“一般”肉没毒,那就是有不一般的。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域很常见的纹腹叉鼻鲀(Arothron hispidus)有全身有毒的记录,从印度-西太平洋入侵地中海的凶兔头鲀(Lagocephalus sceleratus)在一些季节也是全身有毒的,根本不可食用。

凶兔头鲀体长可达110厘米,它是地球上第二长的河豚。图:mediastorehouse.com

除了那些全身有毒的河豚,还有些河豚的毒素甚至不是河豚毒素,它们使用其他毒素,或同时存在多种毒素,如大西洋的斑纹圆鲀(Sphoeroides marmoratus)兼有河豚毒素和石房蛤毒素,而亚马逊河方头鲀(Colomesus asellus)则结合了膝沟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如果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来处理这些河豚,最可能的归宿就是医院。

亚马逊河方头鲀即是水族市场上所谓的“南美娃娃”,它号称是最温和的淡水河豚,不会咬鱼,我信了,然后从此之后缸里再也没有红色的鱼。为啥啊?红色像红虫吗... 图:aquariadise.com

狭义的肉毒鱼类指的是一些珊瑚礁鱼类,由于食物链富集效应的影响,这些鱼的体内蓄积了高浓度的西加毒素(雪卡毒素),这是目前已知针对哺乳动物的最强毒素,人一旦误食,有可能在十五分钟内就会死亡。肉毒鱼类的范围非常广,许多珊瑚礁鱼类,包括石斑鱼、裸胸鳝、笛鲷,都曾有西加毒素的报道。可以说,只要是珊瑚礁鱼类就可能含有西加毒素,而西加毒素是肉毒,高温不能破坏,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含有西加毒素的鱼类是不能吃的,至于吃了会不会死掉,取决于毒素含量和抢救的及时程度。

裸胸鳝属是最常见的肉毒鱼类之一,也是大西洋毒性最高的肉毒鱼类之一。图为波纹裸胸鳝(Gymnothorax undulatus)。图:images.reeflifesurvey.com

西加毒素的含毒量是不稳定的,同一片海域同一种鱼,可能没毒也可能有毒,这是概率问题,当然也与鱼种和海域有关。西加毒素由一些微藻产生,其中最有名的是冈比毒甲藻。微藻产生的西加毒素经过食物链传递而进入鱼类体内,富集在鱼体组织中。所以,鱼越大、越靠近食物链顶层,就越可能含有西加毒素,那些藻食性的鱼类可能直接吃到微藻,因此也是西加毒素的高危类群。

2011年,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东星斑)在香港曾导致三人西加毒素中毒。图:critters.lembehresort.com

2005年,黑鞍鳃棘鲈(Plectropomus laevis,皇帝星斑)在香港曾导致七人西加毒素中毒。图:images.reeflifesurvey.com

2011年,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在香港引起约15人中毒。图:scrfa.org

西加毒素分为太平洋西加毒素(P-CTX)、加勒比海西加毒素(C-CTX)和印度西加毒素(I-CTX)三种,产毒微藻的分布遍布全球,但在我国大陆海域却不常见,因此我国海域的鱼类很少带有高含量的西加毒素。有些地区如加勒比海一带和南太平洋是西加毒素的高发地区,但这些地方的水产品目前基本都被禁止进口,因此来源合法的海鲜总体上是相对安全的,如果避开大鱼或植食性鱼类就更加保险,食用人工养殖的个体更可以完全免于西加毒素的风险。西加毒素中毒本世纪初在国内比较多发,但现在随着进口审批的加强,大陆的中毒事件已经不常见了。

这是我国近年少有的西加毒素中毒案例之一,其中所涉及的海鳗大概率就是某种裸胸鳝。

我们所熟悉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一种血清毒鱼类,它们的血清中含有鱼血清毒素。鱼血清毒素高温下失活,所以我们吃了这么久的黄鳝,也从来没感觉需要注意什么,确实是这样的,只要采取了正常的烹饪手段,黄鳝的毒素不足为惧。少有的黄鳝血中毒案例是由于人生饮黄鳝血引起,一般人应当是不会做出这种行为的。

黄鳝 图:zukan.com

另一类十分值得我们注意的毒鱼是我们身边最普遍的食用鱼——鲤科。无论青草鲢鳙鲤鲫鳊鲂,所有的鲤科鱼类都是胆毒鱼类,胆汁中含有鲤胆甾醇,这是有毒的物质。我们在做鱼的时候都会摘掉鱼胆,鲤胆甾醇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但有一种偏方认为生吞鱼胆清热解毒,且不论这背后有无科学依据,我国最常见的鱼就是鲤科的,鲤胆甾醇因此大杀四方,致死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草鱼。不过,这类鱼中毒性最大的是鲫鱼,只是鲫鱼的鱼胆实在太小了,大家都看不上它。

草鱼的鱼胆可绝不能乱吃。图:hlasek.com

鱼胆中毒的常见程度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毒鱼。金枪鱼、马鲛、秋刀鱼等青皮红肉的快游鱼类每天在开阔海域高速穿梭,它们在被捕获后剧烈挣扎,在肌肉中堆积大量的乳酸,这不仅会导致鱼肉发酸,也会导致鱼死后快速腐败,如果保存不当,就会产生大量的组胺。组胺会导致人体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休克。因为容易生成组胺的鱼类以鲭科鱼类最为典型,这些鱼被称为鲭毒鱼类。现在,一些较为专业的人会在捕获这些鱼类(主要是金枪鱼)后立刻对其进行放血,这样既能改善鱼的味道,也能缓解鱼死后的腐败,避免组胺生成。

黄鳍金枪鱼 Thunnus albacares 图:bluemarinefoundation.com

臭名昭著的油鱼(棘鳞蛇鲭Ruvettus pretiosus和异鳞蛇鲭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被称为蛇鲭毒鱼类。油鱼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但它们体内不可消化的蜡脂会导致腹泻漏油管不住原口,如果吃多了容易社死。油鱼并不是不可食用的,它们也可以做刺身,在市面上有诸如白玉豚、白金枪这样好听的名字。油鱼吃多少漏油与人的体质有关,但少量食用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有一说一,肉质白皙的油鱼还挺好吃。

棘鳞蛇鲭 Ruvettus pretiosus 图:ncei.noaa.gov

异鳞蛇鲭 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 图:fishider.org

日本葛西临海水族馆2017年7月饲养的棘鳞蛇鲭活体。图:xenopus.s1005.xrea.com
油鱼肉 图:dragonwaves.com

螃蟹是另一类重要的海鲜刺客。我国的毒螃蟹主要见于东海和南海,市场上常见的以正直爱洁蟹、细纹爱洁蟹、花纹爱洁蟹、铜铸熟若蟹、绣花脊熟若蟹和雷氏鳞斑蟹为主,它们都属于扇蟹科,毒素都是河豚毒素

正直爱洁蟹

Atergatis integerrimus

细纹爱洁蟹

Atergatis reticulatus


花纹爱洁蟹

Atergatis floridus

铜铸熟若蟹

Zosimus aeneus

绣花脊熟若蟹

Lophozozymus pictor

雷氏鳞斑蟹

Demania reynaudii

这几种螃蟹在南方的菜市场是常客,它们常常混杂在食用螃蟹中,等着某个倒霉蛋把它们买回去一锅煮了。正直爱洁蟹和细纹爱洁蟹更是经常单独成批售卖,并冠以“胭脂蟹”之类的名号。虽然能引起中毒,但这两种爱洁蟹的食用量是很大的,那么为啥还能卖呢?

正直爱洁蟹中毒案例之一
扇蟹类的毒素来自食物,因此所处海域的环境会影响它们的毒性。在我国海域,爱洁蟹往往是无毒或弱毒的,误食最多引起不适,但一般不至于死亡,另外几种毒性也不至于吃了就死,但这样有风险的螃蟹依然是不吃为妙。
如果不吃,我们又要如何避免误食?鳞斑蟹、熟若蟹和脊熟若蟹很是容易辨识的螃蟹,它们要么长得疙疙瘩瘩,要么长得花里胡哨,看起来就不是能吃的东西,花纹爱洁蟹身上也有独特的网纹。难办的依然是最常见的正直爱洁蟹和花纹爱洁蟹,它们不仅会批量售卖,而且长得非常正经,看着非常像正常的食用螃蟹。这两种爱洁蟹长得尤其像面包蟹(食用黄道蟹Cancer pagurus),于是人们吃到它们的概率又增大了。不过比起黄道蟹,爱洁蟹的头胸甲边缘没有皱褶,足上也没有细毛,它们的颜色亦有区别,气质不同,多看看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食用黄道蟹  Cancer pagurus 图:aphotomarine.com

一些贝类也可能身怀毒素,不过就我国常见的食用贝类来说,它们的毒素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的变化。一些骨螺的内脏团含有贝类毒素,如果吃到了可能麻嘴、头晕,但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担心中毒摘掉即可。相对而言,更危险的是常见的紫贻贝(Mytilus edulis,海虹),它在赤潮后可能会含有麻痹性贝毒,并曾引发过一些大规模的中毒事件。紫贻贝本身是无毒的,它是常见的食用贝类,只是在一定海域一定季节可能含毒,因此国内一些省份会在紫贻贝中毒高发的4-5月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风险的存在。

脉红螺 Rapana venosa,骨螺科的常见食用贝。

紫贻贝 图:goodfreephotos.com

织纹螺类是另一个含毒大户,它比骨螺或紫贻贝都更加凶险一些,因为它们的毒素可能是石房蛤毒素这样的麻痹性贝毒,也可能又是河豚毒素,食用织纹螺中毒严重者可以致死。能够引起中毒的织纹螺种类多、分布广,它们是沿海人们喜欢的小海鲜,有海瓜子、香螺等俗称,但和紫贻贝一样,它们不时引发中毒事件。

织纹螺 图:cp2.douguo.net

由于接连发生的中毒事件,卫生部在2012年下发了禁售织纹螺的通告,不过截至目前织纹螺还是很常见的海鲜。织纹螺的毒素来自食物,受环境影响很大,不是每个都有毒,不同海域的含毒概率也不同,在赤潮时它们含毒的概率尤其高,而捕捞自北方海域的织纹螺则相对安全,不过在食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以下是国内常见的能引发中毒的织纹螺:

半褶织纹螺

Nassarius semiplicata

红带织纹螺

Nassarius succinctus

纵肋织纹螺

Nassarius variciferus 

节织纹螺

Nassarius hepaticus

正织纹螺

Nassarius livescens

光滑织纹螺

Nassarius dorsatus

方格织纹螺

Nassarius clathratus

西格织纹螺

Nassarius siquinjorebsis

疣织纹螺

Nassarius papillosus

目前,北方沿海地区暂无织纹螺中毒的案例报道。但考虑到如今保鲜和运输技术的高度发达,南方沿海出产的织纹螺现在也可能流入北方市场。因此,无论是在哪里,无论当地所产的织纹螺是否有毒,在食用织纹螺时都还需谨慎。

作者:闪光鱵
审核:洛澜
排版:薮枝螅

参考文献

[1] Akbora, H. D., Kunter, İ., Erçeti N, T., Elagöz, A. M., & Çi Çek, B. A. (2020). Determination of tetrodotoxin (TTX) levels in various tissues of the silver cheeked puffer fish (Lagocephalus sceleratus (Gmelin, 1789)) in Northern Cyprus Sea (Eastern Mediterranean). Toxicon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oxinology, 175, 1–6. https://doi.org/10.1016/j.toxicon.2019.12.002
[2] Hardison DR, Holland WC, Darius HT, Chinain M, Tester PA, Shea D, Bogdanoff AK, Morris JA Jr, Flores Quintana HA, Loeffler CR, Buddo D, Litaker RW. Investigation of ciguatoxins in invasive lionfish from the greater caribbean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fishery development. PLoS One. 2018 Jun 20;13(6):e0198358. doi: 10.1371/journal.pone.0198358. PMID: 29924826; PMCID: PMC6010213.
[3] Jen, H. C., Lin, S. J., Lin, S. Y., Huang, Y. W., Liao, I. C., Arakawa, O., & Hwang, D. F. (2007). Occurrence of tetrodotoxin and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 in a gastropod implicated in food poisoning in southern Taiwan.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24(8), 902–909. https://doi.org/10.1080/02652030701245171
[4] Pinto, E. P., Rodrigues, S. M., Gouveia, N., Timóteo, V., & Costa, P. R. (2019). Tetrodotoxin and saxitoxin in two native species of puffer fish, Sphoeroides marmoratus and Lagocephalus lagocephalus, from NE Atlantic Ocean (Madeira Island, Portugal).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51, 104780. https://doi.org/10.1016/j.marenvres.2019.104780
[5] Soliño, L., & Costa, P. R. (2020). Global impact of ciguatoxins and 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on fish, fisheries and consumer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82, 109111.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0.109111
[6] Wong, C. K., Hung, P., & Lo, J. Y. (2014). 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in Hong Kong--a 10-year perspective on the class of ciguatoxins. Toxicon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oxinology, 86, 96–106. https://doi.org/10.1016/j.toxicon.2014.05.006
[7] Zhang, X., Zong, J., Chen, S., Li, M., Lu, Y., Wang, R., & Xu, H. (2020). Accumul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Tetrodotoxin in the Pufferfish Takifugu obscurus by Dietary Administration of the Wild Toxic Gastropod Nassarius semiplicata. Toxins, 12(5), 278. https://doi.org/10.3390/toxins12050278
[8] Zou S. (2020).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oxic and Non-Toxic Nassarius Communit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TX-Adaptation. Toxins, 12(12), 761. https://doi.org/10.3390/toxins12120761


达达的水族馆
鱼类科普及水族交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