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几个水族馆基本上都位于沿海几个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珠海、香港和北京(虽然北京地理上并不沿海),相比之下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型海洋主题公园,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则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毕竟西安离海过于遥远,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国内水族馆大部分对本土物种也缺乏兴趣,于是可想而知西安的水族馆里应该也很难有什么独家精品。不过既然刚好到了西安,一位大佬朋友(微博@黄花菜炖江鳕)又约我来探探海洋馆,那就走起~
首先是一些标本。馆里展出的标本大部分质量不怎么样而且以各种观赏鱼为主,鉴定错误还不少,强烈怀疑这个馆有把养死的东西做标本的习惯。
笙珊瑚Tubipora musica或同属,笙珊瑚是少数有钙质骨骼的软珊瑚之一
高鳍刺尾鱼Zebrasoma veliferum,鉴定是错的
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a,鉴定是错的
可能是迈氏副条尾魟(Taeniurops meyeni)
许氏犁头鳐(Rhinobatos schlegeli)
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前十大的鲨鱼
犁鳍柠檬鲨Negaprion acutidens
很出戏的柠檬鲨...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这种皮肤松弛的扁扁鱼实在不适合这么填
做得更离谱的某种刺鲀
然后是一些淡水鱼,都是些常见种,不过状态都不错,大部分缸虽然布置不算好但看起来也是很舒服的。
花身副丽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这种鱼在早年作为观赏鱼被引入国内,并以“花老虎”的名义流通,但现在它已经是很常见的食用鱼,被称为“珍珠斑”或“淡水石斑”。
慈鲷缸里的扁头恐怖丽鱼(Dimidiochromis compressiceps),商品名“蓝马面”。扁头恐怖丽鱼是食鱼性的慈鲷,这种长头的形态便于它伏击吞食各种小鱼。
养驼背了的红龙(美丽硬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
一个汽水缸,都是些常见种。汽水(brackish water)指的是江河入海处形成的半咸水环境,定居在这里的鱼类大部分与海水鱼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射水鱼(Toxotes jaculatrix),这是汽水鱼中的明星了。射水鱼因为能够射水捕食水面以上的昆虫而得名,在人工环境下这样的行为也很常见,不过这个缸水那么满显然是没有展示射水行为的打算的。旁边露出脑袋的是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东南沿海的常见菜鱼+观赏鱼。
一些不太协调的存在——布氏射水鱼(Toxotes blythii)。虽然同样会射水,但布氏射水鱼却是淡水鱼,出现在一个半咸水主题的缸里并不是很合适。
原产西非的油脂大眼鲳(Monodactylus sebae),商品名“蝙蝠鲳”,这条因为同缸鱼的压制而浑身发黑。油脂大眼鲳也是一种偏向于淡水生活的汽水鱼,不同于国内有分布的近亲银大眼鲳(M. argenteus),油脂大眼鲳在海水里不能很好地长期生活。
而正常状态的油脂大眼鲳呢,应该如图所示,像神仙鱼一样,银色的身体上长有鲜明的黑色条纹。
图:aquariumneon.be
多带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us),商品名“银鼓”,这也是一个从引进的观赏鱼变成食用鱼的实例,这两年在华南沿海的海鲜市场上愈发常见,但我对它的肉质如何一直抱有怀疑态度。
然后还是一些比较零碎的淡水鱼。
大雀鳝/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现存最大+最丑的雀鳝,它所属的大雀鳝属度过了荡平恐龙王朝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电鳗也是水族馆里的常客,但这里有一条巨大的电鳗,看起来非常震撼。根据经验来看,曲江的这一缸电鳗可能属于2019年新拆分出来的瓦氏电鳗(Electrophorus varii)。瓦氏电鳗是世界上第二强劲的生物发电机,它们释放的电压可以高达572V。
施氏高体鲃(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虽然很常见,但细看其实也是相当好看的一种鱼。这一缸施氏高体鲃包括了三种表型:野生型、玻璃体(虹膜黑色)以及白化体(没拍到)。玻璃体的施氏高体鲃进入水族市场应该没有多久,这里有还是比较意外的。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已经灭绝的白鲟的北美近亲,我最喜欢吃的鱼之一(雾)
这个就是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地图鱼了,眼斑图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顺便一说图丽鱼属今年有一个新种米氏图丽鱼(A. mikoljii),长相堪称丑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一下。
睛斑丽鱼(Cichla mirianae),一般叫“皇冠三间”,在海南已经有很大的入侵种群了。
和丽鱼一缸的斯氏锯腹脂鲤(Myleus schomburgkii),很热门的龙鱼配鱼,也是相当常见的种类。
睛斑丽鱼和斯氏锯腹脂鲤都是烂大街的鱼,这个缸的造景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所以看看就过去了,不过为了留点记录,还是给缸里仅有的两种鱼拍了点照。
这一拍就出事了!给这条推送准备图片的时候点开睛斑丽鱼的照片,忽然发现,这是个啥?
这样的鱼当时显然是当成睛斑丽鱼漏过去了,但是眼后的一排小黑斑表明它显然不是睛斑丽鱼,丽鱼属常见的三种也都没有这个特征。输入丽鱼属的学名,不多久就找到了答案:这是一条间丽鱼/横带五间/横带七间(Cichla intermedia)。
我养鱼养了十几年,横带五间这个名字在记忆里却已经尘封多年了——当然,真要买还是买得到的,它没有稀罕到那个地步。那么问题来了,这条鱼是怎么进来的?混进来的?横带五间都是野生输入,而皇冠三间现在流通的基本都是人工个体,会混吗?或者是特意买的?你特么大几百买个这东西扔皇冠三间缸里,谁看得出来啊= =
让我们绕过间丽鱼迟到的惊喜,来到接下来的一个亚马逊主题缸——依然是些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鱼。
条纹鸭嘴鲇(Pseudoplatystoma fasciatum),亚马逊流域重要经济鱼类,当地还有用其鱼皮做鞋子的。
短盖肥脂鲤/淡水白鲳(Piaractus brachypomus)是南美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我国也是常见的食用鱼,不过它肉质不好,反正我对此是没有什么好印象。淡水白鲳形似食人鱼但其实是偏素食的,喜欢吃水草、坚果,以及...电线。
有一说一白化的低眼无齿𩷶(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养一缸还是很好看的,像锦鲤。前天刚知道其实现在养殖的大部分“巴沙鱼”都是低眼无齿𩷶,而真正的“巴沙鱼”博氏巨鲇(Pangasius bocourti)因为不如它好养已经被取代了很多。
一个非常符合中国人风水文化的缸))
馆内最迷惑的混养:绿鬣蜥+苏卡达象龟+缅甸陆龟+红耳龟+拟鳄龟
不知道是不是哪个玩家被迫“捐赠”的。
这缅陆甚至在水里
海洋馆当然会有海鱼,显而易见海水鱼这个资源的可获得性大体上是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内陆地区的水族馆要想搞到多样的乃至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就比较麻烦。然而由于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馆也就那个水平展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区别养得也糟糕,对比之下,尽管缺乏亮眼的种类,养的也都是全国海洋馆的标配,但曲江海洋极地公园看起来也相当不错了。
底栖性的光鳞鲨(Nebrius ferrugineus)在国内常常被称为“护士鲨”,不过真正的护士鲨是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的铰口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光鳞鲨差不多可以算是它的印太平替版本。曲江海洋极地公园的海底隧道里有几条光鳞鲨,它们无一例外都被养得十分肥硕,怀疑照片里的这条已经怀有身孕。
(背景的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也是各地水族馆热爱的小型底栖鲨鱼,没记错的话馆里还有巡游性的乌翅真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和砂锥齿鲨Carcharias taurus,不过没拍)
黑尾刺尾鱼(Acanthurus nigricauda),上次见到是在新加坡的S.E.A.水族馆。刺尾鱼属的尾柄有一枚可以伸缩的有毒骨刺,这枚刺平时伏在凹槽里,但在遇险或打架时可以打开,像刀一样在对手身上划出口子。
水族馆里的珍鲹(Caranx ignobilis)通常都很大,但曲江的这一批都是幼鱼,不知道等它们都长到鱼均80+的水平之后会面临什么。讲道理这种小型海底隧道进珍鲹还不如进六带鲹,体型差不多,六带鲹还小。
馆里有一缸蝴蝶鱼养得很好,当然和它们都是蝴蝶鱼里最好养的种类有关。这是普通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缸里最多的蝴蝶鱼便是这种,一个个都被养得非常厚实,看着就多肉(啊这)
金口马夫鱼(Heniochus chrysostomus),缸里仅此一条,有点瘦削不过整体状态还好。相比普通马夫鱼而言金口马夫鱼的饲养难度要上一个档次,看起来也更加弱不禁风。
在全球范围内,蝴蝶鱼科基本上是与珊瑚礁严格绑定的,包括马夫鱼在内的蝴蝶鱼类都以珊瑚虫为食,其中的一些甚至专食珊瑚,所以在珊瑚缸中很难看到有蝴蝶鱼与之共存。不过,霞蝶鱼属(Hemitaurichthys)是一个例外,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一般不会侵扰珊瑚。霞蝶鱼属中颜色最鲜艳的就是多鳞霞蝶鱼(H. polylepis),商品名“钻石蝶”或“黄霞蝶”。当然,多鳞霞蝶鱼的颜色和蝴蝶鱼属还是比不了,但毕竟不吃珊瑚,对非要往珊瑚缸里下蝴蝶鱼的人来说算是一个福音了。
缸里还有两条中华单角鲀(Monacanthus chinensis),这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用鱼,所谓的耗儿鱼/扒皮鱼/剥皮鱼之一。
这缸刺尾鱼的状态也非常好,下图正中的高鳍刺尾鱼(Zebrasoma veliferum),也就是著名的“大帆倒吊”。上面露出肚子的是黄鳍刺尾鱼(Acanthurus xanthopterus),体长可达70厘米的巨物。
小高鳍刺尾鱼(Zebrasoma scopas),黑乎乎的,不过有时候又感觉它其实也很好看。
斐氏鲳鲹(Trachinotus baillonii),水族馆很喜欢用的群游鱼,这里养在一个圆柱缸里。
许多水族馆都喜欢给金鳞鱼类单独一缸,这类鱼都是大眼睛的夜行性鱼类,一般生活在礁石区,种类很多,就看有没有收集的想法——这里显然没有,养的就是最常见的三种:齿颏锯鳞鱼(Myripristis hexagonus)、尾斑棘鳞鱼(Sargocentron caudimaculatum)和尖吻棘鳞鱼(Sargocentron spiniferum)。
齿颏锯鳞鱼(Myripristis hexagonus)
尾斑棘鳞鱼(Sargocentron caudimaculatum)
有一缸雀鲷,太常见了懒得拍。不过下图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暂时没认出来。
难道是一条褪色的霓虹雀鲷(Pomacentrus coelestis)?
养在一起的丝鳍圆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整个馆子唯一见到的一条天竺鲷。
雀鲷缸对面的黄镊口鱼(Forcipiger flavissimus),也是一种蝴蝶鱼。这个缸里有列指海葵(Stichodactyla sp.)、异辐海葵(Heteractis crispa)和三种小丑鱼: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透红小丑)、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番茄小丑)和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双带小丑),不过有个海葵奄奄一息,一条双带盖着白膜估摸着现在这推文发出来的时候它已经死了,就算了吧......
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挺有意思的一个缸。
绿海龟(Chelonia mydas)。
黄鹂无齿鲹(Gnathanodon speciosus),这种鲹在小时候特别受水族馆欢迎,然而它也是个体长可以超过一米的大家伙,完全长成的黄鹂无齿鲹黑色条纹会几乎褪去,目前还没有在水族馆见过这么大的。
和无齿鲹混养的虱目鱼(Chanos chanos)。虱目鱼类最早出现在早白垩世,在白垩纪和古近纪期间一度有很多个种,但现在整个虱目鱼亚目也就剩下这么一种了。虱目鱼在台湾省和东南亚是比较常见的食用鱼,但在大陆比较少见。
另一个缸里还有更小的虱目鱼。
各种水母。
首先是各种海刺水母(Chrysaora)。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估计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水母了,作为观赏水母的时候它被称为“赤月水母”,可能是从海月水母那边来的灵感吧,确实好看。
这个海蜇缸很好玩,水一直在往外流。
可爱的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
蛋黄水母(Cotylorhiza tuberculata)。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这是最经典的观赏水母,现在想来它长得和垃圾袋有几分相似啊。
花身鯻(Terapon jarbua),沿海常见食用鱼,鱼如其名,脾气相当火辣。
夹在各种海水鱼中间的美西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
亚洲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就剩一只,有点糟糕。
......在这个缸旁边,游客们一直在“水赖!”“水赖!”“小水赖!”
曲江极地海洋公园的极地馆和海洋馆是分开的,相比海洋馆而言,极地馆要新一些,配制也更好。极地馆给各种哺乳动物的空间基本都非常大,这个是值得好评的。在这里,进门首先见到的是一群非澳海狗(Arctocephalus pusillus):
斑海豹(Phoca largha)是现在唯一一种在中国稳定分布的鳍脚类。在历史记录中,斑海豹的出现一度南至渤海,环斑海豹、髯海豹、北海狮和北海狗也曾出现在国内,但现在斑海豹就是离我们最近的鳍脚类了。可能是由于产地优势,斑海豹是国内水族馆最多见的海豹,虽然这些斑海豹并不来自极地。
*西安快四十度斑海豹这缸还是露天的,不热么?
极地馆中有两个淡水海底隧道,第一条养的是鲟鱼,包括海洋馆里也有一缸的匙吻鲟以及某种杂交鲟。海洋馆里的匙吻鲟吻都磨破了,但这里的匙吻鲟状况好很多,应该和空间大有关。
还有这个,被某人形容为“海底隧道中从未见过的鱼”hhhhhhhh
另一个隧道养的是一些常见的淡水大鱼,据说这里面以前有一大批巨大的巨骨舌鱼,不过这次去看所剩无几了,最多的是密密麻麻的白化淡水白鲳。下图这条是淡水白鲳的亲戚——大盖巨脂鲤(Colossoma macropomum),它是南美最大的脂鲤,水族馆经常把它和巨骨舌鱼搭配养。
长丝巨鲇(Pangasius sanitwongsei),常见便宜而且很多人喜欢的观赏鱼,以其强大的吞噬能力而闻名,然而去年莫名其妙凭空变成了国一,可以理解(毕竟国内种群没了嘛)又理解不能。
原色的低眼无齿𩷶,比长丝巨鲇更常见的巨鲇。
俯视图,感受一下淡水白鲳的密度:
北极狼(Canis lupus arctos),北极狼其实不是北极熊、北极狐那样的独立物种,它是灰狼在北极的一个亚种。北极狼的笼舍看起来有些小了,不过狼的状态还是不错的。
北极的招牌——北极熊(Ursus maritimus)。这个场地里面有三只,不过有一只一直在内舍没有出来。北极熊的笼舍是两层的,可以平视也可以俯视。
馆里唯一的一种企鹅是麦哲伦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麦哲伦企鹅其实不算真正的南极动物,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沿海,是一种温带企鹅,但确实大家都很喜欢用它来充极地馆门面。
还有这个...白鲸歌剧院把白鲸养死了直接换成海狮歌剧院,结果白鲸的图没撤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22222222222222
总体而言,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是一个很用心的场馆,虽然资源有限但它依然利用得很好,各种生物的状态也都不错。当然还有一些值得优化的地方——比如一个巨大的深缸乍一看什么也没有,往下一看才发现趴着龙虾,这未免过于浪费,再者海底隧道像菜市场一样搞那一堆白花花的淡水白鲳又干什么呢?和大部分水族馆一样,曲江的珊瑚纲养得也不好,海葵许多都已脱藻甚至有的半死不活,不过这并非大问题,起码转了一圈除了那条双带小丑之外没有再看到其他病鱼。单从缸的布置和生物的状态来看,曲江海洋极地公园与沿海地区一些好的水族馆差距不大,只是缺了一些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物种。其实各地的水族馆完全可以给本地原生的物种多一些展示机会,这样一来不仅更好地起到了宣传保护的作用也避免了过度的同质化,不至于大江南北去每一个水族馆看到的都是长丝巨鲇巨骨舌鱼红尾护头鲿之类。
哦,还有,海洋馆空调太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