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鱼记】广东珠三角地区市场常见鱼类 · 二

文摘   2024-09-26 23:39   广东  
上期回顾:
【百鱼记】广东珠三角地区市场常见鱼类 · 一

上期修正:
43. 印度无齿鲳 Ariomma indica  (Day, 1871)
分类:鲭形目-无齿鲳科-无齿鲳属
俗名:海鲫、肉鲳
种加词词源:indica,印度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印度马德拉斯。
体长:3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头部略呈圆形;吻钝;眼中大;口小,端位,口裂略倾斜。体被圆鳞,极易脱落;体表具黏液;侧线完全。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弱棘组成,可倒伏至下方的沟槽内;第二背鳍与臀鳍近同形;具腹鳍;胸鳍长,末端可超过臀鳍起点;尾鳍叉形。

印度无齿鲳 深圳蛇口市场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1. 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乌耳鳗鲡 Anguilla nigricans (Chu & Wu 1984)
分类: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
别名:白鳝、河鳗
种加词词源:japonica,产自日本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体长:220cm
描述:体鳗形,圆柱形,后部略侧扁。吻部突出,下颌略长于上颌。细长的鳞片埋于皮下。胸鳍短小;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胸鳍至肛门的中点上方或稍后上方。体背色暗,腹面白色;尾鳍边缘黑色。本种在东亚的淡水中生存,在马里亚纳海岭海域产卵,具变态发育过程。
鉴别依据:本种以尾鳍边缘黑色、眼径约为头长8.5%而区分于欧洲鳗鲡10.1%)和美洲鳗鲡(15.3%
日本鳗鲡
2. 欧洲鳗鲡 Anguilla anguilla Linnaeus 1758 
分类: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
别名:白鳝、河鳗
种加词词源:anguilla,鳗鱼的拉丁文。
体长:220cm
描述:体鳗形,圆柱形,后部略侧扁。吻部突出,下颌略长于上颌。细长的鳞片埋于皮下。胸鳍短小;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胸鳍至肛门的后上方。体背色暗,腹面白色。本种原产北大西洋地区,在欧洲和北非(摩洛哥)的淡水中生存,在马尾藻海产卵,具变态发育过程。我国有引入养殖,但无人工繁殖。
鉴别依据:本种以眼径约为头长10.1%而区分于日本鳗鲡(8.5%)和美洲鳗鲡(15.3%),以尾鳍边缘无黑色与日本鳗鲡区分。
附注:欧洲鳗鲡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但我国暂缓核准。
欧洲鳗鲡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3. 海南原鲌 Chanodichthys recurviceps (Richardson 1846)
=海南鲌 Culter recurviceps (Richardson 1846)
=海南红鳍鲌 Cultrichthys recurviceps (Richardson 1846)
=海南红鲌 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 (Nichols et Pope , 1927)
分类:鲤形目-鲴科-鲌属
别名:禾顺
种加词词源:recurvus,陡然上扬;ceps,头部。指本种头后背部陡然隆起。
体长:54.6cm
描述:淡水鱼。体侧扁,长形;头后背部隆起;头背平直;腹棱不完全,自腹鳍基部延伸至肛门。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轴垂直,下颌厚而上翘,突出于上颌之前。眼较大。鳃膜在峡部相连。体被圆鳞,侧线前部浅弧形,后部平直。胸鳍末端伸达或几达腹鳍起点;腹鳍为了背鳍之前;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背侧灰黑色,腹侧银白色;鳍浅灰色。
分类变动:本种原属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依据分子系统发育学结果,鲌亚科并入新提出的鲴科(Xenocyprididae)。在多数分类系统中,本种属鲌属(Culter),王子彤、张鹗(2021)指出易伯鲁和朱志荣(1959)混淆了翘嘴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和红鳍鲌(Culter alburnus)的学名,并由此而弄反了两属的鉴别特征(腹棱),导致后来归于鲌属的鱼实际上应属于原鲌属,而归于原鲌属的鱼实际上应归于鲌属。因此,本种现应归入原鲌属。

海南鲌 广州沙园西华市场

脂鲤目 Characiformes

4. 短盖肥脂鲤 Piaractus brachypomus (Cuvier 1818)
分类:脂鲤目-锯脂鲤科-肥脂鲤属
别名:淡水白鲳、红鲳
种加词词源:brachy,短的;pomus,盖子。指本种的鳃盖相比大盖巨脂鲤(Colossoma macropomum)更短。
体长:88cm
描述:淡水鱼。体侧扁,较高,卵圆形;吻短而钝。口前位,上下颌约等长。上下颌各具2行切割型牙齿。腹棱完全,从胸鳍下方延伸至肛门,带有附着于骨骼上的齿状凸起。体被细小圆鳞。背鳍后方具1小脂鳍,不由鳍条组成。本种幼鱼拟态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红腹食人鱼),背部深灰色,体侧具黑色斑点,鳃盖、腹部、胸鳍及臀鳍红色,尾鳍外缘黑色;随着生长,体侧黑色斑点逐渐消失,臀鳍自外缘开始逐渐转为黑色。成鱼时腹侧具一弥散的黑色条纹,各鳍均为黑色。本种原产南美洲,1982年作为经济鱼类引入台湾,1985年自台湾经香港引入大陆。

短盖肥脂鲤 朴朴超市

鲇形目 Siluriformes

5. 革胡鲇 Clarias gariepinus (Burchell 1822)
=革胡子鲇、尖齿胡鲇
分类:鲇形目-胡鲇科-胡鲇属
别名:埃及塘虱、埃及塘鲺、埃及塘角鱼
种加词词源:gariepinus,指本种模式产地南非奥兰治河。
体长:170cm
描述:淡水鱼。鱼体粗壮,头部扁平,后部侧扁。体无鳞。背鳍1个,基部极长,鳍条隐于皮膜内;臀鳍基部长,但短于背鳍;尾鳍圆形;胸鳍具1枚硬刺,有毒。须4对,分别为1对鼻须、1对颌须、2对颏须。具发达的树枝状鳃上器,可呼吸空气。背侧灰褐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侧白色。本种原产非洲,1981年引入我国(广东)作为经济鱼类养殖,但因肉质不佳,现在已较少见。本种对环境适应性极强,能适应缺氧的沼泽、水渠、化粪池甚至半咸水海湾,目前在华南各水域已有广泛的入侵。

革胡鲇


胡瓜鱼目 Osmeriformes
6.毛鳞鱼 Mallotus villosus (Müller 1776) 
分类:胡瓜鱼目-胡瓜鱼科-毛鳞鱼属
别名:多春鱼
种加词词源:villosus,毛茸茸的。指繁殖季的雄性侧线和腹中线处具毛状长形鳞片。
体长:20cm
描述:体长纺锤形,略侧扁。体被小圆鳞。头小;吻尖;眼大。尾鳍深叉形。背鳍后具一脂鳍。繁殖季雄鱼具珠星,具毛状的侧线鳞和腹中线鳞片,雌性无毛状鳞片,偶尔也具不发达的珠星。体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在水外的沙滩上产卵。本种环北极分布,于我国海域无分布,市售个体来自进口,全为怀卵雌鱼。

毛鳞鱼 朴朴超市

鼬鳚目 Ophidiiformes
7. 棘鼬鳚  Hoplobrotula armata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棘鼬鱼(台)
分类:鼬鳚目-鼬鳚科-棘鼬鳚属
别名:鼠斑
种加词词源:armata,武装的。指本种鳃盖骨和前鳃盖骨边缘具强棘。
体长:70cm
描述:体圆而延长,向后渐尖细、侧扁。头大,吻钝,吻前方有一枚尖棘,但通常埋于皮下。前鳃盖骨下方具3枚强棘,鳃盖骨后方具1枚强棘。体被圆鳞,覆盖有厚厚的黏液。背鳍、臀鳍很长,与尾鳍相连。腹鳍喉位,每侧各有一枚鳍条。体背前半部褐色,后半部白色而具不规则的褐色纹路;体下半部白色;侧线处具一褐色纵纹,从体背前半部的褐色区域延伸出来。背鳍褐色、臀鳍淡色,均有暗色的边缘。
附注:需注意与另一俗称“老鼠斑”的鱼类——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进行区分。

棘鼬鳚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鳂形目 Holocentriformes
8. 日本骨鳂 Ostichthys japonicus (Cuvier, 1829)
=日本骨鳞鱼(台)
分类:鳂形目-鳂科-骨鳂属
俗名:将军甲
种加词词源:japonicus,产自日本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体长:45cm
描述:体卵圆形,略侧扁。头部具粘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纹;鼻骨间具V字形凹沟。眼大。口端位,斜裂。前鳃盖骨后下方无强棘,鳃盖骨及眶下骨具强弱不一的硬棘。体被大型粗栉鳞,鳞片后缘具小棘,触感粗糙。背鳍连续,鳍棘部和鳍条部间具深凹;尾鳍深叉形。体淡红色,可能具不明显的白色条纹。

日本骨鳂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鲭形目 Scombriformes
9. 日本鲭 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 1782)
=白腹鲭、日本鲐、鲐
分类:鲭形目-鲭科-鲭属
俗名:花仙鱼、青花鱼、鲐鲅、鲐鱼
种加词词源:japonicus,产自日本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体长:64cm
描述:体纺锤形,稍侧扁。尾柄短而细,尾鳍基部上下各具一道隆起脊。头中大,稍侧扁,吻钝尖。眼中大,具发达的脂眼睑。体被圆鳞。尾鳍深叉形;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鳍棘9-10枚,第二背鳍后方具5个离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型,具5个离鳍。体背侧蓝黑色,腹侧银白色而略带黄色;侧线上方具深蓝色的不规则斑纹。
鉴别依据:本种以第一背鳍具鳍棘9-10枚、侧线下方无斑纹而区分于澳洲鲭(Scomber australasicus,第一背鳍鳍棘9-10枚,侧线下方腹侧具斑点)。

日本鲭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10. 羽鳃鲐 Rastrelliger kanagurta (Cuvier 1816)  
=金带花鲭(台)
分类:鲭形目-鲭科-羽鳃鲐属
俗名:池鱼、白面巴浪
种加词词源:Kanagurta,本种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的俗称。
体长:64cm
描述:滤食性的鲭科鱼类。体纺锤形,侧扁。尾柄短而细,尾鳍基部上下各具一道隆起脊。头中大,稍侧扁,吻钝尖。口大,斜裂,上下颌各具1列细齿,上颌齿常退化。鳃耙羽状。眼中大,具发达的脂眼睑。体被圆鳞。尾鳍深叉形;背鳍2个,第二背鳍后方具5-6个离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型,具5-6个离鳍。体背青绿色,具1-2列黑色斑点;腹侧银白色;体侧近胸鳍下方具1黑斑。

羽鳃鲐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11. 南海带鱼 Trichiurus nanhaiensis (Wang & Xu 1992)
分类:鲭形目-带鱼科-带鱼属
俗名:带鱼、刀鱼
种加词词源:nanhaiensis,产自南海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南海。
体长:122cm
描述:细长,侧扁,呈带状。体表无鳞;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向下弯折。无腹鳍;臀鳍退化为1短棘,埋于皮下;尾部细长,呈鞭状,无尾鳍;背鳍极长。尾长为眼后头长1.3-1.5倍;全长为肛长2.5倍。幽门盲囊25-39。体银白色,背鳍透明,最前方几枚鳍棘黑色,远端2/3处边缘黑色,死后背鳍逐渐发黄。虹膜透明,死后逐渐发黄

南海带鱼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12. 灰鲳 Pampus cinereus (Bloch 1795)   
分类:鲭形目-鲳科-鲳属
俗名:白鲳、银鲳、鲳鱼、平鱼
种加词词源:cinereus,灰色的。指与银鲳(P. argenteus)相比,本种体色更偏灰色。
体长:35cm
描述:体侧扁,菱形,被细小鳞片,被捕获后鳞片多脱落。上颌突出于下颌之前。鳃耙结节状,9-11枚。胸鳍尖长。无腹鳍。背鳍、臀鳍前部鳍条长,向后延伸,呈镰刀状,后部边缘锯齿状。背鳍与臀鳍前方有短小的刀片状的鳍棘,为第一背鳍与臀鳍鳍棘的遗存,在大个体中埋于皮下;胸鳍镰刀状;无腹鳍;尾鳍末端延长呈飘带状,被捕获后常脱落。体背侧青灰色,腹侧银白色;背鳍浅色,胸鳍、臀鳍与尾鳍黄色。
鉴别依据:灰鲳以鳃耙结节状区分于鳃耙细长的银鲳、镰鲳(P. echinogaster)等近缘种。

灰鲳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13. 刺鲳 Psenopsis anomala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分类:鲭形目-长鲳科-刺鲳属
俗名:海鲫、肉鲳、肉鲫
种加词词源:anomala,古怪的,不寻常的。可能指本种混合了鲳鲹属和乌鲹属的特征,或指其体侧可看到骨骼的轮廓。
体长:3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头部略呈圆形;吻钝;眼中大;中裂中大;上颌略长于下颌。体被圆鳞,极易脱落;体表具黏液;侧线完全。背鳍基底长,前部具分离鳍棘6-7枚;具腹鳍;胸鳍略呈镰刀状;尾鳍叉形。体浅灰蓝色,带有银白色光泽,鳃盖后上方有一模糊黑斑。幼鱼淡褐或灰褐色;各鳍大而圆。

刺鲳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虾虎鱼目 Gobiiformes
14. 斑鳍刺虾虎鱼 Acanthogobius stigmothonus (Richardson 1845)  
分类:虾虎鱼目-背眼虾虎鱼科-刺虾虎鱼属
种加词词源:stigma,斑点。指本种鳍上的斑点。
体长:26cm
描述: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浅弧形,腹缘稍平直;头大,圆钝,略平扁。项部、胸部、腹部被小圆鳞,颊部中部与赛盖上布亦有小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第一背鳍鳍棘9枚;尾鳍圆形;左右腹鳍愈合为1吸盘。体被小型弱栉鳞;头、体淡黄色,鳞片大多具暗色斑点;体侧有1纵列不规则的大型黑色斑块;尾鳍基部具1黑色云状斑第一背鳍第4-7鳍棘间具一大黑斑;第二背鳍有5纵行暗色小斑点;尾鳍具波状横纹7条;胸鳍基底近上端处有1个暗色圆斑。

斑鳍刺虾虎鱼 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

合鳃目 Synbranchiformes

15. 双囊鳝 Ophichthys cuchia (Hamilton 1822)  
=山黄鳝 Monopterus cuchia (Hamilton 1822)
分类:合鳃目-合鳃鱼科-双囊鳝属
俗名:黄鳝、鳝鱼、长鱼
种加词词源:cuchia,本种在印度的俗称。
体长:79,.7厘米
描述:淡水鱼。体长圆筒形,向后渐尖细。头大而隆起。眼退化,埋于皮下。通过口腔黏膜呼吸空气,具成对的辅助呼吸器官(suprabranchial pouch)。鳃退化,左右鳃孔在头部下方合二为一。体具鳞,粘液腺发达。背鳍退化为皮褶,其余鳍消失。体背棕色,腹面颜色较淡,体表具不规则的黑色纹路。本种原产南亚和东南亚,我国边缘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引入我国华南地区作为黄鳝的替代品养殖。至少在珠三角部分市场上,本种比黄鳝更常见。

双囊鳝 朴朴超市

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

16. 秋刀鱼 Cololabis saira (Brevoort 1856)  
分类: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
种加词词源:Saira-owoo,本种在日语中的叫法。
体长:40厘米
描述:体延长,侧扁,背缘平直。口前位,下颌稍长于上颌。体被小圆鳞。胸鳍小;背鳍、臀鳍位于身体后方;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小鳍;尾鳍深叉形,腹鳍位于体中央略后方。体背侧深蓝色,腹侧银白色,体侧中央具一银蓝色纵带。背鳍和尾鳍灰褐色;胸鳍浅灰色;腹鳍和臀鳍白色;胸鳍上方具橄榄色纵带。本种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但在我国海域极罕见,自20世纪以来仅有个位数的零星记录(黄海、钓鱼岛),市售个体均来自进口或远洋渔船公海捕捞。

秋刀鱼 朴朴超市

丽鱼目 Cichliformes

17. 尼罗口孵非鲫 Oreochromis niloticus (Linnaeus 1758)
=尼罗罗非鱼
分类:丽鱼目-丽鱼科-口孵非鲫属
俗名:福寿鱼、非洲鲫、吴郭鱼、罗非鱼
种加词词源:niloticus,尼罗河,本种的模式产地。
体长:60厘米
描述:广盐性鱼类,生活于淡水及半咸水水域,难以适应纯海水。体型最大的罗非鱼类。体侧扁,椭圆形;背部隆起。口中大。体被栉鳞;侧线在背鳍第4-5枚鳍棘处中断,形成上下两段侧线。背鳍1个,由鳍棘部和鳍条部组成;胸鳍尖长;腹鳍末端向后延伸达肛门;尾鳍截形。体色一般为暗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8-12条暗色横带;尾鳍具多条清晰的黑色横纹。繁殖季具粉红色婚姻色,奇鳍边缘具红色。本种原产非洲和西亚,1985年作为经济鱼类引入我国,目前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外来入侵鱼类之一。
附注:福寿鱼原指尼罗口孵非鲫和莫桑比克口孵非鲫(O. mossambicus)的杂交个体,但现今市售的“福寿鱼”多为尼罗口孵非鲫。

尼罗罗非鱼 朴朴超市

18. 花身副丽鱼 Parachromis managuensis (Günther, 1867)
=马拉丽体鱼/马那瓜丽体鱼 Cichlasoma managuense (Günther, 1867)
=马那瓜英丽鱼 Heros managuensis (Günther, 1867)
分类:丽鱼目-丽鱼科-副丽鱼属
俗名:珍珠斑、花斑、淡水石斑、花老虎
种加词词源:Managua,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本种的模式产地。
体长:55厘米
描述:体椭圆形,侧扁;头小,吻部突出。口上位,口裂倾斜,下颌长于长颌。唇后,上颌稍可伸缩。体被大型栉鳞。体白色,而具有不规则的暗蓝绿色斑点;背鳍及臀鳍鳍条部和尾鳍具白色和蓝黑色相间的不规则细纹,与鳍条方向垂直。雄鱼具红铜色的金属光泽,雌鱼则具青绿色光泽。本种原产中美哥斯达黎加至洪都拉斯,1988年作为经济鱼类引入台湾,1996年经台湾引入大陆,已在华南地区形成入侵种群。

花身副丽鱼 朴朴超市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19. 卵形鲳鲹 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 1758)
=卵形刺鱼 Gasterosteus ovatus (Linnaeus, 1758)
=穆克鲳鲹(印度鲳鲹) Trachinotus mookalee (Cuvier, 1832)
分类:鲹形目-鲹科-鲳鲹属
俗名:金鲳
种加词词源:ovatus,卵形的,指本种体型呈卵圆形。
体长:80cm
描述:体侧扁,呈卵圆形。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无棱鳞。胸鳍镰状。背鳍2个,第一背鳍退化为游离鳍棘,第二背鳍呈镰状,与臀鳍相对应。背鳍与臀鳍向后延伸皆不超过尾部。体银色,带有金色光泽,新鲜时各鳍均呈黄色。
附注:国内养殖的“金鲳”的真实身份长期以来存有争议,布氏鲳鲹(T. blochii卵形鲳鲹T. blochii两个名称同时存在于相关的资料中。杜涛等(2004)已指出国内养殖鲳鲹中背鳍与臀鳍延伸至尾鳍后方的是布氏鲳鲹,不延伸至尾鳍后方的则是卵形鲳鲹。然而在国际上卵形鲳鲹通常被用于指代一种分布于大西洋的鲳鲹,伍汉霖《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2021)将国内养殖的短鳍鲳鲹鉴定为穆克鲳鲹(T. mookalee,而Shadrin等(2022)对越南和中国沿海养殖的鲳鲹及近缘种进行了COI序列的邻接树分析,指出两国养殖的短鳍型鲳鲹应是与穆克鲳鲹关系密切的阿纳鲳鲹(T. anak。卵形鲳鲹最早记载于林奈所著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10版第296页),翻阅此书,得知本种模式产地位于Afia,即亚洲(Asia),可知真正的卵形鲳鲹很可能正是国内的两种短鳍型鲳鲹之一,而大西洋的所谓“卵形鲳鲹”应是另一物种。解剖国内养殖的短鳍型鲳鲹,可见舌面有狭窄的齿带,符合《检索》关于穆克鲳鲹的记述,而与阿纳鲳鲹不同。即国内养殖的短鳍型鲳鲹主要是穆克鲳鲹,而穆克鲳鲹很可能是卵形鲳鲹的次异名;阿纳鲳鲹至少在国内养殖业中不占主要地位。
卵形鲳鲹 朴朴超市
20. 蓝圆鲹 Decapterus maruadsi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红背圆鲹
分类:鲹形目-鲹科-圆鲹属
俗名:巴浪鱼
种加词词源:maru-adsi,本种在日语中的称呼。
体长:25cm
描述:体侧扁,纺锤形。下颌略突出于上颌之前。侧线前半部分波浪状,后半部分(自第二背鳍第12-13枚鳍条开始)平直且覆盖棱鳞。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后方各有1个小鳍;胸鳍长,延伸至第二背鳍起点下方;尾鳍深叉形。体背蓝绿色,腹面银白色;棱鳞金黄色;鳃盖后方有一黑色斑点;背鳍和胸鳍淡色至黄绿色;第二背鳍具黑色边缘,前方鳍条具白色边缘;尾鳍黄色;腹鳍和臀鳍淡色。
蓝圆鲹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21. 康氏似鲹 Scomberoides commersonnianus (Lacepède 1801)
=大口逆钩鲹
分类:鲹形目-鲹科-似鲹属
俗名:白铁鱼
种加词词源:纪念法国博物学家Philibert Commerçon(1727–1773),其对本种的记录为Lacepèd的描述提供了材料。
体长:120cm
描述:体延长而高,侧扁。吻钝圆。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末端延伸至眼后。体被部分埋于皮下的菱形小圆鳞,头部无鳞。侧线前半部波浪状,后半部平直。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6-7枚独立的硬棘,有毒,鳍棘间仅有一小膜与基地相连;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后半部各有7-12个半分离鳍条,形如小鳍,但未完全分离。臀鳍前方有2枚分离的硬棘,有毒。腹鳍基底处具一沟槽,腹鳍可收入其中,沟槽一直延伸至臀鳍鳍条部起点处。体背蓝灰色,腹部银白色;头侧眼上缘具一黑色短纵带;体侧具5-8个浅灰色圆斑,前方两个跨越侧线,但在死后圆斑逐渐消失。
康氏似鲹 广西大江苑肉菜市场
22. 珍鲹 Caranx ignobilis (Forsskål 1775) 

=浪人鲹

=赖氏鲹 Caranx lessonii Lesson, 1831

=散鲹 Caranx sansun (Forsskål, 1775) 

=似马鲹 Carangus hippoides Jenkins, 1903

分类:鲹形目-鲹科-鲹属
俗名:牛港、水晶池、GT(Giant Trevally)
种加词词源:未提及。可能是“不为人知的,被忽视的”,指本种体色朴素。
体长:170cm
描述:体型相当大的鲹。体侧扁而高,卵圆形;头背部弯曲;吻钝。体被圆鳞,侧线前半部弯曲,后半部平直且覆盖棱鳞。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前方鳍条延长呈弯月形;尾鳍叉形。体被蓝绿色至黑色,腹侧银白色;各鳍淡色至淡黄色。

珍鲹

珍鲹 深圳东山码头


23. 范氏副叶鲹 Alepes vari (Cuvier, 1833)
分类:鲹形目-鲹科-副叶鲹属
俗名:黄尾鱼
种加词词源:vari-paré,本种在其模式产地印度本地治里的俗称(故译作“范氏”不妥)。
体长:64cm
描述:体长椭圆形,背、腹缘轮廓相当。脂眼睑发达,覆盖眼后半部。体被圆鳞;侧线前部弯曲,后部直走且覆盖棱鳞。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体背侧蓝绿色,腹侧银白色;鳃盖上方具不明显的黑色斑点;第一背鳍淡色或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色暗,尾鳍后缘或末梢黑色。
范氏副叶鲹 南海
24. 克氏副叶鲹 Alepes kleinii (Bloch 1793) 
=丽叶鲹 Atule kalla (Cuvier, 1833)
分类:鲹形目-鲹科-副叶鲹属
俗名:吉尾鱼
种加词词源:可能指德国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数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Jacob Theodor Klein(1685-1759)。
体长:18.2cm
描述:小型的鲹。体长椭圆形,侧扁;腹缘轮廓较背缘突出;尾柄颇细长。体被圆鳞。侧线前半部弯曲,后半部平直且覆盖发达的棱鳞。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体背蓝绿色,腹侧银白色;鳃盖后上方具一大黑斑;侧线上方具多条不明显的横带。尾鳍黄色,其余各鳍淡色。
克氏副叶鲹 深圳东山码头
注:下述3种(25-27)在一些分类系统中归于鲽形目,此处为尽可能减少地位待定类群,并维持目的单系性,采用Near & Thacker(2024)的分类法,将鲽形目并入一个广义的鲹形目下,作为一个亚目存在。
25.华鲆 Tephrinectes sinensis (Lacepède 1802)
=花鲆
分类:鲹形目-牙鲆科-华鲆属
俗名左口鱼
种加词词源:sinensis,产自中国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中国。
体长:30cm
描述:体椭圆形,不对称。两眼通常位于体左侧,其间有狭窄的骨脊,下眼较上眼稍前,眼上方具虹彩。头中大,口大,上颌骨末端延伸至下眼中央下方或稍后;上下颌齿尖形。鳞小。有眼侧被弱栉鳞,两颌、吻部、眼间隔及各鳍无鳞;无眼侧被圆鳞。背鳍、臀鳍鳍条全部分支;腹鳍基地点,近似堆成;胸鳍短于头长;尾鳍楔形。有眼侧黄褐色,散布有小黑点;无眼侧白色。鳍黄色,奇鳍具有黑点或更大的黑斑,胸鳍有5-6列小褐斑。本种为广盐性鱼类,常见于河口,可在淡水中长期生存。
华鲆 广东阳江
26.大鳞舌鳎 Cynoglossus arel (Bloch & Schneider 1801) 
=印度舌鳎
分类:鲹形目-舌鳎科-舌鳎属
俗名粗鳞龙利鱼、粗鳞龙脷鱼鳎沙、舌头鱼
种加词词源:arel,本种在模式产地印度特兰奎巴的马拉雅拉姆语称呼。
体长:40cm
描述:中等大小的舌鳎。体侧扁,舌状,不对称。眼小,两眼均位于身体左侧。口小而歪,下位,口裂弧形。有眼侧被栉鳞,有侧线2条;无眼侧被圆鳞,无侧线。鳞大,侧线鳞61-65,两侧线间鳞7-9。无胸鳍;腹鳍仅有左侧,并与臀鳍、尾鳍、背鳍连为一体;背鳍116-130;臀鳍85-98。体左侧褐色,鳃盖部具一褐色区域;右侧白色。
焦氏舌鳎 青岛团岛市场
27.三线舌鳎 Cynoglossus trigrammus (Günther 1862)
=褐斑三线舌鳎
分类:鲹形目-舌鳎科-舌鳎属
俗名金边龙利鱼、金边龙脷鱼、鳎沙、龙脷鱼、舌头鱼
种加词词源:tri-三;grammus,线。指本种有眼侧具侧线三条。
体长:39.4cm
描述:体长舌形,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左侧;头稍短;吻较长。口歪,下位,口裂弧形。体两侧被细小的栉鳞,有眼侧侧线3条,中侧线鳞115-129,上中侧线间鳞18-22。无胸鳍;腹鳍仅有左侧,并与臀鳍、尾鳍、背鳍连为一体。体左侧淡黄褐色,随着生长而逐渐出现数个不规则的黑褐色大斑;背鳍、臀鳍淡黄色,尾鳍棕褐色。本种为广盐性鱼类,常见于河口半咸水域,能在淡水中长期生存。
三线舌鳎 广州南沙

单鳍鱼目 Pempheriformes

(=发光鲷目 Acropomatiformes)

28. 中国花鲈 Lateolabrax maculatus (McClelland 1844)
=中国真鲈
分类:单鳍鱼目-花鲈科-花鲈
俗名:鲈鱼、海鲈、花鲈、七星鲈
种加词词源:maculatus,具斑点的。指本种体侧分布黑色斑点。
体长:102cm
描述:体侧扁,细长。头尖,口大,下颌略突出。体被小栉鳞。背鳍前后略分离,前部为鳍棘部,后部为软条部。臀鳍鳍棘强大。尾鳍分叉。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上半身及背鳍散布有黑色斑点。分布于近岸礁石区,幼体常进入淡水。
分类变动:中国花鲈以往被作为日本花鲈(L. japonicus)异名,后独立。二者区别在于日本花鲈无黑斑。
中国花鲈 青岛团岛市场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

29.土佐䲢 Uranoscopus tosae (Jordan & Hubbs 1925) 
=土佐瞻星鱼
=土佐项鳞䲢 Zalescopus tosae Jordan & Hubbs, 1925
分类:隆头鱼目-䲢科-䲢属
俗名:尿泡鱼、大头丁、向天虎
种加词词源:tosa,本种模式产地——日本四国岛土佐,现称高知县。
体长:25cm
描述:体延长;头粗大,前端平扁,背面与两侧具骨板。吻短;眼小,位于头背部。口中大,近垂直,上下颌、锄骨、腭骨具绒毛状齿。下颌具一蠕虫状的皮瓣,称为呼吸瓣,可伸出诱捕猎物。眶前骨前下方有棘2枚;前鳃盖骨下缘具棘4枚;鳃盖骨后上方具一发达的肱棘,有毒。体被小圆鳞,头、颈背及胸部裸露;侧线上侧位。背鳍2个,第一背鳍小,由弱棘组成,第二背鳍由鳍条组成;尾鳍截形;腹鳍喉位。头与背侧褐色,腹侧灰白色。第一背鳍中部具黑色斑点;第二背鳍、胸鳍与尾鳍灰黄色。

土佐鰧 深圳蛇口市场

太阳鱼目 Centrarchiformes

30. 花尾鹰䱵 Goniistius zonatus (Cuvier 1830)
=花尾唇指䱵 Cheilodactylus zonatus (Cuvier, 1830)
分类:太阳鱼目-婢䱵科-鹰䱵属
俗名:三刀、斩三刀、花尾鱼
种加词词源:zonatus,具条纹的,指本种体侧的黑色横纹。
体长:45cm
描述:体侧扁。头部小。头后背部显著隆起,使鱼体显得略微向前倾斜。背鳍1个,前半部分由鳍棘组成,后半部分由软条组成,其间有一缺刻。体灰白色,分布有向后方倾斜的棕色横带。各鳍棕黄色,尾鳍具白色斑点。
分类变动:花尾鹰䱵曾置于唇指䱵科(Cheilodactylidae),现并入婢䱵科(Latridae)。
附注:本种在粤港一带被奉为“鱼王”,售价极高;在北方廉价,却相对少见。
花尾鹰䱵 青岛连心渔港
31. 细刺鱼 Microcanthus strigatus (Cuvier 1831)
=柴鱼(台)
分类:太阳鱼目-细刺鱼科-细刺鱼属
俗名:柴鱼、五色鸡、斑马
种加词词源:strigatus,具条纹的。指本种体侧的条纹。
体长:16cm
描述:体高而侧扁,呈长卵形,近菱形。头小,吻尖。头后背部隆起。眼大。口小,前位,口裂近水平。侧线完全。尾鳍微凹,体黄色,体侧具五条前上方-后下方走向的黑色斜纵带,纵带延伸至背鳍与臀鳍内。背鳍、腹鳍、臀鳍黄色;胸鳍淡黄色;尾鳍淡色。
细刺鱼 青岛南姜码头
32. 条纹鯻 Terapon theraps (Cuvier 1829)
=鯻
分类:太阳鱼目-鯻科-鯻
俗名:丁公、斑猪鱼、唱歌婆
种加词词源:therapon,仆役。命名人居维叶对该类鱼的称呼。
体长:30cm
描述:体侧扁,长椭圆形。被小栉鳞。背鳍1个,硬棘部与软条部间具缺刻,第4-8枚鳍棘间有1大黑斑。除胸鳍外,各鳍均有黄褐色纵带,尾鳍共具5条纵带。体侧具3-4道黄褐色纵带,自下而上第四条通常不可见,第三条将背侧的灰褐色同其他部位的银白色隔开,并延伸至背鳍内部。为广盐性鱼类,可进入淡水生活。
条纹鯻 青岛连心渔港
33. 四带牙鯻 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四线牙鯻/四线列牙鯻/四带列牙鯻
分类:太阳鱼目-鯻科-牙鯻
种加词词源:quadri,四;lineatus,条纹。指本种体侧具4条纵带。
体长:30cm
描述:体侧扁,长椭圆形;头背平直。口中大,端位;吻略突出。体被小栉鳞,背鳍与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缺刻;尾鳍截形。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暗;体侧具4条平行的黄褐色纵带;鳃盖后上方至背鳍起点间具一不明显的黑色斑块;背鳍第4-8枚鳍棘间具一黑斑。
四带牙鯻 茂名博贺渔港
34. 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分类:太阳鱼目-石鲷科-石鲷
俗名:石鲷、海古鱼、斑马鱼
种加词词源:fasciatus,条纹,指本种体侧的条纹。
体长:80cm
描述:体侧扁,长卵圆形,近呈方形。吻短,眼大。两颌齿均愈合为坚硬的喙状。体黄褐色或白色,体侧有7条黑色横带,其中一条在头部,其余位于躯干及尾柄处。黑色横带深入鳍内,腹鳍除第一鳍棘外,均为黑色。随着生长,成鱼体色逐渐变深,腹侧转黑色,体型逐渐延长。
条石鲷 青岛连心渔港
35. 蓝鳃太阳鱼 Lepomis macrochirus (Rafinesque 1819)
分类:太阳鱼目-太阳鱼科-太阳鱼
俗名:太阳鱼
种加词词源:macro,大的;chirus,手。指本种的腹鳍长,向后达臀鳍。
体长:41cm
描述:体高而侧扁,卵圆形,背缘隆起。吻钝;口前位,上下颌约等长。背鳍1个,分为鳍棘部和鳍条部。体被栉鳞。背侧深灰褐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常具7-10条暗黄色横纹;鳃盖后方有一深蓝色骨质突起。本种原产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1987年作为经济鱼类引入我国。
蓝鳃太阳鱼 朴朴超市
36. 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Lacepède 1802) 
分类:太阳鱼目-太阳鱼科-黑鲈
俗名:鲈鱼、大嘴鲈、大口鲈、加州鲈
种加词词源:salmo,鳟鱼;-oides,形似...的。Lacepède基于一个标签为“鳟鱼”的标本命名本种,“鳟鱼”是本种在其模式产地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卡尔斯顿的俗称。
体长:97cm
描述:太阳鱼科最大的物种,在极端情况下体长可达97厘米。鱼体长纺锤形,侧扁。吻部突出。口大,斜裂。体被小栉鳞。背鳍2个,仅在基部由低矮的鳍膜相连。尾鳍浅凹。口漏斗状,端位,口裂大。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从吻端到尾鳍基部有呈带状排列的黑斑,黑斑有时褪去。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带。本种原产北美,1983年作为经济鱼类引入我国。
大口黑鲈 朴朴超市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37. 单角鼻鱼 Naso unicornis (Forsskål 1775)
=长吻鼻鱼
分类:刺尾鱼目-刺尾鱼科-鼻鱼属
种加词词源:uni-单个的;cornis,角。指本种头上的“独角”。
体长:7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尾柄细长,两侧各具2枚盾状骨板。随着生长,前额逐渐出现一根角突;吻背朝后上方倾斜,直到角突处为止。眼大,接近头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齿,齿稍侧扁而尖锐,两侧可能具锯齿。背鳍及臀鳍具尖锐的鳍棘,有毒;尾鳍截形,上下缘延长如丝。体蓝灰色,腹侧黄褐色,骨质板蓝黑色。背鳍与臀鳍有数条暗色纵纹,并具蓝色边缘。
单角鼻鱼 深圳蛇口市场
38. 褐蓝子鱼 Siganus fuscescens (Houttuyn 1782)
=褐臭肚鱼(台)
=长鳍蓝子鱼/沟蓝子鱼 Siganus canaliculatus (Park 1797) 
分类:刺尾鱼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
俗名:泥猛、臭肚
种加词词源:fuscescens,微黑的。指本种背侧呈棕色。
体长:4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头小,吻尖突;眼大,侧上位;口小,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具细齿一列。体被小圆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缺刻;尾鳍稍分叉,年龄越大则分叉越明显;背鳍、臀鳍及腹鳍鳍棘均有毒腺相连。体背侧绿褐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具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鳃盖后上方具一黑斑。
褐蓝子鱼 茂名博贺渔港
39. 金钱鱼 Scatophagus argus (Linnaeus 1766) 
分类:刺尾鱼目-金钱鱼科-金钱鱼属
俗名:金鼓
种加词词源:argus,百眼巨人,指本种体侧的深色斑点。
体长:40cm
描述:体侧扁而高,略呈方形,背、腹缘平直;头小,吻尖突。口小而前位,上下颌齿毛刷状。体被小圆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深缺刻;臀鳍具4枚鳍棘,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深缺刻;尾鳍圆形;背鳍、臀鳍及腹鳍鳍棘有毒。背侧褐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具大小不一的圆形黑斑;幼鱼体侧具黑色横纹,背部具红色斑点。
金钱鱼 深圳福永市场
40. 多纹钱蝶鱼 Selenotoca multifasciata (Richardson 1846)  
=多带金钱鱼 Scatophagus multifasciata (Richardson 1846)  
分类:刺尾鱼目-金钱鱼科-钱蝶鱼属
俗名:银鼓
种加词词源:multi,多的;fasciata,条纹。指本种背侧具数条黑色横纹。
体长:40cm
描述:体侧扁而高,略呈方形,背、腹缘平直;头小,吻尖突。口小而前位,上下颌齿毛刷状。体被小圆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深缺刻;臀鳍具4枚鳍棘,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深缺刻;胸鳍小;尾鳍圆形;背鳍、臀鳍及腹鳍鳍棘有毒。体银白色,腹侧具大小不一的圆形黑斑,背侧具7-12条垂直于体轴的黑色横纹。本种原产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海域,原作为观赏鱼引入我国,现作为食用鱼类推广养殖,于东南沿海已有逃逸种群。
多纹钱蝶鱼(幼体) 广州百艺城花鸟鱼虫新世界
41. 斑点鸡笼鲳 Drepane punctata (Linnaeus 1758) 
分类:刺尾鱼目-鸡笼鲳科-鸡笼鲳属
俗名:鸡笼鲳、芝麻鲳
种加词词源:punctata,斑点。指本种体侧具有斑点形成的横带。
体长:50cm
描述:体侧扁而高,近似菱形;吻短,唇厚;背缘显著隆起。体被中大圆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缺刻;尾鳍双截形或圆形;胸鳍尖长,呈镰刀状。腹鳍第一鳍棘延长。体银灰色,体侧具4-11道黑色斑点连成的横带;各鳍浅黄色,背鳍具2纵列深色斑点。
斑点鸡笼鲳 深圳蛇口市场
42. 斑鳍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uratus (Kishinouye 1907)
=斑鳍马头鱼(台)
分类:刺尾鱼目-弱棘鱼科-方头鱼属
俗名:马头鱼、金马头
种加词词源:auratus,金色。指本种的体色。
体长:3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头背部在背鳍前方有一肉质的隆起脊,头背部约至眼睛处陡降,头约呈方形。背鳍前中央线上有一纵向的棱脊。口中大,端位。体呈带粉红色的银白色,腹部白色;体侧无纵带;眼眶下方至上颌间有一银色斜带;背鳍黄色,中央具白色或透明的不连续色带;第1、2鳍棘间偶有小暗点;臀鳍色暗,每一鳍条间具白色斑点,位于鳍膜基部;腹鳍黄色,前缘白色;尾鳍上叶顶端白色,下方具5-6条放射形的黄色纵带,纵带下方另具黄色小点;尾鳍下叶为三角形的暗色区。
斑鳍方头鱼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43. 银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 (Cuvier 1830) 
=银马头鱼(台)
分类:刺尾鱼目-弱棘鱼科-方头鱼属
俗名:马头鱼
种加词词源:argentatus,银色。指本种的体色。
体长:27.3cm
描述:较小型的方头鱼。体延长,侧扁,头背部在背鳍前方有一肉质的隆起脊,头背部约至眼睛处陡降,头约呈方形。背鳍前中央线上有一纵向的棱脊。口中大,端位。体粉红色,腹部白色;背侧有2条平行的暗色纵带;眼眶与上颌间具2条银白色横带;背鳍粉红色或透明,鳍膜上具1列黑色斑点,鳍棘部斑点较小,且可能分裂为2个斑点;胸鳍淡灰黑色,上缘黑色;尾鳍上叶粉红色,上缘黑色,下方具4-5条黄色放射形纵带;尾鳍下叶为暗色三角区。

银方头鱼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44. 银大眼鲳 Monodactylus argenteus (Linnaeus 1758)
=银鳞鲳
分类:刺尾鱼目-大眼鲳科-大眼鲳属
俗名:金鲳、黄鳍鲳
种加词词源:argentatus,银色。指本种的体色。
体长:25cm
描述:体高且极侧扁,三角形。口中形,下颌长于上颌。体被易脱落的小栉鳞或圆鳞,奇鳍上亦具鳞片。背鳍、臀鳍鳍棘退化,通常埋于皮肤或鳞片下,鳍条部延长呈镰刀状;胸鳍圆形;尾鳍略凹入;幼鱼具腹鳍,但成鱼腹鳍退化或消失。成鱼体银色;背鳍与臀鳍黄色,仅末梢黑色;尾鳍淡色或淡黄色。幼鱼体银灰色,头部有2条黑色暗带,第一条穿过眼睛,第二条穿过鳃盖后缘,并沿腹缘伸入臀鳍;背鳍黄色,前缘及末梢黑色;臀鳍浅黄色,前缘及末梢黑色,与腹缘的黑带相连接;尾鳍黄色。

银大眼鲳 深圳蛇口市场
45. 长尾大眼鲷 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 1846
=曳丝大眼鲷
分类:刺尾鱼目-大眼鲷科-大眼鲷属
俗名:大眼鱼、大眼鸡、大眼鲷
种加词词源:tayenus,可能是拉丁化的汉语“大眼”。
体长:35cm
描述:体侧扁,长卵圆形;眼特大;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口上位,下颌突出。体被坚硬的栉鳞,不易剥落。背鳍单一,不具深缺刻;后端尖形;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尾鳍弯月形凹入,上下叶丝状延长。体呈粉红色或带粉红色光泽的银白色;各鳍粉红色;腹鳍密布黑色斑点,与腹部相连的膜上具1-2个大黑斑。

长尾大眼鲷 产地不明
46. 短尾大眼鲷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Cuvier 1829
=大眼鲷、大棘大眼鲷
分类:刺尾鱼目-大眼鲷科-大眼鲷属
俗名:大眼鱼、大眼鸡、大眼鲷
种加词词源:macra,大的;acanthus,棘。指本种前鳃盖骨上长而尖的棘。
体长:30cm
描述:体侧扁,长卵圆形;眼特大;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口上位,下颌突出。前鳃盖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一长而尖的棘。体被坚硬的栉鳞,不易剥落。背鳍单一,不具深缺刻;后端圆形;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尾鳍平截或中央略突出,无延长鳍条。体鲜红色,腹侧银白色;各鳍粉红色;腹鳍、臀鳍及背鳍均具黄色斑点。

短尾大眼鲷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47. 背点棘赤刀鱼 Acanthocepola limbata (Valenciennes 1835)  
分类:刺尾鱼目-赤刀鱼科-棘赤刀鱼属
俗名:红带鱼
种加词词源:limbata,边缘。指本种背鳍及臀鳍边缘亮紫色,腹鳍及胸鳍边缘黄色。
体长:50cm
描述:体极侧扁而延长,呈带状;头小;口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之前,口裂宽大而倾斜。前鳃盖骨下角具一棘,后缘锯齿状,约具6强棘。体被细小圆鳞。背鳍和臀鳍非常长,与尾鳍相连,无鳍棘,鳍条分节不明显,后端鳍条不分支;尾鳍尖形;腹鳍小,有皮膜与腹部相连。体橘红色,背侧颜色较深,腹侧颜色较浅;体侧具橘黄色横带,背鳍前端具一大黑斑。
背点棘赤刀鱼 深圳蛇口市场
48. 印度棘赤刀鱼 Acanthocepola indica (Day 1888)  
分类:刺尾鱼目-赤刀鱼科-棘赤刀鱼属
俗名:红带鱼
种加词词源:indica,印度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印度马德拉斯。
体长:55cm
描述:体极侧扁而延长,呈带状;头小;口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之前,口裂宽大而倾斜。前鳃盖骨下角具一棘,后缘锯齿状,约具6强棘。体被细小圆鳞。背鳍和臀鳍非常长,与尾鳍相连,无鳍棘,鳍条分节不明显,后端鳍条不分支;尾鳍尖形;腹鳍小,有皮膜与腹部相连。体橘红色,背侧颜色较深,腹侧颜色较浅;体侧具橘黄色横纹;背鳍无黑色斑点,或黑色斑点小而不明显。
印度棘赤刀鱼 深圳蛇口市场
49. 多鳞鱚 Sillago sihama (Fabricius 1775)
=多鳞沙鮻(台)
分类:刺尾鱼目-鱚科-鱚属
俗名:沙尖、沙丁鱼
种加词词源:Si-hâmi或Sjhâmi,本种在也门红海沿岸的阿拉伯语称呼。
体长:31cm
描述:体延长,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小,吻尖突,体长/头长24.0 – 30.0;口小,端位,上下颌约等长。鳃盖骨后方具一短棘。体被小栉鳞,鳞片易脱落。侧线鳞67-72,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10-12。鳔前侧支弯曲而复杂,延伸至后侧支基部。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鳍棘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尾鳍后缘平截或浅凹。头部及背部褐色至黄褐色,腹侧银白色;各鳍透明,背鳍具不明显的黑色小斑点。

多鳞鱚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50. 拟多鳞鱚 Sillago parasihama Gao, Xiao & Guo 2022
分类:刺尾鱼目-鱚科-鱚属
俗名:沙尖、沙丁鱼
种加词词源:near,相近的。指本种与多鳞鱚相近。
体长:16.6cm(最大模式标本)
描述:体延长,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小,吻尖突,体长/头长18.4 – 29.0;口小,端位,上下颌约等长。鳃盖骨后方具一短棘。体被小栉鳞,鳞片易脱落。侧线鳞65-70,侧线上鳞4-5,侧线下鳞8-10。鳔前侧支树突状,有时为盲管,向后延伸至鳔的1/3至1/2处。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鳍棘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尾鳍后缘平截或浅凹。头部及背部褐色至黄褐色,腹侧银白色;各鳍透明,背鳍具不明显的黑色小斑点。
鉴别依据:拟多鳞鱚与多鳞鱚的主要区分依据在于鳔的形态。在无法解剖时,可根据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等数量性状大致区分。

拟多鳞鱚 茂名博贺渔港
51. 黑带鱚 Sillago nigrofasciata Xiao, Yu, Song & Gao 2021 
分类:刺尾鱼目-鱚科-鱚属
俗名:沙尖、沙丁鱼
种加词词源:nigro,黑色的;fasciata,条纹。指本种的最大特征:体侧的黑色纵带。
体长:16.3cm(最大模式标本)
描述:体延长,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小,吻尖突,口小,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体被小栉鳞,鳞片易脱落。侧线鳞67-75。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鳍棘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尾鳍后缘平截或浅凹。头部深棕色;体背侧棕黄色,腹侧银白色;体侧有一模糊的黑色纵带;各鳍透明,背鳍具不明显的黑色小斑点。

黑带鱚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52. 杂色 Sillago aeolus Jordan & Evermann 1902 
=星沙鮻(台)
分类:刺尾鱼目-鱚科-鱚属
俗名:沙尖、沙丁鱼
种加词词源:可能指风神Aeolus,或来自aiolos,意为迅速移动、变化多端。
体长:30cm
描述:体延长,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小,吻尖突,口小,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体被小栉鳞,鳞片易脱落。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鳍棘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尾鳍后缘浅凹。头部和体背部黄褐色至土褐色,腹侧白色,体侧布有不规则的灰褐色斑块;第一背鳍上部黑色,第二背鳍具不规则的暗色纵带;胸鳍基部具黑斑。

杂色鱚 深圳蛇口市场
53. 黑星笛鲷 Lutjanus russellii (Bleeker 1849) 
=勒氏笛鲷
分类:刺尾鱼目-笛鲷科-笛鲷属
俗名:赤鸡
种加词词源:纪念Patrick Russell(1726-1805),其在1803年描述并绘制了本种的图版。
体长:30cm
描述:体长椭圆形,背缘弯曲,向上隆起。上下颌具多列细齿,上颌前端具1对犬齿。体被中大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缺刻;尾鳍内凹‘;胸鳍长,末端到达臀鳍起点。体褐色至红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8条黄褐色纵带,有时不可见;背鳍下方后背部具一大黑斑,黑斑2/3在侧线上方;背鳍、尾鳍红褐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鲜黄色。

黑星笛鲷 深圳蛇口市场
54. 紫红笛鲷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skål 1775) 
=银纹笛鲷
分类:刺尾鱼目-笛鲷科-笛鲷属
俗名:红友
种加词词源:argentum,银色;maculatus,白点。可能指本种鳞片边缘的浅色或白色斑点。
体长:150cm
描述:体长椭圆形,背缘略向上弯曲。上下颌具多列细齿,上颌前端具1对犬齿。体被中大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缺刻;尾鳍内凹;胸鳍长,末端到达臀鳍起点。成鱼体红褐色至深红色,幼鱼体侧具7-8条银色横带,随生长而逐渐消失。

紫红笛鲷 深圳蛇口市场
55. 黄鳍棘鲷 Aca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 1782)  
=黄鳍鲷 Sparus latus (Houttuyn 1782)  
分类:刺尾鱼目-鲷科-棘鲷属
俗名:黄脚立、黄脚鱲、嘉鱲、金立
种加词词源:latus,宽阔。可能指本种在发表时是Houttuyn所知最厚实(3.8cm)的鲷属鱼类。
体长:35.2cm
描述:体高而侧扁,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口中大;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体被薄栉鳞,背鳍鳍棘部中部与侧线间有3.5片鳞。背鳍鳍棘强大;胸鳍中长;尾鳍叉形。体灰白色至淡色,体侧具金黄色点状纵带;鳃盖具黑色缘;侧线起点及胸鳍基部具1黑色斑点;背鳍灰色至透明无色;腹鳍、臀鳍和胸鳍黄色,有时鳍膜间具黑色;尾鳍上叶灰色,下叶黄色。

黄鳍棘鲷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56.黑棘鲷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Bleeker, 1854)
=黑鲷
分类:刺尾鱼目-鲷科-棘鲷属
俗名:黑加吉、黑立
种加词词源:纪念鸟类及两栖爬行动物学家Hermann Schlegel(1804-1884)
体长:5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吻钝尖,两颌前端各具犬牙6枚,两侧具臼齿3-5行。体被栉鳞,眶间无鳞,背鳍鳍棘部中部至侧线间鳞片达5.5行以上。胸鳍尖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缺刻。尾鳍叉形。体青灰色,带有银色光泽。侧线起点处有1不规则黑斑,体侧分布若干条黑色横纹(图示个体褪色)。背鳍、臀鳍与尾鳍边缘黑色。本种南海不产,珠三角市面上可见,是从外地运来的个体。
区分依据:黑棘鲷以背鳍鳍棘部中部至侧线间具5.5行以上鳞片而区分于南海分布的太平洋棘鲷(A. pacificus),后者具3.5行。

黑棘鲷 深圳东山码头
57. 真赤鲷 Pagrus maj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真鲷 Sparus maj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分类:刺尾鱼目-鲷科-赤鲷
俗名:加吉鱼、红加吉
种加词词源:major,较大的。
体长:100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厚实。头大。体被栉鳞,眶间被鳞。上颌前端具犬齿4枚,下颌具臼齿2行。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缺刻。尾鳍叉形。体灰色至粉红色,稍带绿色光泽,并散布有蓝色斑点。背鳍边缘黑色。
真赤鲷 青岛团岛市场
58. 黄犁齿鲷 Evynnis tumifro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黄锄齿鲷(台)
=黄牙鲷/黄斑牙鲷 Dentex tumifro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分类:刺尾鱼目-鲷科-犁齿鲷
俗名:波立、连子
种加词词源:tumi,肿胀的样子;frons,前额前部。指本种前额隆起。
体长:35cm
描述:体侧扁,椭圆形,厚实。头大。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具犁骨齿。体被薄栉鳞。背鳍1个,鳍棘不呈丝状延长,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缺刻;尾鳍叉形。体粉红色,具些许蓝色斑点,背部具黄色斑块。本种在市面上有时与二长棘犁齿鲷混售。
黄犁齿鲷 深圳蛇口市场
59. 二长棘犁齿鲷 Evynnis cardinalis (Lacepède 1802)
=红锄齿鲷(台)
=二长棘鲷 Parargyrops edita Tanaka, 1916
分类:刺尾鱼目-鲷科-犁齿鲷
俗名:红立、盘仔、赤鯮
种加词词源:cardinalis,红色,指本种的体色。
体长:40cm
描述:体卵圆形,侧扁;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吻钝。口略小,端位,上、下颌各具圆锥齿2对,两侧各具臼齿两列。无犁骨齿。体被薄栉鳞。背鳍一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第3、第4枚鳍棘丝状延长;尾鳍叉形;胸鳍长。体鲜红色,体侧具蓝色纵纹。
二长棘犁齿鲷 深圳蛇口市场
60. 单列齿鲷 Monotaxis grandoculis (Forsskål 1775) 
分类:刺尾鱼目-裸颊鲷科-单列齿鲷
种加词词源:grand,大的;oculis,眼睛。指本种眼睛大。
体长:40cm
描述:体椭圆形,侧扁;头大,眼前头背部隆起;吻圆钝;眼大,靠近头背部。口端位,两颌均具绒毛状细齿及圆锥状齿。体被栉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深缺刻。尾鳍分叉。体褐色而带有银色光泽;唇部橙黄色;胸鳍除基部黑色外为红色;背鳍与臀鳍基部黑色。幼鱼体白色,具4条黑色宽横纹,或黄褐色而带有4条白色窄横纹;尾鳍上下叶外侧黄褐色。
单列齿鲷 深圳蛇口市场
61. 金线鱼 Nemipterus virgatus (Houttuyn 1782) 
分类:刺尾鱼目-金线鱼科-金线鱼
俗名:红衫、金线、金线鲢
种加词词源:virgatus,具条纹的。指本种体侧具纵纹。
体长:35cm
描述:体长纺锤形,侧扁;头略尖;眼大。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具3-4对犬齿。体被栉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明显缺刻;胸鳍长,末端达到臀鳍起点;腹鳍长,末端达到臀鳍起点;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尖锐,上叶末端延长为丝状。体粉红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5-6条金黄色纵带,以侧线下方一条颜色最深且在死后最为稳定;鳃盖后上方具一红色小斑;背鳍、臀鳍具2条金黄色纵带;尾鳍的丝状鳍条黄色。
金线鱼 深圳蛇口市场
62. 日本金线鱼 Nemipterus japonicus (Bloch 1791)
分类:刺尾鱼目-金线鱼科-金线鱼
俗名:红衫、金线
种加词词源:japonicus,产自日本的。指本种的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体长:32cm
描述:体长纺锤形,侧扁;头略尖;眼大。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具3-4对犬齿。体被栉鳞。背鳍1个,鳍棘间无明显缺刻;胸鳍长,末端达到臀鳍起点;腹鳍长,末端达到臀鳍起点;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尖锐,上叶末端延长为丝状。体粉红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11-12条黄色纵带;鳃盖后上方具一带有红色光泽的黄色斑块;背鳍淡白色,鳍外侧黄色而具有红色边缘,基部具一向后逐渐宽大的淡黄色纵带;臀鳍具数条破碎的淡黄色纵带;尾鳍淡粉红色,上叶末端黄色。本种肉质不如金线鱼。
日本金线鱼 朴朴超市
63. 日本眶棘鲈 Scolopsis japonica (Bloch 1793) 
=伏氏眶棘鲈 Scolopsis vosmeri (Bloch, 1792) (鉴定错误)
分类:刺尾鱼目-金线鱼科-眶棘鲈
种加词词源:japonicus,产自日本的。作者可能混淆了Japon和Java两个地名,本种实际的模式产地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体长:25cm
描述:体椭圆形,侧扁;头小而尖,头背部几乎为一直线。眼大,眶下骨后上角具一锐棘,下缘具细锯齿。口中大,端位。眶下具一向后的弯棘;前鳃盖骨上缘具锯齿,下缘平滑。体被大栉鳞。背鳍连续,无深缺刻。体红褐色,鳃盖后具一条白色横纹;除尾柄外,鳞片具黄色斑点;鳃膜深红色;各鳍内侧橘褐色,外侧黄色。
附注:日本眶棘鲈隶属于伏氏眶棘鲈复合种,长期以来被鉴定为伏氏眶棘鲈。二者的区别在于【1】伏氏眶棘鲈体侧具一白色纵带,日本眶棘鲈无此纵带;【2】伏氏眶棘鲈胸鳍基部上方无楔状黑斑,日本眶棘鲈胸鳍基部上方具黑斑;【3】伏氏眶棘鲈体侧鳞片具黑斑,日本眶棘鲈体侧鳞片具黄斑;【4】伏氏眶棘鲈腹鳍与臀鳍红色或红棕色;日本眶棘鲈尾鳍与臀鳍黄色;【5】伏氏眶棘鲈尾柄白色或白色,日本眶棘鲈尾柄泛黄色;【6】伏氏眶棘鲈尾鳍泛灰色,日本眶棘鲈尾柄泛黄色
日本眶棘鲈 深圳蛇口市场
64.项斑项鲾 Nuchequula nucha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颈斑项鲾
=颈斑鲾(颈带鲾)Leiognathus nucha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项鲾
俗名:油叶鱼、油仔鱼、叶子鱼、树叶鱼、金钱花、油刺鱼、金钱仔
种加词词源:nuchalis,颈背的,指本种头后背部的鞍状斑
体长:25cm
描述:体卵圆形,侧扁。口可伸缩,伸出后朝向前下方,下颌轮廓呈直线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腹鳍具强棘。背鳍鳍棘部有一黑斑。背鳍、臀鳍黄色。尾鳍叉形。体青银色,项部有1黑色鞍状斑。侧线处黄褐色,侧线下方亦有一黄褐色纵纹,并具少量不规则黄褐色斑纹。消化道附近有一银白色的球状发光器,发出的光线经鳔壁反射至体表。为广盐性鱼类,可进入淡水生活。
项斑项鲾 青岛胶州湾
65.黄斑光胸鲾 Photopectoralis bindus (Valenciennes 1835)
=黄斑鲾 Leiognathus bindus (Valenciennes 1835)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光胸鲾
俗名:油叶鱼、油仔鱼、叶子鱼、树叶鱼、金钱花、油刺鱼、金钱仔
种加词词源:Bindoo-karah,本种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的俗称。
体长:14cm
描述:体卵圆形,侧扁;腹缘锐利,较背缘突出。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口可伸缩,伸出后朝向前下方,下颌轮廓呈直线。体被圆鳞,腹鳍具腋鳞,背鳍及臀鳍具鳞鞘;侧线仅延伸至背鳍末端或稍前。背鳍、腹鳍、臀鳍具强棘;胸鳍新月形;尾鳍叉形。体背银灰色,腹侧银白色;体背侧具不规则的褐色蠕纹,吻端、头部及腹侧具细小的黑色斑点;背鳍鳍棘末端和臀鳍鳍棘部内侧具一橙红色或黄色斑点,背鳍鳍条部具深色边缘;尾鳍色暗。消化道附近有一银白色的球状发光器,发出的光线经鳔壁反射至体表。
黄斑光胸鲾 深圳蛇口市场
66. 短棘鲾 Leiognathus equula (Forsskål 1775)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鲾
俗名:流潺鱼
种加词词源:equus,马。Forsskål认为本种是一种小型的鲭,后者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被称为cavalla(母马)。
体长:28cm
描述:体卵圆形,颇高而侧扁。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口可伸缩,伸出后朝向前下方。背鳍、臀鳍、腹鳍具强棘;尾鳍叉形。体背灰色,腹侧银白色,上半部具不明显的黑色横带,尾柄背部具一灰褐色斑纹,吻端具黑色斑点。背鳍鳍条部边缘黑色;胸鳍灰色而具深色边缘;尾鳍边缘灰色至黄褐色,消化道附近有一银白色的球状发光器,发出的光线经鳔壁反射至体表。
短棘鲾 深圳蛇口市场
67. 小牙鲾 Gazza minuta (Bloch 1795)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项鲾
俗名:油叶鱼、油仔鱼、叶子鱼、树叶鱼、金钱花、油刺鱼、金钱仔
种加词词源:minuta,小。可能来自其在德国的俗称“kleine Makrele” 和在英国的俗称“little Mackrel”。
体长:25cm
描述:体椭圆形,侧扁。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口可伸缩,伸出后朝向前方;下颌轮廓呈直线,与体轴约成45°夹角。上颌具一列尖齿,每侧前端具一枚犬齿;下颌也具少数犬齿。背鳍、臀鳍、腹鳍具强棘;尾鳍叉形;胸鳍镰刀状。背侧银灰色,腹侧银白色,体上半部具不规则的暗色斑块或斑纹;各鳍淡黄或淡色。
小牙鲾 阳江闸坡
68. 静仰口鲾 Deveximentum insidiator (Bloch 1787) 
=长吻仰口鰏
=Secutor insidiator (Bloch, 1787)
=静鲾 Leiognathus insidiator (Bloch, 1787)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仰口鲾
俗名:油叶鱼、油仔鱼、叶子鱼、树叶鱼、金钱花、油刺鱼、金钱仔
种加词词源:nuchalis,颈背的,指本种头后背部的鞍状斑
体长:10.5cm
描述:体卵圆形而侧扁,腹部轮廓比背部更为凸出。体长为体高2.12-2.36倍。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口小,上位,可向上方伸出为管状。上下颌仅具一列小细齿;下颌轮廓近垂直。体被圆鳞;侧线延伸至背鳍末端下方之前;背鳍、臀鳍和腹鳍具强棘;尾鳍叉形。体背侧绿褐色,腹侧银白色;体背约具10条不连续的黑色垂直横带及斑点;吻缘灰白色,自颜前端至颏部有一黑纹;胸鳍基部下方具一小斑点组成的黑色斜带;背鳍第二至第六鳍棘上部具黑边;尾鳍淡色至浅黄色;其余各鳍透明。
静仰口鲾 深圳蛇口市场
69. 鹿斑仰口鲾 Deveximentum ruconius (Hamilton 1822)
=仰口鲾
=Secutor ruconius (Hamilton 1822)
=鹿斑鲾 Leiognathus ruconius (Hamilton 1822)
分类:刺尾鱼目-鲾科-仰口鲾
俗名:油叶鱼、油仔鱼、叶子鱼、树叶鱼、金钱花、油刺鱼、金钱仔
种加词词源:Ruconi chanda,本种在印度恒河口的俗称。
体长:8cm
描述:体卵圆形,侧扁,体明显比静仰口鲾短而小,体长为体高1.71-1.99倍。眼上方具2枚鼻后棘。口小,上位,可向上方伸出为管状。上下颌仅具一列小细齿;下颌轮廓近垂直。体被圆鳞;侧线延伸至背鳍末端下方之前;背鳍、臀鳍和腹鳍具强棘;尾鳍叉形。体背侧灰色,腹侧银白色;体背约具10条不连续的黑色垂直横带;吻缘灰白色,自颜前端至颏部有一黑纹;胸鳍基部下侧具黑色;背鳍第二至第五鳍棘上部具黑边;尾鳍淡色至浅黄色;其余各鳍透明。

鹿斑仰口鲾 深圳蛇口市场
70. 长棘银鲈 Gerres filamentosus Cuvier 1829
=曳丝钻嘴鱼(台)
分类:刺尾鱼目-银鲈科-银鲈
俗名:换米、碗米仔
种加词词源:filamentous,修长的。指本种延长的背鳍鳍条
体长:35cm
描述:体长卵圆形,高而侧扁;头背部近似一直线;吻尖突;体背于背鳍起点除极度弯曲。口小,可向前下方伸出。体被易脱落的大圆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1个,第2枚鳍棘延长如丝状;尾鳍叉形;胸鳍长,末端延伸至臀鳍鳍棘部之后。体银白色,体侧有7-10列青色斑点形成的横带
长棘银鲈 深圳蛇口市场
71.大棘银鲈 Gerres macracanthus Bleeker 1854
=大棘钻嘴鱼(台)


分类:刺尾鱼目-银鲈科-银鲈
俗名:换米、碗米仔
种加词词源:macro,长的;acanthus,棘。指本种延长的背鳍第二鳍棘。
体长:30cm
描述:体长卵圆形,高而侧扁;头背部近似一直线;吻尖突;体背于背鳍起点除极度弯曲。口小,可向前下方伸出。体被易脱落的大圆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1个,第2枚鳍棘延长如丝状;尾鳍叉形;胸鳍长,末端延伸至臀鳍鳍棘部之后。体银白色,体侧有7-10道连续的青色横带
鉴别依据:本种以体侧为连续横带而非点带而区别于长棘银鲈。
大棘银鲈 茂名博贺渔港
72.红尾银鲈 Gerres erythrourus (Bloch 1791) 
=短钻嘴鱼(台)
分类:刺尾鱼目-银鲈科-银鲈
俗名:换米、碗米仔
种加词词源:erythorous,红色;urus,尾巴。指本种尾鳍红色(实际上是黄色)。
体长:30cm
描述:体长卵圆形,高而侧扁;头背部近似一直线;吻尖突;体背于背鳍起点除极度弯曲。口小,可向前下方伸出。体被易脱落的大圆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1个,第2枚鳍棘不延长为丝状;尾鳍叉形;胸鳍长,末端延伸至臀鳍鳍棘部之后。体银白色,体侧具不明显的点状横带(幼鱼为7-11条不明显的横斑);腹鳍、臀鳍与尾鳍黄色。

红尾银鲈 深圳蛇口市场
73. 小黄鱼 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 1877)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1877)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名:小黄花
种加词词源:poly,多的;actis,辐条。指本种鳍条数目多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体长:4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头钝尖,口裂大而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倍余头部及体前部被栉鳞,体后部被圆鳞。鳔前部圆形,不突出为侧囊,后端细尖。鳔具侧枝26~27对,每一个侧具有腹分枝及背分枝,背分枝呈翼状开展,腹分枝分上下两小枝,下小枝又分为前后两小枝,前小枝细长,沿腹膜下延伸至腹面,后小枝短小,不延伸。背鳍1个,鳍棘部与软条部间具1缺刻。尾鳍楔形,头部及体前部被栉鳞,体后部被圆鳞。体上半部黄褐色,下半部黄色,具黄色圆形发光器。本种在南海不产,珠三角地区市售个体来自外地。
小黄鱼 青岛团岛市场
74. 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 (Richardson 1846)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1846)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名:黄花鱼
种加词词源:crocea,橘黄色。指本种头侧、背侧、胸鳍、背鳍鳍棘和臀鳍鳍棘呈橘黄色。
体长:4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头钝尖,口裂大而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倍余头部及体前部被栉鳞,体后部被圆鳞。鳔前部圆形,不突出为侧囊,后端细尖。鳔具侧枝31-33对,每一个侧具有腹分枝及背分枝,腹分枝分上下两小枝,下小枝又分为前后两小枝,前后两小枝等长,相互平行,沿腹膜下伸达腹面。背鳍1个,鳍棘部与软条部间具1缺刻。尾鳍楔形。体上半部黄褐色,下半部黄色,具黄色圆形发光器。背鳍和尾鳍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唇红色。本种由于过度捕捞,种群已衰退,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物种,市售个体多为养殖。
大黄鱼 朴朴超市
75. 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 1844)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梅童鱼
俗名:梅子鱼、梅童鱼、大头宝、黄皮
种加词词源:lucidus,闪亮的。可能指本种反光的鳞片。
体长:17cm
描述:体延长,颇侧扁。头大而圆,吻不突出。头部枕骨嵴棱突出为两尖头及中间的2-3枚小棘。体被圆鳞。尾鳍楔形,臀鳍第1棘直,胸鳍尖长,超过腹鳍末端。体金黄色,打开口腔可见鳃腔为白色或灰色。腹部具黄色的圆形发光器。
棘头梅童鱼 深圳蛇口市场
76. 卡氏叫姑鱼 Johnius carouna (Cuvier 1830)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叫姑鱼属
俗名:石头鱼
种加词词源: caroun,可能是本种在其模式产地印度马拉巴的俗称(故译作“卡氏”不妥)。
体长:3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吻圆突;口裂小,下位,近水平,上颌长于下颌。吻缘孔5个,中央孔三角形;吻上孔5个。体被栉鳞,吻端、颊部、后部、背鳍鳍条部、臀鳍及尾鳍被小圆鳞。尾鳍楔形。体上半部灰褐色,背鳍基下方具5-6个黑斑;下半部浅灰褐色,有银白色光泽;背鳍褐色,末缘黑色;腹、臀鳍上半部黄褐色,下半部黑色;尾鳍前半部黄褐色,后半部黑色;胸鳍浅褐色,鳍基内缘具褐色腋斑;鳃盖青紫色,鳃盖骨后缘的两扁棘间有一暗斑。
卡氏叫姑鱼
77. 大吻叫姑鱼 Johnius macrorhynus (Lal Mohan 1976) 
=大鼻孔叫姑鱼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叫姑鱼属
俗名:石头鱼
种加词词源:macro,大的;rhynus,吻部。指本种向前扩大的吻部。
体长:4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吻圆突;口裂小,下位,近水平,上颌长于下颌。吻缘孔5个,中央三孔圆而大;吻上孔5个。体被栉鳞,吻端、颊部、后部、背鳍鳍条部、臀鳍及尾鳍被小圆鳞。尾鳍楔形。体侧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白色至黄色;背鳍浅褐色,鳍棘末端深褐色;腹、臀、尾鳍黄褐色;鳃盖青紫色,鳃盖骨后缘的两扁棘间有一暗斑。
大吻叫姑鱼 深圳蛇口市场
78. 尖头黄鳍牙䱛 Chrysochir aurea (Richardson 1846)
=黄金鳍䱛
分类:真鲈形系-石首鱼科-尖头黄鳍牙䱛属
俗名:三牙
种加词词源:aurea,金色的,指本种的体色。
体长:30cm
描述:体延长,侧扁;头部上下扁平,呈三角形;吻稍突出,上颌长于下颌。口闭合时上颌外列齿犬齿外露。除吻端、眼周围、颊部、喉部被圆鳞外,其余部分被栉鳞。体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白色;背鳍鳍棘部浅褐色,鳍条部鳍基1/3以上黄褐色;尾鳍褐色,上下缘黄色;臀鳍及腹鳍前半部橙黄色,后半部有黄褐色细斑;胸鳍橙黄色,鳍基内缘有一深褐色斑点;鳃盖青紫色。
尖头黄鳍牙䱛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注:下述6种(79-84)在一些分类系统中归于鲀形目,此处为尽可能减少地位待定类群,并维持目的单系性,采用Near & Thacker(2024)的分类法,将鲀形目并入一个广义的刺尾鱼目下,作为一个亚目存在。
79. 单角革鲀 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单角革单棘鲀(台)
分类:刺尾鱼目-革鲀科-革鲀
俗名:剥皮鱼、扒皮鱼、扒皮牛、扒皮狼、迪仔鱼、耗儿鱼
种加词词源:mono,单个的;ceros,角。指本种具有1枚第一背鳍棘。
体长:76.2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中长,上下缘向体中轴凹入;吻上缘稍凹,下缘极凹;头高约等于体高。口端位,下颌长于上颌;唇薄;上下颌齿楔形,上颌齿2列,下颌齿1列;鳃孔在眼前半部下方或眼前缘下方,几乎全落于体中线下方。体被小鳞,有许多小棘直立于鳞片上,体表较不粗糙。背鳍2个,基底分离甚远,第一背鳍位于鳃孔上方,已退化为1细长而脆弱的第一鳍棘和一根埋于皮下的第二鳍棘,第一鳍棘位于眼中央上方,捕捞时易折断,前缘具2列小突起;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尾鳍截平;胸鳍小;腹鳍退化。体灰褐色,幼鱼具斑驳的灰褐色斑块,随生长而变为不明显的灰黄色斑点并逐渐消失;尾鳍深灰色,其余鳍黄色。

单角革鲀 广州大江苑肉菜市场
80. 中华单角鲀 Monacanthus chinensis (Osbeck 1765) 
=中华单棘鲀
分类:刺尾鱼目-革鲀科-单角鲀
俗名:剥皮鱼、扒皮鱼、扒皮牛、扒皮狼、迪仔鱼、耗儿鱼
种加词词源:chinensis,产自中国的。本种模式产地位于中国澳门。
体长:38cm
描述:体高而侧扁,略呈菱形。口稍上位,吻上下缘皆稍凹陷。鳃孔位于眼后半部下方,顶端位于体中线上。体被特化鳞,粗糙,鳞中央具一强棘,棘扁平而向后弯曲,棘顶可能分叉,四周另有一圈强棘,每一棘基以一棱脊与中央强棘连接。尾柄两侧各具3对由鳞特化而成的倒钩;体侧散布少数小皮质突起。左右腹鳍愈合为单一的腹鳍棘,附着于延长的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腹鳍膜极大;背鳍2个,第一背鳍退化为1枚强大的第一棘和一枚埋于皮下的第二鳍棘,第一鳍棘两侧各有4-6枚向下弯曲的小棘;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型;胸鳍小;尾鳍上缘可能丝状延长。体浅褐色,具深褐色斑点,头部深褐色,体侧具褐色斑点组成的边界不清晰的大块横斑,一条从眼后缘延伸到第二背鳍前半部,另一条从腹鳍膜上方延伸至第二背鳍后半部;腹鳍膜颜色与体色相同,后缘具黑色斑点;第二背鳍与臀鳍透明,具黑色半点形成的纵带;臀鳍鳍部前后各有一个斑点;尾鳍浅棕色,具数条平行的黑色纵带。

中华单角鲀 深圳蛇口市场
81. 丝背细鳞鲀 Stephanolepis cirrhifer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丝背冠鳞单棘鲀(台)
分类:刺尾鱼目-革鲀科-单角鲀
俗名:剥皮鱼、扒皮鱼、扒皮牛、扒皮狼、迪仔鱼、耗儿鱼
种加词词源:cirrhis,卷须;fero,背负。可能指本种背鳍的丝状鳍条。
体长:20cm
描述:体高而侧扁,呈菱形。口端位,吻上缘稍凹陷。鳃孔位于眼后半部或后缘下方。体被特化鳞,粗糙,鳞中央具一强棘,棘顶大量分叉,呈冠状。左右腹鳍愈合为单一的腹鳍棘,附着于延长的腰带骨末端,可动部短,腹鳍膜小;背鳍2个,第一背鳍退化为1枚强大的第一棘和一枚埋于皮下的第二鳍棘;雄鱼第二背鳍第1-3枚鳍条延长为丝状;胸鳍小。体灰色或灰绿色,具数条水平的黑色纵纹,夹杂有许多小黑点;背鳍、臀鳍灰褐色,尾鳍颜色较深,具2条弧形纹。雄鱼尾柄侧面具刚毛群。本种在市面上常与中华单角鲀混售,需注意区分。

丝背细鳞鲀 深圳蛇口市场
82. 黄鳍马面鲀 Thamnaconus hypargyreus (Cope 1871) 
=圆腹短角单棘鲀(台)
分类:刺尾鱼目-革鲀科-单角鲀
俗名:剥皮鱼、扒皮鱼、扒皮牛、扒皮狼、耗儿鱼
种加词词源:hyper,下方;argyreus,银色的。指本种下体银色。
体长:38cm
描述:体延长,呈长椭圆形,侧扁。口小,端位。鳃裂在眼后半部下方,几乎完全在口裂线之下。体被极小的鳞,鳞具棘,但触感不粗糙。第一背鳍特化为一枚强大的第一鳍棘和一枚埋于皮下的第二鳍棘,第一鳍棘较短,起点在眼中央下方。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胸鳍小;左右腹鳍愈合为单一的腹鳍棘,附着于延长的腰带骨末端,不可活动,腹鳍膜不发达;尾鳍双凹形,上下缘略突出。体淡灰色,背侧棕黑色,有一浅蓝色纵带;体侧具许多淡棕色或淡金黄色斑点;腹侧有时具波浪状的黄纹;吻部上分具少许与吻上缘平行的金黄色和蓝色细线;各鳍淡黄色,尾鳍具黑色边缘。

黄鳍马面鲀 深圳蛇口市场
83. 红鳍多纪鲀 Takifugu rubripes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红鳍东方鲀
分类:鲀形目-四齿鲀科-多纪鲀属
俗名:河豚、乖鱼、鸡泡鱼
种加词词源:ruber,红色;pes,足,常指臀鳍。此处指此鱼臀鳍呈红色。但红鳍东方鲀实际上鳍不红,可能是模式标本臀鳍充血,给命名人以误导。
体长:80cm
描述:非常大的多纪鲀。体延长,近圆柱形。头中大,宽而圆,口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1枚喙状板齿,中央缝明显。体无鳞,但具粗而强的皮刺,背区与腹区皮刺不相接。无腹鳍。背鳍与臀鳍呈小刀状,相对。鳃孔中大。体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胸鳍后上方有1白缘大型黑色眼状斑,除此之外从头后至尾部还有若干不规则的黑色斑点。食道与一气囊相通,遇险时大量吸入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为球形。为广盐性鱼类,可进入淡水生活。
附注:红鳍多纪鲀是唯二两种可合法作为食用鱼销售的河豚之一。野生红鳍多纪皮肤、眼球、血液、肝脏、卵巢等部位含河豚毒素,处理不当误食可致死,无经验者应避免自行处理河豚。
红鳍多纪鲀 青岛团岛市场
84. 双斑多纪鲀 Taki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 1845)
=双斑东方鲀
分类:鲀形目-四齿鲀科-多纪鲀属
俗名:河豚、乖鱼、鸡泡鱼
种加词词源:bi-成双的;maculatus,斑点。指本种体侧有两个黑斑。
体长:32.5cm
描述:体延长,近圆柱形。头中大,宽而圆,口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1枚喙状板齿,中央缝明显。体无鳞,但具粗而强的皮刺,背区与腹区皮刺不相接。无腹鳍。鳃孔中大。体背部棕黄色,具多条暗褐色斜带,腹部白色,与上半部的棕黄色间以一条黄带分隔开来。胸鳍后上方有一对黑色眼状斑,背鳍基部亦有一黑色斑点。胸鳍前部和内侧均具1小黑斑。食道与一气囊相通,遇险时大量吸入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为球形。为广盐性鱼类,可进入淡水生活。
附注:双斑多纪鲀尚不能作为食用鱼合法上市,但市面有时可见。本种皮肤、眼球、血液、肝脏、卵巢等部位含河豚毒素,处理不当误食可致死,无经验者应避免自行处理河豚。
双斑多纪鲀 青岛南姜码头

鲈形目 Perciformes

85. 布氏石斑鱼 Epinephelus bleekeri (Vaillant 1878)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俗名:芝麻斑
种加词词源:纪念荷兰医生、鱼类学家Pieter Bleeker(1819-1878)。
体长:76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头背部近似一直线;眼小。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侧面具尖细的齿,可向后倒伏。鳃盖骨后缘具3枚棘。体被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截形或略凹;胸鳍圆形。头部及体侧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散布许多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1/3部位也具上述斑点,尾鳍下方2/3为暗色。幼鱼具7条不明显的暗带。
布氏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86. 克氏石斑鱼 Epinephelus craigi Frable, Tucker & Walker 2018
=卡氏石斑鱼
=南海石斑鱼 Epinephelus stictus Randall & Allen 1987 (鉴定错误)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俗名:红口斑、橡皮斑
种加词词源:纪念鱼类学家Matthew T. Craig对于石斑鱼类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
体长:25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头背部弧形;眼小。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侧面具尖细的齿,可向后倒伏。体被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圆形;胸鳍圆形。体灰白色,吻端至前鳃盖骨下缘有一黑褐色斜带,前鳃盖骨后缘至背鳍鳍棘部前端有一黑褐色的斜带,斜带后方至尾柄有4条黑褐色的横带,斜带与横带均延伸至背鳍内;体侧具许多小黑点。本种为深水石斑鱼,肉质低劣。
克氏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87. 纵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宽带石斑鱼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种加词词源:lati,宽阔的;fasciatus,条纹。指本种体侧具宽阔的白色条纹。
体长:137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头背部近似一直线;眼小,侧上位。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鳃盖骨后缘具3枚棘。体被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圆形;胸鳍圆形。幼鱼体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侧偏白色,体侧有两条具黑缘的白色宽纵带,一条从眼下方弧形延伸至背鳍鳍条部基部,另一条从眼下方延伸至尾鳍基部;背鳍及尾鳍具黑色点纹及线纹。随着生长,白带逐渐消失,黑缘逐渐转为线纹或斑点。本种为深水石斑鱼,肉质不佳,但作为观赏鱼时,是石斑鱼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物种。
纵带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88. 玳瑁石斑鱼 Epinephelus quoyanus (Valenciennes 1830)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俗名:金钱斑、格仔斑、格子斑
种加词词源:纪念博物学家Jean René Constant Quoy(1790-1869),其与Joseph Paul Gaimard (1793-1858)一起采集了本种的模式标本。
体长:30.8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头背部弧形;眼小,侧上位。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鳃盖骨后缘具3枚棘。体被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圆形;胸鳍圆形。头体部及各鳍浅黄色,密布有圆形至六边形的黑色斑点,斑点间间隔狭窄,形成网状团,但彼此独立,不相愈合;胸鳍基部具2条黑带。
玳瑁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89. 青石斑鱼 Epinephelus awo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俗名:黄丁斑
种加词词源:Awo-ara,本种在其模式产地日本长崎的日语俗称。
体长:30.8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大,头背弧形。眼小。口大。上颌前端有3枚圆锥状牙齿和1枚能向后倒伏的牙齿;下颌前端具2枚圆锥状牙齿。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鳃盖骨后缘具3枚棘。体被栉鳞。胸鳍圆形,中央鳍条最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无明显缺刻;尾鳍圆形。头部及背侧灰褐色,腹部金黄色或淡色;体侧至尾柄具5条暗色横带,头颈部具一不明显的横带;头部及体侧散布黄色斑点;体侧及棘鳍常具黄色斑点;背鳍及臀鳍鳍条部和尾鳍具黄色边缘
青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90. 拟青石斑鱼 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 (Peters 1865) 
=带点石斑鱼/斑带石斑鱼
分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
俗名:石丁斑
种加词词源:fasciatus,条纹;maculosus,斑点。指本种体侧具深色横带,同时在背鳍鳍棘部下方具2个大斑。
体长:30.8cm
描述:体延长而侧扁;头背部近似一直线;眼小,侧上位。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鳃盖骨后缘具3枚棘。体被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尾鳍圆形;胸鳍圆形。头部及体侧淡灰褐色,散布许多暗褐色、黄褐色或红褐色斑点;体侧具5条斜带,前四条延伸进入背鳍,在腹面分叉。
附注:名称上需注意与点带石斑鱼/马拉巴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区分。本种与青石斑鱼类似,常混售,但可通过体表密布的褐色斑点与之区分。
拟青石斑鱼 深圳蛇口市场
91.褐菖鲉 Sebastiscus marmoratus (Cuvier, 1829)
分类:鲈形目-平鲉科-菖鲉属
俗名:石九公、石狗公
种加词词源:marmoratus,大理石花纹的,指本种背部及体侧分布有大理石花纹状的棕色或接近黑色的斑纹。
体长:36.2cm
描述:体延长,侧扁,较平鲉类更修长。背部隆起,腹部近平坦。吻尖突,口大,斜裂,下颌略突出。眼大。头棘发达。体被栉鳞,胸部及腹部被小圆鳞。背鳍1个,鳍棘部与软条部间具1缺刻,鳍棘为毒棘体褐色或红褐色,背鳍下方有5块白斑,侧线下方散部云状斑纹。各鳍红褐色,鳍条散布有白色斑点。卵胎生,幼鱼具浮游期。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褐菖鲉 深圳东山码头
92.金平鲉 Sebastes norvegicus (Ascanius 1772)
=海平鲉 Sebastes marinus (non Linnaeus, 1758)
分类:鲈形目-平鲉科-平鲉属
俗名:大眼红石斑
种加词词源:norvegicus,挪威。可能指本种模式产地挪威北海。
体长:100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弯曲弧度大于腹缘。吻尖突,口大,上位,下颌长于上颌。眼大。体被栉鳞。背鳍1个,鳍棘为毒棘;尾鳍截形。体红色,有时具不规则的云状黑斑,鳃盖具一黑斑卵胎生,幼鱼具浮游期。本种产于北大西洋深海(100-1000m),寿命可达60年,得益于保鲜与冷链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不难买到。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金平鲉 电商平台
93.拉氏无鳔鮋 Helicolenus lahillei Norman 1937
分类:鲈形目-平鲉科-无鳔鲉属
俗名:红石斑
种加词词源:纪念法国生理学和海洋生物学家Fernando Lahille(1861-1940),他在1913年发表了关于本种的记录和图版。
体长:45cm
描述: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部隆起,腹部近平坦。吻尖突,口大,斜裂。眼大。前鳃盖骨后缘有棘3枚,鳃盖骨后上方有棘2枚。体被栉鳞。背鳍1个,鳍棘为毒棘;尾鳍平截。体红色,上体具不规则的暗红色斑纹胎生。本种产于西南大西洋海域,得益于保鲜与冷链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不难买到。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拉氏无鳔鮋 胜佳超市
94.日本鬼鲉 Inimicus japonicus (G. Cuvier, 1829)
=鬼鲉
分类:鲈形目-毒鲉科-鬼鲉属
俗名:虎鱼、老虎鱼
种加词词源:japonicus,产自日本的。指本种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体长:29cm
描述:体延长,前部粗壮,后部略侧扁;头部具凹陷和凸起。口中大,上位,下颌长于上颌,口裂近垂直。眼背侧位,突出。吻背缘高凸,眼上缘高凸。头、体及背鳍鳍棘均具皮瓣。头无鳞。背鳍鳍棘具毒腺,鳍棘间具深缺刻;胸鳍下缘2枚鳍条游离,特化为指状鳍条;尾鳍圆形。体黑褐色至紫红色:各鳍有白色斑点或白线;胸鳍内面有褐色斑点或条纹,或有黑色斑点或斑块。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日本鬼鲉 深圳蛇口市场
95.短吻鬼鲉 Inimicus brachyrhynchus (Bleeker , 1874)
分类:鲈形目-毒鲉科-鬼鲉属
俗名:虎鱼、老虎鱼
种加词词源:brachy,短的;rhynchus,吻部。指本种吻部较短。
体长:22cm
描述:体延长,前部粗壮,后部略侧扁;头部具凹陷和凸起。口中大,上位,下颌长于上颌,口裂近垂直。眼背侧位,突出。吻背缘高凸,眼上缘高凸。头、体及背鳍鳍棘均具皮瓣。体无鳞。背鳍鳍棘具毒腺,鳍棘间具深缺刻;胸鳍下缘2枚鳍条游离,特化为指状鳍条;尾鳍圆形。体褐色,具白色斑块和斑纹;下侧褐色,具不规则的暗斑或白斑;眼前具白斑;背鳍鳍膜暗褐色,鳍条部中部白色;臀鳍暗黑色;腹鳍褐灰色,基部常具白色条纹;胸鳍外侧基部白色,后部具白色条纹和暗色斑块,后端黑色;胸鳍内侧中部为白色宽纹,前部具白色和黑色条纹和斑点,后部黑色,具白色斑纹和斑点;尾鳍基部和后部各具1暗色宽纹。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短吻鬼鲉 深圳蛇口市场
96.瞻星粗头鲉 Trachicephalus uranoscopus (Bloch & Schneider 1801) 
=瞻星鰧头鲉
分类:鲈形目-毒鲉科-粗头鲉属
种加词词源:urano,天空;scopus,看。指本种眼睛位于头顶,像在看天一样。
体长:10cm
描述:体延长,圆柱形,头部粗短,后部略侧扁。眼小,背位。口中大,上位,口裂垂直。体无鳞。背鳍基长,鳍棘具毒腺;尾鳍圆截形。体褐色或灰色,散布白色斑点和斑块;奇鳍边缘黄色或白色。
分类变动:鲉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瞻星粗头鲉 深圳蛇口市场
97. 褐斑鲬 Platycephalus sp.
分类:鲈形目-鲬科-鲬属
俗名:牛尾鱼、牛尾巴、摆甲、辫子鱼
体长:100cm
描述:体延长,前部扁平,后部渐尖细。头扁平,宽阔,口中等大,下颌长于上颌。头部棘棱较低。眼中等大,上侧位。体被小栉鳞。背鳍2个,第一背鳍全由鳍棘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体暗褐色,腹面白色,头、躯干和背鳍散布黑褐色小斑点。尾鳍白色,具黑色纵纹。
分类变动:【1】鲬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2】本种曾被鉴定为印度鲬(Platycephalus indicus),可由尾鳍无黄色斑块与之区分。
褐斑鲬 深圳东山码头
98. 横带棘线鲬 Grammoplites scaber (Linnaeus 1758)
=横带棘线牛尾鱼(台)
分类:鲈形目-鲬科-棘线鲬属
俗名:牛尾鱼、牛尾巴
种加词词源:scaber,粗糙。指本种侧线鳞具棘。
体长:30cm
描述:体延长,前部扁平,后部渐尖细。头扁平,宽阔;吻平扁。口中等大,下颌长于上颌。头部具粗棘。眼中等大,上侧位,虹膜垂单一。体被小栉鳞,侧线鳞具一中央棘。背鳍2个,第一背鳍全由鳍棘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体背侧棕色,腹侧白色;背部及体侧有不明显的纵行斑块;第一背鳍具非常小的斑点,形成一稍明显的黑色直斑;腹鳍具相似的斑点;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具数列棕色斑点。
分类变动:鲬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横带棘线鲬 深圳蛇口市场
99. 丝鳍鲬 Elates ransonnettii (Steindachner 1876)
分类:鲈形目-鲬科-丝鳍鲬属
体长:19cm
描述:体延长,前部扁平,后部渐尖细。头扁平,宽阔,口中等大,下颌长于上颌。眼中等大,上侧位。体被小栉鳞。背鳍2个,第一背鳍全由鳍棘组成,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第二背鳍与臀鳍后方具若干个游离鳍条;尾鳍分叉,上叶延长成丝状。体红色;尾鳍具黑色斑点。本种不具经济价值,但可能见于杂鱼中。图示个体来自长尾大眼鲷胃容物。

分类变动:鲬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

丝鳍鲬 产地不明
100. 棘绿鳍鱼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McClelland, 1844)
=小眼绿鳍鱼、棘黑角鱼
=绿鳍鱼(黑角鱼) Chelidonichthys kumu(Cuvier, 1829)(错误鉴定)
分类:鲈形目-鲂鮄科-绿鳍鱼属
俗名:红头、蝴蝶鱼
种加词词源:spinosus,带刺的,指散布于本种体表的棘刺。
体长:40cm
描述:体延长,稍侧扁,腹面平坦,体前端横截面近三角形。体被骨板,鳞片为圆鳞。口下位,吻方形,左右两端具1向前的小棘。后颈棘、鳃盖棘与肩胛棘短于眼径。背鳍基底两侧具小棘形成的盾板。头部、胸部及腹部前方无鳞。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胸鳍长,下方具3枚指状的游离鳍条。尾鳍截形。体背侧红色或为灰白色带红色斑块,腹部白色。胸鳍外侧暗红色;内侧橄榄绿色,具蓝色边缘,近基部处有蓝色斑点;受惊时胸鳍展开,露出内面鲜艳色彩。除胸鳍外,各鳍红色。
分类变动:【1】鲂鮄类在传统分类中列为独立的鲉形目(Scorpaeniformes),但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多数研究者目前支持将鲉形目并入鲈形目下。【2】黄海海域的绿鳍鱼曾被鉴定为绿鳍鱼(C. kumu),二者的区别在于绿鳍鱼的胸鳍内面近基底部有一大型黑色亮斑,而棘绿鳍鱼无此黑斑。绿鳍鱼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和新西兰海域,我国不产(Teramura et al.,2021)。
棘绿鳍鱼 青岛连心渔港

达达的水族馆
鱼类科普及水族交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