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矿业公司实现第三次大发展目标的关键期,也是围绕资源接替抓实打产保供的攻坚期。在矿业公司党委领导下,水厂铁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持续围绕矿石资源挖潜、矿石资源接替、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出真招,解难题,见实效。
2024年,水厂铁矿生产面临着采矿设备换型、选矿新厂单转、光伏发电消纳、建材增产等诸多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水厂铁矿聚焦工作中的卡点、堵点、痛点,以“五提五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一引领两融合三促进”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创新引领和“四个极致”理念,以变应变,追求更高效率、更高效益、更高价值。
知变应变,采场生产追求更高效率
2024年,水厂铁矿采矿生产最大变化就是铲运设备换型,5台拖电勾机和19台电动宽体矿车投入生产序列。“新型设备投入就要高效运行”是既定目标。水厂铁矿针对变化制定优化生产组织专项方案,重点是围绕人员提素、组织提效,打好组合拳。
新设备需要25名拖电勾机司机和79名电动宽体矿车司机,水厂铁矿超前谋划人力配置和培训,拖电勾机司机由电铲司机转岗,电动宽体矿车司机由原矿车司机转岗58人,从其它岗位挖潜21人。为让百余人在不影响生产情况下熟练驾驶新设备,水厂铁矿采取“请进来”“老带新”“实操模拟”“岗位练兵”等形式强化培训。
第一台拖电勾机投入运行前,5名司机只能用CAT345C小型燃油勾机模拟训练找感觉。新设备到位后,他们进入“魔鬼训练周”,经过刻苦训练掌握了驾驶技术。变革面前,职工那种爱企如家、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伴随设备换型完成了自己的“变形记”。最终,104名司机全部满足独立上岗条件。
解决了职工提素问题,水厂铁矿着力优化生产组织。由于采场狭窄路段多,综合考量往返会车、装车、对车、翻卸等综合因素,小时效率只有2.1车。问题找准后,水厂铁矿着手道路环境整改,提高矿车运行效率,单台矿车每班平均多拉7车,每月多拉3万吨。针对拖电反铲勾机作业半径小,无法为电车创造一把对车空间的问题,采用“电铲装油车一采开拓空间、勾机装电车二采接续作业”的方式,为电车一把对车创造条件,每次装车节省35秒,每月每台电车多拉1300吨。
创新矿车翻卸模式提升效率。通过优化粗破机料位参数设置、调整控制程序及逻辑,实现翻卸指挥系统根据车型变化自动调整矿车等待时间功能,实施“两油到站等翻、一油一电到站同翻、两电到站即翻”翻卸模式。经不断优化,东排小时效率提升600t/h。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新的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解。面对变革,必须穿透思维的“雾区”,既要面对“阵痛”,更要看到“新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找准路子,才能不断改善和进步。
识变应变,选矿流程追求更高效益
2024年,水厂铁矿选矿作业区老选厂停止运行,57名职工划转马城铁矿,新系统承担全部精矿粉生产任务。面对生产模式的重大转变及新厂运转强度激增带来的挑战,唯有准确识变,才能有效应变。水厂铁矿紧扣“变”字诀,聚焦极低成本运行精抓细管,打造高效低耗的“九五选厂”。
提高流程效率,是降低水、电、球等消耗的有效途径。其中,提高球磨台时效率是重中之重。2023年,水厂铁矿通过设备改造,将新系统球磨台时提升至182.5t/h,创造了历史纪录。2024年,面对新目标,必须打破“天花板”,完善机制。一是建立课题攻关周推进机制,确定课题15项,按周梳理瓶颈环节和总结推进;二是完善支撑指标体系,建立分级管控与量化考核机制,明确逐级责任,通过量化指标衡量工作成效,有效激发逐级创造力。
在机制引领下,逐环节剖析、攻关。合理匹配破碎系统三级排矿口与振动筛筛孔尺寸,解决入磨粒度粗导致磨矿时间长问题;应用“小抓斗”型执行器,解决入磨粒度变细后执行器堵塞、给矿不稳定问题;将老主厂停用的皮带秤安装到新主厂斜皮带上,解决因料位计不精准影响东西两条平皮带均衡给矿问题。提升磨矿效率,将一段球磨充填率从35%精准上调至38%;研发小直径自动加球机,确保二段球磨机磨矿介质均衡且定量添加,已经提交了专利申请。经过不懈努力,球磨台时持续攀升,稳稳站在了185t/h以上高位。
为进一步降本增效,水厂铁矿深入剖析各级人员中存在的“已经很低不能降”“措施用尽没法降”“只在困难时期需要降”等惯性思维,引导全员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不仅要抱高打台时的“大西瓜”,也要捡降低设备台数和功率的“小芝麻”。
新厂单转后,还需运转老厂11系列及老过滤部分设备处理回收矿。为此,确立了“能停尽停”的管理思路。优化生产工序,实施回收精矿“改道”并入新过滤,减少5台设备运行;调整破碎K系统驱动电机控制逻辑,实现三台启动两台运行;尾矿大井底流泵换型,回收精矿泵运行由两台变一台。此外,结合消纳光伏发电,动态调整转车时间。变革越到后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不能旧瓶装新酒,也不能依葫芦画瓢,必须跳出条条框框,用实实在在的新措施解决新难题。
求变应变,建材产线追求更高价值
2024年,矿业公司要求打造高价值建材产线,这让正值“创业初期”的水厂建材倍感压力,但也激发了对标赶超的动力。水厂铁矿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保、递保和质保的“三保”管理路径,促进产线价值提升。
树牢“一盘棋”思想,“工序互保”
投产初期,制约提效的主要因素是采场供料,头号难题是“三不送”管控。大块、铁器、杂物一旦进入产线,就会“消化不良”,轻则堵塞下料口,重则划伤皮带。为此,产线加强“工序互保”,强化供料保顺产。影响正常供料的最大难题,是超标大块不能及时处理,无序堆存压占空间,制约正常采掘。为此,将作业面采带由单个优化调整为2-3个,阶梯式轮换推进,同时协调增加碎石机,实现“上班大块、下班处理、及时搭配”的良性循环。
坚持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组织产线链条上的4个党支部开展联建,加强沟通协调。采掘、建材两个作业区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相关党员熟悉彼此的工序流程和需求,围绕供料不顺问题共同想办法,提升工序互保主动性。针对杂物多、时间紧、挑拣难度大,水厂铁矿党委组织党员集中清理,联手打赢“杂物净化战”。通过加强“工序互保”,产线逐渐“吃得进”“消化好”。
塑造“一体化”思维,“指标递保”
打破局限思维开展“头脑风暴”,水厂铁矿提出“指标递保”理念。建立小时保班次、班保日、日保月机制,形成保产计划工期表。如果夜班有欠量,白班的小时产量强度就要增加欠量的1/12,确保欠量时时有人追,产量天天有人保。为了让“递保”落实,一方面不断完善奖励机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指标,择优适度兑现。另一方面,实施设备改造提升流程能力。针对粗破棒条筛下料不畅等问题,更换新型筛机并不断调整优化;针对中破机衬板寿命偏短问题,优化衬板腔型;开展细破机偏心距调整实验考察,破碎工序处理能力提高167t/h。9月份产线效率对比设计提升了40%。
奉行“一把尺”理念,“产品质保”
日常生产中,水厂铁矿实施产品质量波动调节机制,定期抽检,发现偏差及时改进。以建筑砂为例,初期湿砂平均模数虽然符合国标,但模数2.6-2.9之间的湿砂在市场更受欢迎。
技术骨干开展湿筛网孔匹配优化,湿砂产品模数稳定在2.6-2.9之间,更好地迎合市场。今年6月份,一名客户在微信朋友圈晒图点赞“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棒磨机制砂全唐山地区质量最好!”这是客户对水厂铁矿建材产品质量由衷的肯定,增添了首钢建材品牌的美誉度。1-10月,水厂铁矿建材产品销售超计划13%,这是打造高价值产线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让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热点话题”,水厂铁矿也正聚焦“后露采时期安全、经济、高效开采”经历着自己的“变革时间”。下一步,水厂铁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两级公司“三创”会精神,结合编制2025年预算和“十五五”规划,围绕“在后露天时期资源高效开采、高效接替上出经验、出成果,打造行业高质量样板”,持续深化“一引领两融合三促进”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明确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的方向、要点和路径,择高而立、向新而行、向优而进,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当好打产保供“排头兵”,在矿业公司第三次大发展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水厂铁矿
编辑:崔砝铭
审核:巩德彪
出品:首钢矿业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