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有,中共党员,现为杏山铁矿设备室机械设备点检。16年来,他始终与掘进台车打交道,踏实苦干、勤思深钻,一步步从台车司机到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于连有一路成长的足迹,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024年10月,被评为矿业公司首届“首矿工匠”。
苦练技艺,荣获全国冠军
2008年,于连有从唐山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来到杏山铁矿,成为一名地采工人。两年后,杏山铁矿引进了281掘进台车,于连有正式成为台车司机。最初,他一个班下来只能完成7、8个穿孔任务,且穿孔质量很差,经常把2个相邻孔打穿,甚至出现卡钻无法拔出等状况,根本完不成生产任务,成了“落后分子”。为追上其他人,他坚持下班后观察其他人操作,跟其他班组的同事“偷师学艺”,只要有空就到井上的训练场地独自练习对孔。
为把穿孔技艺练精,于连有在每个穿完的孔内都插了一根pvc管,逐一对比水平角度,使钻杆与之平行。在练习打作业面上端接近顶板的孔位时,必须找到推进梁与水平面上扬的倾角,他通过计算发现,当推进梁前端和尾端水平距离相差11厘米时角度正好。每次调整好推进梁位置后,他都要下车量一下,不够的话就复位后重新调整。就这样,经过无数次测量、调整、操作,形成了穿孔肌肉记忆,提效达七八倍,合格率近100%,当初的“落后分子”成了“技术尖子”。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于连有接到参加“鞍矿杯”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尽管赛前训练已是三伏天,他依旧坚持每天早早把设备摆放好,把每次点检和穿孔练习都当成正式比赛。“这个孔碰壁了”“这个孔推进梁角度大了”......每一次训练,他都将过程中的不足记录下来,哪个方位的大臂应该摆到什么位置?推进梁的角度是多少?前顶盘离架子距离多少?他都能随口说出来。练习中他发现,对螺栓的点检失误率比较高,为了准确找出故障点,他准备了一支录音笔,把用点检锤敲击的正常声音和故障螺丝不同程度松动的声音全部录下来,反复听,形成声音记忆。为提高比赛作业效率,他在训练的模具上挂了一个铃铛,每次碰壁铃铛都会响,有失误时就把动作反复操练十几次。为防止比赛中出现恶劣天气的情况,不管阴天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他都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最终,于连有在赛场上得到了肯定,摘得281平巷掘进台车司机桂冠,荣膺“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勤思善悟,勇克故障难关
众所周知,作为台车司机,只要把台车开好、完成好穿孔作业就好,对于处理设备故障并没有过多要求。可于连有没有满足于会“开车”,而是要“会修车”。抱定这个目标,每次台车出现故障时,他都全程“黏”在现场。
一次,281台车作业中突然出现过热、冒烟问题。这是该设备“加盟”杏山铁矿以来的首次,他非常着急,维修人员在现场将凿岩机进行解体维修时,他守在一旁仔细检查,最后发现是空心轴铜套与三棱套之间的摩擦增大产生的故障。问题虽找到了,可空心轴铜套没有备件,也不能对其进行破坏性拆卸,只能对三棱套进行打磨减轻摩擦。于连有就主动承担打磨任务,现场没有平台,他就用自己的大腿当做平台,用砂纸对三棱套进行打磨,每磨一个小时,就要试机检查一次,不行了再重复。就这样,来来回回打磨了6次才修复好。设备是好了,可于连有的双手也基本上脱了一层皮。
凿岩机是掘进台车的主要冲击凿岩备件,它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作业效率。2020年上半年,3台掘进台车先后出现凿岩机冒烟现象,对钻孔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于连有开始对凿岩机冒烟原因详细分析,经过反复验证,渗漏点位可以确定为中间体缓冲活塞缸套与中间体总成壳体之间,经过不断的测量和分析,于连友对缸套及密封更换,最终解决冒烟问题,为后续处理提供可行的经验遵循。
只要与281台车有关的事情,于连有从不觉得苦和累。每当281台车厂家技术员到矿指导,他便成了“小跟班”,有时把技术员请到家里住,白天跟着一块学,晚上回去请教。同时,每当设备有故障时,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事后都会把故障后的现象及处理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至今已记录281台车270余种常见的故障及处理办法,为设备效率稳定发挥、打产提效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钻细研,执著创效百万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能力,于连有走上机械点检岗位,肩上的担子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
随着281台车投入使用时间的增长,设备技术状况越来越不稳定。“记得有一次,281掘进台车发生故障,我看着台车‘趴窝’,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生了病,心疼的一宿宿睡不着觉。”现在回想起来,于连友还语重心长地说。
当时,于连有围着台车就像一位老中医望闻问切,决定打破传统观念,将台车全部打散检查,积极开展整体倒修工作。倒修就是把设备所有零部件全部打散,几十个座孔的精细修复,258根长短不一的油管安装,整个液压系统的全面清洗,成百上千记的零部件恢复等等,其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于连有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在检修现场,于连有或蹲着、或跪着,或身体蜷缩成一团,钻到狭小的空间里,检查着每一个部位、每个零件、每一处接点。调整间隙、分解修复、焊接打磨……于连有夜以继日忙碌在工作“战场”,浑身油渍斑斑,宽大的掌纹里也变成油路,指甲缝里也是黑黑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辆辆“翻新”掘进台车焕发生机,其故障率较前期降低50%以上。同时,他自主编制了掘进台车大修及倒修作业指导书,对设备倒修的整体流程分阶段说明,为后期掘进台车检修提供了遵循。
于连有说,“公司就像一个家,过日子得讲究勤俭节约,不能大手大脚,得学会抠门”。为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成本,减少因备件不足影响生产的问题,他带领大家研究备件国产化项目。凿岩机钎尾导套的材质为进口合金铜,一个多月就需要更换一次。他组织多次对国产导套试验后,发现其性能与进口导套基本一致,但成本却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省成本10余万元。同时,他又对导套的材质进行试验,最终选用了更耐磨的尼龙材质导套,使用周期又延长了一个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8年来,于连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备件国产化项目扶钎胶皮、导套、推进梁滑轨等100余项,年节省备件成本30余万元。同时,注重修旧利废,完成备件修复、小革小改近20项,共降低成本10余万元。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于连有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所带的六名“徒弟”在第二、三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全部被评为“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其中2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于连有说:“比别人多做一点,比昨天的自己多前进哪怕一小步,都是一次成长的累积。”这就是于连有,凭着一颗追求极致的初心,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实际行动铸就了新时代的地采掘进先锋。
来源:杏山铁矿
视频:陈 彤
图文:刘开龙
编辑:崔砝铭
审核:巩德彪
出品:首钢矿业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