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灵魂拷问:手机与注意力 | 它死机后未能恢复,我过去三年的记忆随之离开

文摘   2024-09-21 19:34   广东  

点击⬇️图标关注   抓住你的灵感💡瞬间



大师的离场

傍晚一则某高校艺术大师斯蒂芬肖尔因讲座现场学生多人看手机而愤然离场的消息映入我眼帘(视频见文末)。大师临走前来了句:“把注意力放在dramatic的东西上很简单,但我想集中注意力在日常的所有事情上”。这话对于关注AI的Lin师傅有很大刺激。因为AI界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的思想而对这个领域投入大量兴趣和时间。而现在机器“学会了”专注,人却离开了自己的引以为傲的特长?

来自dy@羲说艺术

事件还有后续,来自网友称“大家其实主要都在记笔记”、“我把大家记的笔记都拍了照片和视频,斯蒂芬·肖尔看完说感觉好多了”。

当然,我们无法指责自己创造出来服务人类的产品的对错,这是人类的共同选择。

我们明确的是,现在我们很难离开手机生活!就像之前文章里写AI对于我们下一代的意义,(7岁女儿带给Stripe产品经理的AI应用冷思考)就像的手机今天之于我们的存在意义。

想象下,你能离开手机多久?

Xiaomi 11 Ultra悼文

创作是有风险的,周五刚拟好注意力这个题目。我的手机就嘎了,毫无征兆,而且非常决绝完全没有再启动的意思。

再也没有活过来的11u(雷布斯你的安卓之光哦!so sad!)

手机跟注意力有什么关系?手机绝对拥有我大部分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我因为手机沉浸在时间里,无论是工作、游玩、家庭生活、思考,它绝对是我最忠实的伙伴。

小米售后的工程师给打的死亡报告上:交叉验证,主板故障。(他从货架上拿了一块新的主板测试手机可以正常开机。),

它陪伴了我3年(刚过保),换完主板的它没有重生,因为它没有我过去3年的记忆了,而我完全没有备份。现在它完全离开我了,我再也无法惟妙惟肖地跟小朋友呈现她更小的时候的趣事了。

早些我刷到一组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长度的数据,结论是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注意力跟金鱼并无二致。而且这个数据还正在急剧恶化。(lin师傅的迷思:鱼的记忆力是7s,注意力竟然有9s?)

2000 年:12 秒。
2024 年:8 秒。

鱼的传说是否靠谱,作为数据研究从业者我本文后面会进一步深挖,并试图提供一些解法。但当前我们需要先审视下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我们是否已经是这个信息网络的“套中人”。

办公室中的科技陷阱,我们一边办公,一边还会时不时拿起手机刷一刷?

公园里长凳上,休息的人们沉浸在手机里

家庭晚餐的沉默,落日余晖,与脸上屏幕的反光

荒芜的自然景观,动静结合

你们是否也经常无意识地就掏出手机,中断与现实的联结?所以,我说手机代表着我们的一部分生活,我们将它封存在这些半导体里,变成硅基生命的一部分,代表着过去和未来的希望。

在social recovery center的这篇文章里引用了诸多人类注意力最新研究,试图揭开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秘密。

在探讨注意力持续时间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广为流传的误区:人类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比金鱼还短。这一说法源于微软的一项研究,声称人类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然而,研究表明,这一比较是有误导性的( sustained attentio vs. overall attention span.)。

事实上,人类在面对有意义的内容时,仍然具有深度专注和复杂认知处理的能力。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真实本质,对于个人发展和商业策略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

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中,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动态至关重要。持续专注的能力是提高生产力和认知功能的关键。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正在缩短,个体难以将注意力维持超过几秒钟。

根据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专注于单一任务的平均时间从约2分30秒下降到约45秒。这一趋势引发了对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维持专注力能力的担忧。

影响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因素

影响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因素既包括内在因素也包括外在因素:

  1. 内在因素:
  •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 认知能力:个体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其注意力持续时间。
  • 生理因素:如疲劳、饥饿等也会影响注意力。
  • 外在因素:
    • 环境:噪音水平和刺激强度都会影响个体的专注能力。
    • 数字设备:持续接触数字设备和社交媒体削弱了长时间专注的能力。
    • 信息过载:不断涌入的信息流使得大脑难以长时间聚焦于单一任务。

    数字时代的挑战

    屏幕时间与注意力持续时间

    数字设备的普及导致屏幕时间大幅增加。研究显示,现代人每天平均花费7.5小时盯着屏幕,较1990年代增加了6小时。长时间的屏幕暴露可能导致"持续性分散注意力",即个体不断在多个刺激之间分配注意力,从而削弱了持续专注的能力。

    多任务处理的陷阱

    多任务处理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普遍,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例如,16至24岁人群平均同时与6个屏幕互动。尽管多任务处理看似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它会分散认知资源,导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效率和专注度下降。

    认知研究成果

    最新的认知研究为我们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提供了宝贵的洞察。一项针对262名7至85岁个体的研究使用连续表现任务(CPT)评估了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研究发现:

    • 年轻成年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儿童和老年人更长。
    • 儿童在CPT测试中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下降幅度最大,达27.41%。
    • 年龄对注意力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即使排除了ADHD药物使用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性的注意力提升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活方式干预:提升注意力的6个策略

    面对注意力持续时间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注意力:

    1. 身体健康:定期锻炼增加大脑血流,促进新神经元生长,提升认知功能。
    2. 学习新技能:挑战大脑学习新事物,如乐器或语言,刺激不同脑区,增强整体认知能力。
    3. 减压技巧:练习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有助于降低压力,改善注意力。
    4. 保证充足睡眠:高质量的睡眠对优化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5. 社交互动: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可以刺激大脑,提升注意力。
    6. 讲故事的力量:优秀的故事能长时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商业和个人交流中,运用讲故事技巧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保持他人的注意力。

    尽管数字时代给我们的注意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通过理解注意力机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中找到平衡,培养持久的专注力。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当内容真正有意义时,人类仍然具有深度专注和复杂认知处理的能力。

    我刚入行移动互联网时,腾讯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叫“社交斋戒”。当时,我的理解是,人们很容易通过对比和过去差别的审视,警惕这些数字世界的深刻影响。现在看来,历史滚滚向前,人类待在身上的只有贪婪。

    品玩报道

    AI意味着更大的诱惑,对抗非理性的需求也是亟需的。所以,未来这里面一定蕴藏着更大的机会。

    网上流传的某高校师斯蒂芬肖尔讲座离场片段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ocialrecoverycenter.com/blog/average-human-attention-span-statistics-and-facts: https://www.socialrecoverycenter.com/blog/average-human-attention-span-statistics-and-facts

    [2]

    https://www.pingwest.com/a/122879: https://www.pingwest.com/a/122879

    [3]

    https://v.douyin.com/ikQWcQqc/: https://v.douyin.com/ikQWcQqc/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点击关注转发公众号     保持你对AI优质内容的敏感


    AI趋势全天候
    以AI之名,探索未知。 🧠观察行业,关照本心,时常好奇,时常喜欢猫。随缘私信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