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斌等:高质量创新的溢出效应:企业供应链的视角

文摘   2024-12-23 17:56   北京  


文章标题:

高质量创新的溢出效应:企业供应链的视角

作者及单位:

张同斌、刘文龙,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蕾,山东工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张同斌、刘文龙、王蕾,2024:《高质量创新的溢出效应:企业供应链的视角》,《经济研究》第1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仅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应对各种国内外风险的重要举措。构建稳固的产业链关系,需要以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并在提升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等方面努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生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其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对自身发挥作用,也会对其所在网络的上下游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全球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国内生产网络视角研究本土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供应链外溢效应,不仅能够丰富和拓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而且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国内供应链视角详细探讨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将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进行精准匹配,对焦点企业创新质量与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为这种间接影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验证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已有研究形成了有益拓展。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在构建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和利用上市公司发明专利文本计算企业创新质量指标的基础上,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其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数据为基础,并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相结合,系统考察了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供应链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显著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创新促使焦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了对上游企业的产品需求、加快了下游企业的产品销售速度,进而改善了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另一方面,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后会为下游企业提供更多贸易信贷支持,此时企业运营成本会下降,下游企业经营绩效得到改善,并且下游企业绩效改善的同时产生了对焦点企业以及上游企业的引致需求效应,上游企业经营绩效也得到显著改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当焦点企业为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供应链依赖度高以及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时,其创新质量提升对于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的溢出效应更为突出。
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两个方面:第一,在研究内容上,创新性地构建企业创新质量指标。本文改进了计算专利相似度的特征表示方式,使用基于预训练和微调的深度学习模型提取专利文本特征,以期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构建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创新质量的指标,对现有企业创新质量的量化指标形成有益补充。第二,在研究视角上,拓展了供应链关系相关文献的研究范围。已有文献更多地是考察创新对企业自身的影响,或从单一视角出发考察供应商创新对客户的影响或者客户创新对供应商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创新质量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的溢出效应。区别于以往文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供应商—焦点企业—客户”的理论框架,厘清了企业供应链上创新质量对上下游企业绩效影响的微观传导机制,不仅考虑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还纳入了企业间的贸易信贷关系。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持续推动企业创新质量提高。未来应尽快确立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质量评价标准,针对性地为开展突破性、实质性创新的企业提供全方位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具体而言,在制度安排方面,确立“质量优先”的创新发展方向,实行与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跟踪和分类评价制度,鼓励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在“卡脖子”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以高质量创新赋能全链条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评价标准构建方面,评价企业创新质量高低不仅要看其对自身的影响,还要关注其在供应链网络中发挥的作用,立足产业链供应链视角综合评估企业创新整体效能。
第二,充分利用企业创新质量的供应链溢出效应。从供应链视角分析,由于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环环相扣,单一企业受到冲击后必然会延伸扩散至整个链条,从而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此情形下,对于嵌入生产链条中的企业而言,首先,需要通过加大研发费用和人才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质量,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提高企业供应链匹配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其次,应积极融入现代供应链体系,借助供应链的高度联动特征,充分利用或吸收创新质量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最后,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牵头,组织建立创新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链条各主体之间深入沟通交流,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第三,发挥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创新作用。例如,相较于小企业而言,大企业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应积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带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实现供应链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对“链主”企业实施有效监督,避免“链主”势力过强进而侵害上下游企业利益。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强、数量庞大,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进而激发上下游经营活力、实现产业链贯通。

点击图片订阅《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