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子等:需求风险分散与中国出口企业创新

文摘   2024-12-18 17:22   北京  


文章标题:

需求风险分散与中国出口企业创新

作者及单位:

李敬子、何祚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重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李敬子、何祚宇、高重阳,2024:《需求风险分散与中国出口企业创新》,《经济研究》第1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给中国出口企业的外部需求带来了不确定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在当前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背景下,培育和激励企业创新有助于破解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和制造强国,实现技术赶超。在贸易不确定性的视角下,可以通过构建更为广阔的贸易目的市场组合来分散来自特定国家的外部需求冲击,而需求更为稳定的目的市场或者能够产生逆周期需求波动的目的市场往往更能够分散需求风险。外部需求冲击和风险波动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决策。因而,探究外需冲击下的需求风险分散与企业创新决策的关系,了解外部需求风险分散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将需求冲击下的风险波动和企业创新行为纳入一个统一的贸易理论框架,构建了需求风险分散与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并采用BACI、Gravity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研究目的国市场需求风险分散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创新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水平是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水平越高越能激发企业的创新,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对中国出口企业创新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2)在影响机制方面,企业创新成本、风险厌恶程度以及其他外部选择的潜在风险分散能力是导致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的机制。(3)自2012年以来,中国整体外部需求风险分散指数低于倒U型曲线对称轴的取值,且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这意味着外部需求风险将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当积极发挥使得倒U型曲线变平坦的影响机制,谨慎应对使得倒U型曲线变陡峭的影响机制,帮助企业对冲外部风险,降低需求风险分散指数恶化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4)在拓展分析方面,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指数对企业领导型创新和独立型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跟随型创新和合作型创新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此外,当外部需求风险较大、现有产品和市场组合难以有效分散风险时,对新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创新”可能是企业分散风险行为的进一步延伸。
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需求风险分散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多目的市场协同波动的背景,将风险厌恶企业内生的创新决策和市场组合决策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在理论上推导出需求风险分散指数与企业创新水平的倒U型关系,并揭示出适度的风险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创新,而过高的外部风险或过于安逸的风险环境则会降低企业创新动力。第二,在理论机制方面,发现企业的创新成本、风险厌恶程度以及所面临的其他外部选择的潜在风险分散能力会影响倒U型曲线的顶点和曲率,并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价值判断。第三,丰富了企业新技术领域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需求风险分散指数与企业在新技术领域创新行为的关系,发现当现有产品和市场组合无法有效分散风险时,对新领域的创新可能是企业风险分散行为的进一步延伸。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紧密跟踪外部市场环境和需求风险的变化,为企业创新构建适宜的需求风险分散环境,以适度的风险激励企业创新,以企业创新为基础维护产业链安全,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良性互动。首先,可以通过构建更广泛的市场组合对冲来自特定国家的需求冲击,避免外部需求风险的过度恶化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应当进一步加强开放,促进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忧患意识,以适度的风险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最后,在为企业创新构建适宜的需求风险分散环境的同时,借企业创新筑牢产业链安全根基,形成产业链安全与创新链稳定协同共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拓展多元化的需求市场体系,构建多层级的风险分散网络,有效对冲外部需求风险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首先,要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内需的扩张弥补外需的波动。鼓励供需适配的企业间建立起国内循环链接,以更广阔的国内需求为基础为出口企业建立新的需求风险分担渠道。其次,中国要积极主导全球产业链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中构建起多层次的风险分散网络,纳入更多更丰富的间接贸易渠道,以分散和抵御来自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需求风险。
第三,在创新支持型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需求风险分散对创新的影响,从而对创新企业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支持。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要提升产业政策实施的精准性,避免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大水漫灌式的财政补贴政策,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和产业资源的错配。其次,从单位创新成本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单位创新成本较高的创新活动的支持,帮助企业分担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
第四,强化对产业链链长的支持,维护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稳定。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精准的政策实施体系,以识别并培育这些产业链创新链链长企业。此外,当产业链安全环境恶化时,应当加强对产业链链长的支持,发挥其创新优势,维持其创新水平的稳定,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推动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供给,填补产业共性技术缺口。发挥链长的带动作用,以增强产业链对冲国际风险波动的能力,维护产业链安全。
第五,支持企业对新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产业链在波动中重构,既有风险也存机遇。当外需风险分散能力较弱时,要为企业探索性创新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动能。

点击图片订阅《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