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原文刊登于《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2期。全文如下:
对于真主党而言,无论是抵抗运动还是社会福利活动,或者是机构的日常运转,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然而真主党究竟如何获取资金,外界始终难以确知。依据黎巴嫩学者哈姆扎赫(Hamzeh)长期的调研,真主党的资金主要有四种来源。
第一种来源是伊朗的援助。对于伊朗的资金支持,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从不否认。而在1985年,伊朗驻黎巴嫩大使也公开承认为确保反以斗争的胜利,伊朗承担了烈士家庭的所有费用”。实际上,伊朗不仅给真主党提供了大量武器,也给其巨额的资金。不过究竟伊朗向真主党提供了多少资金,外界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学者诺顿估计,1982—1988年真主党获得的伊朗援助至少为5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伊朗外交政策趋于温和,其援助有所减少。但哈姆扎赫认为,其数额保持在每年约1亿美元的水平。但这一数字仅仅为伊朗提供给真主党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上的花费,伊朗给其抵抗活动的援助并不包括在内。
第二种来源为什叶派所缴纳的胡姆斯。胡姆斯(Khums 1/5)是一种宗教税。依据什叶派教法,每个成年穆斯林都须把每年净收入的1/5交给自己的效仿渊源。1995年5月,纳斯鲁拉和真主党另一位协商委员会成员亚兹巴科被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任命为自己在黎巴嫩的宗教代表。把哈梅内伊视为效仿渊源的什叶派穆斯林都通过纳斯鲁拉和亚兹巴科上缴胡姆斯,而他们两人获得哈梅内伊授权可以在抵抗运动和社会福利活动等各领域使用这些资金。据估计,这部分资金大约相当于真主党预算的20%。
第三种来源是各种捐款。除黎巴嫩国内的什叶派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们开办的公司和银行向真主党捐款外,广泛分布于西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的什叶派移民也会源源不断地向真主党提供资助。尤其是西非,由于存在大量什叶派富商,成为真主党资金的重要来源地。游说和征集捐款的工作主要由1990年建立的伊斯兰抵抗运动援助协会负责,而国内许多并不十分富裕的什叶派穆斯林也会在宗教精神的鼓舞下,竭尽所能向真主党的抵抗运动捐款。此外,大量原先支持阿迈勒的什叶派中产阶层,也由于不满其腐败,转而给一向以廉洁著称的真主党捐款。
第四种来源是真主党的商业投资。黎巴嫩的自由市场经济为真主党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多年以来,真主党建立了包括数十个超级市场、加油站、餐厅、商店、建筑公司和旅行社在内的商业网络。它不仅积极开展与到麦加、麦地那、纳杰夫、库姆等地朝觐或拜谒有关的业务,也从海外的公司和银行中获取资金。
此外,自1992年以来,真主党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向黎巴嫩提供资金和药品等援助物资的接收者。而且,真主党还组织贝鲁特南部郊区什叶派建立多种专业委员会,收集相关数据,向政府施压,促使其分配资金,解决当地紧迫的生活问题。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真主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这为其开展各种活动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涉及面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贝鲁特南部郊区什叶派居民的垃圾处理、生活用水和电力等问题。贝鲁特南部郊区人口高度密集,居住着至少80万什叶派居民。1975—1990年的内战爆发以来,政府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这里的什叶派居民生活陷入严重困境。从1988年开始,真主党负责收集和处理南部郊区50多万人的生活垃圾。5年后,黎巴嫩卫生局开始发挥作用,但真主党依然每天要运出约300吨垃圾。内战后期,饮用水匮乏成为南郊居民面临的首要问题。鉴于此,真主党开始向其免费供水。从1988年到1996年,真主党挖掘了57个装有水泵的水井,铺设了1.5万米的运水管道,在各居民区修建了4个蓄水池和设立了400个专门供应饮用水的水箱。至少到2001年8月,真主党依旧是南部郊区居民饮用水的主要供应者。此外,真主党还建立了5个发电厂和相应的输电网络,其中包括4个稳压器、25个发电机以及4100米的高压线。
第二,满足农民切实需要,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方面,真主党的活动涉及多种项目。真主党向贫农免费提供农业机械,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他们供应种子和化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真主党派专家到田间地头,免费指导农民如何使用化肥和农业技术,向农民免费分发相关的阿拉伯语小册子。真主党还设立了农业病害和土壤测试实验室,建立了作为样板的制奶厂和西红柿罐装厂,后者出现之初每天能够加工当地出产的100多吨西红柿。在贝卡和南部地区,真主党还出资修建农用道路和灌溉设施,安装了20多个大功率发电机。真主党甚至还为这两个地区的政府电网提供维修服务。此外,真主党也为农民提供大量小额贷款。
第三,向学生和学校提供支持。重视教育是真主党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真主党除宗教学校外,也拥有自己的中学和小学,里面的学生几乎全部免费,他们除每天接受几小时的宗教教育外,主要学习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真主党多次向公立学校捐赠桌椅和照明灯安装饮水设施和抽水马桶。而真主党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功绩是向学生提供资助和奖学金。1996—2001年,真主党在此方面的投入多达1421.5万美元。仅仅在2000—2001年,真主党就花费了约357万美元,受惠学生多达2.3万人。真主党提供的奖学金,大多足够学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此外,真主党还向学生出售打折教材提供学习用具,支付部分报名费。真主党每年在教育领域的花费,远远超过黎巴嫩政府在此方面的支出(仅约为54万美元)。
第四,向烈士、战俘和伤员及其家属提供援助。对那些战争的直接受害者,真主党给予高度的关注。伤员不但得到悉心治疗和照料,还免费获得住房,每月按时获得补助金。凡是烈士、战俘和伤员的家属一律受到各种优待,其生活需求都尽量得到满足。真主党向他们的子女提供奖学金、职业培训或工作机会。1990—2001年,其设立的伤员基金会便为约11万人提供了各种服务。这极大地免除了参与抵抗运动的战士的各种后顾之忧。
第五,为民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黎巴嫩医疗资源相当匮乏,真主党则满足了许多人在此方面的迫切需要。真主党下设的伊斯兰医疗处管理着6家医院、21家固定诊疗所、12家流动诊疗所以及10家牙科诊所,每年的接诊量超过40万人,花费估计为500万美元。它免费为88所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定期为人们注射疫苗,还开展倡导戒烟和增强人们疾病预防意识的宣传活动。许多医生和专家放弃优厚的待遇,主动到真主党开办的医疗机构服务。真主党的医院和诊所收费极低,接生婴儿在其医院的费用不超过50美元,而在私立医院则不少于1000美元。虽然如此,其服务态度、质量以及医疗水平却远非一般的私立和公立医院可比。
第六,积极有效地开展战后重建工作。黎巴嫩不仅长期经受内战破坏,而且屡遭以色列打击,这使得重建工作显得迫切而重要。自1985年开始,在每次军事冲突之后,真主党都会及时修复被破坏的房屋和其他重要建筑。一般而言,各种建造工程都是先在南部地区实施,而后在贝卡和贝鲁特南部郊区进行。因为前者最为落后,遭受以军的打击也最为沉重。重建工作主要由建立于1988年的吉哈德重建基金会负责。就规模和种类而言,真主党所实施的建造和修复工作十分引人注目。1988—2002年,真主党建造了78个学校、医院和清真寺,实施了10582项修复工程。而且,真主党的重建工作及时而有效,使得政府的努力相形见绌。在1996年以色列发动“愤怒的葡萄”行动后,真主党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便修复了82个村庄的5000座农舍,并向2300名农民提供了补偿。此外,真主党还在贝鲁特南部郊区和其周围地区修建了数百栋单元房,并以每栋2—2.5万美元的价格向“被压迫者”出售,而这远远低于市场价20万美元。
最后,向老人、残疾人、孤儿和穷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救助。依据伊斯兰教义,真主党对这些人给予了很大的同情与关心。在1998年,真主党为4160个家庭提供服务,其中的3519个家庭(包括3529个孤儿)每月受到帮助,领域涉及婚姻、住所、食物和教育等。此外,它还为儿童建立了4所免费26学校和3个活动中心。真主党成为上述人群最主要的援助者。
依据伊斯兰教扶弱济贫的教义,同时根据黎巴嫩社会现实的需要,真主党多年来把社会福利活动作为自身工作的一大重点。这对真主党自身、什叶派民众乃至黎巴嫩国家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真主党的活动满足了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减轻了他们因长期战乱而遭受的痛苦。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黎巴嫩人民尤其是南部居民不仅遭受内战之苦,还频频受到以军的空袭与打击。大批民众尤其是什叶派居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内战结束后,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百姓日常生活极为艰难。此时,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许多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二,社会福利活动扩大了真主党的群众基础,为抵抗运动建造了坚强的后盾。真主党的救助行动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广大贫困民众的支持,而其不求回报、廉洁无私的形象也对不满社会腐败的中产阶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许多人可能并不认可其意识形态,但毫无疑问地赞同其社会福利活动,他们因此愿意为此而贡献自己的知识、时间和金钱。此外,真主党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造成的损伤,赢得了什叶派的民心,他们不仅愿意承受抵抗运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积极给予真主党各种支持。社会福利活动是什叶派穆斯林历经战乱而依然始终不渝地支持真主党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三,真主党的活动部分地替代了政府的职能,客观上削弱和损害了国家的权威。在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时,政府原本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在经历多年的内战后,黎巴嫩经济停滞不前,国家债务迅速增加,政府根本无力承担应有的责任。在政府缺位和失职的情况下,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应需而生。这样与一般的什叶派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已不再是政府或国家,而是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真主党。
依据学者希拉勒·哈斯汗(Hilal Khashan)的调查,高达89.2%的什叶派穆斯林对黎巴嫩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表示不满,而这恰恰就是他们普遍否认政府合法性的主要原因。实际上,74.4%的什叶派穆斯林认为政府根本不关心公共服务。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什叶派往往求助于非政府组织以化解生活的困境,他们中51.3%的人从伊斯兰组织那里获得帮助,而其中至少90%的人又把真主党作为社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什叶派普通大众支持真主党,主要不是由于其建立伊斯兰国家之类的口号,而是因为其细致入微的社会福利活动。就“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你会服从于哪一种领导人”的问题,13.2%的什叶派选择政府领导人,4.9%的什叶派选择教派领导人,19.8%的人选择世俗领导人59.7%的人选择伊斯兰领导人。显然,政府领导人在什叶派大众中普遍缺乏信任,他们的声誉和影响力远远不能与纳斯鲁拉这样的伊斯兰领导人相提并论。
最后,社会福利活动使真主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其一真主党资金充足,来源多样,稳定性强,且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与此不同,在内战时期,马龙派和德鲁兹派政党通过向其控制下的港口和居民区强行征税获取资金,但在内战结束后,民兵组织被解除武装,国家开始逐步恢复权威,它们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困境,其社会福利活动也难以为继。而另一个什叶派主要政党阿迈勒则主要依靠政府资源开展社会福利活动。1984年,其主席贝里便担任政府新设立的南方部部长,利用政府分配的资金进行社会援助,修建各种工程。但是,由于国家经济萧条,所获资金比较有限,这使其社会福利活动仅仅局限于南部地区。而真主党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关键的资金问题,为其福利活动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二,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规模远远超过其他政党,而且持续发展,受益人数逐渐增多。依据哈里克1994年的调查,针对哪一个政党和组织在满足什叶派的教育、医疗和社会需求方面所做的贡献最大这一问题,64%的什叶派选择了真主党,20%的人选择了阿迈勒,11%的人选择了时任总理哈里里所建立的基金会,5%的人选择了世俗政党。显然,真主党的社会福利活动在什叶派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政党或组织。
其三,包括阿迈勒在内的其他政党都往往深陷腐败丑闻,即便是社会福利活动也普遍存在中饱私囊、行贿受贿等现象,而真主党则以信仰和纪律约束行为,从未因腐败而受到过指责,即便其政治对手对此也不得不承认。真主党因此而获得了“干净先生(Mr. Clean)”的美誉。
其四,真主党注意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指导社会福利活动,以保证服务质量。许多医生、工程师受真主党奉献精神的感召,放弃高收入的工作,自愿从事社会服务。而且,真主党纪律严明,行事高效,重建活动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社会福利活动,真主党的实力与影响相比其他政党都稳步增强和扩大,乃至于成为黎巴嫩最得民心的一支政治力量。广泛细致的社会福利活动是真主党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真主党以切实的行动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它才能与黎巴嫩社会紧密结合,在1992年以来的历届议会大选和市议会选举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也才能在与强大的以色列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往期推荐:
4.【中心成果】李福泉:什叶派宗教网络视角下的中东政治与伊朗外交
编辑:李炫璇
责编:张向荣
审核:李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