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琐忆】姜德清||钢铁之师 气吞老山——战火中的七连

文摘   文化   2024-11-22 08:45   山东  


钢铁之师 气吞老山
——战火中的七连
         

 

张发奎  口述
姜德清  整理
         

 

         

 

         

 

在血与火交织的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有这样一支传奇劲旅,在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率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张团长那16句兵法,是克敌制胜的锦囊,是战场上不二法门,每一句都凝聚着智慧与勇气,如同锋利的刀刃,直插敌人的软肋。    
         

 

         

 

    
         

 

         

 

    
         

 

作战室沙盘是他们的战略之眼,300多个插满小红旗的阵地,清晰标注着敌军的一举一动。张发奎团长和张以明政委,这两位南京高级步校的科班精英,如同敏锐的猎鹰,每次亲临阵地都能带回珍贵的现场考察新标图,让陌生的战场变成温暖熟悉的家园,战士们亲如兄弟,彼此关怀,构成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司令部在参谋长苗见春的率领下,是智慧的锦囊库,坐阵筹划或靠前指挥,总能给出绝妙之策。政治处主任崔德润带领下的政工团队,如同一股股春风,战斗展开在哪里,思想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让战斗事迹如花朵绽放在团的《抗敌报》上,政治攻势气势磅礴又细致入微。后勤处则铸就了一条钢铁运输线,人背马驮,攀岩走险,在枪林弹雨中稳如泰山,为前线提供坚实的保障。司政后三线一心,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在团长和政委正确决策下高效运转。
         

 

    
         

 

而3营7连,就是这支钢铁之师的一把利刃。在营长张景才等领导的指挥下,连长李达久和指导员崔兆鹏,带领200余名战士和15名干部的加强连,镇守八里河东山北侧阵地。他们如虎狼之师,出击作战80多次,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在血与火中奋勇杀敌,毙伤敌军众多,我方虽有牺牲和伤痛,但以小代价换取了辉煌战果,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成为战歌中最嘹亮的音符,闪耀在防御作战的历史天空。
         

 

    
         

 

         

 

    
         

 

         

 

    
         

 

01 烽火日记  鲜血著成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本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日记,它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这本日记,历经枪林弹雨被珍藏了 39 年,每一页都浸透着战士们的鲜血,每一个字都诉说着残酷与坚韧。
那是一片血火交织的战场,死亡的阴影如鬼魅般徘徊。1985年6月2日,清晨的曙光被硝烟遮蔽,排长高福胜在—26号阵地的战火中英勇献身。同一天蔡金华也因重伤不治,壮烈牺牲。他们的离去,是连队巨大的损失,却也成为激励战友们奋勇向前的悲壮号角。谭德银、李立生身负重伤,韩本宝、石志广、杨晓丹也都轻伤不下火线,他们如同浴火凤凰,在伤痛中坚守,展现出无畏的勇气。    
战场上的残酷,是无情炮弹的肆虐。7月16日,配属连队在开辟通路时,一名战士被炸掉一只脚,那惨烈场景如同噩梦一般,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7月17日,敌人如恶魔般的炮火,向我阵地倾泻了40余发炮弹,工事被炸得支离破碎,被子、蚊帐在爆炸中化为灰烬,战士们战斗生活之地瞬间成为废墟。
时间在战火中流淌,伤痛却从未停止。8月8日至11日,战士贺德军、刘晓祥受重伤;8月20日,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27号阵地,200余发炮弹将阵地炸得千疮百孔,4班长宋光凯在—25号阵地牺牲,排长身负重伤。每一次伤亡,都像是一把利刃,刺痛着战士们的心,却无法摧毁他们钢铁般意志。
10月7日,敌人偷袭让右邻团后指伤亡惨重,那距离7连猫耳洞仅20米左右的血腥场景,时刻向官兵提醒敌人的狡诈与凶残。10月17日,战士黄贤华、任明锁被敌军手雷炸伤;12月25日,7班长王好峰被地雷炸掉一只脚,他们的伤痛是战争留下的残酷印记。
然而,在残酷的战斗面前,7连从未退缩。在反敌F1战斗中,战士们怀着“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信念,让敌人付出了数倍于我的沉痛代价。
6月2日凌晨那场激战,更是刻骨铭心。敌军趁我部接防尚不适应之机,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对我 7 连阵地进行轮番轰炸和进攻。敌人炸断了有线电话线路,妄图切断我们的通信。但我们的战士没有畏惧,连指迅速启用无线联络。通信连分机站人员在炮火中勇敢前出抢修线路,他们是战场上的无名英雄。战斗最激烈时,空气仿佛都要凝固,连长李达久在焦急等待密码解译时,果断用洪湖方言与谭德银联络,这一妙计让敌人措手不及。在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时刻,战士们用方言传递着信息,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希望之光。    
经过3个多小时步炮协同作战,在我军强大炮火支援下,7连战士们如英勇的战神,打退了敌人3次疯狂冲击,粉碎了敌军“M—2”反扑计划。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阵地,实现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迈誓言。他们是祖国南疆的钢铁卫士,在烽火中书写了一曲壮丽的胜利之歌,那歌声将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奋勇向前。
         

 

    
         

 

         

 

    
         

 

         

 

02.炮火迎春  飞天饺子
         

 

1986年大年初一的晨曦,如一位温婉的使者,轻轻拨开八里河东山那淡淡的雾气。峦风似轻纱曼舞,萦绕在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仿佛试图掩盖那残酷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3营7连驻守的26号阵地却呈现出别样的氛围,这里弥漫着迎春的热闹。    
副连长刘振林、卫生员赵龙、通信员薛鹏和营部无线电联络员刘连昌,这些钢铁般的战士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早早起身。对他们而言,春节是心中那一抹无法割舍的温情,包饺子这一传统习俗,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连接着他们与家乡、与和平。在枪林弹雨的肆虐下,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庄重,包饺子已然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是他们在血与火的炼狱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慰藉。
刘振林如一位技艺娴熟的大师,毅然挽起袖子,用那大塑料盆和面。他的神情专注而坚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仿佛正在完成一项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使命。赵龙则在炮弹箱拼成的简陋案板上大展身手,“乒乓乒乓”的剁馅声,如同激昂的战歌,在这寂静又危机四伏的阵地上奏响。那雪菜和扣肉罐头在他手中变成了珍贵食材,为这特殊的年夜饭增添了几分独特滋味。刘连昌也没闲着,他细心地给煤油炉子添油,如同呵护着希望的火种,同时认真清理放饺子的地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薛鹏自知包饺子是个“高技术活儿”,便主动请缨站岗放哨,他那挺拔身姿如同守护阵地的青松,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向。    
在这高山峻岭的阵地上,没有鞭炮的噼里啪啦,没有传统春节的热闹喧嚣,但战士们自有他们的办法。薛鹏手中那两支装满子弹的冲锋枪,就是他们的“鞭炮”,那子弹射出的声音,是他们对春节的独特庆祝,是在战火中绽放的别样烟火,饱含着对和平的祈愿和对家乡的思念。
经过两个多小时辛勤忙碌,饺子即将大功告成。刘连昌刚点燃煤油炉烧水,准备迎接这来之不易的盛宴。然而,战争的残酷总是突如其来,“嗖嗖嗖”,那尖锐的声音如死神的呼啸,无情地划破了空气。刘副连长大喊一声:“防炮袭!”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指挥所内回响。3人如敏捷的猎豹般迅速钻进猫耳洞。刹那间,“轰隆隆”两声巨响,炮弹在猫耳洞前炸开,那爆炸的威力如恶魔怒吼,震撼着大地。
炮击过后,他们从猫耳洞钻出,眼前的景象一片狼藉,宛如世界末日。临时厨房被炸得粉碎,那残骸像是在无声哭诉战争的暴虐。饺子散落各处,像是被战争之神无情玩弄的棋子。钢精锅满是窟窿,水袋被炸坏,水在战壕里肆意流淌,恰似家乡那宁静的水田,却又充满了讽刺意味。
战士们并未被这残酷的场景打倒,他们怀着对家乡美食的执着,把饺子从弹坑里捡回来,轻轻吹去尘土,拍拍上面的泥污。随后,烧上一盆水,将这些经历了炮火洗礼的饺子下到盆子里煮了起来。炮弹声仿佛成了这顿年夜饭特殊的伴奏,那贺声虽恐怖,却无法摧毁战士们心中的温情。奇迹般地,饺子像是懂得战士们的心,在硝烟弥漫中依然保持完整,仿佛是和平与希望的顽强象征。    
战士们用手榴弹箱拼成饭桌,摆上罐头和饺子,刘副连长拿出珍藏的绿豆大曲,那酒液在手榴弹盖子里闪烁着光亮,如同黑暗中的星星。大家端起碰杯,互道新年好,互相拜年,那热闹氛围在这小小的阵地上蔓延开来。他们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沉浸在这来之不易的欢乐时刻,每一个笑容都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抚着彼此的心。
望着这场景,战士们心中虽满是对敌人的愤恨,但眼神中更多是坚定如磐石般的信念。他们深知,战争仍在继续,敌人的炮火只是暂时的干扰,无法摧毁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此刻,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如熊熊烈火在胸中燃烧,盼望着出击的命令。他们要为这顿饺子,为祖国和人民,向那些破坏和平的敌人讨回公道。他们要让正义的旗帜在八里河东山高高飘扬,让春节的温暖真正回归这片被战火灼烧的土地。在这小小的阵地上,愤怒、坚韧与对和平的无限向往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赞歌。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珍宝。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世界某些角落仍有战争阴云。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伤痛,要珍惜和平。应积极行动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努力消除战争根源,让每个家庭能在和平中团聚,让春节欢笑不再被炮火打断,让饺子代表的团圆美好在世界各处绽放,让和平之光照亮世界。
         

 

         

 

    
         

 

         

 

    
         

 

03.英雄不死  浩气长存
         

 

    在南疆那片被热血浸染的神圣土地上,每一寸焦土都是一部壮烈的史诗,每一缕硝烟都是英雄不朽的灵魂在呐喊。这里,是勇气与牺牲交织的战场,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而高福胜烈士,无疑是那璀璨星河中最为耀眼的星辰,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奏响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战歌。
    当高福胜从136师调到7连担任3排长之时,他宛如一颗神秘而充满力量的种子,悄然播撒在这片即将燃起战火的土地。或许很多战友还未来得及记住他那质朴而坚毅的面容,但他那挺拔如松的身影,却如破晓时分穿透黑暗的第一缕曙光,带着胜利与希望的信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是对战斗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是他第二次踏上残酷的战场,战争的狰狞面目如汹涌澎湃吞噬一切的怒潮,瞬间将他无情地卷入其中。敌人的子弹如恶魔的獠牙,狠狠咬在他的左半个身子上,留下了残酷的印记。然而,高福胜就像一座钢铁铸就的巨人,屹立不倒。那伤口的疼痛,如同无数钢针深深刺入,但他眉头都未曾皱一下。年轻的通信员蔡金华,眼中满是焦急与担忧,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宛如暴风雨中颤抖的花朵。他急忙为排长包扎,双手因紧张而微微颤抖。而高福胜却一瞪眼睛,那目光如电,厉声说道:“你哭什么!战士流血不流泪。”这话语,恰似洪钟大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久久回响,震碎了恐惧的枷锁,凝聚起钢铁般的力量,让每一个战士的热血为之沸腾。
    高福胜似一位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军师,在枪林弹雨的混乱中,敏锐洞察到战局的关键所在。敌人如饿狼般疯狂扑来,气势汹汹,而守住26号阵地的命脉,在于更前置的—26号阵地。他如同一头负伤却斗志昂扬的雄狮,抓起一根竹竿,那竹竿在他手中仿佛变成了支撑天地的支柱,支撑着他那负伤的身躯。在蔡金华的搀扶下,他一步一个血印地向着—26号阵地艰难前行,每一步都似在书写着壮丽无比的史诗。那血印,是他对阵地忠诚的见证,是他无畏精神的烙印。他一边走,一边通过对讲机指挥战斗,那声音清晰而有力,如同精确无误的指挥棒,为炮兵指引着打击目标。连长关切的询问传来,他的回答坚定如磐石:“连长放心!只要有我高福胜在,决不丢失一寸阵地。”这誓言,宛如汹涌澎湃、冲击礁石的海浪,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如同冲锋的号角,激励着全排战友奋勇杀敌。在他的鼓舞下,战友们如猛虎下山,将敌人的第三次反扑无情地击退。    
    然而,敌人如鬼魅般阴魂不散,第四次反扑如黑暗的阴霾,带着死亡的气息笼罩着阵地。此时,高福胜排长和蔡金华通信员都已身负重伤,鲜血从伤口涌出。消息传到指导员耳中,指导员心急如焚。可高福胜排长却如守护阵地的神祇,未等指导员说完,便急切地说道:“我是排长,是阵地指挥长。关键时刻,我怎么能够离开自己的战斗位置?你们不要为我分心,我负伤的事情也不要报告上级。”说完,他毅然扔下话筒,那动作如决绝的勇士斩断了所有退路,毫不犹豫再次投身到激烈的战斗中。他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明知命运凶险,却依然选择为荣誉和使命而战。
    命运的残酷如恶魔的利爪,毫无预兆地伸来。敌人的炮弹如死神的咆哮,在他和蔡金华左前方3米处爆炸,弹片无情地穿进了高福胜的左胸、左肘、左胫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身体,也染红了那背后象征着希望与联系的“861”对讲机。他昏迷了过去,那倒下的身影如同一座崩塌的山峰。蔡金华也被炮弹炸得浑身是伤,如同被暴风雨摧残后的残枝,倒在血泊之中。两位坚强的战士躺在阵地上,宛如受伤的雄鹰暂时折翼。但这只是短暂的停歇,苏醒后的他们,如负伤却依然凶猛的雄狮,咬紧牙关爬坐起来。高福胜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抓起对讲机,用那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断断续续的声音向连指报告:“指导员……连长……我不行了。你们要组织好战斗,守住阵地……”话未说完,他再次陷入了昏迷,仿佛被黑暗的深渊无情吞噬。    
    蔡金华,这位年轻而英勇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心中依然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如一位无畏的勇士,肩负着使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仍然坚持把四箱手榴弹送到前沿哨位。那四箱手榴弹,是他对胜利的执着,是他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战斗仍在继续,敌人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涌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凶残的光。而高福胜排长和蔡金华通信员却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宛如一把利刃刺进了战友们的心。战友们的心如同被重锤狠狠敲击,刺痛万分,那是失去至亲战友悲情。但此时,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因为高排长和蔡金华的精神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全排各哨位火力全开,机枪吐着火舌,冲锋枪横扫顽敌。我方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覆盖了阵地前沿,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战士们怀着复仇和必胜的信念,在步炮协同迅猛打击下,敌军终于如溃败的潮水,狼狈不堪地退往马黄坪方向。    
    战斗胜利了,那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然而,高福胜排长和蔡金华通信员却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们热爱并为之战斗的土地。他们的牺牲,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团党委成员们深知高福胜家庭困难,那是一个多口之家,没有住房,父母年迈体弱、疾病缠身,弟弟妹妹年幼无知,背负着欠款。团长、政委毫不犹豫带头捐款,党委成员们纷纷效仿,那一张张带着温度的纸币,如同一片片爱的羽毛,汇聚成爱的海洋。这是对英雄的敬意,是对他们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回馈。
    高福胜、蔡金华能够做到一息尚存战斗不止,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如深邃无垠的海洋,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他们的觉悟如高耸入云的灯塔,在黑暗中指引着他们为革命利益和国家责任奋勇前行。他们舍弃了个人的利益,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国家责任为上,向着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坚定前行。两次奔赴南疆战场的高福胜,红心向党的蔡金华,完成了军人最光荣的使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团党委为高福胜和蔡金华各报请追记一等功;蔡金华被追记认为共产党员。团《抗敌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以及各省市地方报刊纷纷转载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如繁星璀璨,永远闪耀在军旅征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勇拼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和平的岁月里,我们更应铭记他们的付出,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英雄的光辉永不磨灭。    
         

 

    
         

 

         

 

    
         

 

         

 

    
         

 

(本文部分图片资料由沈顺根提供)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姜德清1974年12月入伍,任团、师、军政治部门组织干事,军区整党联络部秘书。转业后,任20年某银行领导,两袖清风,光荣退休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第二期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了解平台情况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军旅原创文学
本公众号主要致力于军旅领域文学作品的推广。这里是军人、曾经的军人、军(烈)属以及关心军人群体文友的精神家园!【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将以努力为广大军人群体和关心军队建设的作者群体服务为己任,为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鼓与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