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散记】姜德清||芭蕉坪战火传奇——智慧与勇气的殊死较量
文摘
文化
2024-11-09 21:12
山东
在老山那片被炮火洗礼的青山绿水间,曾经有这样一支劲旅,他们如璀璨的明星闪耀于战火硝烟之中。英雄的413团在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的率领下,以其非凡的战斗意志,铸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而他们与敌人的精彩博弈,如同壮丽的史诗画卷,在战争的长河中徐徐展开。英雄的413团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在南疆的烽火中声名远扬。他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象征,被全团官兵亲切地称之为“二张”。这一称呼,在敌人的耳中不断传颂,在翻译的误读下,最终演变成了“二长”。团长张发奎,那是一位有着“长腿”之称的勇者。18华里的宽正面,那是一条蜿蜒曲折、充满艰险的生死防线,犹如一条盘踞在山间的巨石怪蟒,250 多个山头阵地,星罗棋布地散洒其上。每一个山头都有着独特的地形,或陡峭如削,或沟壑纵横,或怪木密布。团长张发奎在这片复杂的区域中穿梭,无论是布雷区那隐藏着致命危险的山头,还是封锁线那如同鬼魅般的哨所,都留下了他智勇双全的身影。他的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死神共舞,又像是在和胜利拥抱。他是战场上难以战胜的指挥长,如同一位勇猛无畏的猎手,穿梭于山林之间。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能敏锐地洞察每一个战机。他的行动迅速而果敢,当危险来临,他总能提前预判,带领部队巧妙地避开敌人的锋芒;当战机出现,他又能如猎豹扑食般迅速出击,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政委张以明,则是在宁思寻谋中显现其“长脸”之功。他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300多个阵地哨卡,这些天然石窟和猫耳洞遍布在广袤的战场上,有的位于悬崖之巅,有的隐藏在山谷深处,有的在茂密丛林的掩护之下。张政委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战士们的心田。那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只要指战员听到,就会信心百倍,如勇猛的战士听到冲锋号角,争先恐后地杀敌立功。他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与战士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对家乡的思念等重重困难,而张以明政委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战士们心中那扇坚强的门,让他们在战场上无所畏惧,为了国家和人民奋勇向前。 413团当面之敌是一个师的兵力,指挥长名为乌力。此人堪称解放军的三传弟子,他将林彪和许世友的指挥方略研究得十分透彻,那巧妙的近战夜战利用得炉火纯青。他把中国祖师爷曾经传授给他们的精华战法,融入到自己的指挥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南方作战风格。他是个狡诈刁钻的战地指挥长,每一次行动都经过精心策划,充满了阴谋与诡诈。他两次对我方发动攻击,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对手。我413 团指挥集团并未轻视,通过不断侦察研究,将“乌力”的战法掌握得十分清楚透彻。413团智囊团先后精心制订出12套作战预案,这些先知先觉的策划,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全方位守护着我方阵地。 那《防斩首》方案,犹如一座坚固城堡,守护着他们的指挥核心;那《防炮击》方案,像是一张巨大保护伞,抵御着敌人炮火的侵袭;那《防偷袭》方案,如同一张细密罗网,让敌人的抓捕行动无处遁形;那《防袭扰》方案,则是一道坚实屏障,阻挡着敌人的近战夜战。“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作战方略,如同精心编织的一张大网,严阵以待,不给敌人丝毫可乘之机。那天,张团长又想起了一件事,搞不明白,就询问苗参谋长:“都说有两个乌力,那个乌力是谁?”苗参谋长仰天大笑,叫了一声“乌力”,迎声那只军犬窜了进来。是的!他(它)俩确实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忠诚主人,又骁勇善战。至此,两个“乌力”的名子在军营中叫响了。指战员们只要是看到这只无声的战友,大家都会提高警惕,时刻防止对面強敌乌力的偷袭或进犯。就是这只无声的战友,在部队凯旋登车后,它在后面追踪上百里,硬是钻进了回家的军列。这只无声的战友,与战士们一同经历了枪林弹雨,也成为了战士们心中一份特殊的慰藉,是战场上别样的温馨。上战场的当天夜里,敌人趁我军立足未稳,于夜里11点发起攻击,战火一直持续到天明。这一战,我团一伤一亡,战友的鲜血刺痛了所有人的心。团长、政委等领导,目睹这惨烈场景,满心惆怅,战争的残酷第一次如此真实地冲击着他们。 那是刚上战场没几天,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参谋长苗见春乘坐指挥车,在司机姬庆友的驾驶下,赶往集团军参加军事会议。车至入山险路,危险降临。小青山敌军观察哨发现了他们,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山头被炸得天昏地暗,但他们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车在盘山路上行驶,路况极差,弹坑密布。这路,对他们的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既要防炮弹,又要躲弹坑,稍不注意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可他们仍在艰难前行。就在这时,后面兄弟团指挥车超车提示,他们才发现车已爆胎。若再继续行驶,后果不堪设想。司机姬庆友迅速下车换胎,他光着膀子,在紧张与危险中争分夺秒。团长等人则奔向树林隐蔽,而敌人的炮弹又铺天盖地打来,可他们再次逃过一劫。车修好后,他们继续赶路,按时抵达会议现场。这一路,他们经历了天上防炮击、地下躲弹坑、车轮爆胎易侧翻、修车时遭炮弹追击、路两边是悬崖谷底这五道鬼门关,却顽强地闯了过来,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二张”深受官兵信任与崇敬,却也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军在芭蕉坪一侧的团指挥所外,设置了一段500多米的炮击死亡线。 那天,接到师的临时通知召开作战会议,团长、政委不得不白天通过这条看似短途却又漫长的生命线。这条死亡线就像一条横亘在生死之间的鸿沟,充满了危险气息。敌人的炮弹就像是死神使者,随时准备收割生命。团长、政委登上指挥车,团长与司机吴国发耳语了几句,显然是授予什么秘诀。司机小吴镇定自若,他的眼神坚定而沉稳,仿佛在告诉大家他有十足的把握。他驾车左来右去,时而加速冲刺,时而人为放慢,就像一位高超的赛车手在赛道上竞技。出门见安,这次他们成功地冲入了安全区。晚上返回时,团长、政委的指挥车行至死亡线中间,一颗炮弹在车前爆炸。那火光瞬间照亮了夜空,如同一朵盛开在黑暗中的死亡之花。接着炮弹又在车前车后连续爆炸。团长高喊:“下车隐蔽,跟我来!” 他们钻进树木稀疏的林子,这片林子虽然树木不多,但每一棵都像是救命稻草,敌人失去目标后停止炮击。待夜幕降临,3 人灭灯驾驶安全返回团指挥所。这一系列行动,如同在炮弹缝隙中捉迷藏,又似在死亡边缘跳着奇妙的舞蹈。团长的每一个指令都关乎生死,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钢丝上行走。司机不解,团长解释道:“敌军是徒弟,我们是老师。他的炮击斩首是‘一瞄二修三覆盖’,主观判断咱们会跑入密林处。”他们在生死瞬间的抉择,展现出临危不惧的智慧与勇气。他们让战士们明白,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死神。乌力大校的斩首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他气急败坏地又策划了一个新的阴谋。在方圆10多公里的高山上设了12道观察哨,这些炮观就像一双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窥视着芭蕉坪阵地的一举一动。并24小时侦察“二张”的行动规律,企图追踪打击。那天,团长张发奎、参谋长苗见春等人带着拟定的还击计划方案,去3炮连指挥所实施落实。中途又遇上3营长张景才,他们成行7人,一路小心隐蔽,行动干净利落。但仍被敌军炮观监视无余。张团长预感敌炮来袭,7人迅速躲进3炮连阵地掩体,急速下达命令后准备回返时,团长说:“我们现在处境很糟糕,快走,进入山腰钢架工事,防敌人的钻地炮弹。”这个钢架掩体相对比较坚固,他们7人,前脚刚迈进工事,随后炮弹就追了上来,最近的一颗炮弹爆炸距离团长不到2米。那颗炮弹爆炸的冲击力几乎要将人的灵魂震出体外,巨大的轰鸣声在耳边回荡,仿佛是死神的咆哮。敌人这次可是豁出了老本,开始大面积炮火覆盖,并有重点的发射打击。上百发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大地在颤抖,树木被连根撅起,郁郁葱葱的山林瞬间变成了一片焦土,石头被炸飞,巨大石块从山上滚落,扬起漫天尘土,场景惨不忍睹,仿佛是一幅描绘地狱的画卷。但我英雄的3炮连指战员沉着冷静,巧妙迎敌,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敌人大打出手的同时,无疑也暴露了他们的炮位信息。张团长及时捕捉到这个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果断下令:“师、团炮群重炮猛轰敌炮兵阵地”。炮弹如复仇的火焰,打得敌人大炮哑火、枪声停止。我方却无一人伤亡,创造了重炮战场上的奇迹。张团长、苗参谋长、张营长,他们料敌如神,就像战场上的先知,每一个决策都精准无比。他们带领战士们一次次化险为夷,在枪林弹雨中守护着阵地,他们的存在就像战士们心中的定海神针,让大家在残酷的战斗中保持镇定自若。敌军有“两怕”,一怕消耗油料,二怕浪费子弹。张团长发起还击炸敌油料库,这是一次直击敌人要害的行动,如同在敌人心脏上插上一把利刃。张团长先组织判定3处疑似油料库,这些加油重地,有的在山谷深处,被茂密的植被掩盖;有的在山腰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经过观察取舍,打击目标锁定在马黄坪高地的油料库。这一过程就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敌人的防守情况和地形地貌等。通过对敌人车辆进出时间、数量等情况的分析,去伪存真,找准敌人油料库的真正所在。接着制定周密打击方案,同时协调军、师、团炮群。这个作战计划就像是一部精密机器,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天正是天朗气清,张团长走上指挥台,一声令下,万炮齐发,天空被炮火照亮,大地在颤抖。敌人的油料库被炸成大坑,下雨时满满积水,就像是敌人的眼泪汇聚而成。敌人失去了油料库,车辆断了给养,各种作战行动陷入瘫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从此,413团阵地再无大规模袭扰和炮击,打出了国威军威。张团长的这次行动,像一把锋利的剑,斩断了敌人的咽喉,让敌人在痛苦中挣扎,也让413团士气大振,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南疆的这场战争中,“二张”以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他们的故事成为传奇,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敌军的乌力后来晋升为将军,他在回忆录里不得不承认,八里河东山芭蕉坪的“二张”,是他军旅生涯中最难对付的敌手。“二张”的事迹如同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老兵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这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是民族精神的闪耀,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战斗的英雄们。英雄们的精神穿越时空,我们在和平年代也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的热血与激情。国家和平发展与安全稳定,凝结英雄们的生命和鲜血,我们世世代代应该倍加珍惜珍重。(张发奎团长审阅)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姜德清,1974年12月入伍,任团、师、军政治部门组织干事,军区整党联络部秘书。转业后,任20年某银行领导,两袖清风,光荣退休。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第二期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