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乡当知青
第四章 参军到部队
第五章 退伍回家乡
1982年8月,中专毕业的我被分配回了驻地在上海的老连队。当时的我,正满心期待着能在部队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甚至已将其视作终身职业。然而,恰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第七次大裁军,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
连长找我谈话,给出了几个选择:要么留在宝钢,随部队转制为地方企业;要么依照部队指令前往深圳,同样转制为地方企业;要么按照部队指令去往本溪,也是跟随部队转制为地方企业;再不然就是退伍返乡。这无疑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抉择啊!借着义务兵服役满三年可享受探亲假的契机,我带着连长给出的这些选项,申请回家探亲,想着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回到家中,看到因病瘫痪卧床的父亲,全靠继母悉心照料陪护。这可真是忠孝难以两全呀,归队时,父亲眼含泪水,紧紧握住我的手,而后又恋恋不舍地缓缓松开。
归队后,我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向连长递交了退伍申请,10月获批退伍。说实话,那时我心里是极不情愿离开部队的,真舍不得那身军装,一心就想着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部队建设上呢。后来我了解到,直至1983年11月,部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撤编工作。基建工程兵的大部分人员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北京市以及相关省、市、自治区(也就是兵改工);水文地质部队转隶有关军区;战备通信部队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水电、交通、黄金地质部队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一节 回溯基建工程兵的历程
基建工程兵,从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到1983年8月撤销,仅仅存续了18年。基建工程兵部队最大的建制为师(支队),涵盖建筑安装施工部队、水文地质部队、铀矿地质矿山部队、黄金地质勘探生产部队、基建工程支队等。在其组建的16年间,先后承担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132项,工业和民用建筑竣工面积达1800万平方米。所属的水文地质部队共完成水文普查面积224万多平方公里,钻井工作量近80万米,把我国众多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和地下水资源都清晰查明了。黄金、铀矿、地质等部队也都为国家建设立下了赫赫功勋。
基建工程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兵种。1966年8月1日,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求,中央决定将其直属的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即工改兵),让其成为一支职业化的施工队伍,以此来化解地方施工队伍在施工期间因家属问题产生的诸多牵累、跨区域调动困难等一系列矛盾。在中央作出组建基建工程兵决定的当年,就分别从冶金部、煤炭部、水电部、化工部、建工部、交通部等中央各部直属的施工队伍中抽调相关人员,组建了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队(1支队、21支队、41支队、61支队、81支队和851大队)。基建工程兵组建后,接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双重领导。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就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在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建设中也多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突击队。
在第一批基建工程兵组建之后,中央于1971年至1979年,又陆续组建了铀矿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普查、北京地铁和市政建设、战备通信、黄金地质等部队。随着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不断扩充,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经中央批准,基建工程兵领导机构于1978年1月正式成立。李人林担任主任,副总理谷牧兼任政治委员,机关主要设置指挥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等。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下辖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兵力约50万人。
尽管基建工程兵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在部队建设方面依然贯彻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基建工程兵的建设方针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自组建以来,基建工程兵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工程建设中,基建工程兵不畏艰苦、不惧脏累,靠着顽强拼搏、勇于创业的精神,先后完成了湖北省化工厂和化肥厂、陕西省桑树坪煤矿、贵州盘县矿区、辽宁铁法矿区、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公司、山西古交矿区以及潘家口水库等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130多项;探明了一批铀和黄金矿床;完成了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为北京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建造了大批教学、科研楼房、厂房以及民用住宅;完成了华北、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220余万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填补了国家雪线以下3350万平方公里中最艰苦地区的大面积水文地质空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修筑和改造秦岭、天山、川藏和青藏等公路2300公里;参与了河南省抗洪救灾和辽宁、河北等地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基建工程兵部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雷锋式好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