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分享者、科普者
欢迎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没有运动负荷就没有运动训练”是体育圈内公认的一句话。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动负荷”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用“强度”和“量”两个维度来描述运动负荷已经不能满足科研和发展的需要,而是更加倾向于将运动负荷分为内部负荷和外部负荷。
而“心率”作为内部负荷中的重要一环,可以非常及时、准确地检测训练过程,获取训练数据,这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所以今天就从心率这一角度来聊一下训练。
检测心率最好用到polar表、apple watch、佳明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心率的检测一般包括基础心率、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后心率。
基础心率指清晨起床前的心率,此时心脏处于较为平稳状态,连续几天对基础心率进行测试并记录,可以观察到运动员基础心率的一个变化状态。
测量基础心率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运动后基础心率不变或变化不大,说明运动负荷适宜,提示心率功能良好;
运动后基础心率变化不稳定或变化较大,提示心率功能一般(需要考虑熬夜等其他因素造成);
当运动员晨起安静状态的基础心率连续几天比正常值高5~10次,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较差以及疲劳的发生。
1.运动时心率
运动时心率可以及时反馈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强度。监控运动心率时,通常先计算运动员的最大心率。
计算最大心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220-实际年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这个方法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太准确,所以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应当为:
最大心率=211-(实际年龄x0.64)
2.心率区间
为了方便运动员跟踪运动心率,又根据训练强度的不同,划分出了心率区间:
现在的穿戴式设备也内置了这项功能,可以自动测算出适合本人的心率区间,下图就是我的心率区间和运动心率,两者放在一起体现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训练效果,比如说这次运动心率区间1、3、2总体占比较多,就足以说明这是一次有氧偏休闲的运动。
3.目标心率区
为了让训练更有效率、更具针对性,不断地让运动员往训练目标靠拢,所以说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合理使用目标心率区。比如说我要发展10公里跑,我就会制定一个专属的目标心率区,参考如下。
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检测运动后心率可以反馈出运动员近期训练的情况,判断运动员是否疲劳,如检测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下一步训练计划的制定。
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量是在运动停止后即刻进行的。
恢复期心率一般情况下以运动后两分钟开始测试,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和训练效果。恢复期心率下降速度可以反映心血管的机能状况,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如果在一定训练时期内,运动员运动后心率出现跳动异常,变化不稳定,恢复水平降低,此时教练员一定要引起重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更多体能内容,关注体能CLUB
体能视频 点击学习
持续更新
作者简介
-本硕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专业
-原山东女足体能教练
-原山西、福建滑板队体能教练
想要进合作、咨询的可以加我微信
点击“在看”每天获取最新体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