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材是内胚型、中胚型还是外胚型?(含训练及饮食建议)

文摘   体育   2024-03-29 10:50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体能CLUB

体能CLUB 让体能无所不能

欢迎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瘦?为什么有些人喝凉水都胖?为什么有些人长肌肉很困难?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好像就很壮?』

上个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William Sheldon试图研究体型与个性特征等方面因素的关系,采集了上千张大学生体型照片,并依此分为内胚型、外胚型和中胚型三种不同类型,但实践证明这种联系并不存在。

不过这种分类的概念很快就被运动科学家所接受,又延伸出了“体型决定天赋”、“体型决定个人的饮食和训练”等等论断。本文就通过这三种体型来介绍下不同体型下的训练科学和饮食科学。


(依次外胚、中胚、内胚)

       
一、外胚体型

追求极致瘦的女孩或者模特基本都是这个体型,外胚型身材通常代表着瘦,四肢修长、身材轻盈、体脂率低、骨架和关节小、肌肉欠发达是这类体型的特点。拥有这类体型的人新陈代谢要比其他体型的人快得多,会迅速消耗大量卡路里,优点是怎么吃都不胖,但这个即是优点也是缺点,对于健身的人来说是致命问题,增加体重和练出大维度的肌肉非常困难。

1.训练建议:

应着重发展大肌群,采取肌肥大的训练方法,尽量减少做有氧训练的比重。

负荷量与负荷强度:65~85%1RM;6~12次,3~6组

间歇时间:30s~1.5分钟

(一天训练计划)

也可采用5x5训练计划:力量训练:StrongLifts 5x5

       2.饮食建议

建议采用高频率饮食,让身体始终保持热量盈余(能力摄入>能力消耗),外胚型人可采取低脂饮食,在饮食比例上推荐40%碳水、40%蛋白质、20%脂肪,同时需要合理使用运动补给。由于外胚体型的人代谢快,可以尝试在睡前两小时内进行加餐,防止夜间肌肉的分解代谢。


二、中胚体型

中胚体型被称为健美的最佳体型,具有骨架大、胸背部宽阔、躯干与四肢比例协调、身材匀称、容易增肌、力量发达的特点。拥有这种体型的人白肌纤维较为发达,能够承受大重量、深层次肌群的力量训练,对于健身初学者而言,肌肉维度的发展和身材的变化见效很快,但是这个体型的缺点是如果不注意饮食结构就容易积累脂肪,所以中胚型体质的人往往要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均衡。

1.训练建议

中胚型应采取无氧与有氧结合的训练方式,如果脂肪含量过高,训练计划有氧训练的比重适当加重,如果体脂率正常,肌肉含量过低应着重进行力量训练。常规的中胚型人群力量训练4-5次/周,高强度间歇训练或混氧训练2-3次/周,低强度有氧训练(长跑、自行车、椭圆机)1-2次/周。

参考:

AMRAP训练法

EMOM训练

For Time训练

2.饮食建议

       根据研究,中胚型人群具有良好的胰岛素敏感性,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会对血糖水平造成严重破坏,饮食上推荐40%碳水、30%蛋白质、30%脂肪。


三、内胚体型

内胚型就是传说中“喝水都会胖”的那一类人,具有骨架大、身材矮壮、肌肉发达圆润、四肢较短、易储存脂肪、代谢缓慢的特点。这一类人可以保持大重量训练的稳定性,更具备适应大重量训练的天赋,相对中胚体型的来说他们更容易增肌,但是问题是这个体型的人群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体脂率,肌肉与脂肪的分离度不佳,这也就是为什么摸一些很健壮“胖子”感觉他们的肉很瓷实的原因所在了。

1.训练建议

内胚型和中胚型的训练建议大差不差,但是内胚型人群进行有氧训练的比重要有所上升,常规的内胚型人群力量训练2-3次/周,高强度间歇训练或混氧训练2-3次/周,低强度有氧训练(长跑、自行车、椭圆机)2-3次/周。

2.饮食建议

内胚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卡路里的摄入,必要时应减少卡路里摄入,可适当采取高蛋白、低碳水饮食结构,40%蛋白质、25%碳水、35%脂肪。通过低碳水饮食来加速脂肪的燃烧,同时内胚型人群对血糖敏感度高,通过减少碳水可以减少该体型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





更多体能内容,关注体能CLUB



体能视频 点击学习

持续更新

准备活动

点击学习

体能训练

点击学习

运动康复

点击学习

篮球专题

点击学习

足球专题

点击学习

田径专题

点击学习

体育游戏

点击学习

团课训练

点击学习

大众健身

点击学习

核心训练

点击学习

灵敏训练

点击学习

下肢训练

点击学习


作者简介

-本硕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专业

-原山东女足体能教练

-原山西、福建滑板队体能教练

想要进交流群的可以加我微信

_fitnessclub

                                                    


      点击“在看”每天获取最新体能知识    

体能CLUB
体能训练的分享者、科普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