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CLUB 让体能无所不能
欢迎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移动速度是指运动员在特定的方向上快速移动的能力。
·它涵盖加速能力、最大速度能力、速度保持能力。
移动速度主要决定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而步长与步频又受多种生物学因素所制约。
1.步长和步频与跑速的关系
在短跑项目上,随着速度的增长和工作强度的提高在开始阶段是通过步长的增长,之后主要的提高是通过动作的频率的加快。
在实际训练工作中,首先要通过专门素质训练准备和达到适合理想的步幅长度,然后再想办法提高步频。另外,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疲劳的因素将越来越大。百米后程速度下降主要是步频的下降。因此,提高绝对步频相对比较难,而保持步长是可行的。
2.肌纤维类型
肌肉中含有较高的快肌纤维比例将产生快速、较高功率的收缩。含有较高的快肌纤维比例的个体、相对较高的慢肌纤维比例而言,从事短跑运动更具有较高的速度潜力。慢肌纤维较高的个体更适合于从事越野跑、马拉松和其他有氧需求较高的运动。
男性和女性肌纤维百分比是相似的。
3.脂肪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在一定程度反映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从事不同运动运动员的体脂百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男性在6-10%,女性在12-17%范围内,从事短跑运动比较理想。
较低的体脂百分比将对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即使是运动员也不例外。相反,运动员过多的脂肪将对加速能力和速度产生负面影响。
4.技术与协调性
没有两个运动员具有同样的跑步技术,但合理的跑步技术是相似的。纠正手臂动作、身体倾斜度、脚掌的落地、步长过大或过小、紧张状态的错误可以提高加速能力和速度。
协调性是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有效提高速度,个体必须协调四肢的动作和肌肉合理用力,任何不正确或效率低的肢体动作都将不利于速度的提高。
协调性训练促进运动员身体动作协调(按合理而适当的顺序运用肌肉)、提高用力效率显得非常重要。例如,高抬腿跑、后踢腿跑等短跑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5.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指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的保持或运动员重复较短距离的冲刺能力。速度耐力在快速跑的前半程不对步频和步长产生影响,但它决定运动员后半程速度减慢的量。即使在100米比赛中,短跑运动员在冲刺阶段的速度都会下降。很多人常说卡尔·刘易斯是100m跑冲刺最快的人,但事实上他是速度减慢最少的人。
速度耐力较低的运动员,由于疲劳的原因,造成在连续的比赛中不能同第一次跑一样拥有高水平的加速和冲刺。
1.跑动技术练习
步法练习:重点应放在加快肢体动作速度上,通过采用多种符合专项动作特性以及与比赛动作频率接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ABC跑、高抬腿跑、踢臀跑、车轮跑。
摆臂练习:重点放在上肢的协调摆动上。如坐姿摆臂、跪姿摆臂、站姿摆臂。
2.启动练习
启动能力训练的目的是为运动员提供最大的加速能力。启动训练包括各种姿势下的起跑练习、负重短距离加速练习和短跑辅助技术练习。如俯卧式起跑、前倒式起跑、推实心球+冲刺、三点式起跑
3.极速跑训练
最大速度训练(100%)的快速跑。采用重复训练方法,短时间、高强度、多次重复进行,提高ATP-CP供能能力,募集更多的白肌纤维参与运动。如果过于频繁,会导致速度障碍。
4.助力速度训练
(1)顺风跑
在所有借助外力的速度训练方法中,顺风跑应该是最佳方法之一。在2~5级风(2m/s~8m/s)条件下,运动员在其技术动作结构未被破坏的前提下,步幅和步频都有所提高,支撑时间缩短,摆动速度加快。是突破速度障碍之有效手段。
(2)下坡跑
下坡跑是指通过借助场地下坡坡度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运动员跑速的训练方法。研究表明,在3-5度的斜坡上全力跑可使水平速度比平地跑的最大速度提高0.5米/秒。下坡跑并没有增加步频,而只是增加了步长。因此,与其它形式的超最大速度训练不同,下坡跑训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小。
(3)牵引跑
可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机械牵引一般人用不到,采用人工牵引即可。人工牵引后者是被牵引者,前者实际上是在做抗阻练习,这是一种有效的、易行的、全天候的助力训练法,被牵引速度超出平跑速度5~10%为宜。牵引力过大会破坏动作的协调性,导致身体后仰和类似于下坡跑的“制动”效应。
与下坡跑相似,牵引训练法同样是以牺牲摆动腿的摆动幅度为代价,换取步频、步幅和蹬摆速度的提高。所以,单一的牵引练习是不可取的,在牵引练习的同时,应结合一些跑、跳练习如加速跑、后蹬跑、跨步跳等,提高摆动腿的摆动幅度。
更多体能内容,关注体能CLUB
体能视频 点击学习
持续更新
作者简介
-本硕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专业
-原山东女足体能教练
-原山西、福建滑板队体能教练
想要进合作、咨询、进交流群的可以加我微信
_fitnessclub
点击“在看”每天获取最新体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