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平衡能力训练?(提升运动表现,防止运动损伤)

文摘   2024-05-28 17:44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体能CLUB

体能CLUB 让体能无所不能

欢迎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导读:

      平衡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但是极为容易被忽视的能力。人体基本所有的运动都是从“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状态,平衡能力的训练不能只局限于滑雪、滑板、BMX小轮车、体操等对平衡能力要求特别高的项目中,其他项目也是如此,甚至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都应该对平衡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平衡能力的定义

平衡能力是指在运动中或在外力作用下,身体所处的姿势以及自动调整或保持姿势的能力。可大致分为三类:

静态平衡: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持特定姿势一段时间的能力,如坐、站立。

动态平衡: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如奔跑、跳跃。

他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下能调整姿势维持平衡,如别人撞你之后,快速调整姿势不被撞到。

二、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

平衡能力受年龄和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中枢神经、肌力等方面影响。

1.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之一,受核心力量与下肢力量的影响较大。平衡能力的增长期为5-14岁,51-60岁下降明显。

2.前庭觉

前庭觉是影响平衡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前庭功能的稳定性具有可塑性,可通过训练加以强化。身体在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会引起前庭器官的位觉感受器产生兴奋,这一感 觉称为前庭感觉。当前庭器官受刺激所引发的位置觉变化、骨骼肌紧张性变化、眼震动和植物性功能变化对保持人体姿势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本体感觉

     分布在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的本体感受器能分别感知肌肉牵引、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一般情况下,视觉、位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相互联系。人体各种感觉都可以帮助肌肉产生正确的本体感觉。

4.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对平衡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如视力下降、前庭迷路部分老年化等退行性变化使姿态调节减退,从而使老年人的姿态平衡受损。


三、平衡能力的训练手段

平衡能力训练分为三种,力量训练非稳定平面训练以及专项技术训练

平衡能力训练有时不被重视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通过力量训练,还有平时的专项技术训练中就可以发展,但这主要是基于表层大肌肉群和本体感觉方面的训练。如果想要继续打磨技术动作,防止受伤,单纯这些训练对于平衡能力的发展还是略有欠缺,还需要发展深层肌肉群。

非稳平面的训练(如BOSU球、瑞士球、TRX)可以有效刺激深层肌肉,使神经系统更好地募集到深层的小肌群,但对表层肌肉刺激不佳,通过安排力量练习与非稳定状态的练习相结合,最后达到表层肌肉与深层肌肉共同发展的效果。

运动员平衡及稳定能力训练
15种平衡能力训练
25种下肢平衡能力训练
10个平衡板训练方法
非稳定平面训练合集点击下方链接⬇️
平衡类小工具训练合集
四、平衡能力训练的意义

对于运动员而言:

平衡能力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力量水平,通过力量提升身体控制能力,进而提升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力量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的结合,可以强化运动员各肌群的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使运动员更加有效地控制身体活动,同时也减少了技术动作的失误率,提升技术稳定性。

平衡能力训练可以解决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身体姿势不稳、本体感觉不好、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不佳、前庭器官对空间位移变化的感受不灵敏以及动作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可以使专项动作之间有序地衔接,提高对专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避免运动损伤等意外发生。

对于大众而言:

平衡能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变弱、骨密度流失和一些运动技能的丧失会导致平衡功能下降。

平衡能力训练对于老年人至关重要,加强下肢力量,可以使身体在失去平衡的瞬间,反射性的产生本体感受的信号,减少了跌倒的机率,避免受到伤害。





更多体能内容,关注体能CLUB



体能视频 点击学习

持续更新

准备活动

点击学习

体能训练

点击学习

运动康复

点击学习

篮球专题

点击学习

足球专题

点击学习

田径专题

点击学习

体育游戏

点击学习

团课训练

点击学习

大众健身

点击学习

核心训练

点击学习

灵敏训练

点击学习

下肢训练

点击学习




作者简介

-本硕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专业

-原山东女足体能教练

-原山西、福建滑板队体能教练

想要进合作、咨询、进交流群的可以加我微信

_fitnessclub

                                                    

      点击“在看”每天获取最新体能知识    

体能CLUB
体能训练的分享者、科普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