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按标题下“不学八哥”加以关注)
今天是九一八纪念日。漳州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都会在这一天拉响警报,居安思危,不忘国耻,进行国防教育,也检测一下城市防空警报系统。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歌词和旋律不忘。60年代大家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里面表演了《松花江上》,大家留有深刻印象,也记住日本在九一八侵占了我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以前常说八年抗战,这几年改为十四年抗战,就是从这一天算起。学生时代读历史,对10万东北军不敌1万日本关东军很气愤,张学良不抵抗放弃故土撤退关内,使东北百姓成了亡国奴,被全国大骂,有说这不抵抗命令是蒋下达的,更感到国民党腐败无能。后来张发动西安事变,捉蒋促成抗日,又变成正面人物。他不听劝告执意送蒋回南京,致一生失去自由,好在悠哉活过百岁。小时候对这段历史一直弄不明白,九一八之前,为什么日本关东军会驻扎在我国东北,而又说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历史书上没说清楚。长大后信息多了才知道,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沙俄趁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清廷竟向日本求援。日本甲午战争后占领辽东半岛,也想侵占整个东北,这下找到了机会。于是1904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廷签约把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及旅顺、大连划归日本,以防范沙俄再次侵略的名义,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至1931年,关东军已在东北驻扎26年。文革前,我们读的历史课本有些史实不全。我们只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爆发全面抗战,并不知道同一年发生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中国同胞。书上有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也背念这些条约割让、赔款的内容,但就不知道还有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直到中苏决裂1969年爆发珍宝岛战斗,才知道俄国通过这两个条约侵占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吉林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省份,还发生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大量中国居民的惨案。那年,全国纷纷声讨沙皇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罪行。其实国耻不只是九一八,不要选择性仇恨。十九世纪开始,列强侵略中国,霸占中国大片领土。这些被占土地,抗战胜利后,日本归还台湾澎湖,上世纪末,香港澳门也得以回归,但仍有大片土地收回无期,原来地图上的海参崴,改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库页岛变成萨哈林岛。中苏友好年代,大家喜欢唱苏联歌曲,其中的《喀秋莎》更被年轻人当成情歌,后来两国交恶,知青们仍偷偷传唱。这些旋律早已入脑入心入魂,致使晚年唱卡拉OK时,只会点唱苏联歌曲。最近才爆出,我们经常唱的《喀秋莎》,竟跟1938年爆发的苏日张鼓峰战役有很大关系,苏联诗人站在苏军新占领的中国领土图们江“峻峭的岸上”,产生灵感写下了这首《喀秋莎》,后来苏联卫国战争著名的火箭炮以此命名,也有人说喀秋莎其实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小名。不可思议的是当地竟然在几年前建立了“喀秋莎歌曲纪念雕塑”,最近,接到投诉后,延边珲春防川景区才将这座雕塑拆除。按照1858年的《瑷珲条约》以及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来说,虽然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割走了,但吉林在图们江是可以自由通航的,图们江右岸长达15公里的罕奇海岸,按道理是我们的领地,但是又被沙俄侵吞了。这么一来,中国就失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图们江出海口示意图
我们小时候对防空警报并不陌生,不时会响起震耳的警报“螺”。那时,制空权控制在对岸,我曾在晚上见过敌机低空掠过的黑影,探照灯光柱交叉射向天空。记得新华西路济宁药店的顶楼装有警报“螺”,我家对面翰苑医馆四楼阳台架设有高射机枪。城里到处挖了防空壕,有些地方建了防空洞。漳州建了机场后,就再没有敌机骚扰。直到70年代苏修陈兵百万,全国深挖洞广积粮搞备战,漳州芝山、中山公园又挖了人防工程,连长泰小山村也搞笑地挖防空洞。倒是现在城市各座大楼都按要求建地下人防工程,没有条件的要缴费异地建设。全国各地并没有统一在九一八这天拉响防空警报。南京是在12月13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河北省是7月7日纪念七七卢沟桥事件,有的是纪念当地被日军占领。前些年福建省各地是在当地解放日拉警报,漳州在9月19日,后来才改9月18日,时间只差一天,意义大不相同,有点怪怪。之前,福州曾在8月17日,后来改4月21日纪念福州沦陷。泉州和龙岩都曾在9月1日解放日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