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经历:下乡时生存的“再教育”

文摘   生活   2024-07-03 07:00   福建  

《往事》25

《知青经历》10
(写于2021年8月)

当年上山下乡的坂里公社高层大队,地处长泰县最西北角,与华安、安溪交界,毗邻九龙江北溪。大队共有13个生产队,6个生产队在大队部所在的大社内,大社在小盆地,条件较好,其他生产队是零散的自然村,其中白泉、漈头、青阳、仑仔尾建在山上,叫做山社。我插队的仑仔尾生产队,村子在半山上,离大队有4公里,耕地都是梯田。

插队第二年,因祸得福,驻大队工作队陈清国队长(其公子为亚运会三级跳冠军),将我们兄妹调到大队的专业队。专业队是大队组织专门从事副业生产的队伍,形同一个生产队,包括水果种植、船队运输、粗细木工、瓦窑制砖等,人员由各生产队抽调,约有50多人。个人工分所得要再回原生产队重新分配,口粮也在生产队领取。虽同样要干体力劳动,但不用下水田,可免除烦人的“蜈蜞”(蚂蟥)侵扰,劳动时间也相对固定。在专业队我干过不少种活,有些活虽累,却比农活新鲜有趣。

长泰区坂里乡高层村
长泰漂流的船工

长泰马洋溪漂流远近闻名,是厦门漳州就近旅游的好去处。高层溪是九龙江在长泰境内的第二支流,流量和落差大,算是马洋溪的哥哥,当年高层溪的船队才是长泰漂流的始祖。高层村可经这条小溪通往北溪干流,与下游重镇浦南、郭坑、石码交通往来。

七十年代,高层村有二十多只梭子船,船身瘦长,可加装风帆,每条船最大可运载1吨稻谷。坂里是产粮区,当时都没有公路,要靠人挑和水路外运,上缴公粮与征购粮食先存放高层码头边的粮库,再装船。村里不少小伙子争着去当船工,运输繁忙时会抽专业队里的知青去帮忙。运送货物时,通常是两位船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推一控,默契配合操作,顺流而下到九龙江,船工们在浦仔脚将麻袋装的稻谷卸下后,运回化肥农药和生活用品等物品。但回程却是艰辛无比,从九龙江逆流而上尤其是上濑(水中上坡)更是困难,需要等到起风,竖起风帆缓慢行驶,转入高层溪后,一人竹篙撑船、一人跳下溪中推船,寒冬溪水刺骨也照样下水。全程往返一趟需要一天时间,吃喝拉撒全在一只小梭船上,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当年也没有配备救生衣防护,没去考虑如果翻船就会葬身江底。

高层溪上的梭子船古码头
瓦窑劳工

大队专业队有座瓦窑,烧制屋顶的瓦片、墙砖和铺地红砖,供应各生产队和农民个人。我曾干过一段瓦窑苦力,没学手艺只当下手,为师傅工准备瓦泥。每天用锄头剥开农田表土,挖取下层黑色的田土,再用肩挑或板车运回瓦窑。砖瓦生产全靠手工,运回的瓦土倒进鹅卵石砌成的泥坑,泼水后人牵着水牛,在圆形泥坑中不停打转转,靠牛的脚力搅拌泥土,直到瓦泥完全细腻,再挑去给印砖瓦的师傅。

瓦窑没有机器都用手工印砖坯,师傅将泥团摔进瓦模,用瓦弓割开多余瓦泥。小心提至晒场轻轻扣下,不断往返重复,砖坯晒至半干,收回并整理成叠,瓦坯还要在未干时拍成弧形,砖瓦坯在草寮里风干后,达到烧制数量,再送进瓦窑炉内,要整齐排列、有规律留有烟道。烧窑时要日夜连续烧火,燃料是茅草和松枝,火候先慢后旺,最后关头要两人轮番不停塞进茅草燃料,由大师傅从瓦窑后面火窗观察加热烧制后砖堆的高度(砖堆烧火后会缩小),判断是否停火封窑,过火瓦片会变形,没达到火候,瓦片强度不够甚至致屋顶渗水。

有一年冬天,大队指派瓦窑全部人马到白泉自然村烧制砖瓦。白泉村离大队村部很远,在很高的山上,附近就是安溪的半林林场和溪泊村。我们住在瓦窑的草寮里,半夜寒风刺骨,只好垫高席子下的稻草御寒。现在白泉已脱离高层村,归丹岩村管了。今年春节开车走错路还开到了50年前曾呆过的白泉村。

柑园果农

高层溪贯穿高层村,溪边有几片冲积沙洲,土地肥沃,专业队在这里种了不少柑橘,还有一些柚子。为了让果树根系发展,要经常挑新土到树下覆盖,新种的的果树树冠还没成荫,地上的野草长得很快,还要经常用锄头除草,树冠连片以后土地就会保湿也不容易长草。有一次我在沙洲果园除草时就在沙地里挖到几个动物的卵蛋,拿回家,几天后竟出壳变成了几只小鳖。后来农技人员推广在柑橘树下种豇豆当绿肥,豇豆成熟时大家舍不得翻进土里沤肥,知青们都纷纷采回去晒干后煮豆汤,还得想方设法去买红糖。

有一次在溪边东山洲采摘蕉柑(漳州叫桶柑),因为要出口,要用剪刀小心剪,还要用带有多个圆孔的硬卡片测量柑橘直径区分等级。我们边剪边吃,一天竟能吃下几十个大蕉柑!收工还在衣兜裤兜偷揣好几个,穿当时流行的夹克衣最合算。农民知青都一样,集体所有,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几天下来,大家脸色变黄,就像得了肝炎,应是色素沉淀吧。有个认识的华安知青路过高层柑子园,将整个树杈连同果实一起折下带回去,过后还自夸这样方法能保鲜好几个月到五月份不坏。

柑果李花
耕山队种砂仁

专业队在村外的田治内和肚寮设有耕山队。田治内除了种果树还种了砂仁。砂仁喜荫,是一种药材,近年坂里广种砂仁,成了长泰的特产。田治内耕山队离村子有好几公里远,得自己带上烧饭的铝锅,一到中午歇午,就要捡柴火在草寮里野炊。随便找几个石头土块,围成小炉灶,铝锅放在上面,雨天升火就困难了。

饭后,大家放弃坐着打盹的午休享受,都进山砍柴。开始耕山队草寮边上就有杂木可砍,后来越砍越远,不久山林就让大家砍光了。生态大道理就不去管它了。大家公然挑好那种容易劈且好烧的成材楠木下手,几刀下来就将树砍倒,去掉尾梢,只剩树干,傍晚收工后,肩扛树干,腰插砍刀,赤脚疾步,涉溪过河,汗水可换来了几天的烧火柴,自感得意。有时也在林间空地,将树砍成段木,劈成木瓣,用野藤做成箍圈,木块放进圈内,逐渐塞紧插实,两头一担,找个木棍当扁担,收工挑担回家。有时不偷懒,会有了不少烧柴积累,就挑到小学卖给小学食堂,挣点零花钱。

坂里田园
卖米历险

我们在村外庵园开荒种菜,菜地就在大水渠边上,用水方便,就缺肥料,经常要冒险去大队养猪场偷挑猪屎尿。菜地边还种了好多菜瓜,一时吃不完,会送其他知青,也曾卖给小学食堂,一斤就2-3分钱。

安溪山区稻田少番薯多,缺少大米时往往来长泰买。粮站大米牌价1角4分,私下交易俗称黑市米4角。大队有民兵把守路口,严禁来本大队买米,抓到以投机倒把罪没收。我们住在村最西边角落,经常有安溪农民来打听买米,有一次我们正准备回家过年,刚好有人上门买米,一时意志不坚定,就卖出40斤。又听说有买米者被抓,提心吊胆,还好没供出是我卖的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出现易货贸易,安溪人用猪肉来换大米,一斤猪肉换三斤大米,一斤猪肉市场价1.2元,一斤大米市场价0.4元,本质还是一样,又不被抓把柄,确属高招,其实如果用官价计算,猪肉0.75元,大米3×0.14=0.42元,猪肉方还亏了。

(待续)

一口好泉水——鹅井

当年知青也有小菜园

不学八哥
往事回忆,文学创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