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缺乏的是快乐,从来不缺的就是烦恼

文化   2025-01-23 19:02   山东  
上方☝蓝色字:“向巴恩珠上师”,关注并置顶公众号,向巴恩珠上师每天给你开示一个佛法道理。
想系统学习上师菩提道次第法会讲记,可参加在线直播课堂:


群课程安排:每周一、三、五晚八点,向巴曲措居士解读至尊向巴恩珠上师道次第法会讲记。具体通知请在qq群中查看群消息。qq群号:110476121


你一直缺乏的是快乐,从来不缺的就是烦恼

有人说,我学佛后以前的朋友都疏远了,现在似乎变成孤零零一个人了,真是孤独难受啊。这也是很多初学者的一种切身感受。

虽然人们对“朋友”二字的定义有很多种,最低的一种是打过交道的人也可以说是朋友。然而,若是高标准要求起来,起码三观一致才可以才称得上朋友。也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成一致。这样划分的话,那如果没有大致相同的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同的宗教信仰就很难达到“朋友”的标准了。

所以,很多人有了宗教信仰后以前的朋友就自然疏远了很多,原因就是共同语言少了。而面对宗教界的人士呢,虽然信仰一致,但是其他的观点不尽相同,还会有很多隔阂,比如年龄隔阂、地域隔阂等,就连饮食结构也不尽相同,也就是有人口中说的“吃不到一起”,久而久之,大家相聚的次数也少了。综上所述吧,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孤独,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人,没有人理解、明白自己而感到焦虑、痛苦。

要知道,我们并不是要依靠朋友们活着,有没有世俗上的朋友其实并不重要。米拉日巴大师一生都是独自一人在山洞中修行,靠着自己的上师和不畏艰难困苦的实修即身成佛。他每天忙于修法,从没有闲暇去找朋友休闲。我们虽然比不上米拉日巴大师,但是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对治自己的烦恼。当你觉得没有可以倾心的朋友相聚时,心里感到不快,这也是烦恼,这种烦恼情绪作用下,自己会越发伤心、难过,无法完成所要做的善业,甚至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良师益友,最美满的眷属等,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轮回就是这样,苦的感受一直陪伴着我们,无论是苦苦、坏苦还是行苦,本质就是苦性,凡夫永远无法躲避。我们不要纠结于这些苦、串习苦,这样做唯有令苦受更为严重,以致于自己失去理智,一直沉湎于痛苦中无法自拔。很多自杀者就是这样,越串习烦恼,越是觉得生无可恋,继而想要轻生,结束生命。

这是眼光太短浅了。听说一句流行语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挺有道理的,当你为了某事心生抑郁觉得过不去时,那段时间你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甚至想到去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庆幸自己并没有死,还觉得以前的自己很可笑,很幼稚。这是因为负面情绪是暂时的,是无常的,不是永恒不变。作为学佛人,更不能把烦恼痛苦之源怪罪在“没朋友”、“事业不顺”等外在方面,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无论在何处、无论什么境况下,你的心都是安宁、快乐的。如果你有一位良师益友,随时给你开导和安慰,那是你的福报,也是前世积累的善因所致,应该感恩并回报。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益友也没关系,我们平时学到的佛法知识可以帮助自己,安慰自己,按照佛法的引导去做,就会自然击败不良情绪、战胜烦恼,这也是践行佛法。最终能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你的朋友再优秀,如果自己不努力变优秀,还是没有用。何况,优秀的人你觉得会希望自己的朋友一无是处吗?所以,提高自身的建设才是最重要的,大家是学法人,烦恼的体性、作用,以及何如对治烦恼的方法都是道次第中详细阐释过,我们也认真学习过的,任何不良情绪出现时,就要马上对治,这才是活学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实修。打击自身的烦恼,时刻保持快乐祥和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与其说你缺朋友,不如说,你一直缺乏的是快乐,从来不缺的就是烦恼。

                   

近期群课程安排:周一、三、五,向巴曲措居士解读至尊向巴恩珠上师《道次第法会讲记》直播方式请注意群消息。qq群号:110476121,欢迎参加。



本节目录音首发在向巴恩珠上师的微信公众号中。想每天收听并阅读更多上师开示,声文并茂的佛经故事、大德教授、传记等,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向巴恩珠上师。想系统学习菩提道次第者,可参阅公众号的第二条内容。更多讲记可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添加方法:

1、回到文章顶部,点击蓝色字“向巴恩珠上师”,关注公众号。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文章底部,图中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3、打开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向巴恩珠上师”或者“xbezrbq”→关注公众号。

(以下图片为本文作者简介:)





向巴恩珠上师
土登旺秋上师(法名向巴恩珠)朗忍喇嘛旺秋上师,任西藏芒康罗布林寺堪布导师,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佛协理事、昌都市佛协理事,多次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为使人们破迷开悟,了解佛教,上师以生动的语言结合日常生活每晚九点开示一个佛法道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