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或高,均增急性心梗死亡风险!福建省立医院林开阳等研究

健康   2024-12-24 23:17   北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可激活血小板并导致支架血栓形成。急性心梗发作后,心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升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与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

但也有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急性心梗、心肌肥厚性损伤和腹主动脉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修复作用。

近日,福建省立医院林开阳等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或低均可预测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风险,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时间点有关,急性心梗发病后5~7天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CI围术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主要影响短期死亡风险。

作者指出,早期研究得出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相互矛盾,可能是因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时间点不同,以前的研究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该研究结果表明,监测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对于确定急性心梗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风险非常重要。

在该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和出院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分别<0.02×109/L<0.03×109/L,正常范围为0.02~0.5×109/L)均增加30天全因死亡(OR分别为2.568.14)和心原性死亡(OR分别为2.167.89)风险,入院和出院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可协同增加30天全因死亡(OR=13.93)和心原性死亡(OR=11.38)风险。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则显示,出院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0.14×109/L)是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

ROC分析显示,入院和出院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30天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2×109/L0.03×109/LAUC分别为0.600.67),预测长期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20×109/L0.14×109/LAUC分别为0.590.61)。

该研究还显示,术前TIMI血流0级和Gensini评分高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相关。

该研究连续性纳入2681例接受急诊或择期PCI的急性心梗患者,平均年龄63.2岁,男性占81.6%。中位随访2.55年期间,分别有45例、28例、92例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30~150天、150天后死亡。108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

来源:Changes in Blood Eosinophil Counts Predict the Death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J Am Heart Assoc, 20 December 2024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不仅仅是一本有着30年历史的学术杂志,更像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