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电力诗人”张静:在电光石火间绽放诗歌之花

文摘   2024-11-29 00:01   湖北  


她就是电力行业女诗人张静。最近,她的诗集《天边的云彩》《花开茉莉》《有风来过》,散文集《草的轻语》相继出版,组诗《人间叙事》入选《诗选刊》2024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

受父亲影响爱上文学

她坚持写了几十本日记

1971年,张静出生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她的父亲是一位工人,爱好中医和书法,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尤爱古体诗。父亲希望张静像古典诗词中描述的那些淑女一样,安静内敛。“我爸总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张静说。


幼年时,她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读古典诗词、看书、练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韵味无穷的诗句让张静自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写日记也是从小学一直延续到上班。如今,几十本长长短短的日记本整齐地存放在家里。


在父亲的引导下,张静阅读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大量历史小说。她把书中的经典名句摘抄到本子上,做成“简书”。


“爱上文字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希望我以文字修心,以平和的心境去感悟生活,这为我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了根基。”张静说,她一直谨记并感恩父亲的教诲。



寒冬酷暑中忙碌工作

她用心感悟用情创作


1988年,张静考入丹江口市技工学校电力专业学习。学校的图书馆成了她常去的地方,中外名著“营养”了她的青春时光,在精神上给予她极大的滋养,她做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写满10多个本子。大量的阅读,让她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


从学校毕业后,张静进入当时的丹江口市供电局武当山供电所工作。白天,她忙碌于电网施工、维护现场;夜晚,她沉心思考,执笔创作,把一天的见闻化作诗意的表达。很快,她的首篇散文诗《为了那份真》在《丹江口报》发表,这让她受到莫大的鼓励,激发了更大的诗歌创作热情。


伏天顶着烈日上山架设输电网络,寒冬里冒雪巡查维护电网,基层供电所的工作既平凡又辛苦。张静用心感悟,从平凡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不平凡的诗意。


“月亮挂在农行变压器的正前方/也挂在变压器台架上三个人的正前方/它的光芒照射到变压器上/也照射到正忙碌的三双手上……任由他们不停地擦拭自己/同时将有黑暗的部分擦去/任天空露出它应有的色泽”。一天凌晨4点,张静随同事检修变压器。在为设备更换配件时,她抬头透过变压器台架,看到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心有触动,随即创作了诗歌《变压器台架上的月亮》。


“39摄氏度的阳光下/他用汗水将后背打湿/将一双白手套拧成黑手套//你看七月的酷暑里/他只顾低头拧螺丝//把青春拧到中年/还将中年拧到老年//似乎还要把这颗螺丝钉/拧进自己的骨头里”。组诗《一颗螺丝钉的韧劲》生动诠释了电力工人的艰辛日常,呈现了从业者的真实劳动场景,在《星星》诗刊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星星点灯”全国电力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清晨6点的电力施工现场,张静和同事巡视铁塔突发灵感,创作诗歌《铁塔》:“被一座山托举/恰好有蔚蓝色的天空衬托/……/它们相互映衬/互为倒影互为关联/彼此/组成一对词组/正将上升的暮色/细致着描”。


在供电一线工作二三十年,电线杆、电网、电力人、配电台架……这些人、事、场景都深深印刻在张静的脑海里,和她的青春岁月交汇在一起,构成了最美好的回忆,也成了她倾情歌颂的对象。“电力人的工具包、汽车后备厢,以及工具包里的螺丝钉,烙印般进入我的眼睛和心里,是我不倦的书写题材;无论酷暑、冰霜,电力建设和电力服务中,我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更是亲触者,拿起笔去抒写他们成为工作之余的必然。”张静感慨道。



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她写作20余年成功“出彩”


坚持创作之余,张静努力学习,拓宽写作视野,从日常见闻到电力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再到人生思考,她成为一个固守精神家园的诉说者。在她的笔下,冬季有了灵气:“冬季将文稿撕碎往下扔/密密麻麻锁住黄昏/这一团一团絮状漂浮物/这灰白和着水雾的缠绕/模糊了远山/这场下在乔家院的雪事……”(《站在窗前看大雪纷飞》);在她的眼中,酒寄托了千言万语:“开始时局是拘谨的腼腆的/各自紧捂胸口仿佛捂着一座深矿……酒始终是清醒的/它在不同的手中辗转/不同的眼睛里心里呈现/一杯酒有一杯酒的乾坤/一杯酒有一杯酒的命数//就这样一杯酒在酒桌上/成就了世界/替人们抒发并比喻了此生”(《通常大家借用一杯酒来隐喻》)。


作为一位女诗人,她把女性细腻的观察、敏感的内心,以及对万物的悲悯融入文字,相继创作《那个女人》《年轻时最嫩的文字》《感念你那如山的情怀》等现代诗,被多家文学刊物刊登。她的诗集《天边的云彩》《花开茉莉》《有风来过》,散文集《草的轻语》相继出版。


张静的写作特长引起关注,文化部门和电力单位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帮助。她先后参加鲁迅文学院首届中国电力作协高级研修班、湖北省第五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并加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


经过多年积累,张静迎来创作高峰期,硕果累累。2017年,她创作的反映湖北“三县一区”村级光伏扶贫长诗《关于一场追赶太阳的叙述》,收录进国网公司编撰的《阳光的味道》一书中。《十月的祖国宏大的叙事》在国家电网工会主办的“光明之歌献给党”征文中,荣获诗歌类一等奖。组诗《一颗螺丝钉的韧劲》《安全守护的天空月朗星明》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诗集《花开茉莉》获得第九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文学类特等奖,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电力职工,在全市获此等级奖项的文学作品也屈指可数。今年,她的组诗《人间叙事》入选《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


鉴于她的文学成绩,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为她成立“静子工作室”,今年3月,她被国网公司认证为“出彩国网人”。


“我本是武当山下、汉水河畔的一株草,因为武当仙山,得以灵秀;因为清冽甘甜汉水的滋养,得以丰润……执拗地以自己的方式安静存在,闲时读书、看天、看地,寂寞时歌唱,把关于时光、生命的思考倾诉于笔端,把文学当作一种探秘,让诗歌照亮生活……”这段来自于散文集《草的轻语》的自我介绍,正是张静的内心独白。


E

D

三粒粟成员专题报道:
十堰晚报|文学青年肖江锅铲飞舞中发表60余万字作品
十堰晚报|陶敏:追梦的路上她一直在飞
十堰晚报|孙翼:热爱文学和书法的他走出小镇
十堰晚报|从厨房里走出的文学青年徐志海
十堰晚报|黄兴波锅碗瓢盆里装着一个文学梦
十堰晚报|彭程远:十堰小伙的文学苦旅
十堰晚报|文学为媒,李灿&肖冰收获甜蜜爱情
十堰晚报|吴文瑜:“山里娃”如愿写出人生一片天
十堰晚报|蔡峥嵘:因写诗而出名,她走上央视 诗歌让她的生活“蓝得灿烂”
十堰晚报|金伟忠:从深山养路工人到企业管理人员,文学为他插上梦想的翅膀十堰晚报|周斌:靠一支笔改写命运 当年磨豆腐的少年圆梦文学

三粒粟
发布鄂豫陕毗邻地区青年作家优秀作品,择优向广电媒体、报刊杂志荐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