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洵洵|奇妙云盖寺

文摘   2024-11-17 07:00   湖北  

奇妙云盖寺

文/柯洵洵



远方的客人到十堰来,一般先登武当山,再游丹江水,然后到绿松石街,观赏绿松石雕件,把玩绿松石饰品,临走再买一两个留作纪念。绿松石是中国四大宝石之一,素有“东方圣玉”的美誉。十堰是世界著名的“绿松石之乡”,据说世界70%的绿松石产自中国,中国80%的绿松石产自十堰,而十堰开采最早、品质最高、名气最大的绿松石矿在云盖寺。山有灵为石,石之精为玉,能够孕育出绿松石这样的奇珍异宝,我想云盖寺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最近,郧阳区准备在云盖寺绿松石矿的旧址上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我有幸与诸位文友一起,在矿山公园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茂勇的带领下,探访了云盖寺绿松石矿洞,登上了云盖山山顶,抚摸历史遗迹,饱览山川风物,不禁感叹,云盖寺真奇妙!


从十堰城区西行50多公里,便进入云盖寺所在的乡镇——郧阳区鲍峡镇。车子刚下高速,黑色的山峰劈头盖脸压过来,岩壁像是用斧头削过,奇峰突兀,笔直陡峭,斑驳的缝隙里伸出一两株小树,让人感觉随时会掉下来。镇上的街道宛如长蛇盘桓在石壁底下,两旁的商铺、房屋簇拥在一起,人群熙熙攘攘。白云像棉花糖一样停在半山腰,若是从天空往下看,每个人都好像顶着一朵云彩在行走。我翻看地图发现,鲍峡镇处在两郧断裂带上,与竹山、张湾区交界,北有迷魂嶂,南有沧浪山,将军河略镇而过,山环水抱,聚风藏气,好似一个巨大的翡翠碗仰卧在崇山峻岭之间。


距离鲍峡镇主街道不远就是云盖寺村,沿着村委会对面的杨寺沟盘桓而上,便开始接触到云盖山的肌肤了。眼前的山势并不陡峭,也不见参天树木,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散布在黄土包上,似乎没有什么特别。道路刚好一车宽,许多地段坑洼不平,很显然是车辆经年累月碾压造成的创伤。损毁的路基上填着一些黑色的石头,许多石头还泛着蓝蓝绿绿的光。黑石头能泛光?我还是头一回见,于是禁不住弯腰捡起一块仔细观摩。石头的质地粗糙,纹理斑驳杂乱,在石头的缝隙和表皮上,附着了一些蓝色或绿色的物体。李副指挥长告诉我,这是绿松石矿渣,那蓝蓝绿绿的就是绿松石。我掂了掂手里的这块矿渣,还挺沉,心里想,肯定有人从它旁边剥走过成块成片的绿松石,那绿松石也许早已被雕刻成精美的装饰品,在繁华都市的玻璃橱窗内巡回展出了。


行至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一撂歪斜的场坪出现在脚下。这场坪远看像“T”字,又像“云”字下面的“厶”。如果从对面的山峰上往回看,场坪背后两排错落有致的山岭恰似“云”字的两横,和这个场坪组合起来,好像造物主在大地上挥毫书写的“云”字。的确,在“厶”的拐角上看云海是最适宜的,白茫茫一片,遮住了树木,遮住了山野,遮住了整个鲍峡镇。连绵不断的云雾,忽而如海水波涛翻滚,忽而如蛟龙驭风启航,忽而又如杨花漫天飞絮,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感觉自己像是驾着云在飞翔。云海之上,青黑色的山峰环抱着云盖山,鱼鳞一样倒着铺展开来,一峰连着一峰,直到天尽头。太阳照过来,山顶上泛着金光,云海深处亮起一道道彩虹,与万里晴空交相辉映,整个云盖山顿时宛如仙境。


场坪最下边是一幢废弃的四合院,院门上方挂了一块长方形匾额,字迹已经看不清了,院门对面是一个大礼堂,两边各有两间房屋。李副指挥长介绍说,这里曾经是云盖寺小学,是由云盖寺村民集资修建的,当年云盖寺矿工和村民的子女都在这里上学,村里开大会、搞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场坪中间段斜伫着一排房屋,是当年矿长和部分矿工的宿舍。宿舍后面搭了个小屋,青砖黑瓦,只有半人高,可以用来监测地震动向。沿场坪往上走有一道铁门,门框是水泥浇筑的,表面贴了一层石子,其间夹杂了许多拇指大小的绿松石。进门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院,高高低低有近百间房屋,目前只住着十几名护矿队员。院子中间停放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古老巴士和轿车,虽然车身早已破烂不堪,但依然可以看出昔日的豪华气派。院子东北角有个一人多高的矿洞,洞里藏着一口深井,护矿队员做饭洗衣全靠从井里取水。


李副指挥长说,这个院子过去是云盖寺国营绿松石矿的总部,里面采矿、运输、供电等生产设备一应俱全,食堂、医院、派出所、电影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俨然是一个小社会。院子里这个洞口,矿上工人都叫他“毛主席万岁洞口”,里面挖出了大量高瓷高蓝的绿松石,远销欧美,为国家挣回来大量外汇。1974年8月,全国玉器交流现场会就在这里召开,1977年荣获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奖,从这里还走出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芝以及数不清的绿松石珠宝商,对一个偏僻小山村来说,确实不简单。


我一边听着李副指挥长如数家珍的介绍,一边仰望云盖山。山顶双峰并峙,中间稍稍凹陷的地方生长着两棵参天大树,白云忽而挂在树梢上,忽而悠然远去,整个山顶好像是漂浮在峰峦之间的乌篷船。李副指挥长指着那两颗树说,那里就是云盖寺寺庙所在地。不等他说完,我与诸位文友早已迫不及待的向山顶爬去,大约半个小时,便看见了云盖寺的屋檐。横竖两间土坯房围出一个院子,正门口立着两个石雕,不知是雕刻工艺拙劣,还是刻意为之,正面看似马非马,似驴非驴,侧面看像断角的山羊,又像怒吼的狮子,真正十分少见。寺庙正堂供奉的神像就更奇怪了,迎面是一尊弥勒佛,佛像背后露出大半个身子的是真武大帝,左侧是财神赵公明,右侧是观世音菩萨,还有10余尊罗汉像在两边依次排开。佛道同堂,这就更加少见了,我忍不住向李副指挥长请教。他介绍说,先有云盖寺,后有武当山。云盖寺最早是为纪念尉迟恭修建的,他治理襄阳期间,务耕织,兴教化,育人民,深受人民爱戴。本来云盖寺是三进三院的大寺,僧俗众多,香火鼎盛,可惜后来被战火摧毁了,村民不忍佛像风吹雨淋,自发集资修建了眼前这座小庙,以供佛像安身。虽然很简陋,但有了它,云盖寺的精神就可以继续传承。是啊,村民以敬天爱人的儒家精神修建寺庙,供奉的却是佛教、道教的主神,这不正是儒释道文化交汇融合的最好例证吗,不正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盛世气象吗?


从寺庙正堂出来,我顺着墙根转了转,侧屋过道里有几张水泥教主的桌椅,旁边的草丛里堆放着许多燃放过的烟花炮竹,屋后和院内各有一口井,井水清澈见底,井眼不深,俯身就能舀起一瓢,入口甘甜爽冽,凡是喝过的人都啧啧点赞。俗话说,山顶上打井——白费力,但在这云盖寺,偏偏有两口水源充沛的古井,你说稀奇不稀奇?李副指挥长说,这是上天对云盖寺的恩赐,井水与绿松石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绿松石矿是因外生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溶于水中的铜磷铝铁等矿物质,在硅质板岩缝隙里游离沉淀,天长日久便结晶成绿松石。如果离开了山顶的水,各种矿物质便无法聚集到一起,更别说形成成绿松石了。也许是因为饱含矿物质,这里的水质很特别,烧开水壶底不生水垢,吃这里水的村民大多都很长寿。目前,云盖寺村70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人,80岁以上的有30多人,还有好几位百岁老人,并且大多眼不花耳不聋,精气神十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下山的时候我想,不知是因为绿松石才在山顶建起寺庙,还是因为建了寺庙才发现山中有绿松石。不管怎样,如今的云盖寺,云为山名,山为寺名,寺为村名,而村又以绿松石海内闻名,所有这一切,早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了。等下到山脚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回望山顶,霞光折射到山腰的白云上,云盖寺呈现出一片金黄。





作者简介

    柯洵洵湖北房县人,十堰市作协会员,十堰市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黄河之声》《十堰日报》《十堰晚报》《武当风》等杂志报刊。

三粒粟
发布鄂豫陕毗邻地区青年作家优秀作品,择优向广电媒体、报刊杂志荐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