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记忆】 东坑“卖身节”:时光里的躬耕背影

文摘   2024-08-16 11:41   广东  

     

          东坑“卖身节”:时光里的躬耕背影

                                     文/祝成明

在我的头脑中,经常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广场中央,有一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的古榕树,盘曲遒劲的根须像人体手臂上鼓起的经脉,深深地扎入地下;郁郁葱葱的枝叶,在南国的风雨和阳光下幸福地摇曳。金色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细细地筛落下来,折射到地面上,光影交错,斑斑驳驳的,铺洒得极不均匀,有的明亮,像是铺了些碎金在地上;有的暗淡,像是洒了些墨水。有风吹过,光影变幻不定,微微摇晃,营造出一幅岭南地区的风情画卷。树荫下,围坐着的人们在听一位老艺人吟唱木鱼歌,“往日卖身无兴趁,只为谋生卖俾人。工钱多少唔敢论,千祈唔好打蒙巾。今日又逢二月二,眉开眼笑喜盈盈。”粤韵悠扬,穿过广场上孩子们嬉戏的欢笑,穿过澄明透澈的天空,飞得比阳光更高。

歌中所传唱的,就是东莞市东坑镇特有的节日——“卖身节”。“卖身节”是盛开在莞邑腹地的一朵璀璨的民俗奇葩,是东莞东坑这块土地哺育出来的特有的节日。“卖身”这个词语,初听之下,颇多歧义。在这里,“卖身”即卖者,为受雇请之意;而身者,乃劳力也。卖身就是出卖劳动力的意思。“卖身节”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遥望到远去的躬耕劳作的背影和时间的足迹。

关于“卖身节”的来历,颇有渊源。东莞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据闻是中国民间流传最早的“劳务集市”,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在每年二月初二日去‘卖身’”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旧时的东坑,尽管面积不大,早有“卢家地好,谢家田多”的著称。连接丘陵、山区、埔田的周边五镇,坐落寒溪江畔的古镇东坑,一条蜿蜒、舒缓的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蚕桑种养、蔗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手作坊工业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蟋寮,连绵一片。其赌馆、烟馆、妓馆也甚为昌盛。每逢年节,省港粤剧红伶频临东坑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被人们戏称为“小澳门”。特定的水路运输优势,特定的农耕经商需求,谱写成了一曲 “二月初二日——劳力与农具成墟集市交易之日”的风俗史歌。后来之所以形成一年一度的“卖身节”,相传是出自东坑卢家的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因赶着清明之前开耕,选定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个农产品交易集市,总会在塘唇村的围面前,贴出雇请耕田、养鸭、放牛等长短工启事。此举相当奏效,很快就四散相传开去。镇内远近的大户争着仿效,周边镇、邻里村自家没有田地的青壮年,总在“二月初二”这天,大早就来到塘唇村前,坐在水塘围篱上等着雇主公告和雇请。他们都是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一副农家壮汉的打扮显示“出卖劳力”。自此之后,相沿成习,这就是“卖身节”的来源。

风雨苍黄,时光荏苒。几经朝代更迭和文化积淀,东坑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众多的“遇仙”故事,传说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雨,天必半日晴》等,流传甚广。至今尚存的卢家小桃园村“大仙楼旧址”、石狗村“石狗神像”、银塘街“银塘”一词由来等,真是神乎其神,似乎真有仙人下凡相助世人之事。所以,这个“卖身节”,过去也有人叫“遇仙节”,尤其是民国初年以来,越传越神奇。这样,“卖身节”不再是单纯的劳力市场了,演变成岭南民间“每年开耕遇仙逢好运之日”的代名词了。于是乎,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古镇东坑的小河岸边、木桥两侧,耕田农夫、远近商贾、财主官宦云集,可谓人山人海。远者来自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而至,近者方圆乡里,不惜步行而来,以求“遇仙”逢好运,真是盛会空前。别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家去,寓意“遇到了仙人,得到了指点”,带回新春好运。此俗一直延续至今,已有400余年。

东坑“二月初二”历经沧桑,名为“卖身节”,后又名“遇仙节”,人烟鼎盛,扬名莞邑。解放初期因政治需求,一度改名为“翻身节”。改革开放以来,“卖身节”一直体现着人们从物质生活需求到精神生活需求的演变。由于该节一直与“雨水”有关,历年来节日当天必定“半晴半雨”。水者财也,人皆向往之,故近年来,每逢“卖身节”那天,游人中的年轻男女,总爱在大街小巷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对射成趣而又互不怨骂,故游人又冠以“射水节”、“欢乐节”等美名。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东莞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延续了岭南400多年的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是欢乐的节日,近年来更被历史学家美誉为中国民间流传最早的“劳力集市”。这个古时的“人才市场”,一直传承了“古时卖身、今日创业”的独特内涵,彰显着“劳动成才、创业致富、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正是春耕芒种伊始,崇尚勤劳致富的人们,无论如何都要来东坑“卖身”祈福、“遇仙”趁乐,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给自己洒一身吉祥,让自己带回一生好运。

俱往矣,短短的三十来年,东莞就完成了从“鱼米之乡”到制造业名城的华丽转身。十里蛙鸣,一野稻香;薯藤铺地,牧牛晚归;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摇船撒网,鱼虾满仓……似乎是一件隔世的遥远事情。“卖身节”这个古老的节日还在演绎着属于它的精彩和热闹。不变是相对的主题,变化是永恒的旋律,如今的“卖身节”已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卖身节”已无“身”可卖,它“变脸”成为东坑人民祈福和娱乐的一个节日。洒一身吉祥水,唱一曲木鱼歌,看一出狮舞颂,品一街美食香,“卖身节”上歌声飘荡,凤舞龙腾,“射水狂欢打水战,万人空巷涌向前;卖身节变欢乐节,火树银花不夜天”。我们已经看不到旧时“卖身”养家的窘迫身影和俯身躬耕的劳动姿势,我们看到的只是满城的欢悦和祝福,在春天的天空中久久回荡……

香树书房主人,祝成明,自由写作者,体制外教育工作者,焦虑的思想者,喜欢运动,享受阅读,热爱生活,有点怀旧,有点梦想,有点孤独,还需要一点点酒精……


香树书房
求真,求知,求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