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人是幸福的——以杜甫和白居易为例

文摘   2024-09-25 00:00   广东  

         

                 唐朝的文人是幸福的

                   ——以杜甫和白居易为例

唐朝的文人是幸福的。唐朝没有宣传部门,没有作协,诗人们“我手写我心”,不会被戴上“妄议”的帽子,不会遭到删帖封号,可以自由书写,记录现实,针砭时弊,用诗歌记录了当时的时代镜像。

以大诗人杜甫为例,一生被现实碾压,却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尊称杜甫为“诗史”,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诗歌广泛记录和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史的认识价值。特别以其“三吏三别”最为出名,这“三吏三别”分别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新安吏》‌描述了征兵过程中,男丁被选中服役的情景,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冲击。

初中语文课本上我们学过《石壕吏》。‌《石壕吏》‌讲述了在一个村庄中,因战争需要,官吏在夜晚捉人当兵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笔触毫不留情!

‌《潼关吏》‌则描绘了潼关的防御工事和士兵们紧张的备战状态,反映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新婚别》‌通过一对新婚夫妇因战争被迫分离的故事,揭示了战争对家庭生活的破坏。

‌《无家别》‌讲述了一位因战乱失去家园的人的流离失所,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毁。

‌《垂老别》‌描述了一位老人在战乱中与家人分离的悲痛,体现了战争对老年人的残酷。

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杜甫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所以,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这一称谓的由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泛记录社会状况‌:杜甫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广泛记录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深刻反映时代变迁‌:杜甫的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记录,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映。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时代的关切和批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具有史的认识价值‌:杜甫的诗歌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内容广泛,反映的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无人可及。他的诗歌中常常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都有体现,可以证史,也可以弥补史之不足。

揭露深刻社会矛盾‌:杜甫在诗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用集中概括、典型对比的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是造成黎民百姓饥寒交迫的根源。

忧心时局,关心黎庶‌:杜甫对内廷诸杨的奢靡、跋扈已早有关注,对玄宗骄纵安禄山的做法也有揭露。安史乱作,时局动荡,诗人忧心如焚,还写了《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等一系列反映时局的诗篇。

关注现实的叙事手法‌:杜甫在诗中选取叙事性较强的五七言古诗,大量使用叙述手法写时事,即事名篇,深刻广阔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广大百姓的深切同情。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记录,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被称为“诗史”。

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更是过分,写诗直接“妄议”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刻画出皇帝极度好色的嘴脸;“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批评唐玄宗沉迷于女色,不理朝政……白居易写得这么不留情面,也没有受到任何打压。

封建历史的发展是专制的强化,到了有宋一代,情形就有些不妙了。即使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他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安徽黄州到岭南的惠州,再到蛮荒之地海南,苏轼的大半辈子都在贬迁的路上,而且越贬越远。

血腥、残暴、无底线的明朝文字狱,才是中国历代文字狱的巅峰。杜甫和白居易的写作若是在明清一代,那可是掉脑袋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10个字曾经让诗歌的作者徐骏葬送了性命,堪称“送命诗”。

……

自古以来伟大的文学来自灵魂对一个时代的拷问,不是歌颂。”(雷达语)读读杜甫,读读白居易,我们就能明白一些东西。很多时候,历史不是一直在进步,有时候也可能是退步!

香树书房主人,祝成明,自由写作者,体制外教育工作者,焦虑的思想者,喜欢运动,享受阅读,热爱生活,有点怀旧,有点梦想,有点孤独,还需要一点点酒精……




香树书房
求真,求知,求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