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美食】大岭山荔枝柴烧鹅,东莞风味1号美食

文摘   2024-08-08 00:00   广东  

        大岭山荔枝柴烧鹅东莞风味1号美食

没有一只鹅,能活着逃出东莞,被制作成烧鹅,是绝大多数鹅们最体面的归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文化,而美食便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定要说出东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我想许多人会认为烧鹅是首屈一指的。在东莞,有“无鹅不成宴”的说法,走在东莞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烧鹅香。荔枝柴烧鹅是东莞一道传统的特色美食,而最为出名的便来自于大岭山镇向东村。

大岭山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漫山遍野的荔枝木拿来烧制鹅肉就最合适不过了。每年荔枝采摘完后,废弃的荔枝枝干还可以物尽其用劈成柴。当地人就地取材,选择用荔枝柴来烧制烧鹅,烧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奇妙的是,用荔枝柴烧制出来的鹅,有股淡淡的荔枝清香,柴禾越老,烧出来的味道就越香,被奉为上品。荔枝木质地坚硬,耐燃,少烟,木头里面含有的树胶较少,虽不易点燃,但胜在火旺、持久,清香。木柴泛起的火苗,不缓不急,盛开的火焰能把鹅表皮烧出金红的颜色,灿如黄金,闪着迷人的光泽。

在大岭山,尤其是向东村,很多人都会自制烧鹅,久而久之,这里已经发展出了烧鹅一条街,变成了一大美食产业享誉八方。

一年中,我经常驱车从107国道出行往返,如果时间不是很紧,我会带上一两个好友在大岭山向东村停留些许时间,品尝烧鹅美味,再添上一碗濑粉,给自己忙碌的工作状态腾出一刻闲暇时光。偶尔,我会静静地观赏烧烤大厨师傅的慢工细活儿,只见整只烧鹅挂在炉中烧制,旺盛的荔枝柴火慢慢地舔着整只大鹅,鹅肉被荔枝果木香重重包裹,调料渗进肉里化成酱汁正在鹅肚里翻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鹅逐渐变得色泽光亮,油脂滴落,落到柴火上,溅起阵阵火花,柴火滋滋作响,每一滴油都在绽放,歌唱。

经过高温大火烤制,鹅身颜色自然金黄,待烤制完毕,凉上几十分钟,大厨手脚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把整只烧鹅斩件上桌了。刚出炉的烧鹅,热辣辣的,异常诱人,油光闪闪,即使没有开筷,就闻到阵阵荔枝柴的淡淡清香近观这盘中的天物,色泽金红,冒着油水,夹起一块饕餮大吃,热呼呼,香喷喷,皮薄脆金香,肉质嫩滑,肉汁饱满,滑嫩可口,肥而不腻,骨香入味,美味悠长。外溢的鹅汁也是调味料,在烧的过程中,融合了鹅渗出的肉汁,蘸上它来吃更觉鲜香味美,回味无穷。

东莞的烧鹅有两种类型,一是用传统大缸烧的脆皮烧鹅,烧鹅炉体型较大,可同时烧几只鹅。一般会经过吹皮使鹅皮与肉分离,再通过约七八小时的风干使鹅烧完后皮稍厚脆香。第二种是以大岭山为代表的“大岭山荔枝烧鹅”,这种烧法一般不吹皮,涂味后用几十分钟吊干即可入炉烧烤。

我停下筷子,好奇地追溯一下烧鹅的历史,说起来和烧鹅的味道一样悠长。烧鹅是广式烧腊的经典菜品,在东莞排在烧腊之首,自然是有故事的。烧鹅起源于烤鸭,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史籍中,就已经有关于烤鸭的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源于中原,过去南方只是蛮夷之地,但每逢遇到战乱,中原人就会大规模地往南方迁移。他们带着中原文明和家传食谱,最终定居在南方。南宋末年,幼帝南逃,南宋厨师也随之来到广东,烧鸭作为宋朝廷的宫廷名菜,自然被带到这里。不过,广东不似杭州盛产鸭,于是厨师以鹅代替鸭,改良成广式烧鹅。制作方法也与烤鸭完全一致,涂料、烫皮、腌制、转烤等步骤一个都不少。这样的烧鹅才正宗。

“不辞长作岭南人”,神秘的历史故事给烧鹅增添了醇厚的风味。就像另一个有关大岭山“女儿香”的传说,独特的地域文化背后,总有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故事。说的是清康熙年间,大岭山著名香农汤茂千起早摸黑种植香树,其女儿十分孝顺,陪伴老父种香制香。汤茂千爱女情深,将每年得到的最好牙香年珍藏起来。后来女儿远嫁,便将这些珍藏牙香作为女儿的嫁妆。出嫁后的女儿,每日清晨点燃牙香,以表示对父亲的思念。大岭山的这两个传说故事,让人品读到民间百姓对忠义以及亲情的情感认同。

由于“大岭山荔枝烧鹅”的美名传扬中外,以至这一美食文化同大岭山的东纵红色文化、莞香文化、家具文化等成为当地最具识别度的地方特色文化。

多年来,无论是香港和国内著名的美食家,还是外地的游客,来到东莞,都一定会找到大岭山,去吃正宗的烧鹅,那才是东莞美食的首席代表。吃了大岭山烧鹅,这才意味着你真的来过东莞,品味了东莞的个中真味。

不过,最后我还得提个建议,爱喝酒的朋友们,点一份新出炉的烧鹅,外皮脆酥,肉质嫩滑,肉汁饱满,若配上一杯优质酱酒,低吟浅酌,满口流油,烧鹅香和酱香味互相融合,滋味悠长,可口,亦入心,那就完美啦!

香树书房主人,祝成明,自由写作者,体制外教育工作者,焦虑的思想者,喜欢运动,享受阅读,热爱生活,有点怀旧,有点梦想,有点孤独,还需要一点点酒精……


香树书房
求真,求知,求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