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教授:生理盐水作为替代介质行OCT检查的可行性

健康   2024-11-19 16:30   北京  


在现代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使用几乎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冠脉介入术中,医生往往依赖造影剂进行血管成像,以判断病变情况和指导手术。然而,造影剂在帮助医生完成手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尤其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关注的焦点。本次邀请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就生理盐水作为替代介质行OCT检查的可行性”话题进行分享。


专家简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刘斌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CSC心血管病学分会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组长,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FACC)、韩国全南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统编教材编委等职务。

荣获“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主编著作9部。
近年来,腔内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诸如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OCT,凭借其优异的分辨率,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冠脉病变的细节,帮助医生评估术后支架的贴壁情况。然而,OCT在成像时必须借助造影剂来清空血管中的血液,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造影剂的使用量和CI-AKI的发生风险。因此,寻找能够替代造影剂的冲洗介质成为心血管医生们关注的重点。
刘斌教授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旨在探讨生理盐水和混合冲洗介质在OCT检查中的可行性,是否能在降低造影剂使用量的前提下,仍然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该实验共纳入了105例冠心病患者,针对他们的冠脉分别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冲洗介质:造影剂、等比例混合造影剂与生理盐水的混合冲洗介质以及单纯的肝素化生理盐水。结果显示,混合冲洗介质与造影剂的成像效果几乎没有差异,清晰成像区域比例(CIF%)分别为97.8%和96.2%,两者在实验数据中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而生理盐水组的CIF%较低,为87.5%,显示出一定差异。
然而,数据按照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分析后发现,在右冠状动脉的检查中,三组冲洗介质的CIF%均无显著差异,均能达到满意的成像效果。而在左冠状动脉中,生理盐水组的成像效果明显不如其他两组,提示其在左冠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理盐水在右冠状动脉的表现较为理想,但在左冠状动脉中的成像效果不稳定,原因可能在于左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分支较多,导致生理盐水在冲洗过程中无法充分清空血管中的血液。而混合冲洗介质在左右冠状动脉的表现都非常接近造影剂,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管腔直径的测量,三种介质的测量结果与造影剂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只要能够获得清晰的成像区域,生理盐水也可以在管腔直径的测量中提供准确的数据。通过这次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在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生理盐水作为OCT的冲洗介质是可行的,能够达到与造影剂相当的成像效果。这为那些需要减少造影剂使用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其次,在左冠状动脉中,混合冲洗介质能够提供与造影剂相似的成像质量,而生理盐水的效果则不如前两者稳定。因此,混合冲洗介质可以作为OCT检查中的常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高危患者中,使用混合冲洗介质有助于降低CI-AKI的风险。
研究为OCT检查中的冲洗介质选择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造影剂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混合冲洗介质和生理盐水的应用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这一发现有望为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OCT检查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转自:康迅网

循环界
循环界,为您提供学会动态、专家采访、会议报道、会议直播等高质量的医学信息和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