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血压控制标准一直是关键所在。11月17日,NEJM的相关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冲击:强化降压治疗,将目标收缩压定为<120 mmHg(1 mmHg=0.133 kPa),竟可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1%。
强化降压目标有望确定
该研究结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在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进行展示。并同步在线发表于NEJM,NEJM配发报道表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强化降压目标有望确定。
这是一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强化或常规降压治疗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目的是探讨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20 mmHg)与常规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Hg)相比,对该人群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研究纳入中国145个临床中心的12 8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收缩压升高且心血管风险增加。患者随机分配到强化降压组(n=6414)和常规降压组(n=6407)。
研究的主要终点设置为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接受治疗或住院和心血管死亡。
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强化降压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21.6 mmHg(中位118.3 mmHg),常规降压组133.2 mmHg(135.0 mmHg)。
中位随访时间4.2年后,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5/100人年和2.09/100人年(HR,0.79;95% CI,0.69~0.90;P<0.001)。
反观安全性,强化降压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常规降压总体无显著差异,症状性低血压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偏高。
研究团队强调,强化降压治疗的益处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有多种慢性疾病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此外,研究还指出,强化降压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电解质失衡和肾功能损害等,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宁光院士呼吁,临床医生在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与患者的机遇与挑战
这一发现的背后是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撑。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众多参与试验的患者,长期跟踪他们的血压变化和心血管健康状况。在试验过程中,对比了不同血压控制目标组的结果。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涉及了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对于那些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而言,强化降压治疗可能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如果这一标准得以推广,将对治疗方案产生深远影响。医生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降压目标,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对于一些原本血压控制在传统目标范围内,但仍属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这同时也对医疗资源的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需要更多的血压监测设备、更频繁的患者随访等,以确保患者在强化降压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患者而言,这既是希望也是挑战。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意味着他们能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预期寿命。但同时,强化降压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低血压症状、肾功能变化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
当然,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现有的医学标准会立刻发生改变。
在医学领域,任何标准的更新都需要经过反复地验证和多方面的考量,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全球的医学研究团队可能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这一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此外,他们还可能会进行长期观察,以研究强化降压治疗对不同人群的远期影响,包括其对心血管事件、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制药企业也会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积极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降压药物,以满足可能变化的治疗需求。这些药物可能会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更少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具有新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们常常因为血压控制问题而“打架”。因此,我们迫切希望未来,有更多更精确的标准和指南出台,帮助医生们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强化降压治疗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教育和政策支持,以确保这一治疗策略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