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巷军岭山古墓碑刻中的“武进士沈瑞舟”,竟是慈禧身边的清末皇家带刀侍卫!

旅行   2025-01-15 15:57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马巷军岭山沈世纪墓墓前的示禁碑碑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安溪拔贡生沈登云,增生沈国箕、沈衍庆,贡生沈锡梅、沈登晨,晋江县生员沈荣华、沈荣椿,诏安县举人沈纲、武进士沈瑞舟,生员沈毓英、沈瑞祥、沈瑞麟,抱告沈有光等沈世纪后人联名上呈文给当时的福建分巡兴泉永等处海防兵备道道台沈延,要求立示禁碑保护沈世纪墓。


联名上呈的沈世纪后人,包括了安溪、晋江、诏安三县的武进士、举人、拔贡生、增生、贡生、生员,非官即学,可谓缙绅阶层。其中,诏安县的“武进士沈瑞舟”,虽然名字没有排列在前,却可以说是这些后人中的灵魂人物。


很多诏安人知道,清末时期,诏安县出过一位皇家带刀侍卫,他的姓名是沈瑞舟。下面是关于沈瑞舟的介绍:


“沈瑞舟(1852-1927年),字苞九,号琴船,又号九侯山樵、清溪钓叟、荀峰樵子等,出生于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歪嘴寨。沈氏自幼饱读诗书,兼练武功,据说年轻时膂力过人,湖内村“义士祖祠”至今收藏着他练武用的重达380斤的“武盾石”。清光绪三年(1877年),沈瑞舟高中武进士,二甲出身,被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此后,他历任光绪、宣统两朝御前三品花翎侍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沈瑞舟作为御前侍卫,全程扈跸,护驾有功,被诰封为振威将军,并恩准其带刀随侍。1905年,他以中郎将的身份镇守河南开封。清政府倒台后,沈瑞舟积极支持民国革命,并在民国初年出任徐州镇守使。1913年,国民政府授予他陆军少将军衔,并颁发嘉禾勋章一枚。沈瑞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将,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擅长绘画,尤其精于花鸟画,同时精通篆刻艺术。沈瑞舟曾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宦游台湾鹿港等地,在台留下许多书画作品。他与晚清两状元吴鲁(晋江)、骆成骧(成都)、翰林黄彦鸿(台湾)、陈培琨(福州)、郑叔忱(长乐)与探花黄贻楫(晋江)以及御史江春霖(莆田)等颇友善,且互贶书画。沈瑞舟也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他关心民瘼,发动村民开山垦荒,种植桐油树和山茶树,并利用自己的人缘帮助其销售桐油和山茶油,为乡亲们致富脱贫做出贡献。村民们都称他为“侍卫爷”。在湖内村歪嘴寨,至今仍保留着沈瑞舟的故居和旗杆等遗迹。诏安沈氏宗祠也竖有沈瑞舟中进士的旗杆和“陆军少将”的牌匾。”



从上述文字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沈瑞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物,在清末与民国之初,都有着不凡的经历。他与沈登云等人联合上呈保护沈世纪墓是在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1902年5月4日)。我们知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西行,时间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且于1902年1月8日,方返回北京。也就是说,沈瑞舟与沈登云等人联合上呈保护沈世纪墓是在陪慈禧、光绪西行回来之后,这时很可能已经因护驾有功被诰封为“振威将军  并恩准其带刀随侍”,再过三年,他还以“中郎将”的身份镇守河南开封。然而,我们知道中郎将这一官职起源于秦朝,最初是负责统领皇帝侍卫的武官。此官职在宋代已经式微,明清是没有中郎将的。看来,沈瑞舟在开封的官职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的核实。但无论如何,沈瑞舟是当时这些沈氏后裔中,地位最为崇高的。


这就是沈世纪墓示禁碑的神奇,它竟隐藏着一百多年前一位清末皇家带刀侍卫试图光宗耀祖的深远用心。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