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谢姓台胞祖居地找到了!原来是翔安大嶝坑尾村!

旅行   2025-01-09 11:28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前日晚上,集艺果告诉我,有位谢姓台胞正在寻找“先人足迹”。这位谢姓台胞的原话是:曾祖父在他過去的手札裡留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大津」的紀錄,再來就是門聯上的烏衣衍派跟柱子上的字聯「江左清才遺世澤(上);燕京抗節振家聲(下)」,還有兩尊神像一尊是清水祖師,另一尊是田都元帥。”其提供了一张老照片。老照片是台胞曾祖父谢向隆五十大寿时拍摄的。关于“同安县大津”,颜立水老师表示没听说过,但他提供了一点线索,“谢姓有的在海沧石塘,有的在大嶝,同安也有,但是祖宅已经被毁了”。于是,当晚,我在鹭客社发文助力台胞寻根。


文章发出后,反响热烈 ,很多人热心留言。有很多人指出,大津的“津",其闽南话读音很接近大嶝的“嶝”。也有人指出,大嶝的蟳窟村,是典型的谢氏聚落,而蟳窟正好有祀奉清水祖师与田都元帅。还有牛人指出新竹县志》记载:“謝楚(正國)原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大津坑尾鄉人,因避海盜侵擾,整村遷台。”—— 大嶝确实有座坑尾村,村中确实有谢姓人家。更让人振奋的是,有一位文友给我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1934年9月17日的《江声报》出现过大小津字眼,这大小津其实就是大小嶝


看来,在民国报纸与台湾地方志中,大嶝与大津通用。这一点不奇怪,厦门也曾经被写成下门,夏门。之前,厦门在征求翔安国际机场名称时,因大嶝的嶝字是僻字而弃用,如果知道嶝字与津字通用,起名“厦门大津国际机场”,倒是可以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回归寻根主题,既然“同安县大津”锁定为现在的翔安区大嶝街道。那谢氏台胞的祖居地又在哪里呢?是蟳窟还是坑尾?大嶝的社会工作者小郭帮我联系了蟳窟与坑尾的谢氏宗亲会,从初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两个村的谢氏是同宗的为了能够做到确认,昨日上午我赶到了大嶝的坑尾与蟳窟。


在坑尾,我和联系人许水团见面后,他把我带到了负责谢氏族谱的谢水泉家。在谢水泉家,我看到了一本谢春池题名的大嶝《谢氏族谱》。在族谱中,我赫然看到了谢向隆的名字。原来谢向隆是坑尾村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移民台湾新竹的谢楚(号正国)的曾孙。据称,谢楚与夫人王厅驾竹筏东渡,渡台时还用竹担挑着广泽尊王、清水祖师、田都元帅的神像与祖先的瓮金,其入台地点为当时的旧港番雅门,也就是位于新竹县北门外树林头的谢厝。


坑尾村位于大嶝东北,为谢许两姓杂居地,其中谢氏占多数。明代,坑尾曾出过一位抗倭英雄谢三。据悉,谢三在明嘉靖年间率大嶝岛民抗倭,并于1556年牺牲在坑尾村边上的虎头寨。坑尾村护境神是广泽尊王,同时祀奉清水祖师与田都元帅。在村里的威镇宫,我看到了广泽尊王与清水祖师的神像,同时也看到了墙壁上的相公字眼。离开坑尾后,我也到蟳窟一行。先是看了谢氏宗祠。宗祠中设有神龛,龛中有清水祖师与田都元帅神像。宗祠后有座古墓,墓主当是谢氏的一位“祖母”。蟳窟有座龙泉庙,应该就是所谓的相公庙,庙中供奉着田都元帅与清水祖师。无论是坑尾,还是蟳窟,开闽尊王(谢安)、广泽尊王、清水祖师、田都元帅,都是村里影响深远的民间信仰。


新竹这位寻亲的谢氏台胞是80后小谢。小谢现在还有三个想知道的问题,一是他们的对联中是乌衣衍派,大嶝这边是宝树传芳,关于乌衣衍派在福建的迁播情况?二是谢楚的父母是谁?三是谢楚三个一同渡台的儿子中有位谢物(1815-1866)返大陆定居,其子孙现在何处?


知情者,不妨留言!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